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导航 汽车导航
Ctrl+D收藏汽车导航
首页 > 汽车资讯 > 正文

11月一过,广汽丰田更需提高警惕了!

作者:

时间:1900/1/1 0:00:00

经过几个月的平稳调整,从10月份开始,中国车市终于进入年度销量冲刺阶段。乘联会的数据确实表明,随着消费热情的回归,车市久违的活力被激活了。不过话说回来,合资品牌2022年的难度几乎是从各个维度渗透进来的。

根据乘联会的批发销售数据,9月和10月之后,合资品牌的份额已经连续两个月在50%以下,而在刚刚过去的11月,这一趋势还没有完全扭转。显然,在当前的车市浪潮下,比亚迪、吉利、长安等中国主流车企对中国车市的控制力有所加深。

但纵观2022年的销售情况,整个合资阵营中能在人群中突围的人并不少。没错,我说的就是广汽丰田。从官方的销量报告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前11个月,广汽丰田累计销量达到930,808辆,同比增长27.6%。

Toyota, Camry, Volkswagen, Highlander, Han

相比之下,无论是同为日系品牌的本田,还是南北大众,在销量增长上都很难与之抗衡。鉴于广汽丰田的出色表现,2022年丰田全系将迎来销量新高潮。

当然,同样值得注意的是,丰田作为日系领军企业,在迎合新能源行业的变革、品牌价值的提升、细分市场的处理等方面也表现出了十足的自信。

以11月广汽丰田为例,电动汽车销量占当月累计销售业绩的25.5%;赛纳、汉兰达、凯美瑞组成的“三大旗舰”占据了38.5%的销量份额。再一个,在其兰达家族、威盛、C-HR的全力输出下,广汽丰田的SUV车型在各个细分市场的实力也是硬朗的。

“如何打造高价值的品牌”是广汽丰田近两年最常被提及的话题,也是最希望给出答案的。现在,当大多数竞争对手在中国车市的剧烈翻滚趋势中丧失斗志,进入销量与品牌力不匹配的尴尬境地时,广汽丰田在这方面的努力却收效甚微。

换句话说,在2022年之前,广汽丰田在MPV、小型SUV、轿跑SUV等诸多精细化车辆领域都没有积累。那时候我们还不能断言广汽丰田一定会成为所有合资车企在那之后以全面发展的势头向前迈进的蓝图。

但根据今年终端市场给予广汽丰田的支持,至少此时此刻,我们可以断定,广汽丰田已经为自己筑起了防御工事。从最初的凯美瑞+汉兰达+雷凌的扩张模式,到产品向各种市场缝隙的渗透,广汽丰田都是全力出击。

有一种说法是,由于11月份广州遭遇疫情袭击,工厂位于广州的广汽丰田在3-6月份和SAIC一样,或受生产被迫停产、出货困难等客观因素影响,11月份销量不可避免地出现小幅下滑。在这样的情况下,广汽丰田势必要在12月面对既定的年销量百万的目标,开足马力。

当然,鉴于第一个11月93万多辆的销量成绩,广汽丰田在剩下的一个月内达到100万辆/年的难度并不大。但趋势只有一个。对于广汽丰田,我们还是需要保持警惕。

经过几个月的汽车市场重度洗牌,无论是中国汽车企业借势围剿,还是造车新势力以电动化为动力向所有合资品牌发起冲击,原有的市场格局确实在一步步瓦解。那么,处于合资阵营的广汽丰田迫切需要拿出足够的措施来抵御风险。

众所周知,随着电气化的加速,广汽丰田拿出一辆bZ4X来御敌显然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随着终端消费者的目光越来越被中国企业所吸引,日系车的底盘变得松动了。广汽丰田应该思考的是,如何将其对高品牌价值的诠释再次传递给日益庞大的年轻用户。

尤其是在交易端凯美瑞等核心车型价格松动,出现了一丝被动增益之后,长期被市场看好的广汽丰田不得不想办法维持现有的体量。

不出意外,明年将是合资品牌与国内有实力的车企更加纠结的一年。看着南北群众一年比一年差的表现情况,不得不抛出一些新的问题。

除了加强bZ4X的营销,增加更多的电动车,处于一线的广汽丰田,传统领域能不能变成花里胡哨的东西?一旦2023年的市场格局被中国车企彻底改写,新能源乘用车市场将从今年产销600万辆的规模继续加速向外扩张。在这个阶段,固有的扩张力量的方法不再有效。广汽丰田需要新的底色来调和吗?

答案或许不得而知,但当产品战线全面铺开,渠道潜力最大化的时候,这些都将成为广汽丰田继续履行未来的绊脚石。只希望广汽丰田能继续迎难而上,拿出丰田在中国最真实的一面。经过几个月的平稳调整,从10月份开始,中国车市终于进入年度销量冲刺阶段。乘联会的数据确实表明,随着消费热情的回归,车市久违的活力被激活了。不过话说回来,合资品牌2022年的难度几乎是从各个维度渗透进来的。

根据协会的批发销售数据,合资品牌的份额有……在9月和10月之后连续两个月低于50%,并且在刚刚过去的11月这一趋势还没有完全扭转。显然,在当前的车市浪潮下,比亚迪、吉利、长安等中国主流车企对中国车市的控制力有所加深。

但纵观2022年的销售情况,整个合资阵营中能在人群中突围的人并不少。没错,我说的就是广汽丰田。从官方的销量报告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前11个月,广汽丰田累计销量达到930,808辆,同比增长27.6%。

Toyota, Camry, Volkswagen, Highlander, Han

相比之下,无论是同为日系品牌的本田,还是南北大众,在销量增长上都很难与之抗衡。鉴于广汽丰田的出色表现,2022年丰田全系将迎来销量新高潮。

当然,同样值得注意的是,丰田作为日系领军企业,在迎合新能源行业的变革、品牌价值的提升、细分市场的处理等方面也表现出了十足的自信。

以11月广汽丰田为例,电动汽车销量占当月累计销售业绩的25.5%;赛纳、汉兰达、凯美瑞组成的“三大旗舰”占据了38.5%的销量份额。再一个,在其兰达家族、威盛、C-HR的全力输出下,广汽丰田的SUV车型在各个细分市场的实力也是硬朗的。

“如何打造高价值的品牌”是广汽丰田近两年最常被提及的话题,也是最希望给出答案的。现在,当大多数竞争对手在中国车市的剧烈翻滚趋势中丧失斗志,进入销量与品牌力不匹配的尴尬境地时,广汽丰田在这方面的努力却收效甚微。

换句话说,在2022年之前,广汽丰田在MPV、小型SUV、轿跑SUV等诸多精细化车辆领域都没有积累。那时候我们还不能断言广汽丰田一定会成为所有合资车企在那之后以全面发展的势头向前迈进的蓝图。

但根据今年终端市场给予广汽丰田的支持,至少此时此刻,我们可以断定,广汽丰田已经为自己筑起了防御工事。从最初的凯美瑞+汉兰达+雷凌的扩张模式,到产品向各种市场缝隙的渗透,广汽丰田都是全力出击。

有一种说法是,由于11月份广州遭遇疫情袭击,工厂位于广州的广汽丰田在3-6月份和SAIC一样,或受生产被迫停产、出货困难等客观因素影响,11月份销量不可避免地出现小幅下滑。在这样的情况下,广汽丰田势必要在12月面对既定的年销量百万的目标,开足马力。

当然,鉴于第一个11月93万多辆的销量成绩,广汽丰田在剩下的一个月内达到100万辆/年的难度并不大。但趋势只有一个。对于广汽丰田,我们还是需要保持警惕。

经过几个月的汽车市场重度洗牌,无论是中国汽车企业借势围剿,还是造车新势力以电动化为动力向所有合资品牌发起冲击,原有的市场格局确实在一步步瓦解。那么,处于合资阵营的广汽丰田迫切需要拿出足够的措施来抵御风险。

众所周知,随着电气化的加速,广汽丰田拿出一辆bZ4X来御敌显然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随着终端消费者的目光越来越被中国企业所吸引,日系车的底盘变得松动了。广汽丰田应该思考的是,如何将其对高品牌价值的诠释再次传递给日益庞大的年轻用户。

尤其是在交易端凯美瑞等核心车型价格松动,出现了一丝被动增益之后,长期被市场看好的广汽丰田不得不想办法维持现有的体量。

不出意外,明年将是合资品牌与国内有实力的车企更加纠结的一年。看着南北群众一年比一年差的表现情况,不得不抛出一些新的问题。

除了加强bZ4X的营销,增加更多的电动车,处于一线的广汽丰田,传统领域能不能变成花里胡哨的东西?一旦2023年的市场格局被中国车企彻底改写,新能源乘用车市场将从今年产销600万辆的规模继续加速向外扩张。在这个阶段,固有的扩张力量的方法不再有效。广汽丰田需要新的底色来调和吗?

答案或许不得而知,但当产品战线全面铺开,渠道潜力最大化的时候,这些都将成为广汽丰田继续履行未来的绊脚石。只希望广汽丰田能继续迎难而上,拿出丰田在中国最真实的一面。

标签:丰田凯美瑞大众汉兰达

汽车资讯热门资讯
传特斯拉上海工厂将在月底停产

盖世汽车讯据彭博社报道,知情人士透露,在生产线升级和消费者需求放缓的情况下,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将从本月底到明年1月初分阶段停产。

1900/1/1 0:00:00
防疫松绑,车市春天能否“如约而至”?

古人说,大疫不过三年,我们真的快到跟疫情说再见的时候了。回望过去三年,“受新冠疫情影响”是让所有人都不得不接受的无奈现实。

1900/1/1 0:00:00
【国际快讯】传斯柯达考虑退出中国市场;特斯拉上海工厂月底暂停Model Y生产;奔驰将在泰国生产电动车

传斯柯达考虑退出中国市场大众集团旗下斯柯达品牌可能会退出中国市场,原因是来自本土品牌的竞争十分激烈。

1900/1/1 0:00:00
2023海口新能源暨智能网联车展将于1月6日开幕

12月9日,“海口国际新能源暨智能网联汽车展”官微发布消息,作为2023年开年汽车行业的首个盛事,

1900/1/1 0:00:00
五菱伴你,万象新生 ——人民五菱限时20亿购车补贴彰显民族车企担当

近期,国务院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优化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新十条”发布后,中国经济发展将会迎来重大转折。各行各业已积极行动,为国家经济全面复苏出一份力。

1900/1/1 0:00:00
东风第二代固态电池将在2024年量产

12月8日,东风汽车官方表示,其正在研发第二代、第三代固态电池,以及自主陶核电芯,布局固态电池全价值链技术生态。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