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导航 汽车导航
Ctrl+D收藏汽车导航
首页 > 汽车资讯 > 正文

防疫松绑,车市春天能否“如约而至”?

作者:

时间:1900/1/1 0:00:00

古人说疫情才三年,真的是我们告别疫情的时候了。

回顾过去三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是每个人都不得不接受的无奈现实。百年来汽车行业从未发生过的矛盾,如供应失灵、缺芯等,正在不断重演。销量下滑、业绩缩水、产业转型的现状,很难让每一个汽车人说轻松。

直到12月7日,随着新国十条的发布,我国新冠肺炎防控进入新阶段,生活生产迅速恢复。

BYD, Geely Automobile, Changan, Toyota, Dongfeng

不仅在中国,全世界都是如此。在大家看来,全球最大的汽车产销国防疫措施的松动,将意味着经济的快速复苏,让全球汽车业看到新的希望。

但事实上,真的是这样吗?

明年车市增速是增还是减?

“如果没有政策支持,预计2023年乘用车整体零售额增长2060万辆,2023年厂家批发销量增长1%,取决于乘用车出口惯性增量。”12月8日,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这样认为。

次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开表示,预计2023年国内乘用车保有量将达到2380万辆,同比增长1.3%,整体汽车市场增速可能达到3%,实现总销量2760万辆。

相对于中汽协和中汽协对2023年国内汽车市场的乐观预测,盖世汽车研究院的预测更为谨慎,即明年国内汽车市场整体将下降六个百分点。

时至今日,在众多研究机构、专家和企业的预测中,很难统一增减。原因还是很难对未来的经济增长和消费者信心给出明确的分析。

截至发稿日,距离7日新国十条发布已有数日。新闻中,“我们正式走上结束疫情生命的道路”“告别卫生法典”登上了新闻头版,但朋友圈不时出现的核酸阳性的新闻也让我们清醒地认识到,随着防疫措施的进一步放松,我们将不可避免地面临大规模疫情的冲击。

近日,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仅针对广州疫情公开表态。根据团队模型,预计明年1月上旬至2月中旬为第一波感染高峰,3月上旬进入稳定阶段。乐观估计明年上半年能恢复到疫情前的生活。

把这种趋势放大到全国,反映到宏观经济层面。参考日韩台防疫措施放开,疫情短期激增导致消费不振,后期复苏周期缓慢。包括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高盛、瑞银和加斯顿汽车研究所在内的众多国际国内研究机构认为,在经历了极具挑战的2022年后,随着防疫政策的松动,中国GDP增速有望从今年的3%加速至明年。

BYD, Geely Automobile, Changan, Toyota, Dongfeng

不过,与上半年的调整期相比,他们对明年下半年的整体经济增速更为乐观。

这意味着,从防疫措施放开到经济真正好转,可能需要我们半年甚至更长时间。

聚焦汽车市场,除了国内外宏观经济带来的压力,各地新能源汽车补贴、燃油车购置税补贴及相关购车优惠政策即将退出……这将给2023年汽车市场的发展趋势带来更多的不确定性。

燃油车购置税补贴、退税还是延期?

如果回顾2019年,在经历了全球经济增速放缓、汽车市场下滑、中美贸易摩擦升级等一系列磨难后,所有观点都宣称“汽车行业高速增长期已经结束”,随之而来的是三年的抗疫期。也许没有人会料到,今天的中国汽车工业会从谷底反弹,从传统动力时代的跟随者,变成新能源时代的“领跑者”。

到12月初,业内已经达成共识,2022年新能源汽车年销量将超过650万辆,提前三年实现了原定的“2025年新能源汽车普及率20%”的中长期发展目标。

盖世汽车研究院预测,到2025年和2029年,我国新能源汽车普及率将分别达到46%和54%,比规划中提到的“到203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占汽车销售总量的50%以上”的目标提前了至少6年。

在新能源汽车的高速渗透下,传统燃油车市场正在快速缩小。

“汽车消费是稳定经济的重要支撑”,“鼓励传统燃油汽车消费是稳定消费的重点”,这是崔东树不断强调的重点。在他看来,入门级燃油车是民生用车的需求,这类市场的表现影响着整体经济的起伏。

也是传统燃油车消费拉动内需的重要性。今年5月31日,国家正式出台600亿燃油车购置税减免政策。截至11月10日,已有652.3万辆符合条件的燃油小客车,车辆购置税减免397.5亿元。预计今年整体减税金额将达到550亿-650亿元,政策效果符合预期。

BYD, Geely Automobile, Changan, Toyota, Dongfeng

乘联会最新数据显示,在刚刚过去的11月,乘用车市场零售额达到164.9万辆,同比下降9.2%;11月零售额环比下降10.5%,这是2008年以来“金九银十铜十一”首次出现下滑趋势。

对此,崔东树指出,“11月减少的40万辆销量来自传统乘用车。”数据显示,11月份,我国常规燃油乘用车(不含新能源汽车)扭转了今年6-9月份6%的正增长态势。当月零售额分别下降18%和27%,收窄至105万辆。

在此背景下,各大车企纷纷加码优惠活动,弥补前期疫情造成的销量损失,力争年底达到预期目标的最佳效果,但显然收效甚微。

基于此,崔东树呼吁,乘用车购置税减半的政策可以持续到2023年6月或年底。“这样才能实现乘用车梯度消费促进政策的最大效用,从而带动车市实现更好的正增长。”崔东树说。

不仅在崔东树,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此前曾表示,相关部门应关注燃油乘用车购置税减半政策的平稳过渡。他判断,如果政策不能延期,明年一季度汽车行业销量将下降30%~40%。

基于此,中汽协副秘书长陈世华强调,为促进产业发展,助力经济平稳运行,汽车市场仍需持续的政策推动。“协会正在积极推动包括2023年传统燃油车购置税在内的优惠政策,以及当地相关的促进消费政策。比如建议2023年继续燃油车购置税减半政策,2024年按7.5%征收,逐步退出。”

平稳过渡可能是2023年传统燃油乘用车市场最大的期待。

混动时代来临,不跟还是跟?

“从技术创新和产业布局来看,燃油车一统江湖的时代基本结束了。”如今,这一观点在全球汽车行业早已达成共识。只是谁也没想到,即便是购置税补贴,也难以挽救传统燃油车快速萎缩的市场需求。

在此背景下,如果纳税政策难以延续,如何稳定汽车消费,促进产业发展,成为现阶段汽车行业的重要课题。其中,混合动力被视为接力纯电、替代燃油汽车推动汽车市场快速发展的新动能。

“在电气化改造中,混合动力将成为最大的增长点,未来市场将形成HEV、PHEV、BEV三足鼎立的局面。”近日,吉利汽车集团高级副总裁、动力研究院院长、SCP董事长、APS董事长王瑞平在由NDE汽车集团和Gaspar Automotive联合主办的第十届汽车与环境创新论坛暨2022年第十四届全球汽车产业峰会上这样表示。

时间回溯到2021年底。当时,随着节能与新能源汽车2.0技术路线图中2035年中国汽车实现全电驱动的长远目标的发布,以及“双碳”目标、“双融合”等政策的多重压力,以及纯电动汽车不可避免的能源短缺,混合动力汽车成为现阶段众多本土车企寻求转型的首要方向之一,而根据各新产品规划,2022-。

但是由于疫情,产能有限,或者营销,量的步伐不达预期。2022年1-11月,除了比亚迪在插电式混合动力市场的骑行,丰田在混合动力汽车上的成功,其他车企并没有太大的作为。

BYD, Geely Automobile, Changan, Toyota, Dongfeng

但可以肯定的是,包括吉利、广汽、长城在内的主流自主车企,都基于各自的混动技术/平台,展开混动产品攻势。其中,吉利汽车集团强调,超过20辆雷神hybr……模型将在未来三年内推出。

盖世汽车研究院指出,现阶段自主车企电动化普及率明显高于国外车企,其中比亚迪实现全面电动化转型发展,广汽、东风电动化超过40%;外资企业电气化转型过程中,只有奢侈品牌和“两个领域”维持市场稳定。

BYD, Geely Automobile, Changan, Toyota, Dongfeng

同时,根据行业分析报告,目前我国混合动力汽车专利申请量已经超过日本和德国,位居全球第一,占总申请量的33.67%。

盖世汽车研究院分析,截至2022年10月,中国电动化销量达647.6万辆,较2021年1-10月累计销量增长九成七。乘用车电动化和新能源普及率分别达到33.7%和26.2%,市场目前已经经历了激烈的结构性产品调整。

燃料是昨天,混合动力是今天,纯电是明天。随着纯电动汽车公共充电设施的不完善,燃油车市场的快速收窄,以及各大车企推出越来越多的新型混合动力汽车,中国将在2023年迎来混合动力时代,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窗口期。

从政策环境和现实市场需求来看,混合动力技术的发展已被视为未来全面拥抱电动化的重要支点。近两年的市场表现验证了插电式混动是油汽转型的第一步,也是油电混动市场全面苏醒的大势所趋。细分市场已经有了“头部玩家”,接下来就要看追赶者中谁能占得先机了。古人说疫情才三年,真的是我们告别疫情的时候了。

回顾过去三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是每个人都不得不接受的无奈现实。百年来汽车行业从未发生过的矛盾,如供应失灵、缺芯等,正在不断重演。销量下滑、业绩缩水、产业转型的现状,很难让每一个汽车人说轻松。

直到12月7日,随着新国十条的发布,我国新冠肺炎防控进入新阶段,生活生产迅速恢复。

BYD, Geely Automobile, Changan, Toyota, Dongfeng

不仅在中国,全世界都是如此。在大家看来,全球最大的汽车产销国防疫措施的松动,将意味着经济的快速复苏,让全球汽车业看到新的希望。

但事实上,真的是这样吗?

明年车市增速是增还是减?

“如果没有政策支持,预计2023年乘用车整体零售额增长2060万辆,2023年厂家批发销量增长1%,取决于乘用车出口惯性增量。”12月8日,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这样认为。

次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开表示,预计2023年国内乘用车保有量将达到2380万辆,同比增长1.3%,整体汽车市场增速可能达到3%,实现总销量2760万辆。

相对于中汽协和中汽协对2023年国内汽车市场的乐观预测,盖世汽车研究院的预测更为谨慎,即明年国内汽车市场整体将下降六个百分点。

时至今日,在众多研究机构、专家和企业的预测中,很难统一增减。原因还是很难对未来的经济增长和消费者信心给出明确的分析。

截至发稿日,距离7日新国十条发布已有数日。新闻中,“我们正式走上结束疫情生命的道路”“告别卫生法典”登上了新闻头版,但朋友圈不时出现的核酸阳性的新闻也让我们清醒地认识到,随着防疫措施的进一步放松,我们将不可避免地面临大规模疫情的冲击。

最近,Zh……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g南山只对广州疫情公开表态。根据团队模型,预计明年1月上旬至2月中旬为第一波感染高峰,3月上旬进入稳定阶段。乐观估计明年上半年能恢复到疫情前的生活。

把这种趋势放大到全国,反映到宏观经济层面。参考日韩台防疫措施放开,疫情短期激增导致消费不振,后期复苏周期缓慢。包括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高盛、瑞银和加斯顿汽车研究所在内的众多国际国内研究机构认为,在经历了极具挑战的2022年后,随着防疫政策的松动,中国GDP增速有望从今年的3%加速至明年。

BYD, Geely Automobile, Changan, Toyota, Dongfeng

不过,与上半年的调整期相比,他们对明年下半年的整体经济增速更为乐观。

这意味着,从防疫措施放开到经济真正好转,可能需要我们半年甚至更长时间。

着眼于汽车市场,除了国内外宏观经济带来的压力,各地新能源汽车补贴、燃油车购置税补贴以及相关购车优惠政策即将退出历史舞台,给2023年汽车市场发展趋势带来更多不确定性。

燃油车购置税补贴、退税还是延期?

如果回顾2019年,在经历了全球经济增速放缓、汽车市场下滑、中美贸易摩擦升级等一系列磨难后,所有观点都宣称“汽车行业高速增长期已经结束”,随之而来的是三年的抗疫期。也许没有人会料到,今天的中国汽车工业会从谷底反弹,从传统动力时代的跟随者,变成新能源时代的“领跑者”。

到12月初,业内已经达成共识,2022年新能源汽车年销量将超过650万辆,提前三年实现了原定的“2025年新能源汽车普及率20%”的中长期发展目标。

盖世汽车研究院预测,到2025年和2029年,我国新能源汽车普及率将分别达到46%和54%,比规划中提到的“到203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占汽车销售总量的50%以上”的目标提前了至少6年。

在新能源汽车的高速渗透下,传统燃油车市场正在快速缩小。

“汽车消费是稳定经济的重要支撑”,“鼓励传统燃油汽车消费是稳定消费的重点”,这是崔东树不断强调的重点。在他看来,入门级燃油车是民生用车的需求,这类市场的表现影响着整体经济的起伏。

也是传统燃油车消费拉动内需的重要性。今年5月31日,国家正式出台600亿燃油车购置税减免政策。截至11月10日,已有652.3万辆符合条件的燃油小客车,车辆购置税减免397.5亿元。预计今年整体减税金额将达到550亿-650亿元,政策效果符合预期。

BYD, Geely Automobile, Changan, Toyota, Dongfeng

乘联会最新数据显示,在刚刚过去的11月,乘用车市场零售额达到164.9万辆,同比下降9.2%;11月零售额环比下降10.5%,这是2008年以来“金九银十铜十一”首次出现下滑趋势。

对此,崔东树指出,“11月减少的40万辆销量来自传统乘用车。”数据显示,11月份,我国常规燃油乘用车(不含新能源汽车)扭转了今年6-9月份6%的正增长态势。当月零售额分别下降18%和27%,收窄至105万辆。

在此背景下,各大车企纷纷加码优惠活动,弥补前期疫情造成的销量损失,力争年底达到预期目标的最佳效果,但显然收效甚微。

基于此,崔东树呼吁,乘用车购置税减半的政策可以持续到2023年6月或年底。“这样才能实现乘用车梯度消费促进政策的最大效用,从而带动车市实现更好的正增长。”崔东树说。

不仅在崔东树,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此前曾表示,相关部门应关注燃油乘用车购置税减半政策的平稳过渡。他判断,如果政策不能延期,明年一季度汽车行业销量将下降30%~40%。

基于此,中汽协副秘书长陈世华强调,为促进产业发展,助力经济平稳运行,汽车市场仍需持续的政策推动。“协会正在积极推动包括2023年传统燃油车购置税在内的优惠政策,以及当地相关的促进消费政策。比如建议2023年继续燃油车购置税减半政策,2024年按7.5%征收,逐步退出。”

平稳过渡可能是2023年传统燃油乘用车市场最大的期待。

混动时代来临,不跟还是跟?

“从技术创新和产业布局来看,燃油车一统江湖的时代基本结束了。”如今,这一观点在全球汽车行业早已达成共识。只是谁也没想到,即便是购置税补贴,也难以挽救传统燃油车快速萎缩的市场需求。

在此背景下,如果纳税政策难以延续,如何稳定汽车消费,促进产业发展,成为现阶段汽车行业的重要课题。其中,混合动力被视为接力纯电、替代燃油汽车推动汽车市场快速发展的新动能。

“在电气化改造中,混合动力将成为最大的增长点,未来市场将形成HEV、PHEV、BEV三足鼎立的局面。”近日,吉利汽车集团高级副总裁、动力研究院院长、SCP董事长、APS董事长王瑞平在由NDE汽车集团和Gaspar Automotive联合主办的第十届汽车与环境创新论坛暨2022年第十四届全球汽车产业峰会上这样表示。

时间回溯到2021年底。当时,随着节能与新能源汽车2.0技术路线图中2035年中国汽车实现全电驱动的长远目标的发布,以及“双碳”目标、“双融合”等政策的多重压力,以及纯电动汽车不可避免的能源短缺,混合动力汽车成为现阶段众多本土车企寻求转型的首要方向之一,而根据各新产品规划,2022-。

但是由于疫情,产能有限,或者营销,量的步伐不达预期。2022年1-11月,除了比亚迪在插电式混合动力市场的骑行,丰田在混合动力汽车上的成功,其他车企并没有太大的作为。

BYD, Geely Automobile, Changan, Toyota, Dongfeng

但可以肯定的是,包括吉利、广汽、长城在内的主流自主车企,都基于各自的混动技术/平台,展开混动产品攻势。其中,吉利汽车集团强调,超过20辆雷神hybr……模型将在未来三年内推出。

盖世汽车研究院指出,现阶段自主车企电动化普及率明显高于国外车企,其中比亚迪实现全面电动化转型发展,广汽、东风电动化超过40%;外资企业电气化转型过程中,只有奢侈品牌和“两个领域”维持市场稳定。

BYD, Geely Automobile, Changan, Toyota, Dongfeng

同时,根据行业分析报告,目前我国混合动力汽车专利申请量已经超过日本和德国,位居全球第一,占总申请量的33.67%。

盖世汽车研究院分析,截至2022年10月,中国电动化销量达647.6万辆,较2021年1-10月累计销量增长九成七。乘用车电动化和新能源普及率分别达到33.7%和26.2%,市场目前已经经历了激烈的结构性产品调整。

燃料是昨天,混合动力是今天,纯电是明天。随着纯电动汽车公共充电设施的不完善,燃油车市场的快速收窄,以及各大车企推出越来越多的新型混合动力汽车,中国将在2023年迎来混合动力时代,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窗口期。

从政策环境和现实市场需求来看,混合动力技术的发展已被视为未来全面拥抱电动化的重要支点。近两年的市场表现验证了插电式混动是油汽转型的第一步,也是油电混动市场全面苏醒的大势所趋。细分市场已经有了“头部玩家”,接下来就要看追赶者中谁能占得先机了。

标签:比亚迪吉利汽车长安丰田东风

汽车资讯热门资讯
斯巴鲁因起火风险全球召回超过28.7万辆Ascent

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斯巴鲁将在全球范围内召回超过287万辆Ascent大型跨界车,原因是车辆存在一个可能增加起火风险的潜在缺陷。

1900/1/1 0:00:00
将于2023年发布 奔驰EQG路试谍照曝光

日前,车质网从相关渠道获得了一组奔驰EQG路试谍照。据悉,新车将在2023年内正式全球首发,并于2024年年中开始交付。

1900/1/1 0:00:00
传特斯拉上海工厂将在月底停产

盖世汽车讯据彭博社报道,知情人士透露,在生产线升级和消费者需求放缓的情况下,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将从本月底到明年1月初分阶段停产。

1900/1/1 0:00:00
【国际快讯】传斯柯达考虑退出中国市场;特斯拉上海工厂月底暂停Model Y生产;奔驰将在泰国生产电动车

传斯柯达考虑退出中国市场大众集团旗下斯柯达品牌可能会退出中国市场,原因是来自本土品牌的竞争十分激烈。

1900/1/1 0:00:00
11月一过,广汽丰田更需提高警惕了!

在经历了数月的稳步调整,从10月份开始,中国车市终于进入了全年销量冲刺的阶段。而乘联会的数据确实在表明,随着消费热情的回归,久违的车市活力已被激活了。

1900/1/1 0:00:00
2023海口新能源暨智能网联车展将于1月6日开幕

12月9日,“海口国际新能源暨智能网联汽车展”官微发布消息,作为2023年开年汽车行业的首个盛事,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