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导航 汽车导航
Ctrl+D收藏汽车导航
首页 > 汽车资讯 > 正文

新能源车企的年终焦虑:打不过特斯拉,完不成KPI

作者:

时间:1900/1/1 0:00:00

“2023年,中国本土市场新能源汽车增速很可能会下降,而随着动力电池企业新增产能的释放,电池供应肯定会过剩。”近日,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副秘书长王子东在盖世汽车2022动力电池论坛上强调了电池产能过剩的问题。

事实上,不仅是王子东,就连亿纬锂能董事长刘金成也在几天前的公开场合表示,预计整个电池产业链最迟在未来一年内就会出现产能过剩。此前,中国科学院院士高在今年3月公开预测,中国电池产能将在2025年出现过剩。

之所以业内有电池产能即将过剩的担忧,最直接的原因是动力电池企业近两年疯狂扩产。根据王子东披露的数据,截至今年10月,全国动力及储能电池产能规划已超过6480GWh(含海外规划),包括当代安普科技有限公司、福迪电池、蜂巢能源等80多家电池及汽车厂商的248个项目,其中还未统计SKI、LG、三星、松下等国外电池企业的产能。

BMW, Aeon, BYD,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Weilai

图片来源:现场截图

值得注意的是,近两年在新能源汽车大爆发的前提下,每年电池出货量只有几百GWh。业内有机构预测,今年中国动力电池出货量将达到490GWh,同比增长117%。与上述超过6480GWh的数字相比,中国电池相关企业的整体产能将是13倍。那么两三年后,新能源汽车市场真的能承载这么大的电池产能吗?如果产能过剩,电池行业将面临怎样的格局变化?

电池公司和车企必须分食万亿美元的市场“蛋糕”

事实上,从2020年开始,动力电池企业就一直在投资产能扩张。扩产的原因与动力电池未来的市场规模不无关系。当代Amperex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曾玉群预测,到2030年,全球动力电池的负载量将达到48001GWh,如果1 GW的电池价值为10亿元,那么动力电池市场将是一块价值近5万亿元的“蛋糕”。

此外,全球新能源汽车快速增长引发的“电池荒”、为抢占更多客户资源而提前储备产能、地方政府加大对电池领域的投入,都促使动力电池企业加快投资扩产,其中主流电池企业扩产决心最大。

公开资料显示,2025年,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的产能预计将达到1000GWh,成为全球首家TWh级电池工厂。依靠自身未来需求和外部供应,比亚迪初步预测规划电池产能将超过600GWh2025年;AVIC锂电去年底更新产能目标,将产能规划从300GWh上调至500GWh2025年。欣旺达全球规划总产能也将达到500GWh到2025年;郭萱高科计划生产300吉瓦时;2025年;李绅电池的产能计划到2025年达到125GWh。

从以上可以看出,仅国内部分主流动力电池企业到2025年的规划产能已经超过3TWh。

BMW, Aeon, BYD,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Weilai

图片来源:企业供图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基于电池供应链的安全考虑和防止一家独大,汽车企业近期也在积极准备进入电池领域。蔚来此前披露了其在电池领域的布局。目前公司已经组建了超过400人的电池研发团队,预计2024年下半年电池量产。宝马也将手伸向了动力电池。不久前,宝马全新的动力电池项目已经落地,沈阳基地将进行投资100亿元的动力电池大规模扩产。

此外,不想为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打工”的广汽集团今年3月开工建设,包括从浆料制备到电池组的整个电池生产流程,官方预计今年年底建成投产。

从越来越多汽车企业参与的趋势来看,未来电池领域分“饼”的不仅仅是主流电池厂商,汽车企业的参与将搅动未来动力电池的市场格局。

动力电池产能将面临过剩风险。

一般来说,动力电池的扩产流程是先融资,再设计定制生产线,调试,产能爬坡。整个过程在顺利的情况下需要2年半到3年,电池企业的扩产和电池装车的申请一般有3年左右的时间差,也就是说电池企业的大部分规划产能都是在这两年的2024年或2025年建成投产。

动力电池的产量离不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如前所述,全国动力和储能电池产能规划已经超过6480GWh,未来新能源汽车市场能否容纳这些产能至关重要。王子东认为,动力电池企业公布的产能目标主要有利于竞争、宣传和争取地方优惠政策。未来的产能规划不一定都能实现,这里面有很多水分。根据他的预测,2025年实际电池产能将在1500-1800GWh的范围内。

但目前来看,即使计划电池容量中可能存在的泡沫被破坏,未来电池容量也将面临过剩的风险。重点在于未来新能源汽车市场增长的不确定性和车型结构的变化。

就新能源汽车的市场水平而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庆曾保守预测,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1200万辆,市场份额有望接近40%。

如果将该预测与中汽协今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650万辆的预测进行对比,未来三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速将放缓。

王子东也持类似观点。他认为,在政府补贴政策和高油价的双重推动下,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已经达到了一个非常高的数字。但需要注意的是,新能源汽车市场三分之一的渗透率是在透支未来市场需求的情况下获得的,所以他更难判断新能源市场会继续突破增长。2023年增速有可能下降,随着动力电池企业新增产能的集中释放,电池供应将会过剩。

此外,新能源汽车的分布也会直接影响动力电池的需求。2022年,我国新能源乘用车占动力电池总负荷的90%以上,其中纯电动汽车占80%,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占10%。在王子东的……ew,未来增程式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渗透率会逐渐提高,特别是随着市场区域的向下渗透,二三线城市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增长会更快,这种变化会带来电池需求的整体下调。

综上所述,对比未来新能源汽车市场可能发生的变化和电池企业的疯狂扩张,产能过剩的隐忧可能会逐渐体现出来。

未来电池企业拼技术。

目前,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持续增长趋势,电池公司可能最自豪的是产能蓝图,毕竟这将有助于他们赢得更多的车辆客户。但当未来产能真的面临过剩的局面时,动力电池行业的格局会发生什么变化?电池企业应该怎么做?

王子东在论坛中表示,动力电池产能过剩对行业最直观的影响就是市场整合。规模化供应经验不足的二三线电池厂商可能会出现供需失衡,部分企业可能会因产能利用率低而被兼并重组。

在王子东看来,电池企业拼的将不再是生产力优势,而是技术。通过技术进步进一步降低动力电池的成本,扩大电池的可获得性至关重要。

事实上,电池公司一直在开发多种技术路线,如钠离子电池、无钴电池、半固体电池等。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格局的不断完善,不同定位车型所采用的电池技术路线也会有所不同,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技术能否在行业内占据优势也会关系到电池企业的订单和产量。

盖世汽车研究院相关报告指出,未来电池技术路线将结合产品定位和使用。随着电池技术的发展,磷酸铁锂电池将在经济层面得到广泛应用,而性能型和高端型将以三元正极+硅碳负极为主,更长远的技术将是固态电池和无钴电池。

除了呼吁电池企业重视技术创新,王子东还建议电池企业加快出海,与国外整车企业形成联合关系。据其统计,到2028年,欧洲和华北地区的动力电池短缺量将分别达到378GWh和284GWh。与此同时,欧美汽车公司将继续扩大电动汽车的产品系列。在这种情况下,电池企业积极拓展海外市场,不仅有助于解决产能过剩,也迎合了产业链全球化的必然趋势。

综合来看,未来产能只会是电池企业自身实力的一个维度,主导技术话语权才是未来竞争的焦点,这也考验着电池企业的创新能力和战略能力。“2023年,中国本土市场新能源汽车增速很可能会下降,而随着动力电池企业新增产能的释放,电池供应肯定会过剩。”近日,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副秘书长王子东在盖世汽车2022动力电池论坛上强调了电池产能过剩的问题。

事实上,不仅是王子东,就连亿纬锂能董事长刘金成也在几天前的公开场合表示,预计整个电池产业链最迟在未来一年内就会出现产能过剩。此前,中国科学院院士高在今年3月公开预测,中国电池产能将在2025年出现过剩。

之所以业内有电池产能即将过剩的担忧,最直接的原因是动力电池企业近两年疯狂扩产。根据王子东披露的数据,截至今年10月,全国动力及储能电池产能规划已超过6480GWh(含海外规划),包括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F……ay电池和蜂巢能源,其中SKI、LG、三星、松下等国外电池企业产能未统计在内。

BMW, Aeon, BYD,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Weilai

图片来源:现场截图

值得注意的是,近两年在新能源汽车大爆发的前提下,每年电池出货量只有几百GWh。业内有机构预测,今年中国动力电池出货量将达到490GWh,同比增长117%。与上述超过6480GWh的数字相比,中国电池相关企业的整体产能将是13倍。那么两三年后,新能源汽车市场真的能承载这么大的电池产能吗?如果产能过剩,电池行业将面临怎样的格局变化?

电池公司和车企必须分食万亿美元的市场“蛋糕”

事实上,从2020年开始,动力电池企业就一直在投资产能扩张。扩产的原因与动力电池未来的市场规模不无关系。当代Amperex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曾玉群预测,到2030年,全球动力电池的负载量将达到48001GWh,如果1 GW的电池价值为10亿元,那么动力电池市场将是一块价值近5万亿元的“蛋糕”。

此外,全球新能源汽车快速增长引发的“电池荒”、为抢占更多客户资源而提前储备产能、地方政府加大对电池领域的投入,都促使动力电池企业加快投资扩产,其中主流电池企业扩产决心最大。

公开资料显示,2025年,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的产能预计将达到1000GWh,成为全球首家TWh级电池工厂。依靠自身未来需求和外部供应,比亚迪初步预测规划电池产能将超过600GWh2025年;AVIC锂电去年底更新产能目标,将产能规划从300GWh上调至500GWh2025年。欣旺达全球规划总产能也将达到500GWh到2025年;郭萱高科计划生产300吉瓦时;2025年;李绅电池的产能计划到2025年达到125GWh。

从以上可以看出,仅国内部分主流动力电池企业到2025年的规划产能已经超过3TWh。

BMW, Aeon, BYD,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Weilai

图片来源:企业供图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基于电池供应链的安全考虑和防止一家独大,汽车企业近期也在积极准备进入电池领域。蔚来此前披露了其在电池领域的布局。目前公司已经组建了超过400人的电池研发团队,预计2024年下半年电池量产。宝马也将手伸向了动力电池。不久前,宝马全新的动力电池项目已经落地,沈阳基地将进行投资100亿元的动力电池大规模扩产。

此外,不想为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打工”的广汽集团今年3月开工建设,包括从浆料制备到电池组的整个电池生产流程,官方预计今年年底建成投产。

从越来越多汽车企业参与的趋势来看,未来电池领域分“饼”的不仅仅是主流电池厂商,汽车企业的参与将搅动未来动力电池的市场格局。

动力电池产能将面临过剩风险。

一般来说,动力电池的扩产流程是先融资,再设计定制生产线,调试,产能爬坡。整个过程在顺利的情况下需要2年半到3年,电池企业的扩产和电池装车的申请一般有3年左右的时间差,也就是说电池企业的大部分规划产能都是在这两年的2024年或2025年建成投产。

动力电池的产量离不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如前所述,全国动力和储能电池产能规划已经超过6480GWh,未来新能源汽车市场能否容纳这些产能至关重要。王子东认为,动力电池企业公布的产能目标主要有利于竞争、宣传和争取地方优惠政策。未来的产能规划不一定都能实现,这里面有很多水分。根据他的预测,2025年实际电池产能将在1500-1800GWh的范围内。

但目前来看,即使计划电池容量中可能存在的泡沫被破坏,未来电池容量也将面临过剩的风险。重点在于未来新能源汽车市场增长的不确定性和车型结构的变化。

就新能源汽车的市场水平而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庆曾保守预测,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1200万辆,市场份额有望接近40%。

如果将该预测与中汽协今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650万辆的预测进行对比,未来三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速将放缓。

王子东也持类似观点。他认为,在政府补贴政策和高油价的双重推动下,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已经达到了一个非常高的数字。但需要注意的是,新能源汽车市场三分之一的渗透率是在透支未来市场需求的情况下获得的,所以他更难判断新能源市场会继续突破增长。2023年增速有可能下降,随着动力电池企业新增产能的集中释放,电池供应将会过剩。

此外,新能源汽车的分布也会直接影响动力电池的需求。2022年,我国新能源乘用车占动力电池总负荷的90%以上,其中纯电动汽车占80%,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占10%。在王子东的……ew,未来增程式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渗透率会逐渐提高,特别是随着市场区域的向下渗透,二三线城市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增长会更快,这种变化会带来电池需求的整体下调。

综上所述,对比未来新能源汽车市场可能发生的变化和电池企业的疯狂扩张,产能过剩的隐忧可能会逐渐体现出来。

未来电池企业拼技术。

目前,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持续增长趋势,电池公司可能最自豪的是产能蓝图,毕竟这将有助于他们赢得更多的车辆客户。但当未来产能真的面临过剩的局面时,动力电池行业的格局会发生什么变化?电池企业应该怎么做?

王子东在论坛中表示,动力电池产能过剩对行业最直观的影响就是市场整合。规模化供应经验不足的二三线电池厂商可能会出现供需失衡,部分企业可能会因产能利用率低而被兼并重组。

在王子东看来,电池企业拼的将不再是生产力优势,而是技术。通过技术进步进一步降低动力电池的成本,扩大电池的可获得性至关重要。

事实上,电池公司一直在开发多种技术路线,如钠离子电池、无钴电池、半固体电池等。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格局的不断完善,不同定位车型所采用的电池技术路线也会有所不同,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技术能否在行业内占据优势也会关系到电池企业的订单和产量。

盖世汽车研究院相关报告指出,未来电池技术路线将结合产品定位和使用。随着电池技术的发展,磷酸铁锂电池将在经济层面得到广泛应用,而性能型和高端型将以三元正极+硅碳负极为主,更长远的技术将是固态电池和无钴电池。

除了呼吁电池企业重视技术创新,王子东还建议电池企业加快出海,与国外整车企业形成联合关系。据其统计,到2028年,欧洲和华北地区的动力电池短缺量将分别达到378GWh和284GWh。与此同时,欧美汽车公司将继续扩大电动汽车的产品系列。在这种情况下,电池企业积极拓展海外市场,不仅有助于解决产能过剩,也迎合了产业链全球化的必然趋势。

综合来看,未来产能只会是电池企业自身实力的一个维度,主导技术话语权才是未来竞争的焦点,这也考验着电池企业的创新能力和战略能力。

标签:特斯拉比亚迪海豹小鹏发现

汽车资讯热门资讯
保时捷3D全息系统专利 可与其他道路使用者对话

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德国专利商标局(DPMA)中的一项新专利显示,保时捷已经找到一种方法,能够利用3D全息图,帮助汽车与其他道路使用者通信。

1900/1/1 0:00:00
汉高粘合剂动力电池整体解决方案

汉高针对电芯、电池模组及电池包提供粘接、连接、保护与导热材料,为电源转换系统与控制元件的稳定运行保驾护航,目前,

1900/1/1 0:00:00
产能规划已超6TWh!动力电池面临产能过剩风险

“2023年中国本土市场的新能源汽车增速很可能会下降,加上动力电池企业新建产能释放,随之电池供应一定会过剩。

1900/1/1 0:00:00
从新能源汽车快速增长看直流支撑电容应用前景

据统计,新能源汽车销量2012年为13万台,2021年上升到3521万台,截止2022年9月达到4567万台。

1900/1/1 0:00:00
苹果获46项新专利 包括先进的车内照明系统

盖世汽车新据外媒报道,美国专利商标局(US

1900/1/1 0:00:00
世界杯国足没去,中国车企:我去

车企在世界杯“出道”了。11月21日,2022卡塔尔世界杯揭幕。对于球队和球迷而言,四年一度的足球盛宴开始了;对于各企业而言,四年一度的营销大战打响了。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