“你读过那篇文章吗?”
“是的。”
“你觉得可能吗?”
“在这家汽车公司,任何事情都可能发生。”
这绝不是捏造。开场对话发生在昨天早上。
讨论内容针对虎嗅独家消息:“经过两次促销,特斯拉订单增量仍不及预期,年底前将推出新的降价方式促进销售。”
说实话,看到这样的新闻,我并没有感到丝毫的惊讶。因为最近,这家美国车企已经连续三次提供类似的“操作”了。
首先,把记忆拉回到10月24日,特斯拉突然宣布:即日起,调整Model 3和Model Y在的价格。调整后,Model 3的起步价为26.59万元人民币;Y型起步价288元,900元人民币(均为补贴价)。
下面还补充:2022年,国家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政策于2022年12月31日终止,之后上牌车辆不再享受补贴。
消息一出,特斯拉的销售人员可以用“蜂拥而出”来形容。从微信朋友圈展示的场景来看,用“抢白菜”来形容Model 3和Model Y降价后的终端反馈并不为过。
很快,行业内慢慢出现了一种声音:特斯拉的操作直接扼杀了一些自主品牌推进电动化的希望。性价比更高的Model 3和Model Y已经收割了主流轿车和SUV细分市场的所有潜在客户。
但在我看来,这种观点完全有失偏颇。
正如《特斯拉降价,无需神话》一文中所分析的,这种操作更多的是因为在中国持有的累计订单骤降,无法支撑更充裕的产能。
众所周知,几天后,让我们大吃一惊的是,这家美国车企突然再次宣布:11月8日(含)至11月30日(含),购买现车和合作保险机构的车险组合并按期提车,尾款可减8000元;12月1日(含)至12月31日(含),余额可减少4000元。
是的,你没有看错。短短两周,特斯拉再次给出了改变方向的优惠方案。
至于背后的原因,也不难理解。一方面可能是因为第一次正式降级后新单数量远不如预期,所以只能继续被迫出牌。另一方面,你可能还是想督促已经下定决心的用户加快速度,锁车。
就在本周,特斯拉第三次拿出了“杀招”。
顺手打开其中国官网,可以发现这家美国车企再次缩短了其在华新车的交付周期。Model 3后驱版、Model 3高性能版、Model Y长寿命版、Model Y高性能版等四款产品都从之前的4-8周缩短到了1-5周。
也就是说,如果选择立即下单,理论上最快7天就可以提车。由此再往深里看,可以解读出其中的含义,包括特斯拉,曾经完全坚持以生产为基础的销售,交付周期长达半年,逐渐开始为“库存”留有余地。
总之,在国内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主动降价,分期给保险,大幅度缩短交车周期,也是非常难得的“操作”。
用一种更容易理解的分析来说,特斯拉位于中国市场。随着竞争对手陆续出牌,终端消费活力下降,逐渐卖不出去,只能被迫以诚换量。
然后再一次在开篇相关新闻中提到,也是今天文章标题抛出的问题:2022年特斯拉会“降价”吗?
关于答案,我个人想说,“有了各种迹象,一切皆有可能。”不过相比于零售价上的直接调整,大概率还是会改变手段。
由此我不禁猜测,比如自营超充桩量?继续免除车险?甚至延长即将退的新能源补贴?
可以预见的是,如果预测成真,上述每一项“福利”都会增加一定数量的订单。至于实际效果能否在再次刺激下达到这家美国车企的预期,还需要时间来判断。
意外不多,很快特斯拉官方就像往常一样否认了谣言本身。但结合以往的经验,在上面“打自己耳光”的案例并不多。
所以接下来的剧情如何发展,今年剩下的40天就知道了。
此时此刻,正如车迷创始人孙所说,“新订单不够,我想交付的车交付不了。我不想提。这是特斯拉最尴尬的情况。”
更确切的说,这家美国车企舒舒服服躺在中国赚钱的日子已经渐渐过去了。相反,来自多个维度的压力与日俱增。
例如,必须承认,随着“韦小立”、比亚迪、极氪、文杰等竞争对手实力的不断增强,产品力上的绝对领先优势仍在被削弱。
与此同时,网络中传出明年将有两款车型陆续改款的消息,可谓此起彼伏。
但更大的痛点恰恰是越是如此,加上短时间内的反复调价和变相优惠,更多催生了“等待党”。
对于那些不需要车的潜水员,可以耐心观望,横向对比同级竞品。最后总结成一句话“不买特斯拉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另外,结合目前整个行业的环境,f……m乘联会公布的10月份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与9月份基本持平,增长趋势缓慢放缓。另一方面,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额甚至环比下降9%。
将视线进一步聚焦,持续的疫情仍在让终端消费者低迷的购车信心迅速消退;动力电池原材料价格居高不下,使得今年官方几次提价后,新车价格下跌的可能性非常小;更严重的是,国家补贴的彻底下降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事实。
即使不想面对,那种“寒意”也已经传到了每一个角落。毫无疑问,2023年的中国新能源市场将是一个布满荆棘的丛林。
在这场残酷的竞技游戏中,特斯拉不可能独善其身,它所能做的就是想尽办法抢肉。
当然,对于同赛道的竞品来说,这家美国车企的疯狂努力似乎并不是什么好消息。“你读过那篇文章吗?”
“是的。”
“你觉得可能吗?”
“在这家汽车公司,任何事情都可能发生。”
这绝不是捏造。开场对话发生在昨天早上。
讨论内容针对虎嗅独家消息:“经过两次促销,特斯拉订单增量仍不及预期,年底前将推出新的降价方式促进销售。”
说实话,看到这样的新闻,我并没有感到丝毫的惊讶。因为最近,这家美国车企已经连续三次提供类似的“操作”了。
首先,把记忆拉回到10月24日,特斯拉突然宣布:即日起,调整Model 3和Model Y在的价格。调整后,Model 3的起步价为26.59万元人民币;Y型起步价288元,900元人民币(均为补贴价)。
下面还补充:2022年,国家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政策于2022年12月31日终止,之后上牌车辆不再享受补贴。
消息一出,特斯拉的销售人员可以用“蜂拥而出”来形容。从微信朋友圈展示的场景来看,用“抢白菜”来形容Model 3和Model Y降价后的终端反馈并不为过。
很快,行业内慢慢出现了一种声音:特斯拉的操作直接扼杀了一些自主品牌推进电动化的希望。性价比更高的Model 3和Model Y已经收割了主流轿车和SUV细分市场的所有潜在客户。
但在我看来,这种观点完全有失偏颇。
正如《特斯拉降价,无需神话》一文中所分析的,这种操作更多的是因为在中国持有的累计订单骤降,无法支撑更充裕的产能。
众所周知,几天后,让我们大吃一惊的是,这家美国车企突然再次宣布:11月8日(含)至11月30日(含),购买现车和合作保险机构的车险组合并按期提车,尾款可减8000元;12月1日(含)至12月31日(含),余额可减少4000元。
是的,你没有看错。短短两周,特斯拉再次给出了改变方向的优惠方案。
至于背后的原因,也不难理解。一方面可能是因为第一次正式降级后新单数量远不如预期,所以只能继续被迫出牌。另一方面,你可能还是想督促已经下定决心的用户加快速度,锁车。
就在本周,特斯拉第三次拿出了“杀招”。
顺手打开其中国官网,可以发现这家美国车企再次缩短了其在华新车的交付周期。Model 3后驱版、Model 3高性能版、Model Y长寿命版、Model Y高性能版等四款产品都从之前的4-8周缩短到了1-5周。
也就是说,如果选择立即下单,理论上最快7天就可以提车。由此再往深里看,可以解读出其中的含义,包括特斯拉,曾经完全坚持以生产为基础的销售,交付周期长达半年,逐渐开始为“库存”留有余地。
总之,在国内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主动降价,分期给保险,大幅度缩短交车周期,也是非常难得的“操作”。
用一种更容易理解的分析来说,特斯拉位于中国市场。随着竞争对手陆续出牌,终端消费活力下降,逐渐卖不出去,只能被迫以诚换量。
然后再一次在开篇相关新闻中提到,也是今天文章标题抛出的问题:2022年特斯拉会“降价”吗?
关于答案,我个人想说,“有了各种迹象,一切皆有可能。”不过相比于零售价上的直接调整,大概率还是会改变手段。
由此我不禁猜测,比如自营超充桩量?继续免除车险?甚至延长即将退的新能源补贴?
可以预见的是,如果预测成真,上述每一项“福利”都会增加一定数量的订单。至于实际效果能否在再次刺激下达到这家美国车企的预期,还需要时间来判断。
意外不多,很快特斯拉官方就像往常一样否认了谣言本身。但结合以往的经验,在上面“打自己耳光”的案例并不多。
所以接下来的剧情如何发展,今年剩下的40天就知道了。
此时此刻,正如车迷创始人孙所说,“新订单不够,我想交付的车交付不了。我不想提。这是特斯拉最尴尬的情况。”
更确切的说,这家美国车企舒舒服服躺在中国赚钱的日子已经渐渐过去了。相反,来自多个维度的压力与日俱增。
例如,必须承认,随着“韦小立”、比亚迪、极氪、文杰等竞争对手实力的不断增强,产品力上的绝对领先优势仍在被削弱。
与此同时,网络中传出明年将有两款车型陆续改款的消息,可谓此起彼伏。
但更大的痛点恰恰是越是如此,加上短时间内的反复调价和变相优惠,更多催生了“等待党”。
对于那些不需要车的潜水员,可以耐心观望,横向对比同级竞品。最后总结成一句话“不买特斯拉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另外,结合目前整个行业的环境,f……m乘联会公布的10月份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与9月份基本持平,增长趋势缓慢放缓。另一方面,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额甚至环比下降9%。
将视线进一步聚焦,持续的疫情仍在让终端消费者低迷的购车信心迅速消退;动力电池原材料价格居高不下,使得今年官方几次提价后,新车价格下跌的可能性非常小;更严重的是,国家补贴的彻底下降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事实。
即使不想面对,那种“寒意”也已经传到了每一个角落。毫无疑问,2023年的中国新能源市场将是一个布满荆棘的丛林。
在这场残酷的竞技游戏中,特斯拉不可能独善其身,它所能做的就是想尽办法抢肉。
当然,对于同赛道的竞品来说,这家美国车企的疯狂努力似乎并不是什么好消息。
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由于供应链动荡,丰田削减了其12月全球产量目标,此前该公司还将其本财年的生产预期下调了50万辆。
1900/1/1 0:00:00巴菲特抛售63亿港元比亚迪H股一份提交给香港证券交易所的文件显示,沃伦巴菲特旗下的投资公司伯克希尔哈撒韦以6
1900/1/1 0:00:00哪吒汽车从不被看好,到今年月销连续破万,再到现在稳居新势力第一,哪吒正在用“成绩”证明自己。但,有一点不可否认,哪吒目前最能打的还是哪吒V,一款售价10万元以内的代步车,卖的好并不能证明什么。
1900/1/1 0:00:00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日本汽车制造商马自达计划到2030年投入约15万亿日元(合106亿美元)来应对电气化转型,以扩大电动汽车产量。
1900/1/1 0:00:00特斯拉:我超充站多比亚迪:你刹不住车特斯拉:我动力强加速快比亚迪:你刹不住车特斯拉:我自动驾驶牛比亚迪:你刹不住车特斯拉:我老板全球吸粉比亚迪:你刹不住车特斯拉:咱
1900/1/1 0:00:0011月22日,LG化学与美国田纳西州签署MOU,将斥资超30亿美元建成美国规模最大的正极材料工厂。工厂建设将于明年一季度开工,预计2025年底开始量产。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