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导航 汽车导航
Ctrl+D收藏汽车导航
首页 > 汽车资讯 > 正文

钠离子电池救得了车企吗?

作者:

时间:1900/1/1 0:00:00

锂离子再次成为众矢之的。

刚刚结束的2022中国汽车论坛,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动力电池厂商和车企的“吐槽大会”。许多汽车公司抱怨上游原材料锂离子的价格飙升,导致他们的车辆延迟交付,成本增加。

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直接拿出数据:“长安汽车1-9月亏损60.6万辆(轿车),原因是缺芯、贵电。”他直言:“缺芯贵电”是目前汽车行业最痛点,严重损害了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健康发展。对此,比亚迪执行副总裁连玉波也表示,汽车产业链整体抗风险能力不足,碳酸锂等价格波动影响较大。

Changan,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Tesla, BYD, Superior

来源:中国汽车论坛截图

事实确实如此。有数据显示,碳酸锂占电池成本的40%左右,电池也已经占到新能源汽车成本的40%-50%。不仅在中国,在全球新能源汽车行业,汽车企业与锂离子电池之间“爱恨交织”的复杂情感已经成为常态。

今年10月底,有媒体获悉,澳大利亚矿商Core Lithium在一份声明中表示,与特斯拉签署条款清单的最后期限已经过去,但没有达成任何协议。对此,有业内人士透露,特斯拉与芯锂的交易告吹,可能是因为双方没有就锂矿石价格达成一致。因为之前的协议条款是基于锂原料的市场价格,根据英国电池原料咨询公司Benchmark Mineral Intelligence的数据,锂辉石的价格自2月底以来上涨了一倍多,从2000美元/吨上涨到近5000美元/吨。

显然,目前“锂焦虑”正在全球新能源汽车行业迅速蔓延,所到之处无一幸免。在2022中国汽车论坛上,当代安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党委第一书记、董事长助理孟祥峰提出了一个解决方案:当代安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在通过钠离子电池产业化,解决部分锂资源供应紧张、锂价格大幅上涨的问题。

因此,钠离子电池再次迎来了一个热点关注。如今,讨论钠离子电池的声音不绝于耳:钠离子电池能否成为锂电池的替代品?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此时提出钠离子电池技术路线的原因是什么?钠离子电池能否引领新能源汽车产业走出困境?

“锂渣被抢”,动力电池全产业链的困境

事实上,钠离子电池的技术路线存在已久,它再次站在动力电池赛道的聚光灯下,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其竞争对手锂价“暴涨”,并有超出行业预测的趋势。

华西证券此前预计,目前时点处于产业链全年需求高峰期,预计四季度供应会越来越紧。不排除今年冬天电池级碳酸锂价格涨到60万元/吨的可能。11月11日,上海钢联发布的数据显示,电池级碳酸锂现货均价上涨2500元/吨,至59万元/吨,创历史新高。按照这种增长趋势,业内有很多声音认为,今年碳酸锂的价格很可能超过60万元/吨的预测值,甚至达到更高。

显而易见,锂价的快速上涨已经转嫁到动力电池产业链的上、中、下游企业,“矿战”正在整个动力电池产业链迅速蔓延。

首先是下游车企。比如今年7月,直言“不愿意为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效力”的广汽集团,一直在布局上游动力电池。就最近的动作来看,11月7日,关……侯汽车集团公告称,子公司广汽组件与东乡煤业、遵义能源签订合资合同,拟在贵州省遵义市共同投资设立合资公司贵州东阳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从事相关矿产地质勘查及矿产资源投资管理。

其次是中游动力电池厂商。其实动力电池厂商并没有车企想的那么“美好”。

在今年第三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管理层曾坦言:“虽然公司与大部分动力电池客户协商确定了价格联动机制,但毛利率也受到原材料价格和产能利用率等因素的影响。”当代Amperex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曾玉群曾表示:“上游原材料的资本炒作给动力电池产业链带来了短期的烦恼,碳酸锂、六氟磷酸锂、石油焦等锂电池上游材料都出现了价格暴涨。”

换句话说,动力电池整个中下游都饱受锂价高之苦。那么,位于动力电池产业链最上游的锂矿企业的“命”是不是更好呢?不完全是。

盖世汽车统计了16只锂矿概念股2022年三季度和前三季度的财报。业绩显示,赣锋锂业第三季度净利润最高有望突破80亿元。融捷最高同比增速有望达到5107%。2022年前三季度,上述锂矿企业中,预计天齐锂业前三季度净利润最高为169亿元;融捷最高同比增速有望达到4700%。

Changan,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Tesla, BYD, Superior

且在各企业公布的财报预告中,多数企业表示业绩大幅增长主要受行业高景气度影响,与锂价上涨有较大关系。但值得注意的是,虽然目前锂矿企业赚得盆满钵满,但这种情况能否长期持续还有待考量。毕竟从全球范围来看,无论锂储量还是供应量,中国的锂矿资源都不占优势。在这种情况下,锂矿石定价权落到海外是必然的。换句话说,中国锂矿企业的部分命运掌握在海外手中。

11月3日,加拿大工业部以“国家安全”为由,要求中矿(香港)稀有金属资源有限公司、盛泽锂业国际有限公司、藏格矿业投资(成都)有限公司三家中国公司撤资加拿大重点矿业公司。受此影响,11月4日中午,中矿资源股价下跌近10%。

事实上,上述事件并非先例。9月7日,亚华集团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回应了公司在加拿大超级锂业公司矿山建设及政府审批的进展,称超级锂业项目已进入勘探阶段,加拿大锂矿项目的审核仍在进行中。随后,10月12日晚间,亚华集团发布公告称,已与加拿大Ultra Lithium Inc签署《股权认购协议终止协议》,将签署协议退出对项目公司的投资。

对于终止投资的原因,亚华集团强调了当前国际环境的影响。公司表示:基于对当前国际环境的判断,预计矿山开发可能受到较大影响,导致矿山开发周期较长,公司拟终止对加拿大超锂项目的投资。

显然,当锂资源的工业地位越来越引人注目时,其在全球范围内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现在动力电池产业链上中下游企业都在抢锂矿。在2022中国(遂宁)国际锂电池产业大会暨新能源汽车与动力电池国际交流大会上,江特电气高级工程师、技术总工程师邓红云说:“以前,(锂渣)不要,钱倒着贴。现在(客户)都在积极抢,抢着打(锂渣)。”可见抢锂之猛。

加拿大不是第一个对国内锂矿企业设限的国家,也不会是最后一个,这给中国动力电池产业链上中下游企业敲响了警钟。

钠离子电池,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的B计划?

显然,要想从根源上解决锂电池原材料价格上涨的问题,“抢矿”只能缓解燃眉之急。这个问题的症结在于锂矿的来源是由人控制的,这并不容易。

在这里,动力电池的技术路线“另辟蹊径”似乎是目前最好的解决方案。其中,钠离子电池是最受欢迎的一种,在已经布局这一技术路线的企业中,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是最引人注目的人物。

Changan,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Tesla, BYD, Superior

来源:官网,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

9月14日,根据当代安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对投资者提问的回复,公司正在努力推进钠离子电池2023年产业化。随后几天,这一消息带动a股钠离子电池概念股在整个新能源赛道整体低迷的情况下持续火爆。

9月底以来,a股多只钠离子电池概念股涨停。这是二级市场对钠离子ba领域近期利好消息的直接反应……eries,也是市场上愈演愈烈的“锂焦虑”的集体宣泄。

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并不是突然看上了钠离子电池,甚至“蓄谋已久”。

早在2021年7月,当代安普科技有限公司就发布了第一代钠离子电池,电芯能量密度达到160Wh/kg,为世界最高水平。今年10月,有媒体报道,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在电话会议中表示,其钠离子电池产业化进展顺利,布局供应链还需要一段时间。它已经与一些乘用车客户进行了谈判,并将于明年正式量产。

据相关媒体报道,当代Amperex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秘李江透露,当代Amperex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钠离子电池将于明年正式量产,第一代能量密度将略低于铁锂,但上车问题不大;出货规模取决于客户需求,产能扩张和复制非常快;循环寿命不如长寿命锂铁电池,接近传统锂铁电池;费用还不确定。

目前,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积极推进钠离子电池的技术路线主要有两个原因。

首先,从钠离子本身的质量来说,钠离子具有储量丰富、成本低、安全性高、生产线接近锂离子电池的天然优势。

从储量来说,地球上的钠资源是锂的400倍。钠的地壳丰度达到2.74%,而锂在地壳中的比例只有0.0065%左右。而且钠资源不会像锂、镍、钴等资源一样,因资源限制而争夺动力电池产业链中的矿产,从而形成单个地区或企业掌握电池主动权的局面。

而且从全球分布来看,70%的锂资源分布在南美洲,而且集中在少数国家和地区,而钠资源分布在世界各地,无论是陆地还是海洋储量都非常丰富,被“卡住”的概率极小。

成本方面。从三元锂电池到磷酸铁锂电池,动力电池产业链上的企业都无法避免上游原材料价格影响成本的问题,而钠离子电池则完美避免了钴和锂的高价格。平安证券指出,采用NaCuFeMnO/软碳体系的钠电池正极材料成本仅为采用磷酸亚铁锂/石墨体系的锂电池的40%,电池总材料成本比后者低30%-40%。

在电池安全方面。钠离子电池的热失控温度高于锂电池,高低温性能优于锂离子电池,因此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并且相关数据显示钠离子电池80%电量的充电时间在15分钟左右。目前三元锂电池从20%充到80%电量一般需要30分钟,而磷酸铁锂电池需要45分钟。

CICC在研究报告中还指出,钠离子电池的发展不仅有助于缓解我国锂资源80%依赖进口的困境,维护供应链安全,还可以延缓锂离子电池原材料上涨带来的价格上涨,从而降低成本压力。

在量产方面,一定程度上,钠离子电池的生产可以直接利用现有的锂离子电池生产线。换句话说,钠离子电池是目前最接近量产的电池路线。

盖世汽车研究院《动力电池行业报告(2022版)》指出,面对电动车充电、续航、安全的焦虑,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无里程焦虑、低成本是动力电池的发展方向。目前除了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是最能满足上述要求的技术路线。

但上述钠离子电池的优势,并不是当代Amperex科技有限公司对这一技术路线“摇旗呐喊”的决定性因素。很大程度上,在国内动力电池原材料受国际环境影响较大的情况下,当代安普科技有限公司作为动力电池厂商头部企业的危机感正在加强,公司试图在动力电池行业保持领先,积极寻找新的技术路线,以保持“龙头企业”的地位。

Changan,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Tesla, BYD, Superior

来源: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微信微信官方账号

有人认为钠离子电池对于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来说都是B计划,就像华为海思对于华为一样。

在华为危机出现之前,仍然坚持每年向华为海思投入2万R&D人员和4亿美元R&D费用。随着美国连续数次升级封锁,华为接连遭到海外制裁。当时华为海思已经把华为从水火中拯救出来。一定程度上,现在的汽车行业和动力电池行业都在重复以前芯片行业被封杀的老戏码。当企业发展“卡壳”时,提前准备B计划是企业未雨绸缪……被动地位,这是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正在做的。

钠离子电池能肩负起这个重任吗?

锂离子电池有限的发展空间,不仅仅是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看到的,国家也看到了。

近年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发布的《关于加快发展新能源储能的指导意见》、《能源领域科技创新“十五”规划》和《新能源储能发展“十五”实施方案》都提到要发展钠离子电池等新一代高性能储能技术。锂离子再次成为众矢之的。

刚刚结束的2022中国汽车论坛,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动力电池厂商和车企的“吐槽大会”。许多汽车公司抱怨上游原材料锂离子的价格飙升,导致他们的车辆延迟交付,成本增加。

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直接拿出数据:“长安汽车1-9月亏损60.6万辆(轿车),原因是缺芯、贵电。”他直言:“缺芯贵电”是目前汽车行业最痛点,严重损害了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健康发展。对此,比亚迪执行副总裁连玉波也表示,汽车产业链整体抗风险能力不足,碳酸锂等价格波动影响较大。

Changan,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Tesla, BYD, Superior

来源:中国汽车论坛截图

事实确实如此。有数据显示,碳酸锂占电池成本的40%左右,电池也已经占到新能源汽车成本的40%-50%。不仅在中国,在全球新能源汽车行业,汽车企业与锂离子电池之间“爱恨交织”的复杂情感已经成为常态。

今年10月底,有媒体获悉,澳大利亚矿商Core Lithium在一份声明中表示,与特斯拉签署条款清单的最后期限已经过去,但没有达成任何协议。对此,有业内人士透露,特斯拉与芯锂的交易告吹,可能是因为双方没有就锂矿石价格达成一致。因为之前的协议条款是基于锂原料的市场价格,根据英国电池原料咨询公司Benchmark Mineral Intelligence的数据,锂辉石的价格自2月底以来上涨了一倍多,从2000美元/吨上涨到近5000美元/吨。

显然,目前“锂焦虑”正在全球新能源汽车行业迅速蔓延,所到之处无一幸免。在2022中国汽车论坛上,当代安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党委第一书记、董事长助理孟祥峰提出了一个解决方案:当代安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在通过钠离子电池产业化,解决部分锂资源供应紧张、锂价格大幅上涨的问题。

因此,钠离子电池再次迎来了一个热点关注。如今,讨论钠离子电池的声音不绝于耳:钠离子电池能否成为锂电池的替代品?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此时提出钠离子电池技术路线的原因是什么?钠离子电池能否引领新能源汽车产业走出困境?

“锂渣被抢”,动力电池全产业链的困境

事实上,钠离子电池的技术路线存在已久,它再次站在动力电池赛道的聚光灯下,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其竞争对手锂价“暴涨”,并有超出行业预测的趋势。

华西证券此前预计,目前时点处于产业链全年需求高峰期,预计四季度供应会越来越紧。不排除今年冬天电池级碳酸锂价格涨到60万元/吨的可能。11月11日,上海钢联公布的数据显示,电池级碳酸锂现货均价……se下调2500元/吨至59万元/吨,创历史新高。按照这种增长趋势,业内有很多声音认为,今年碳酸锂的价格很可能超过60万元/吨的预测值,甚至达到更高。

显而易见,锂价的快速上涨已经转嫁到了动力电池产业链上、中、下游企业身上,“矿战”正在整个动力电池产业链迅速蔓延。

首先是下游车企。比如今年7月,直言“不愿意为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效力”的广汽集团,一直在布局上游动力电池。就近期动作来看,11月7日,广汽集团发布公告称,子公司广汽组件与东乡煤业、遵义能源签订合资合同,拟在贵州省遵义市共同投资设立合资公司贵州东阳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从事相关矿产地质勘查和矿产资源投资管理。

其次是中游动力电池厂商。其实动力电池厂商并没有车企想的那么“美好”。

在今年第三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管理层曾坦言:“虽然公司与大部分动力电池客户协商确定了价格联动机制,但毛利率也受到原材料价格和产能利用率等因素的影响。”当代Amperex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曾玉群曾表示:“上游原材料的资本炒作给动力电池产业链带来了短期的烦恼,碳酸锂、六氟磷酸锂、石油焦等锂电池上游材料都出现了价格暴涨。”

换句话说,动力电池整个中下游都饱受锂价高之苦。那么,位于动力电池产业链最上游的锂矿企业的“命”是不是更好呢?不完全是。

盖世汽车统计了16只锂矿概念股2022年三季度和前三季度的财报。业绩显示,赣锋锂业第三季度净利润最高有望突破80亿元。融捷最高同比增速有望达到5107%。2022年前三季度,上述锂矿企业中,预计天齐锂业前三季度净利润最高为169亿元;融捷最高同比增速有望达到4700%。

Changan,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Tesla, BYD, Superior

且在各企业公布的财报预告中,多数企业表示业绩大幅增长主要受行业高景气度影响,与锂价上涨有较大关系。但值得注意的是,虽然目前锂矿企业赚得盆满钵满,但这种情况能否长期持续还有待考量。毕竟从全球范围来看,无论锂储量还是供应量,中国的锂矿资源都不占优势。在这种情况下,锂矿石定价权落到海外是必然的。换句话说,中国锂矿企业的部分命运掌握在海外手中。

11月3日,加拿大工业部以“国家安全”为由,要求中矿(香港)稀有金属资源有限公司、盛泽锂业国际有限公司、藏格矿业投资(成都)有限公司三家中国公司撤资加拿大重点矿业公司。受此影响,11月4日中午,中矿资源股价下跌近10%。

事实上,上述事件并非先例。9月7日,亚华集团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回应了公司在加拿大超级锂业公司矿山建设及政府审批的进展,称超级锂业项目已进入勘探阶段,加拿大锂矿项目的审核仍在进行中。随后,10月12日晚间,亚华集团发布公告称,已与加拿大Ultra Lithium Inc签署《股权认购协议终止协议》,将签署协议退出对项目公司的投资。

对于终止投资的原因,亚华集团强调了当前国际环境的影响。公司表示:基于对当前国际环境的判断,预计矿山开发可能受到较大影响,导致矿山开发周期较长,公司拟终止对加拿大超锂项目的投资。

显然,当锂资源的工业地位越来越引人注目时,其在全球范围内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现在动力电池产业链上中下游企业都在抢锂矿。在2022中国(遂宁)国际锂电池产业大会暨新能源汽车与动力电池国际交流大会上,江特电气高级工程师、技术总工程师邓红云说:“以前,(锂渣)不要,钱倒着贴。现在(客户)都在积极抢,抢着打(锂渣)。”可见抢锂之猛。

加拿大不是第一个对国内锂矿企业设限的国家,也不会是最后一个,这给中国动力电池产业链上中下游企业敲响了警钟。

钠离子电池,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的B计划?

显然,要想从根源上解决锂电池原材料价格上涨的问题,“抢矿”只能缓解燃眉之急。这个问题的症结在于锂矿的来源是由人控制的,这并不容易。

在这里,动力电池的技术路线“另辟蹊径”似乎是目前最好的解决方案。其中,钠离子电池是最受欢迎的一种,在已经布局这一技术路线的企业中,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是最引人注目的人物。

Changan,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Tesla, BYD, Superior

来源:官网,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

9月14日,根据当代安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对投资者提问的回复,公司正在努力推进钠离子电池2023年产业化。随后几天,这一消息带动a股钠离子电池概念股在整个新能源赛道整体低迷的情况下持续火爆。

9月底以来,a股多只钠离子电池概念股涨停。这是二级市场对钠离子ba领域近期利好消息的直接反应……eries,也是市场上愈演愈烈的“锂焦虑”的集体宣泄。

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并不是突然看上了钠离子电池,甚至“蓄谋已久”。

早在2021年7月,当代安普科技有限公司就发布了第一代钠离子电池,电芯能量密度达到160Wh/kg,为世界最高水平。今年10月,有媒体报道,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在电话会议中表示,其钠离子电池产业化进展顺利,布局供应链还需要一段时间。它已经与一些乘用车客户进行了谈判,并将于明年正式量产。

据相关媒体报道,当代Amperex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秘李江透露,当代Amperex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钠离子电池将于明年正式量产,第一代能量密度将略低于铁锂,但上车问题不大;出货规模取决于客户需求,产能扩张和复制非常快;循环寿命不如长寿命锂铁电池,接近传统锂铁电池;费用还不确定。

目前,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积极推进钠离子电池的技术路线主要有两个原因。

首先,从钠离子本身的质量来说,钠离子具有储量丰富、成本低、安全性高、生产线接近锂离子电池的天然优势。

从储量来说,地球上的钠资源是锂的400倍。钠的地壳丰度达到2.74%,而锂在地壳中的比例只有0.0065%左右。而且钠资源不会像锂、镍、钴等资源一样,因资源限制而争夺动力电池产业链中的矿产,从而形成单个地区或企业掌握电池主动权的局面。

而且从全球分布来看,70%的锂资源分布在南美洲,而且集中在少数国家和地区,而钠资源分布在世界各地,无论是陆地还是海洋储量都非常丰富,被“卡住”的概率极小。

成本方面。从三元锂电池到磷酸铁锂电池,动力电池产业链上的企业都无法避免上游原材料价格影响成本的问题,而钠离子电池则完美避免了钴和锂的高价格。平安证券指出,采用NaCuFeMnO/软碳体系的钠电池正极材料成本仅为采用磷酸亚铁锂/石墨体系的锂电池的40%,电池总材料成本比后者低30%-40%。

在电池安全方面。钠离子电池的热失控温度高于锂电池,高低温性能优于锂离子电池,因此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并且相关数据显示钠离子电池80%电量的充电时间在15分钟左右。目前三元锂电池从20%充到80%电量一般需要30分钟,而磷酸铁锂电池需要45分钟。

CICC在研究报告中还指出,钠离子电池的发展不仅有助于缓解我国锂资源80%依赖进口的困境,维护供应链安全,还可以延缓锂离子电池原材料上涨带来的价格上涨,从而降低成本压力。

在量产方面,一定程度上,钠离子电池的生产可以直接利用现有的锂离子电池生产线。换句话说,钠离子电池是目前最接近量产的电池路线。

盖世汽车研究院《动力电池行业报告(2022版)》指出,面对电动车充电、续航、安全的焦虑,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无里程焦虑、低成本是动力电池的发展方向。目前除了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是最能满足上述要求的技术路线。

但上述钠离子电池的优势,并不是当代Amperex科技有限公司对这一技术路线“摇旗呐喊”的决定性因素。很大程度上,在国内动力电池原材料受国际环境影响较大的情况下,当代安普科技有限公司作为动力电池厂商头部企业的危机感正在加强,公司试图在动力电池行业保持领先,积极寻找新的技术路线,以保持“龙头企业”的地位。

Changan,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Tesla, BYD, Superior

来源: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微信微信官方账号

有人认为钠离子电池对于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来说都是B计划,就像华为海思对于华为一样。

在华为危机出现之前,仍然坚持每年向华为海思投入2万R&D人员和4亿美元R&D费用。随着美国连续数次升级封锁,华为接连遭到海外制裁。当时华为海思已经把华为从水火中拯救出来。一定程度上,现在的汽车行业和动力电池行业都在重复以前芯片行业被封杀的老戏码。当企业发展“卡壳”时,提前准备B计划是企业未雨绸缪……被动地位,这是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正在做的。

钠离子电池能肩负起这个重任吗?

锂离子电池有限的发展空间,不仅仅是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看到的,国家也看到了。

近年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发布的《关于加快发展新能源储能的指导意见》、《能源领域科技创新“十五”规划》和《新能源储能发展“十五”实施方案》都提到要发展钠离子电池等新一代高性能储能技术。在此影响下,相关统计显示,早在2020年,就有部分有钠离子电池业务的企业实现了融资。而在钠离子电池赛道,各大公司也是接踵而至。

今年5月,钠离子电池领先制造商纳特龙能源(Natron Energy)和低压先进电池技术公司科瑞仕(Keruishi)宣布达成战略协议,制造全球首款量产钠离子电池。据悉,科瑞仕梅多布鲁克工厂将于2023年开始量产,届时将成为全球最大的钠离子电池工厂。

Changan,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Tesla, BYD, Superior

来源:纳特龙能源公司

无独有偶,9月14日,华声锂电池加入了“钠离子电池”的概念;9月20日,美联新材料与多彩化工暂定共同投资25亿元建设年产18万吨电池级普鲁士蓝(白)产业化项目,致力于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普鲁士蓝(白)系列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

9月30日,华阳股份首批1GWh钠离子电池生产线正式投产,并与中科海纳签署万吨钠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合作框架协议。开源证券预测,华阳下一步钠离子电池扩产规模有望达到10GWh。

据公告信息统计,中国能建安徽院还发布消息称,安徽阜阳三峡能源南风光储基地项目储能系统是目前国内最大的钠离子储能电池项目;白蓉科技计划2023年每月交付数千吨钠电池正极材料;振华新材料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预计2022年四季度进入小批量试制阶段等等。

然而,在钠离子电池赛道持续升温的时候,有人问:钠离子真的是动力电池的“万能解药”吗?能否彻底改变目前新能源汽车的窘境?

从钠离子本身的质量来看,钠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上限低于锂离子电池,这意味着如果作为动力电池,搭载在新能源汽车上,同等重量的钠离子电池提供的续航里程总是远远小于同等重量的锂离子电池。此外,钠离子电池还存在倍率性能差、循环寿命短等缺点。

在成本方面,DEEPTECH报告指出,成本是钠离子电池的突出优势,但只有大规模商业化后才能实现。据测算,钠离子实际生产成本在1元/Wh以上,远高于产业链成熟、规模化生产的锂离子电池。甚至有行业分析师表示:“(钠离子电池)的低成本只是理论上的。在大规模应用的初期,在技术溢价下,钠电池的成本有望甚至高于现有成熟的磷酸亚铁锂。”

但目前钠离子电池离商用还很远,研发水平还处于初级阶段,最终的技术路线选择还不明确,技术还得不断迭代。

根据盖世汽车研究院发布的《动力电池行业报告(2022版)》显示,钠离子仍处于商业化时期,同时受到其能量密度的限制。未来可作为锂离子电池等高性能电池的有益补充,用于储能、低俗电动车等特定场景。

换句话说,在短期内,钠离子电池还不能完全取代锂离子电池,甚至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钠离子电池和锂离子电池的共存还会继续。毕竟电池的发展方向永远是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低成本。三者缺一不可,都不是完美的解决方案。但不可否认的是,锂离子电池在动力电池领域的地位正在受到挑战,钠离子电池是目前最有潜力的“种子选手”。

不过,同样值得注意的是,浙商证券预计2023-2026年锂离子市场的市场边际将继续扩大,锂价可能迎来快速调整。换句话说,在一段时间内,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领域,钠离子对锂离子的影响仍然取决于锂离子的价格和稀缺性。

但在电瓶车、储能、车载12V电池等领域,钠离子电池逐渐取代铅酸电池的趋势正在加强。就储能市场而言,据CICC预测,到2025年钠电池在储能领域的渗透率将达到20%,需求将达到65.2GWh,相当于2020年国内动力锂电池的装机量,到2030年这一比例还将继续增加。可以肯定的是,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提前布局钠离子电池行业至少是一件稳赚不赔的事情。在此影响下,相关统计显示,早在2020年,就有部分有钠离子电池业务的企业实现了融资。而在钠离子电池赛道,各大公司也是接踵而至。

今年5月,钠离子电池领先制造商纳特龙能源(Natron Energy)和低压先进电池技术公司科瑞仕(Keruishi)宣布达成战略协议,制造全球首款量产钠离子电池。据悉,科瑞仕梅多布鲁克工厂将于2023年开始量产,届时将成为全球最大的钠离子电池工厂。

Changan,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Tesla, BYD, Superior

来源:纳特龙能源公司

无独有偶,9月14日,华声锂电池加入了“钠离子电池”的概念;9月20日,美联新材料与多彩化工暂定共同投资25亿元建设年产18万吨电池级普鲁士蓝(白)产业化项目,致力于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普鲁士蓝(白)系列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

9月30日,华阳股份首批1GWh钠离子电池生产线正式投产,并与中科海纳签署万吨钠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合作框架协议。开源证券预测,华阳下一步钠离子电池扩产规模有望达到10GWh。

据公告信息统计,中国能建安徽院还发布消息称,安徽阜阳三峡能源南风光储基地项目储能系统是目前国内最大的钠离子储能电池项目;白蓉科技计划2023年每月交付数千吨钠电池正极材料;振华新材料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预计2022年四季度进入小批量试制阶段等等。

然而,在钠离子电池赛道持续升温的时候,有人问:钠离子真的是动力电池的“万能解药”吗?能否彻底改变目前新能源汽车的窘境?

从钠离子本身的质量来看,钠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上限低于锂离子电池,这意味着如果作为动力电池,搭载在新能源汽车上,同等重量的钠离子电池提供的续航里程总是远远小于同等重量的锂离子电池。此外,钠离子电池还存在倍率性能差、循环寿命短等缺点。

在成本方面,DEEPTECH报告指出,成本是钠离子电池的突出优势,但只有大规模商业化后才能实现。据测算,钠离子实际生产成本在1元/Wh以上,远高于产业链成熟、规模化生产的锂离子电池。甚至有行业分析师表示:“(钠离子电池)的低成本只是理论上的。在大规模应用的初期,在技术溢价下,钠电池的成本有望甚至高于现有成熟的磷酸亚铁锂。”

但目前钠离子电池离商用还很远,研发水平还处于初级阶段,最终的技术路线选择还不明确,技术还得不断迭代。

根据盖世汽车研究院发布的《动力电池行业报告(2022版)》显示,钠离子仍处于商业化时期,同时受到其能量密度的限制。未来可作为锂离子电池等高性能电池的有益补充,用于储能、低俗电动车等特定场景。

换句话说,在短期内,钠离子电池还不能完全取代锂离子电池,甚至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钠离子电池和锂离子电池的共存还会继续。毕竟电池的发展方向永远是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低成本。三者缺一不可,都不是完美的解决方案。但不可否认的是,锂离子电池在动力电池领域的地位正在受到挑战,钠离子电池是目前最有潜力的“种子选手”。

不过,同样值得注意的是,浙商证券预计2023-2026年锂离子市场的市场边际将继续扩大,锂价可能迎来快速调整。换句话说,在一段时间内,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领域,钠离子对锂离子的影响仍然取决于锂离子的价格和稀缺性。

但在电瓶车、储能、车载12V电池等领域,钠离子电池逐渐取代铅酸电池的趋势正在加强。就储能市场而言,据CICC预测,到2025年钠电池在储能领域的渗透率将达到20%,需求将达到65.2GWh,相当于2020年国内动力锂电池的装机量,到2030年这一比例还将继续增加。可以肯定的是,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提前布局钠离子电池行业至少是一件稳赚不赔的事情。

标签:长安广汽集团特斯拉比亚迪优越

汽车资讯热门资讯
芒格称赞特斯拉是美国汽车业的“小奇迹 ” 马斯克回应

日前,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BerkshireHathaway的副主席查理芒格CharlieMunger高度评价了特斯拉。他称特斯拉的成功是美国汽车产业的“小奇迹”。

1900/1/1 0:00:00
EV晨报丨比亚迪第300万辆下线!仰望明年一季度亮相首款车型;北汽蓝谷任命张国富等三人为公司副经理;北京梅赛德斯-奔驰宣布下调部分EQ车型售价

1、比亚迪第300万辆下线仰望明年一季度亮相首款车型11月16日,比亚迪第3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发布在比亚迪全球总部举行,标志着比亚迪成为首个达成这一里程碑的中国品牌。

1900/1/1 0:00:00
“特斯拉2死3伤事故”车主家属发声:不认鉴定结果

11月5日,广东潮州一辆特斯拉小车行驶中突然失控,造成2死3伤的严重后果。

1900/1/1 0:00:00
屡次上市被中止,比亚迪:“搞钱”更重要

比亚迪半导体上市又遇坎坷。11月15日晚间,比亚迪发布公告称,终止分拆所属子公司比亚迪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比亚迪半导体)至创业板上市并撤回相关上市申请文件。

1900/1/1 0:00:00
【国际快讯】马斯克已确定特斯拉潜在接班人;捷豹路虎CEO辞职;普京要求控制汽车价格

特斯拉董事会成员:马斯克已确定潜在接班人11月16日,特斯拉董事JamesMurdoch在法庭上作证时表示,

1900/1/1 0:00:00
图观车市|10月新能源车上险量排行点评

今年车市“金十”成色严重不足,不足到都快掉出铁锈来了10月份国内新车销量16615万辆,同比减少204,环比减少869,其中新能源车销量4468万辆,虽同比增长了56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