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说,这一周属于Qatar 2022卡塔尔世界杯。这是一周,人们坐在家里,让整个人狂欢。但对于汽车行业来说,愈演愈烈的喧嚣并不比这股“足球热浪”更平静。
电动车市场的高发展势头不足以迫使主流车企纷纷携资本进入市场。大势之下,二线车企不得不削尖脑袋往里钻。在通用汽车选择加码中国市场后,马自达等企业对电气化的排斥逐渐淡化,开始向积极的一面转变。
具体来看,在2022年通用汽车技术展望日,通用汽车展示了自Ultium Autodyne全球电动平台发布以来的最新进展,并宣布将于2025年底在中国市场推出超过15款基于Autodyne平台的电动汽车,并于明年推出全新的软件平台,全面加速电动化和智能网联化。
一向“头铁”的马自达也借总裁兼首席执行官丸本莉子之口向外界承认。计划到2030年投入约1.5万亿日元(106亿美元),以应对产业变革,扩大电动汽车的生产。这将包括研究和制造,以及与电池开发、半导体、电力驱动设备等公司的合作。
此外,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马自达还制定了一个三阶段电气化计划。首先,我们将使用由各种电气化技术组成的技术资产来减少环境足迹并生产有吸引力的产品。其次,马自达将在中国推出其下一代混合动力系统和首批新电动汽车,这些汽车将在稍后进入其他市场。最终将推动电池电动车全面上市,并考虑投资电池生产。
在这方面,估计马自达愿意参与电气化,更不用说马自达能不能如愿以偿了。毕竟在即将进入市场的MX-30 R-EV(增程版)上,固执的马自达还是想用转子发动机作为增程器为它发电!
时至今日,传统车企虽然已经被电气化折磨得不成新闻,但还是值得感慨的。谁能想到,几年来一直看着外国公司,没有市场主导权的中国汽车产业,通过短短几年的发展,就被列强打败了。
不出意外,结合前10个月出口新车245.6万辆的数据,2022年中国汽车新车出口量有望达到300万辆。在出口过程中,与过去少数有出口能力的企业相比,SAIC、奇瑞、长安、比亚迪、长城等一线中国汽车集团均在列。
当然,你要以为中国车企“卖车给外国人”只靠出口。我觉得“格局”还是小。
日前,继去年10月第三代哈弗H6和哈弗JOLION在巴基斯坦正式上市后,在巴基斯坦当地组装的哈弗H6混动版也在巴基斯坦上市;在巴西圣保罗举行的“新能源之夜”新品发布会上,比亚迪正式宣布推出宋PLUS DM-i和元PLUS。同时也在巴西开始了本地化生产,进一步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全球化发展。
中国有实力的车企还在苦苦出口,但中国的车企是全方位的。换句话说,除了主流的中国品牌,只要有声量的中国车企,都开始开启多线经营的国际化之路。
现有消息显示,在国内自主市场表现不佳的北汽集团也开始了其南非工厂的紧张升级,未来将迎来其紧凑型SUV“魔方”在当地工厂的生产。除了南非工厂,BAIC国际还在巴基斯坦、缅甸、土耳其和伊拉克设有零部件组装工厂。
另一方面,在国内制造业遭受重创的俄罗斯,中国车企的反馈情况也是离谱的带有一些“不明确”的合理性。
11月23日上午,已经停产20年的俄罗斯莫斯科品牌重新启动,首批新车Skoren -3正式上市。这款车被定位为紧凑型SUV;另一款即将下线的莫斯科-3e定位纯电动紧凑型SUV也将在莫斯科汽车厂(原俄罗斯雷诺)的车间投产。
虽然工厂项目经理极力回避莫斯科人新车的来历,但明眼人很容易看出前者是由JAC JS4改装而来,而后者是JAC iEVs4的姊妹车型。
好吧,总的来说,看这一系列猥琐的操作,我们只需要明白,中国车企在全球车市的角色正在快速变化。
汽车和过去的电子消费品一样,逐渐用“中国制造”取代了“中国制造”。无论是西方成熟的汽车市场,还是南美、非洲、俄罗斯等新兴市场,中国汽车企业的到来都将是对固有强者的挑战。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阻碍,但现在中国车企已经有能力引领电动化的潮流,结局永远如你我所料。
正是由于中国车企不断玩转行业规则,被称为“股神”的股神巴菲特最近才得以再次从比亚迪套现6.3亿港元。
就问,相比其他中国车企,谁能阻止比亚迪继续赚钱?我觉得短期内不会再发生了。日前,随着比亚迪最新高端品牌期待首款硬派越野车的谍照曝光,这个答案或许会变得更加确定。不用说,这一周属于Qatar 2022卡塔尔世界杯。这是一周,人们坐在家里,让整个人狂欢。但对于汽车行业来说,愈演愈烈的喧嚣并不比这股“足球热浪”更平静。
电动车市场的高发展势头不足以迫使主流车企纷纷携资本进入市场。大势之下,二线车企不得不削尖脑袋往里钻。在通用汽车选择加码中国市场后,马自达等企业对电气化的排斥逐渐淡化,开始向积极的一面转变。
具体来看,在2022年通用汽车技术展望日,通用汽车展示了自Ultium Autodyne全球电动平台发布以来的最新进展,并宣布将于2025年底在中国市场推出超过15款基于Autodyne平台的电动汽车,并于明年推出全新的软件平台,全面加速电动化和智能网联化。
一向“头铁”的马自达也借总裁兼首席执行官丸本莉子之口向外界承认。计划到2030年投入约1.5万亿日元(106亿美元),以应对产业变革,扩大电动汽车的生产。这将包括研究和制造,以及与电池开发、半导体、电力驱动设备等公司的合作。
此外,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马自达还制定了一个三阶段电气化计划。首先,我们将使用由各种电气化技术组成的技术资产来减少环境足迹并生产有吸引力的产品。其次,马自达将在中国推出其下一代混合动力系统和首批新电动汽车,这些汽车将在稍后进入其他市场。最终将推动电池电动车全面上市,并考虑投资电池生产。
在这方面,估计马自达愿意参与电气化,更不用说马自达能不能如愿以偿了。毕竟在即将进入市场的MX-30 R-EV(增程版)上,固执的马自达还是想用转子发动机作为增程器为它发电!
时至今日,传统车企虽然已经被电气化折磨得不成新闻,但还是值得感慨的。谁能想到,几年来一直看着外国公司,没有市场主导权的中国汽车产业,通过短短几年的发展,就被列强打败了。
不出意外,结合前10个月出口新车245.6万辆的数据,2022年中国汽车新车出口量有望达到300万辆。在出口过程中,与过去少数有出口能力的企业相比,SAIC、奇瑞、长安、比亚迪、长城等一线中国汽车集团均在列。
当然,你要以为中国车企“卖车给外国人”只靠出口。我觉得“格局”还是小。
日前,继去年10月第三代哈弗H6和哈弗JOLION在巴基斯坦正式上市后,在巴基斯坦当地组装的哈弗H6混动版也在巴基斯坦上市;在巴西圣保罗举行的“新能源之夜”新品发布会上,比亚迪正式宣布推出宋PLUS DM-i和元PLUS。同时也在巴西开始了本地化生产,进一步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全球化发展。
中国有实力的车企还在苦苦出口,但中国的车企是全方位的。换句话说,除了主流的中国品牌,只要有声量的中国车企,都开始开启多线经营的国际化之路。
现有消息显示,在国内自主市场表现不佳的北汽集团也开始了其南非工厂的紧张升级,未来将迎来其紧凑型SUV“魔方”在当地工厂的生产。除了南非工厂,BAIC国际还在巴基斯坦、缅甸、土耳其和伊拉克设有零部件组装工厂。
另一方面,在国内制造业遭受重创的俄罗斯,中国车企的反馈情况也是离谱的带有一些“不明确”的合理性。
11月23日上午,已经停产20年的俄罗斯莫斯科品牌重新启动,首批新车Skoren -3正式上市。这款车被定位为紧凑型SUV;另一款即将下线的莫斯科-3e定位纯电动紧凑型SUV也将在莫斯科汽车厂(原俄罗斯雷诺)的车间投产。
虽然工厂项目经理极力回避莫斯科人新车的来历,但明眼人很容易看出前者是由JAC JS4改装而来,而后者是JAC iEVs4的姊妹车型。
好吧,总的来说,看这一系列猥琐的操作,我们只需要明白,中国车企在全球车市的角色正在快速变化。
汽车和过去的电子消费品一样,逐渐用“中国制造”取代了“中国制造”。无论是西方成熟的汽车市场,还是南美、非洲、俄罗斯等新兴市场,中国汽车企业的到来都将是对固有强者的挑战。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阻碍,但现在中国车企已经有能力引领电动化的潮流,结局永远如你我所料。
正是由于中国车企不断玩转行业规则,被称为“股神”的股神巴菲特最近才得以再次从比亚迪套现6.3亿港元。
就问,相比其他中国车企,谁能阻止比亚迪继续赚钱?我觉得短期内不会再发生了。日前,随着比亚迪最新高端品牌期待首款硬派越野车的谍照曝光,这个答案或许会变得更加确定。
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福特在11月24日表示,由于车辆喷油器可能出现裂纹从而导致火灾风险,该公司正在全球范围内召回634万辆SUV,并将敦促车主对其汽车进行检查。
1900/1/1 0:00:0011月25日27日,倍耐力亮相第七届意大利品牌设计展(ItalianDesignIcons)上海展。
1900/1/1 0:00:00本周,国内外汽车行业有哪些大事件发生?北京上海公布2025年氢燃料电池发展规划11月22日,
1900/1/1 0:00:00面对即将到来的经济衰退期,大部分车企的选择是继续开疆拓土,但也有部分选择降本增效,为挺过“寒冬”提前节俭过日。威马就是后者,已在为“过冬”储备物资。
1900/1/1 0:00:0011月25日,由青岛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指导,高新区管委支持,海克斯康制造智能主办的智能制造高质量发展高峰论坛在青岛成功举办。
1900/1/1 0:00:00据财联社报道,11月25日,零部件供应商博俊科技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自今年6月份开始向理想汽车L9供货,9月份开始每个月交付量超过1万台;自10月份开始小批量交付理想汽车L8。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