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导航 汽车导航
Ctrl+D收藏汽车导航
首页 > 汽车资讯 > 正文

告别“国补”,新能源车企再薅最后一波羊毛

作者:

时间:1900/1/1 0:00:00

12月22日,瑞蓝汽车宣布一纸调价,让“国赔”退出倒计时的紧张气氛又增加了几分。

公告指出,受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和全球原材料大幅上涨影响,瑞蓝汽车将于2023年1月1日起调整价格,上调幅度为5000-8000元。同时强调,在此之前已经签约的客户订单不会受到此次调价的影响。

众所周知,随着2022年底,已经实行了13年的新能源汽车国家补贴即将退出历史舞台。按照现行的2022年“国家补贴”政策,补贴前价格应低于30万元,纯电动续航里程300-400公里的纯电动乘用车补贴9100元;纯电动续航里程大于等于400公里的纯电动乘用车补贴1.26万元;插电式混合动力车补贴4800元。

于是,一批新能源车企为了抓住最后一波政策红利,在“国家补贴”进入倒计时之际,展开了一场史无前例的限时保价促销战。

据盖世汽车不完全统计,11月以来,已有20多家汽车公司陆续推出了限时险,大致可分为两大阵营。有的汽车公司采取“年前锁定订单交定金,2022年享受国家补贴”的方式;还有一些企业打出了类似于瑞兰汽车采取的“年内保价+年后提价”的组合拳方案。

自掏腰包补足差额

BYD, AITO, Ruilan Automobile, Weilai, Skyworth Automobile

作为造车新势力的排头兵,蔚来汽车早在11月2日就发布了最新的《2022年购车补贴方案》,其中指出,由于蔚来采用定制化的购车模式,从订购生产到交付上牌还需要一段时间。购买蔚来ES8/ES6/EC6/ET7/ES7的用户应在2022年12月31日前支付定金并订购生产。此外,2022年9月9日前缴纳ET5押金的用户,只要在2023年6月30日(含)前上车,即可享受2022年国家补贴。

从方案的发布时间和内容来看,蔚来可以说是早早给潜在客户群体吃了一颗定心丸,同时也展示了其细致入微的客户服务理念。

时间来到11月底,AITO要求社区率先发出通知称,如果11月20日前决定的用户因AITO原因无法在年底前上牌,AITO将按照国家新能源补贴标准为用户提供差别补贴。也许最后期限太早了。11月24日,AITO表示将新增1万个国家补助名额。即日起,因AITO汽车原因,前10000名已交押金无退款用户无法在2022年12月31日前完成上牌的,AITO汽车将按照国家补贴标准提供差额补贴。

如果说蔚来和文杰在“国家补贴”退出前的补贴方式只是几家车企问路的话,那么到了11月底12月初,将是一批主流车企大显身手的黄金时间。

可以看到,从11月27日到12月3日,短短一周时间,长安深蓝、创维汽车、蓝兔汽车、Xpeng汽车、吉利汽车、欧拉汽车等近10家车企相继发布了自己的限时保单。

整体来看,除创维汽车和蓝兔汽车外,限时投保方案几乎差别较大,即只要在12月31日前订购并支付订金的用户,由于提车日期超过可享受补贴的时间,汽车厂商都会提供相应的补贴差额。因为,根据财政部等四部门发布的《关于2022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2022年购买新能源汽车的补贴政策将于今年12月31日终止,此后上牌车辆不再享受补贴。

创维汽车宣布,2022年12月31日前订购创维HT-i,可享受总价值12237元的创维家电大礼包。过了这个日期,创维汽车就不再享受了。也就是说,年底前订购创维机型的用户,无论能否全额享受“国家补贴”,都获得了价值万元的创维家电大礼包。不得不说,跨界家电出身的创维真是“一举两得”。

作为东风旗下高端品牌,蓝兔汽车11月29日宣布,蓝兔自由行将提供最高3万元的地方财政补贴(简称土地补贴),补贴将于2022年12月31日到期。据了解,参考国家补贴,土地补贴一般占国家补贴的20%到50%,每个地方财政补贴的政策也不一样,有的城市有,有的城市没有。可见,蓝鸟推出的高达3万元的土地补偿款真的是出圈了。

后来的一汽红旗,长安欧尚,东风日产,Skycar等。加入了锁令下享受国家补贴的阵营。其中,天空汽车已将预定时间延长至1月15日。原因不难理解。作为最后一家发布保价方案的已知企业,天空汽车将于12月16日至2023年1月15日发布公告,正好一个月。

启动“保价+涨价”组合

< img alt = "比亚迪、AITO、锐蓝汽车、蔚来、创维汽车" src ……"/ee img/{ HostI }/img/20230303180157101490/2 . jpg "/>

相比年前鼓励用户决策、车企自掏腰包补贴用户的限时投保方式,很多车企采用的是“年内投保+年后涨价”的组合拳方案。其中,已提前完成150万辆年销量目标的比亚迪率先打响了涨价“第一”。

11月23日,比亚迪发布车型调整说明,表示将调整王朝、海洋、腾势相关新能源汽车官方指导价,上调幅度为2000元至6000元不等。2023年1月1日前支付定金的客户不受此次调价影响。比亚迪表示,价格上涨主要是由于新能源汽车补贴下降,电池主要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

在业内看来,比亚迪率先发出涨价通知,可以稳定现有未交付订单,储备更多订单。据了解,比亚迪主要专注于10-25万元的市场,这是最主流的消费市场。今年前11个月,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累计销售162.83万辆,同比增长219.38%。目前比亚迪已经持有三个月的订单储备。

第二天(11月24日),网上流传一张关于吉利汽车调价的海报。海报内容显示,由于国家购置税补贴政策的退出,以及下半年以来电池主要原材料价格的大幅上涨,吉利汽车、几何汽车、锐蓝汽车的官方指导价有所调整,幅度在2000元至6000元之间。具体车型的调价通知将另行发布。

奇怪的是,这一解释很快被吉利官方否认。那么结合前几天几何汽车和锐蓝汽车宣布的官方提价,或许可以理解为当时的吉利集团还没有下决心提价或者通过一波又一波的烟雾弹来试探消费者对其提价的反应。

无论吉利如何作为,都可以看出,随着比亚迪率先宣布涨价,一场关于新能源补贴退出的涨价潮已经在涌动。

11月30日,广汽阿亚恩正式宣布跟进涨价潮。公司表示将对旗下相关车型的官方指导价上调3000-8000元,具体车型的调价通知将另行发布。并强调2023年1月1日前已支付定金的客户不受此次调价影响。

随后,哪吒汽车、五菱汽车、东风EV新能源、长安深蓝、几何汽车等车企相继加入12月涨价队伍。当然,官方宣布涨价时,车企也会特别注明,2022年12月31日(含)前签订的订单不受调价影响。

在各车企的涨价声明中,“2022年12月31日新能源汽车购车补贴政策终止,已上牌车辆国家不再给予补贴”和“电池等主要原材料价格继续大幅上涨”是两个本质原因。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销量持续攀升,直接带动了锂电池加载量的增长。然而,终端需求的爆发式增长使得作为车用动力电池重要原材料的锂材料价格飙升。据统计,从2020年6月4.1万元/吨的低价到2022年10月18日53.75万元/吨的高价,电池级碳酸锂价格上涨超过12倍,较去年初上涨超过8倍。

据协会秘书长崔东树分析,今年龙头企业锂矿业务净利润率在70%左右,动力电池企业利润率在8%左右,而整车企业利润率只有5%左右。显然,原材料价格的上涨直接挤压了车企的利润。

因此,在“国家补贴”退出的背景下,除了上述官方公布的车企,2023年,m……e新能源车企将加入涨价阵营。

不过,汽车行业资深分析师钟石也提醒,在没有补贴的情况下,新能源车企在权衡涨价时会有更多的考量,因为一辆车的价格本身并不是由其成本决定的,还要参考其市场竞争情况。换句话说,明年新能源汽车价格会不会涨,涨多少,取决于市场竞争对手如何操作。

三位数的超高增长率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面对即将到来的2023年,在没有“国家补偿”和大概率涨价的情况下,新能源汽车能否继续保持强劲增长?值得关注。

在分析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简单回顾一下已经运行13年的新能源汽车补贴的巨大作用。2009年,我国正式发布了《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同时启动了“十城千车”工程,拉开了新能源汽车补贴的大幕。在一系列扶持政策下,自2015年起,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已连续7年位居世界第一。

据测算,2009年至2021年,中央财政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总计近1500亿,新能源汽车也成为疫情期间为数不多的逆势增长的行业。

今年11月,在汽车产销整体略显疲态的情况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76.8万辆和78.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65.6%和72.3%,市场份额达到33.8%,创历史新高。

从12月底的销售表现来看,新能源汽车将继续保持强劲的增速是毫无疑问的。

从上述20多家车企的动作来看,无论是在锁单下享受国家补贴的车企,还是“年内保价,年后涨价”的车企,虽然操作方式不同,但目的都是一样的:那就是通过“国家补贴”在退出前尽可能多地拿到订单。

另外,少数车企为了达到年度销量目标,直接祭出降价大招。10月24日,特斯拉中国宣布全系降价,幅度从1.4万元到3.7万元不等,随后推出尾款补贴、加快交车周期等政策。紧接着,福特电马跟进降价,降价幅度为2-2.8万元;11月中旬,奔驰EQ系列车型也下调了官方指导价,幅度在5万-23.76万元之间。

基于以上,中汽协预测2022年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将达到670万辆,同比增长90.3%。

那么,2023年新能源汽车的销售趋势应该是怎样的?答案是:很可能告别高增长时代。

据盖世汽车研究院预测,2023年新能源乘用车市场销量预计同比增长30%左右,将进入缓慢增长阶段。没有新能源的高增速,整体车市可能会陷入“负增长”。

在分析了诸多利弊后,中汽协的预测略显乐观。2023年,新能源汽车保有量有望达到900万辆,同比增长35%。

无论什么样的预测,新能源汽车三位数增长的大概率一去不复返。原因是:一方面,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已经超过30%,具有一定的市场体量;另一方面,今年强有力的政策刺激和第四季度的“价格暴涨”将继续透支明年的消费需求,同时2023年如果没有新的强有力的政策刺激,新能源汽车市场增速放缓已成定局。12月22日,瑞蓝汽车宣布一纸调价,让“国赔”退出倒计时的紧张气氛又增加了几分。

公告指出,受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和全球原材料大幅上涨影响,瑞蓝汽车将于2023年1月1日起调整价格,上调幅度为5000-8000元。同时强调,在此之前已经签约的客户订单不会受到此次调价的影响。

众所周知,随着2022年底,已经实行了13年的新能源汽车国家补贴即将退出历史舞台。按照现行的2022年“国家补贴”政策,补贴前价格应低于30万元,纯电动续航里程300-400公里的纯电动乘用车补贴9100元;纯电动续航里程大于等于400公里的纯电动乘用车补贴1.26万元;插电式混合动力车补贴4800元。

于是,一批新能源车企为了抓住最后一波政策红利,在“国家补贴”进入倒计时之际,展开了一场史无前例的限时保价促销战。

据盖世汽车不完全统计,11月以来,已有20多家汽车公司陆续推出了限时险,大致可分为两大阵营。有的汽车公司采取“年前锁定订单交定金,2022年享受国家补贴”的方式;还有一些企业打出了类似于瑞兰汽车采取的“年内保价+年后提价”的组合拳方案。

自掏腰包补足差额

BYD, AITO, Ruilan Automobile, Weilai, Skyworth Automobile

作为造车新势力的排头兵,蔚来汽车早在11月2日就发布了最新的《2022年购车补贴方案》,其中指出,由于蔚来采用定制化的购车模式,从订购生产到交付上牌还需要一段时间。购买蔚来ES8/ES6/EC6/ET7/ES7的用户应在2022年12月31日前支付定金并订购生产。此外,2022年9月9日前缴纳ET5押金的用户,只要在2023年6月30日(含)前上车,即可享受2022年国家补贴。

从方案的发布时间和内容来看,蔚来可以说是早早给潜在客户群体吃了一颗定心丸,同时也展示了其细致入微的客户服务理念。

时间来到11月底,AITO要求社区率先发出通知称,如果11月20日前决定的用户因AITO原因无法在年底前上牌,AITO将按照国家新能源补贴标准为用户提供差别补贴。也许最后期限太早了。11月24日,AITO表示将新增1万个国家补助名额。即日起,因AITO汽车原因,前10000名已交押金无退款用户无法在2022年12月31日前完成上牌的,AITO汽车将按照国家补贴标准提供差额补贴。

如果说蔚来和文杰在“国家补贴”退出前的补贴方式只是几家车企问路的话,那么到了11月底12月初,将是一批主流车企大显身手的黄金时间。

可以看到,从11月27日到12月3日,短短一周时间,长安深蓝、创维汽车、蓝兔汽车、Xpeng汽车、吉利汽车、欧拉汽车等近10家车企相继发布了自己的限时保单。

整体来看,除创维汽车和蓝兔汽车外,限时投保方案几乎差别较大,即只要在12月31日前订购并支付订金的用户,由于提车日期超过可享受补贴的时间,汽车厂商都会提供相应的补贴差额。因为,根据财政部等四部门发布的《关于2022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2022年购买新能源汽车的补贴政策将于今年12月31日终止,此后上牌车辆不再享受补贴。

创维汽车宣布,2022年12月31日前订购创维HT-i,可享受总价值12237元的创维家电大礼包。过了这个日期,创维汽车就不再享受了。也就是说,年底前订购创维机型的用户,无论能否全额享受“国家补贴”,都获得了价值万元的创维家电大礼包。不得不说,跨界家电出身的创维真是“一举两得”。

作为东风旗下高端品牌,蓝兔汽车11月29日宣布,蓝兔自由行将提供最高3万元的地方财政补贴(简称土地补贴),补贴将于2022年12月31日到期。据了解,参考国家补贴,土地补贴一般占国家补贴的20%到50%,每个地方财政补贴的政策也不一样,有的城市有,有的城市没有。可见,蓝鸟推出的高达3万元的土地补偿款真的是出圈了。

后来的一汽红旗,长安欧尚,东风日产,Skycar等。加入了锁令下享受国家补贴的阵营。其中,天空汽车已将预定时间延长至1月15日。原因不难理解。作为最后一家发布保价方案的已知企业,天空汽车将于12月16日至2023年1月15日发布公告,正好一个月。

启动“保价+涨价”组合

< img alt = "比亚迪、AITO、锐蓝汽车、蔚来、创维汽车" src ……"/ee img/{ HostI }/img/20230303180157101490/2 . jpg "/>

相比年前鼓励用户决策、车企自掏腰包补贴用户的限时投保方式,很多车企采用的是“年内投保+年后涨价”的组合拳方案。其中,已提前完成150万辆年销量目标的比亚迪率先打响了涨价“第一”。

11月23日,比亚迪发布车型调整说明,表示将调整王朝、海洋、腾势相关新能源汽车官方指导价,上调幅度为2000元至6000元不等。2023年1月1日前支付定金的客户不受此次调价影响。比亚迪表示,价格上涨主要是由于新能源汽车补贴下降,电池主要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

在业内看来,比亚迪率先发出涨价通知,可以稳定现有未交付订单,储备更多订单。据了解,比亚迪主要专注于10-25万元的市场,这是最主流的消费市场。今年前11个月,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累计销售162.83万辆,同比增长219.38%。目前比亚迪已经持有三个月的订单储备。

第二天(11月24日),网上流传一张关于吉利汽车调价的海报。海报内容显示,由于国家购置税补贴政策的退出,以及下半年以来电池主要原材料价格的大幅上涨,吉利汽车、几何汽车、锐蓝汽车的官方指导价有所调整,幅度在2000元至6000元之间。具体车型的调价通知将另行发布。

奇怪的是,这一解释很快被吉利官方否认。那么结合前几天几何汽车和锐蓝汽车宣布的官方提价,或许可以理解为当时的吉利集团还没有下决心提价或者通过一波又一波的烟雾弹来试探消费者对其提价的反应。

无论吉利如何作为,都可以看出,随着比亚迪率先宣布涨价,一场关于新能源补贴退出的涨价潮已经在涌动。

11月30日,广汽阿亚恩正式宣布跟进涨价潮。公司表示将对旗下相关车型的官方指导价上调3000-8000元,具体车型的调价通知将另行发布。并强调2023年1月1日前已支付定金的客户不受此次调价影响。

随后,哪吒汽车、五菱汽车、东风EV新能源、长安深蓝、几何汽车等车企相继加入12月涨价队伍。当然,官方宣布涨价时,车企也会特别注明,2022年12月31日(含)前签订的订单不受调价影响。

在各车企的涨价声明中,“2022年12月31日新能源汽车购车补贴政策终止,已上牌车辆国家不再给予补贴”和“电池等主要原材料价格继续大幅上涨”是两个本质原因。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销量持续攀升,直接带动了锂电池加载量的增长。然而,终端需求的爆发式增长使得作为车用动力电池重要原材料的锂材料价格飙升。据统计,从2020年6月4.1万元/吨的低价到2022年10月18日53.75万元/吨的高价,电池级碳酸锂价格上涨超过12倍,较去年初上涨超过8倍。

据协会秘书长崔东树分析,今年龙头企业锂矿业务净利润率在70%左右,动力电池企业利润率在8%左右,而整车企业利润率只有5%左右。显然,原材料价格的上涨直接挤压了车企的利润。

因此,在“国家补贴”退出的背景下,除了上述官方公布的车企,2023年,m……e新能源车企将加入涨价阵营。

不过,汽车行业资深分析师钟石也提醒,在没有补贴的情况下,新能源车企在权衡涨价时会有更多的考量,因为一辆车的价格本身并不是由其成本决定的,还要参考其市场竞争情况。换句话说,明年新能源汽车价格会不会涨,涨多少,取决于市场竞争对手如何操作。

三位数的超高增长率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面对即将到来的2023年,在没有“国家补偿”和大概率涨价的情况下,新能源汽车能否继续保持强劲增长?值得关注。

在分析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简单回顾一下已经运行13年的新能源汽车补贴的巨大作用。2009年,我国正式发布了《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同时启动了“十城千车”工程,拉开了新能源汽车补贴的大幕。在一系列扶持政策下,自2015年起,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已连续7年位居世界第一。

据测算,2009年至2021年,中央财政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总计近1500亿,新能源汽车也成为疫情期间为数不多的逆势增长的行业。

今年11月,在汽车产销整体略显疲态的情况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76.8万辆和78.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65.6%和72.3%,市场份额达到33.8%,创历史新高。

从12月底的销售表现来看,新能源汽车将继续保持强劲的增速是毫无疑问的。

从上述20多家车企的动作来看,无论是在锁单下享受国家补贴的车企,还是“年内保价,年后涨价”的车企,虽然操作方式不同,但目的都是一样的:那就是通过“国家补贴”在退出前尽可能多地拿到订单。

另外,少数车企为了达到年度销量目标,直接祭出降价大招。10月24日,特斯拉中国宣布全系降价,幅度从1.4万元到3.7万元不等,随后推出尾款补贴、加快交车周期等政策。紧接着,福特电马跟进降价,降价幅度为2-2.8万元;11月中旬,奔驰EQ系列车型也下调了官方指导价,幅度在5万-23.76万元之间。

基于以上,中汽协预测2022年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将达到670万辆,同比增长90.3%。

那么,2023年新能源汽车的销售趋势应该是怎样的?答案是:很可能告别高增长时代。

据盖世汽车研究院预测,2023年新能源乘用车市场销量预计同比增长30%左右,将进入缓慢增长阶段。没有新能源的高增速,整体车市可能会陷入“负增长”。

在分析了诸多利弊后,中汽协的预测略显乐观。2023年,新能源汽车保有量有望达到900万辆,同比增长35%。

无论什么样的预测,新能源汽车三位数增长的大概率一去不复返。原因是:一方面,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已经超过30%,具有一定的市场体量;另一方面,今年强有力的政策刺激和第四季度的“价格暴涨”将继续透支明年的消费需求,同时2023年如果没有新的强有力的政策刺激,新能源汽车市场增速放缓已成定局。

标签:比亚迪AITO睿蓝汽车蔚来创维汽车

汽车资讯热门资讯
特斯拉4680电池实现周产86.8万颗电芯

12月25日,特斯拉官方账号在推特上表示,其4680电池团队在过去七天内成功生产了868000颗电芯。

1900/1/1 0:00:00
Neonode和EPICNPOC合作 利用非接触式触控增强人机交互

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多模式人机交互(HMI)解决方案供应商Neonode宣布与EPICNPOC签署谅解备忘录(MoU),为汽车OEM和一级供应商提供多模式HMI开发平台。

1900/1/1 0:00:00
“中国芯”近况如何?四维图新披露车规级MCU芯片进展

多番努力之下“中国芯”已陆续取得了一些成绩。近期海关公布的一组数据侧面反映了中国芯片自主率的提升。

1900/1/1 0:00:00
“矛盾”的碳酸锂:这边价格持续回落!那边巨资不断挺入!

青海察尔汗盐湖摄影电池百人会于清教今年以来,由于上游锂矿的供不应求,碳酸锂一直是电池新能源产业聚焦的热点。

1900/1/1 0:00:00
现代汽车,剑指丰田和大众

当丰田汽车和大众集团激烈竞争全球汽车行业的龙头地位时,现代汽车已悄然赶上,年销量一路超过通用汽车、日产汽车和Stellantis,目前仅次于丰田和大众。

1900/1/1 0:00:00
EV晨报 | Hyper GT渲染图曝光;疑似AITO问界M9谍照曝光;极氪M-Vision概念车将于广州车展亮相

1HyperGT渲染图曝光,或对标的是小鹏P712月26日,埃安发布HyperGT最新的渲染图。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