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长安深蓝终端交付量达11650辆,环比上涨42%,成为国内最快交付过万辆的新能源品牌。但面对这一令人瞩目的成绩,长安新能源CEO邓程颢向汽车之家谦虚地表示,“没有达到我的预期。”
长安深蓝首款车型深蓝SL03于2022年7月25日上市后,订单量突破1万辆。按照邓的预期,深蓝将会在8月份大规模交付,9月份的交付量会达到几万辆,但是在2022年,深蓝将会遇到各种客观因素。
《谈创新》是汽车之家针对大型车展推出的高层对话节目,聚焦企业决策者如何在极具挑战的市场环境中创新突破,进入变革新境界。围绕这次广州车展,汽车之家采访了几十位高管。对话嘉宾:长安新能源CEO邓。
“8月重庆高温限电,所有工厂停工,给了我当头一棒。”邓回忆,“最初生产了5000台,最后基本只生产了几百台。许多消费者取消了订单,因为他们拿不到车。9月恢复从零开始爬坡,实现了千台。然而,10月份,整个芯片行业大规模停产。11月份疫情关了20多天,直到12月份才交了一万多台,推迟了三个月。”
虽然据说这三个月对邓来说是一种煎熬,但幸运的是,一切都在逐渐走上正轨。综合来看,2022年长安新能源还是跑出了“深蓝速度”。在邓看来,2023年是“深蓝之航”,2024年是“深蓝之达”,达到真正的规模化品牌。
■坚持纯电增程的技术路线。
长安深蓝是长安的新能源品牌,不同于奥威塔的合作造车理念。长安深蓝代表了长安在新能源方面的成就。深蓝SL03作为首款战略车型,搭载了原力超级集电器驱动、原力智能续航里程延伸、智能车载区域控制器“长安智能芯”、iBC数字电池管家等多项行业首创的量产技术。
“原力超级收集器驱动和原力智能范围扩展,这两项技术代表了我们对未来技术的探索。”邓表示,“原力超级收集器驱动代表着深蓝品牌未来将主要由电力驱动。电动化时代带给消费者最好的体验就是纯电动驾驶体验。针对纯电焦虑和里程焦虑的消费者,我们推出了增程式车型,既能保持纯电驾驶,又能无忧享受里程。未来深蓝在新品上会继续坚持纯电增程的技术路线。”
此前有人认为纯电是新能源汽车的终极动力类型,混合动力汽车属于过渡技术,对于增程式技术是否落后,业内争议颇多。在邓看来,新能源发电的技术路线没有优劣,只有适合。
深蓝将形成混动、增程、纯电、氢燃料等技术路线,为消费者构建多重选择。至于每条技术路线最终的市场份额,还是要由消费者来决定。
其中深蓝在氢燃料电池汽车上投入巨大,深蓝SL03氢版是国内首款量产的氢燃料电池汽车。“有人问我氢燃料是不是噱头?其实不是这样的。”邓·程颢解释说,“这支部队的智能射程延伸背后有两个功能。第一,现在油电增程加油方便。未来进入氢能世界,可以做氢电增程。我们将氢燃料视为部队智能范围扩展的一部分,以解决里程焦虑、纯电动焦虑和长途旅行焦虑。”
据悉,氢燃料动力系统由长安新能源自主研发,下一步将开发电动道具……sion,并且每年在这个领域投入上亿元。“我认为这是值得的。虽然今天的氢燃料电池汽车不会给公司带来任何商业效应,但它可以带来品牌价值,这是我们的长期战略。”
《长安深蓝SL03(参数|询价)氢版》
邓预测,2025年氢燃料电池汽车将达到1万辆,2035年达到100万辆,规模将比电动化晚十年。他认为在未来氢燃料的世界里,纯电+氢燃料是相辅相成的,氢燃料会解决用户的一些驾驶场景,氢才是未来的价值。
■加大科技反哺,打造自己的DNA。
对于深蓝品牌,长安新能源将其定位为科技时尚的品牌。“这绝不是口头说说,而是深蓝继续做的事情。我们在科技上要有持续的技术喂养,让消费者形成科技时尚的知识。”
在电气化方面,长安深蓝成功打造了全赛道纯电驱动专用平台——EPA 1平台。新平台可以支持纯电动、增程式和氢电动三种动力总成,大大扩展了可以容纳车辆的产品多样性。
值得一提的是,深蓝从2021年开始加快半固态电池的研发。据邓透露,深蓝下一步也在研发全固态电池,但“全固态”极具挑战性,电池技术未来不会在民用车上普及。“全固态电池虽然可以解决能量密度和安全性的问题,但是会恶化能量补充的速度,只能用在一些特种车辆上。”
在邓看来,半固态电池可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量产的时机取决于三个因素,一是技术的可靠性和成熟度;二是成本能否被企业认可;第三,企业是否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这三个方面解决了我们会实时推送给消费者。我认为2024-2025年是一个相对合理的时间,也是行业非常领先的时间。”
在智能化方面,长安新能源以智能驾驶舱和智能驾驶为主。据悉,长安新能源智能驾驶目前面向L3智能驾驶级别,内部称为NID3.0和APA7.0,深蓝SL03将搭载,预计一季度交付,实现从高速公路上闸到下闸的高阶智能辅助驾驶,同时实现智能泊车。“我们会通过大量的数据迭代和R&D投资,让智家走出我们的特色。”
“深蓝色SL03内饰”
有人认为目前智能汽车上的驾驶舱同质化比较严重,邓把智能驾驶舱这个领域看得更广。他认为每一家车企在驾驶舱布局、空间、物理交互上一定是差异化的。深蓝想形成自己的DNA,让它独一无二,这也是深蓝想打造旋转葵花屏的原因。当用户进入车内时,这个屏幕会转过来问候用户,从而更加方便地阅读信息。如果副驾驶想看视频,也可以调头。
“每个消费者都是不同的。我的驾驶舱能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吗?”邓陷入了沉思。“现在深蓝有一些功能上的探索,比如对车内音乐的偏好,对各种氛围的偏好。事实上,大数据学习可以根据用户的长期需求、搜索和驾驶习惯,将汽车变成一台不断学习的机器,满足你更智能的需求。"
■2025年将推出6-7款新品。
当然,持续的“技术反哺”对企业来说既是资产也是负债。财报显示,长安新能源2018 -2021年净利润分别为2.44亿元、4.81亿元、11.62亿元和27.72亿元。长安新能源什么时候能回血?
邓认为,首先是向规模要效益;第二,通过规模化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现在不管投入多少钱,企业都要坚定的投入进去,把品牌做深蓝,让消费者从中受益,得到更好的产品。“希望到2024-2025年,深蓝能逐步实现可持续发展和自凝血。”
在产品规划上,长安深蓝将在2025年前推出6-7款全新产品,首款SUV车型深蓝S7将于2023年上市。届时将与深蓝SL03组成新能源智能双子星矩阵,还将提供增程式混动和纯电动车型。
长安深蓝S7
自2023年1月1日起,为了进一步保障用户利益,长安深蓝特别推出了新的质保政策,对三大电动系统进行终身质保,包括增程车型的增程系统。这是业内首次将增程器纳入终身保修范围,也是首次将二手车用户的权益纳入保修范围,打消了用户对新能源汽车二手车残值的顾虑。
深蓝将在2024年和2025年进入产品年。邓希望深蓝品牌在2023年达到20万辆以上的销售规模。“2023年是‘深蓝启航’,2024年是‘深蓝致远’,实现真正的规模化品牌。”
“2025年,深蓝将完成谱系化产品的准备,目标是成为全球主流的中国电动车品牌。”邓坦言,“我觉得没有100万的销售规模,甚至达到200万的规模,是不可能成为一线品牌的。为了立足中国,走向世界,我们的产品布局要非常充分,覆盖所有主要细分市场,满足消费者各种场景的需求,打造矩阵产品。”(文/汽车之家彭飞)2022年12月,长安深蓝终端交付量达11650辆,环比上涨42%,成为国内最快交付过万辆的新能源品牌。但面对这一令人瞩目的成绩,长安新能源CEO邓程颢向汽车之家谦虚地表示,“没有达到我的预期。”
长安深蓝首款车型深蓝SL03于2022年7月25日上市后,订单量突破1万辆。按照邓的预期,深蓝将会在8月份大规模交付,9月份的交付量会达到几万辆,但是在2022年,深蓝将会遇到各种客观因素。
《谈创新》是汽车之家针对大型车展推出的高层对话节目,聚焦企业决策者如何在极具挑战的市场环境中创新突破,进入变革新境界。围绕这次广州车展,汽车之家采访了几十位高管。对话嘉宾:长安新能源CEO邓。
“8月重庆高温限电,所有工厂停工,给了我当头一棒。”邓回忆,“最初生产了5000台,最后基本只生产了几百台。许多消费者取消了订单,因为他们拿不到车。9月恢复从零开始爬坡,实现了千台。然而,10月份,整个芯片行业大规模停产。11月份疫情关了20多天,直到12月份才交了一万多台,推迟了三个月。”
虽然据说这三个月对邓来说是一种煎熬,但幸运的是,一切都在逐渐走上正轨。综合来看,2022年长安新能源还是跑出了“深蓝速度”。在邓看来,2023年是“深蓝之航”,2024年是“深蓝之达”,达到真正的规模化品牌。
■坚持纯电增程的技术路线。
长安深蓝是长安的新能源品牌,不同于奥威塔的合作造车理念。长安深蓝代表了长安在新能源方面的成就。作为第一款战略车型,深蓝SL03搭载了多项行业首创的量产技术,如原力超级收集器驱动、原力智能续航里程扩展、智能车载区域控制……滚筒“长安智能芯”和iBC数字电池管家。
“原力超级收集器驱动和原力智能范围扩展,这两项技术代表了我们对未来技术的探索。”邓表示,“原力超级收集器驱动代表着深蓝品牌未来将主要由电力驱动。电动化时代带给消费者最好的体验就是纯电动驾驶体验。针对纯电焦虑和里程焦虑的消费者,我们推出了增程式车型,既能保持纯电驾驶,又能无忧享受里程。未来深蓝在新品上会继续坚持纯电增程的技术路线。”
此前有人认为纯电是新能源汽车的终极动力类型,混合动力汽车属于过渡技术,对于增程式技术是否落后,业内争议颇多。在邓看来,新能源发电的技术路线没有优劣,只有适合。
深蓝将形成混动、增程、纯电、氢燃料等技术路线,为消费者构建多重选择。至于每条技术路线最终的市场份额,还是要由消费者来决定。
其中深蓝在氢燃料电池汽车上投入巨大,深蓝SL03氢版是国内首款量产的氢燃料电池汽车。“有人问我氢燃料是不是噱头?其实不是这样的。”邓·程颢解释说,“这支部队的智能射程延伸背后有两个功能。第一,现在油电增程加油方便。未来进入氢能世界,可以做氢电增程。我们将氢燃料视为部队智能范围扩展的一部分,以解决里程焦虑、纯电动焦虑和长途旅行焦虑。”
据悉,氢燃料动力系统由长安新能源自主研发,下一步将研发电推进,每年在该领域投入上亿元。“我认为这是值得的。虽然今天的氢燃料电池汽车不会给公司带来任何商业效应,但它可以带来品牌价值,这是我们的长期战略。”
《长安深蓝SL03(参数|询价)氢版》
邓预测,2025年氢燃料电池汽车将达到1万辆,2035年达到100万辆,规模将比电动化晚十年。他认为在未来氢燃料的世界里,纯电+氢燃料是相辅相成的,氢燃料会解决用户的一些驾驶场景,氢才是未来的价值。
■加大科技反哺,打造自己的DNA。
对于深蓝品牌,长安新能源将其定位为科技时尚的品牌。“这绝不是口头说说,而是深蓝继续做的事情。我们在科技上要有持续的技术喂养,让消费者形成科技时尚的知识。”
在电气化方面,长安深蓝成功打造了全赛道纯电驱动专用平台——EPA 1平台。新平台可以支持纯电动、增程式和氢电动三种动力总成,大大扩展了可以容纳车辆的产品多样性。
值得一提的是,深蓝从2021年开始加快半固态电池的研发。据邓透露,深蓝下一步也在研发全固态电池,但“全固态”极具挑战性,电池技术未来不会在民用车上普及。“全固态电池虽然可以解决能量密度和安全性的问题,但是会恶化能量补充的速度,只能用在一些特种车辆上。”
在邓看来,半固态电池可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量产的时机取决于三个因素,一是技术的可靠性和成熟度;二是成本能否被企业认可;第三,企业是否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这三个方面解决了我们会实时推送给消费者。我觉得2024-2025年是一个相对合理的时间,也是行业非常领先的时间。"
在智能化方面,长安新能源以智能驾驶舱和智能驾驶为主。据悉,长安新能源智能驾驶目前面向L3智能驾驶级别,内部称为NID3.0和APA7.0,深蓝SL03将搭载,预计一季度交付,实现从高速公路上闸到下闸的高阶智能辅助驾驶,同时实现智能泊车。“我们会通过大量的数据迭代和R&D投资,让智家走出我们的特色。”
“深蓝色SL03内饰”
有人认为目前智能汽车上的驾驶舱同质化比较严重,邓把智能驾驶舱这个领域看得更广。他认为每一家车企在驾驶舱布局、空间、物理交互上一定是差异化的。深蓝想形成自己的DNA,让它独一无二,这也是深蓝想打造旋转葵花屏的原因。当用户进入车内时,这个屏幕会转过来问候用户,从而更加方便地阅读信息。如果副驾驶想看视频,也可以调头。
“每个消费者都是不同的。我的驾驶舱能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吗?”邓陷入了沉思。“现在深蓝有一些功能上的探索,比如对车内音乐的偏好,对各种氛围的偏好。事实上,大数据学习可以根据用户的长期需求、搜索和驾驶习惯,将汽车变成一台不断学习的机器,满足你更智能的需求。"
■2025年将推出6-7款新品。
当然,持续的“技术反哺”对企业来说既是资产也是负债。财报显示,长安新能源2018 -2021年净利润分别为2.44亿元、4.81亿元、11.62亿元和27.72亿元。长安新能源什么时候能回血?
邓认为,首先是向规模要效益;第二,通过规模化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现在不管投入多少钱,企业都要坚定的投入进去,把品牌做深蓝,让消费者从中受益,得到更好的产品。“希望到2024-2025年,深蓝能逐步实现可持续发展和自凝血。”
在产品规划上,长安深蓝将在2025年前推出6-7款全新产品,首款SUV车型深蓝S7将于2023年上市。届时将与深蓝SL03组成新能源智能双子星矩阵,还将提供增程式混动和纯电动车型。
长安深蓝S7
自2023年1月1日起,为了进一步保障用户利益,长安深蓝特别推出了新的质保政策,对三大电动系统进行终身质保,包括增程车型的增程系统。这是业内首次将增程器纳入终身保修范围,也是首次将二手车用户的权益纳入保修范围,打消了用户对新能源汽车二手车残值的顾虑。
深蓝将在2024年和2025年进入产品年。邓希望深蓝品牌在2023年达到20万辆以上的销售规模。“2023年是‘深蓝启航’,2024年是‘深蓝致远’,实现真正的规模化品牌。”
“2025年,深蓝将完成谱系化产品的准备,目标是成为全球主流的中国电动车品牌。”邓坦言,“我觉得没有100万的销售规模,甚至达到200万的规模,是不可能成为一线品牌的。为了立足中国,走向世界,我们的产品布局要非常充分,覆盖所有主要细分市场,满足消费者各种场景的需求,打造矩阵产品。”(文/汽车之家彭飞)
12月28日,长安汽车在线上举办了2022首届汽车设计日。长安汽车副总裁王孝飞做了“以创新之手、触万象之境”的主题演讲,分享了最新设计理念,并正式发布长安汽车全新设计理念“纵横万象”。
1900/1/1 0:00:00第一电动王飞,王颖萍2022年度,哪些新能源车堪称爆款?根据2022年度“乘联会乘用车市场零售量”数据,我们对1到11月的中国新能源汽车所有车型做了排名,发现销量过10万辆的有11款。
1900/1/1 0:00:00成立一年来,AITO品牌先后发布了问界M5、问界M7以及问界M5EV三款车型,累计交付超过75万台,成为成长最快的新能源汽车品牌之一。
1900/1/1 0:00:00当前,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已进入产业布局加速、技术迭代创新、市场空前活跃的快速发展时期。
1900/1/1 0:00:002022年,对于极狐来说是加速发展的一年。先后推出了极狐阿尔法S全新HI版、阿尔法S和阿尔法T标准续航版,产品矩阵得到进一步丰富和扩大。
1900/1/1 0:00:00日前,据企查查App显示威马新能源汽车销售(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威马上海销售公司”)新增5个财产保全裁定书。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