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导航 汽车导航
Ctrl+D收藏汽车导航
首页 > 汽车资讯 > 正文

吴俊杰:软硬协同才可充分释放高性能计算群潜力

作者:

时间:1900/1/1 0:00:00

英驰科技自成立以来,一直以“连接芯片和自动驾驶技术”为使命,致力于智能汽车高性能计算软件平台的研发,通过软硬件平台共同构建计算平台的能力。今年,英驰科技还成为了《地平线征途5》的IDH合作伙伴,进一步完善了生态。

2022年11月14日,在由Gaspar主办,上海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管理委员会、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政府指导,上海虹桥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协办的2022第二届智能汽车域控制器创新峰会上,英驰科技开发的VP &;联合创始人吴俊杰介绍,基于《征途5》内置的计算平台,英驰科技提供了丰富的接口,可以支持L2、L2+和L3的各种应用。除了提供开放的硬件环境之外,还会进行软硬件的匹配,让用户可以直接在这个平台上运行开发基于Linux或者AI的应用。

Co-creation, Discovery, DS, Ford, Great Wall

吴俊杰|英驰科技R&D VP & amp;联合创始人

今天,我,英驰科技联合创始人,同时也是负责英驰科技产品功能交付的吴俊杰,将与大家分享基于Horizon Journey 5的高性能计算平台解决方案。

首先介绍一下英驰科技的概况,也和大家分享一下汽车智能化驱动下的电子电气架构时代的变化。从分布式E/E架构的演进到现在的EEA架构,我们即将过渡到高性能计算时代。基于这些问题,第三部分还分享了英驰科技基于高性能计算平台XCG的解决方案。

英驰科技概况

英驰科技是一家年轻的科技公司,2018年在上海自贸区临港注册成立。我们三个创始人都有多年的行业经验,希望能做出一些贡献,决定在我们熟悉的智能驾驶和软件两个维度寻找创业方向。根据我们之前与欧洲汽车制造商和Tier1的合作经验,我们发现车载智能计算平台是国内汽车行业的一个空白。因此,2018年,我们集中了团队的所有资源优势,开始了在计算软件平台上的创业之路。

2019年,EMOS解决方案诞生了。很快,我们有幸获得了SAIC乘用车的批量生产订单。EMOS从研究室走向量产型号,通过了量产的验证和锤炼。同年,英驰科技获得了BAIC和联想之星天使轮的融资,让我们的团队从几十人增加到100人,现在是近200人的团队。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我们一直明确需要软件平台和硬件来充分发挥整个计算平台的最大能力。我们的任务是“将芯片与自动驾驶技术连接起来”。2020-2021年,我们与恩智浦和地平线合作,成为恩智浦的全球金牌合作伙伴,还与地平线签署了战略合作。在A轮融资的支持下,我们的客户群不断扩大:、福特、长城、李...都留下了英驰科技的产品和技术印记。

2022年上半年,我们结束了B1轮融资,大陆和商汤也成为了我们的投资方。我们与Tier1和零部件厂商的合作和布局正在不断深入。在芯片方面,除了恩智浦,我们今年还成为了Horizon Journey 5的IDH合作伙伴。

英驰科技在发展过程中,始终严格要求交付质量。作为一家年轻的科技公司,我们已经获得了ISO9001认证和汽车行业软件质量体系A-SPICE认证。

英驰科技提供的产品和解决方案

首先,英驰科技是一家产品服务公司,围绕核心产品提供软件平台。从狭义上讲,EMOS软件平台是一个中间件;但是,从广义上来说,它是一个隔离域控制的应用层软件和底层软件的组件。它让应用层的开发者和底层软硬件的开发者并行开发,互不冲突,实现无缝集成,缩短开发周期。

同时,英驰科技拥有智能驾驶应用产品,尤其是低速自动驾驶,正在为汽车厂商提供量产解决方案。从APA融合泊车到记忆泊车AVP,在低速自动驾驶方面,英驰科技投入了全栈研发:涵盖视觉识别、超声波传感器融合、规划、决策、控制等全栈解决方案,在各车厂的量产车平台都得到了验证。

此外,我们还为客户提供围绕核心芯片平台的优质工程服务。第一,我们围绕核心芯片提供解决方案;其次,在开发中间件和应用软件的过程中,英驰科技也有成熟的自研工具链产品可以提供给客户。

汽车智能化驱动的电子电气架构时代的变革

我从2012年开始从事ADAS相关工作,经历了域控时代。这几年,说的最多的就是多领域融合。在计算能力不断集中的过程中,电子电气架构的软硬件平台的复杂度呈指数级增长:几个智能功能域一旦集成,其复杂度、解耦程度尤其是不确定性都会大大增加。

目前业界比较热的趋势是预留计算能力和嵌入硬件,然后更新软件。这也带来了一个弊端:有了计算能力的储备,尤其是OTA之后,大家都认为很多问题可以后期解决,设计之初对架构和系统问题考虑不够,为整个系统埋下了隐患。

分享一个最近的案例:基于L2+系统,毫米波雷达通过总线连接MCU,视觉数据由SOC处理。问题是两部分的数据融合放在SOC还是MCU。

当然,放在SOC上有它的好处,但是需要毫米波雷达通过片间通信从MCU传到SOC,经过计算后再通过SOC传回MCU,这样不仅会产生额外的成本,还会增加十几秒的通信延迟。而且由于融合算法部署时存在通信延迟,后期通过再多的软件也很难在数量级上优化通信延迟。

这个例子希望让大家感受到,在前提架构设计和系统设计上,尽管有计算能力预留/OTA的备份解决方案,我们仍然需要做深入的正向研发工作。

行业的第二个发展趋势是快速迭代。汽车行业每年都面临着新车型和新功能的推出。此时,压力传递给了R&D团队。根据我们的经验,过去我们和客户五年一换,三年一换,一年半一换,现在要半年到一年一换,甚至九到十个月一换。时间周期的缩短是市场驱动的,但对R&D工作的要求丝毫没有降低。面对这样的客观情况,我们必须有相应的解决办法。

第三,是人的挑战。人够吗?人需要成为一个团队吗?团队有能力交付吗?来分享一个我们最近在职位定位中发现的问题:比如现在的交付产品包括算法和软件两个层面。我们希望算法工程师提供优秀的算法,算法工程师把算法变成软件让其他团队调用,把负载能力积压在一个人身上。

最后,因为高性能计算的复杂性,业界提到了软硬解耦、软解耦和新的供应链形式。事实上,中国汽车工业已经发展了30年,并且已经形成了一个固有的体系。智能对新供应商的需求远快于新兴产业的增长速度。这时候就会出现很多项目交付失败的问题。

有哪些有中国特色的零部件供应商?业界一直在说国内自主,底层逻辑是:全球有一套解决方案,我们要摆脱对国外的依赖,形成一套国内的解决方案。很多人认为,应该先复制一套外国的东西。但是,国外有国外的生态和需求。在国外能成功的一套解决方案或供应链,在国内能复制成功吗?

2018年,英驰科技抓住了中间件的发展方向。我们调查了当时在这个领域成绩优秀的各个公司,发现“学我者活,抄我者亡”。要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需要深挖行业痛点:中国的环境中是否存在这个问题?有什么品种和新特点吗?如果是,我们的解决方案是否应该调整?

X-Computing Grouplet(XCG),高性能计算集群解决方案。

基于这些当前的挑战,我们推出了高性能……e计算组解决方案,与Horizon Journey 5合作。接下来介绍我们的对策。

高性能计算群体首先要有强大的计算能力。英驰科技的XCG Gen1采用国民地平线Journey 5作为主芯片,恩智浦S32G 399和TI TDA4作为高性能逻辑计算单元。该系统拥有多达20个CPU,4个DSP,2个CV引擎和一个GPU,实现了强大的人工智能计算能力。XCG平台有三个插槽,其中两个用于SOC,另一个用于协处理器。协处理器的标准插槽是NXP S32G399A,也可以搭配英飞凌TC397 MCU,甚至像我们国产方案的E3系列。

XCG Gen1具有开放的硬件和软件配置,可以帮助快速开发和定制大规模生产解决方案。这个高性能计算组具有开放的硬件配置,控制器上可选择1-2个Journey 5,以应对不同场景下的智能驾驶和智能驾驶舱应用;同时可以选择不同的MPU和MCU,打造定制的混合计算群组平台。

为了方便开发者,我们在封装选择上也提供水冷机械解决方案。水冷项目更多的是针对定点项目,即车辆已经具备水冷改装条件,需要进行耐醇实验来调配产品形态,但在平时的开发过程中,更多的是采用风冷方案。

本文介绍了该平台的系统框图,重点介绍了外部传感器接口和车辆总线接口。从内部开始,内部芯片的通信方式有三种:第一种是低速SPI+GPIO,属于数据层的连接,传输运算结果和诊断信息;二是通过以太网连接,其中两台以太网交换机串联,内部也通过千兆以太网连接,传输融合数据和中间计算结果;第三种是通过PCIE连接,有EP和RP两种通信方式,通过高带宽的高速连接传输传感器元数据。以上三个层次的互联是从数据层逐渐过渡到通信层和协议层,其通信带宽逐渐加快,但在数据层实现较好,另外两类主要由部分协议保障。

这种三层通信结构保证了该产品比功能安全多了一层保护——通信冗余,不同的信息流可以部署在不同的通信网络线路上。围绕这样一个计算平台,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接口,可以支持L2、L2+和L3应用。由于带宽和后端处理能力的大幅增加,这款高性能计算组产品可以访问12个摄像头,并支持完整的800万像素访问。此外,还有10个以太网接口和接入4D雷达、激光雷达、超声波等设备。

在这个平台上,除了提供这样一个开放的硬件环境,我们还提供了适合Linux的底层软件平台。除了高性能计算硬件和软件,我们还为其匹配通过地平线算法认证的摄像头和外围传感器,从而形成了完善的产品链。在这个产品链之上,还提供了基于中间件和应用程序开发的工具链。

另外,该方案采用了上盘+主板卡的连接方式。行业关注:振动时会有可靠性风险吗?你放心,我们的终端用户是开发者,我们的连接已经通过了各种OEM厂商的测试要求,完全没有问题。

这种连接方式的好处是更有助于开发者评估不同平台之间的差异。同时,由于已经有了一套应用开发软件,可以直接迁移到新的计算平台上部署,无需等到量产A样设计出来,可以节省一半以上的项目开发时间。

对于客户,XCG有四种应用类型:

1.标准应用,适合没有历史包袱的R&D队。建议双J5+S32G3的组合模式,最大化AI计算能力;使用S32G3,4个M7核和8个A55核来提供足够的CPU计算能力,可能是最大化计算能力的部署。

2.适合有2~3年开发经验的R&D团队,他们希望保留以前的软件资产。建议在第二个SOC上部署TDA4,完成低速快速迁移,这是基于旧架构的成本最低的方案。

3.国家生产计划:双J5+核心芯片的MCU。目前部分客户采用单J5+芯驰X9+芯驰MCU的国产方案,可根据不同用户场景进行调整。

4.从3J3平台升级到单J5解决方案,计算能力更强,系统更简单。

有了以上所有的硬件方案,英驰科技可以提供一整套的软件平台配套服务。英驰科技的EMOS平台有成熟的编程接口,符合Autosar的规范,可以直接使用。提供调度和通信核心模块,以满足功能安全ASIL D标准。

软件平台上的许多开发工作可以在EMOS工作室上快速完成。一、软件架构设计可以在Studio中实现,也可以用其他软件导入,形成软件框图,一键生成代码。所有接口都用C或C++编译,代码生成过程完全自动化。客户可以把生成的代码放进去,这简化了中间件的编程活动。英驰科技自成立以来,一直以“连接芯片和自动驾驶技术”为使命,致力于智能汽车高性能计算软件平台的研发,通过软硬件平台共同构建计算平台的能力。今年,英驰科技还成为了《地平线征途5》的IDH合作伙伴,进一步完善了生态。

2022年11月14日,在由Gaspar主办,上海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管理委员会、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政府指导,上海虹桥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协办的2022第二届智能汽车域控制器创新峰会上,英驰科技开发的VP &;联合创始人吴俊杰介绍,基于《征途5》内置的计算平台,英驰科技提供了丰富的接口,可以支持L2、L2+和L3的各种应用。除了提供开放的硬件环境之外,还会进行软硬件的匹配,让用户可以直接在这个平台上运行开发基于Linux或者AI的应用。

Co-creation, Discovery, DS, Ford, Great Wall

吴俊杰|英驰科技R&D VP & amp;联合创始人

今天,我,英驰科技联合创始人,同时也是负责英驰科技产品功能交付的吴俊杰,将与大家分享基于Horizon Journey 5的高性能计算平台解决方案。

首先介绍一下英驰科技的概况,也和大家分享一下汽车智能化驱动下的电子电气架构时代的变化。从分布式E/E架构的演进到现在的EEA架构,我们即将过渡到高性能计算时代。基于这些问题,第三部分还分享了英驰科技基于高性能计算平台XCG的解决方案。

英驰科技概况

英驰科技是一家年轻的科技公司,2018年在上海自贸区临港注册成立。我们三个创始人都有多年的行业经验,希望能做出一些贡献,决定在我们熟悉的智能驾驶和软件两个维度寻找创业方向。根据我们之前与欧洲汽车制造商和Tier1的合作经验,我们发现车载智能计算平台是国内汽车行业的一个空白。因此,2018年,我们集中了团队的所有资源优势,开始了在计算软件平台上的创业之路。

2019年,EMOS解决方案诞生了。很快,我们有幸获得了SAIC乘用车的批量生产订单。EMOS从研究室走向量产型号,通过了量产的验证和锤炼。同年,英驰科技获得了BAIC和联想之星天使轮的融资,让我们的团队从几十人增加到100人,现在是近200人的团队。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我们一直明确需要软件平台和硬件来充分发挥整个计算平台的最大能力。我们的任务是“将芯片与自动驾驶技术连接起来”。2020-2021年,我们与恩智浦和地平线合作,成为恩智浦的全球金牌合作伙伴,还与地平线签署了战略合作。在A轮融资的支持下,我们的客户群不断扩大:、福特、长城、李...都留下了英驰科技的产品和技术印记。

2022年上半年,我们结束了B1轮融资,大陆和商汤也成为了我们的投资方。我们与Tier1和零部件厂商的合作和布局正在不断深入。在芯片方面,除了恩智浦,我们今年还成为了Horizon Journey 5的IDH合作伙伴。

英驰科技在发展过程中,始终严格要求交付质量。作为一家年轻的科技公司,我们已经获得了ISO9001认证和汽车行业软件质量体系A-SPICE认证。

英驰科技提供的产品和解决方案

首先,英驰科技是一家产品服务公司,围绕核心产品提供软件平台。从狭义上讲,EMOS软件平台是一个中间件;但是,从广义上来说,它是一个隔离域控制的应用层软件和底层软件的组件。它让应用层的开发者和底层软硬件的开发者并行开发,互不冲突,实现无缝集成,缩短开发周期。

同时,英驰科技拥有智能驾驶应用产品,尤其是低速自动驾驶,正在为汽车厂商提供量产解决方案。从APA融合泊车到记忆泊车AVP,在低速自动驾驶方面,英驰科技投入了全栈研发:涵盖视觉识别、超声波传感器融合、规划、决策、控制等全栈解决方案,在各车厂的量产车平台都得到了验证。

此外,我们还为客户提供围绕核心芯片平台的优质工程服务。第一,我们围绕核心芯片提供解决方案;其次,在开发中间件和应用软件的过程中,英驰科技也有成熟的自研工具链产品可以提供给客户。

汽车智能化驱动的电子电气架构时代的变革

我从2012年开始从事ADAS相关工作,经历了域控时代。这几年,说的最多的就是多领域融合。在计算能力不断集中的过程中,电子电气架构的软硬件平台的复杂度呈指数级增长:几个智能功能域一旦集成,其复杂度、解耦程度尤其是不确定性都会大大增加。

目前业界比较热的趋势是预留计算能力和嵌入硬件,然后更新软件。这也带来了一个弊端:有了计算能力的储备,尤其是OTA之后,大家都认为很多问题可以后期解决,设计之初对架构和系统问题考虑不够,为整个系统埋下了隐患。

分享一个最近的案例:基于L2+系统,毫米波雷达通过总线连接MCU,视觉数据由SOC处理。问题是两部分的数据融合放在SOC还是MCU。

当然,放在SOC上有它的好处,但是需要毫米波雷达通过片间通信从MCU传到SOC,经过计算后再通过SOC传回MCU,这样不仅会产生额外的成本,还会增加十几秒的通信延迟。而且由于融合算法部署时存在通信延迟,后期通过再多的软件也很难在数量级上优化通信延迟。

这个例子希望让大家感受到,在前提架构设计和系统设计上,尽管有计算能力预留/OTA的备份解决方案,我们仍然需要做深入的正向研发工作。

行业的第二个发展趋势是快速迭代。汽车行业每年都面临着新车型和新功能的推出。此时,压力传递给了R&D团队。根据我们的经验,过去我们和客户五年一换,三年一换,一年半一换,现在要半年到一年一换,甚至九到十个月一换。时间周期的缩短是市场驱动的,但对R&D工作的要求丝毫没有降低。面对这样的客观情况,我们必须有相应的解决办法。

第三,是人的挑战。人够吗?人需要成为一个团队吗?团队有能力交付吗?来分享一个我们最近在职位定位中发现的问题:比如现在的交付产品包括算法和软件两个层面。我们希望算法工程师提供优秀的算法,算法工程师把算法变成软件让其他团队调用,把负载能力积压在一个人身上。

最后,因为高性能计算的复杂性,业界提到了软硬解耦、软解耦和新的供应链形式。事实上,中国汽车工业已经发展了30年,并且已经形成了一个固有的体系。智能对新供应商的需求远快于新兴产业的增长速度。这时候就会出现很多项目交付失败的问题。

有哪些有中国特色的零部件供应商?业界一直在说国内自主,底层逻辑是:全球有一套解决方案,我们要摆脱对国外的依赖,形成一套国内的解决方案。很多人认为,应该先复制一套外国的东西。但是,国外有国外的生态和需求。在国外能成功的一套解决方案或供应链,在国内能复制成功吗?

2018年,英驰科技抓住了中间件的发展方向。我们调查了当时在这个领域成绩优秀的各个公司,发现“学我者活,抄我者亡”。要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需要深挖行业痛点:中国的环境中是否存在这个问题?有什么品种和新特点吗?如果是,我们的解决方案是否应该调整?

X-Computing Grouplet(XCG),高性能计算集群解决方案。

基于这些当前的挑战,我们推出了高性能……e计算组解决方案,与Horizon Journey 5合作。接下来介绍我们的对策。

高性能计算群体首先要有强大的计算能力。英驰科技的XCG Gen1采用国民地平线Journey 5作为主芯片,恩智浦S32G 399和TI TDA4作为高性能逻辑计算单元。该系统拥有多达20个CPU,4个DSP,2个CV引擎和一个GPU,实现了强大的人工智能计算能力。XCG平台有三个插槽,其中两个用于SOC,另一个用于协处理器。协处理器的标准插槽是NXP S32G399A,也可以搭配英飞凌TC397 MCU,甚至像我们国产方案的E3系列。

XCG Gen1具有开放的硬件和软件配置,可以帮助快速开发和定制大规模生产解决方案。这个高性能计算组具有开放的硬件配置,控制器上可选择1-2个Journey 5,以应对不同场景下的智能驾驶和智能驾驶舱应用;同时可以选择不同的MPU和MCU,打造定制的混合计算群组平台。

为了方便开发者,我们在封装选择上也提供水冷机械解决方案。水冷项目更多的是针对定点项目,即车辆已经具备水冷改装条件,需要进行耐醇实验来调配产品形态,但在平时的开发过程中,更多的是采用风冷方案。

本文介绍了该平台的系统框图,重点介绍了外部传感器接口和车辆总线接口。从内部开始,内部芯片的通信方式有三种:第一种是低速SPI+GPIO,属于数据层的连接,传输运算结果和诊断信息;二是通过以太网连接,其中两台以太网交换机串联,内部也通过千兆以太网连接,传输融合数据和中间计算结果;第三种是通过PCIE连接,有EP和RP两种通信方式,通过高带宽的高速连接传输传感器元数据。以上三个层次的互联是从数据层逐渐过渡到通信层和协议层,其通信带宽逐渐加快,但在数据层实现较好,另外两类主要由部分协议保障。

这种三层通信结构保证了该产品比功能安全多了一层保护——通信冗余,不同的信息流可以部署在不同的通信网络线路上。围绕这样一个计算平台,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接口,可以支持L2、L2+和L3应用。由于带宽和后端处理能力的大幅增加,这款高性能计算组产品可以访问12个摄像头,并支持完整的800万像素访问。此外,还有10个以太网接口和接入4D雷达、激光雷达、超声波等设备。

在这个平台上,除了提供这样一个开放的硬件环境,我们还提供了适合Linux的底层软件平台。除了高性能计算硬件和软件,我们还为其匹配通过地平线算法认证的摄像头和外围传感器,从而形成了完善的产品链。在这个产品链之上,还提供了基于中间件和应用程序开发的工具链。

另外,该方案采用了上盘+主板卡的连接方式。行业关注:振动时会有可靠性风险吗?你放心,我们的终端用户是开发者,我们的连接已经通过了各种OEM厂商的测试要求,完全没有问题。

这种连接方式的好处是更有助于开发者评估不同平台之间的差异。同时,由于已经有了一套应用开发软件,可以直接迁移到新的计算平台上部署,无需等到量产A样设计出来,可以节省一半以上的项目开发时间。

对于客户,XCG有四种应用类型:

1.标准应用,适合没有历史包袱的R&D队。建议双J5+S32G3的组合模式,最大化AI计算能力;使用S32G3,4个M7核和8个A55核来提供足够的CPU计算能力,可能是最大化计算能力的部署。

2.适合有2~3年开发经验的R&D团队,他们希望保留以前的软件资产。建议在第二个SOC上部署TDA4,完成低速快速迁移,这是基于旧架构的成本最低的方案。

3.国家生产计划:双J5+核心芯片的MCU。目前部分客户采用单J5+芯驰X9+芯驰MCU的国产方案,可根据不同用户场景进行调整。

4.从3J3平台升级到单J5解决方案,计算能力更强,系统更简单。

有了以上所有的硬件方案,英驰科技可以提供一整套的软件平台配套服务。英驰科技的EMOS平台有成熟的编程接口,符合Autosar的规范,可以直接使用。提供调度和通信核心模块,以满足功能安全ASIL D标准。

软件平台上的许多开发工作可以在EMOS工作室上快速完成。一、软件架构设计可以在Studio中实现,也可以用其他软件导入,形成软件框图,一键生成代码。所有接口都用C或C++编译,代码生成过程完全自动化。客户可以把生成的代码放进去,这简化了中间件的编程活动。每个进程/任务可以配置优先级及其触发方式,可以是时间触发、数据触发或应用触发,也可以配置这些事件中断后的处理方式,如终止或等待。

其次,我们还有一个实时日志,在这个日志上你可以看到每个线程的冲突状态、使用率和离线分析(收集到的数据可以离线分析问题)。

此外,我们拥有完全自研的Gcase工具链,满足智能驾驶应用软件的开发需求。GCase有16路CAN-FD,4路千兆以太网,DOIP等。GCase与车辆总线和域控制开发总线相连,可以记录所有中间过程和总线数据。当驾驶员在测试过程中遇到异常情况时,只需按下一个按钮,就可以通过4G网卡自动将前后一分钟的数据传输给开发工程师,快速分析问题。经过分析,新软件可以通过4G网卡直接部署在列车上,司机也可以继续新软件的回归测试。

刚才给大家介绍的这些维度,都是英驰科技在解决高性能计算时代的难点和痛点上所做的努力。基于我们提供的完整的软硬件和工具链方案,结合客户的反馈,可以节省整个项目6到9个月不等的时间。以上是盈驰科技对于这个行业的思考。希望我们的产品和服务能为大家提供价值!(以上内容来自盈驰科技VP&的研发;2022年11月14日,联合创始人吴俊杰在由Gaspar主办,上海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管理委员会和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政府指导,上海虹桥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协办的“地平线之旅5高性能计算平台解决方案”主题演讲..)每个进程/任务可以配置优先级及其触发方式,可以是时间触发、数据触发或应用触发,也可以配置这些事件中断后的处理方式,如终止或等待。

其次,我们还有一个实时日志,在这个日志上你可以看到每个线程的冲突状态、使用率和离线分析(收集到的数据可以离线分析问题)。

此外,我们拥有完全自研的Gcase工具链,满足智能驾驶应用软件的开发需求。GCase有16路CAN-FD,4路千兆以太网,DOIP等。GCase与车辆总线和域控制开发总线相连,可以记录所有中间过程和总线数据。当驾驶员在测试过程中遇到异常情况时,只需按下一个按钮,就可以通过4G网卡自动将前后一分钟的数据传输给开发工程师,快速分析问题。经过分析,新软件可以通过4G网卡直接部署在列车上,司机也可以继续新软件的回归测试。

刚才给大家介绍的这些维度,都是英驰科技在解决高性能计算时代的难点和痛点上所做的努力。基于我们提供的完整的软硬件和工具链方案,结合客户的反馈,可以节省整个项目6到9个月不等的时间。以上是盈驰科技对于这个行业的思考。希望我们的产品和服务能为大家提供价值!

(以上内容来自盈驰科技VP&的研发;2022年11月14日,联合创始人吴俊杰在由Gaspar主办,上海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管理委员会和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政府指导,上海虹桥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协办的“地平线之旅5高性能计算平台解决方案”主题演讲..)

标签:合创发现DS福特长城

汽车资讯热门资讯
武汉飞恩微电子亮相2022第二届汽车智能底盘大会

11月18日,由盖世汽车主办的2022第二届汽车智能底盘大会在上海顺利召开,武汉飞恩微电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武汉飞恩”)作为汽车MEMS压力传感器领域的代表性企业亮相展会。

1900/1/1 0:00:00
大陆集团助力Sono Motors开发太阳能电动汽车

盖世汽车讯11月21日,科技公司大陆集团(Continental)与德国太阳能移动出行OEMSonoMotors达成合作,共同开发Sion自充电电动汽车,并将于2023年下半年在芬兰生产。

1900/1/1 0:00:00
通用汽车:不会放弃内燃机和卡车业务

随着各大车企的电动化转型,美国通用汽车公司自然也没有闲着,计划迅速将其在北美的电动汽车产量从今年的约5万辆增加到2025年的100万辆。

1900/1/1 0:00:00
CarOS的进化之路:一场安全性与灵活性的博弈

汽车领域的操作系统正伴随电子电气架构的集成化而不断演进。

1900/1/1 0:00:00
年内再次降价? 特斯拉澄清称消息不实

11月22日,有媒体报道,今年特斯拉在经历过两次促销后,订单增量仍不及预期,会在年底前,推出新的“降价手段”,促进销量。对此,特斯拉方面做出澄清称消息不实。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