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SAIC独立板块挺过了疫情的冲击,在涨潮路上疾驰。知己和樊菲都迎来了上市和交付,并取得了良好的市场效果。荣威继续巩固现有优势。另一个品牌MG已经成为SAIC在全球市场的先锋。
最近Gaspar对重点车企和零部件企业进行了年终盘点。这篇文章将带你回到2022年发生在SAIC的重大事件!
图片来源:SAIC
2022年,SAIC销售530万辆汽车,新能源汽车和海外市场均超过100万辆。
1月10日,SAIC交出了2022年的成绩单。当年,SAIC共销售汽车530.3万辆,同比下降2.94%。连续17年保持国内第一,新能源汽车和海外市场销量均突破百万辆。
自主品牌、新能源和海外市场是推动SAIC增长的“新三驾马车”。2022年,“新三驾马车”将继续表现强劲。
官方数据显示,2022年SAIC自主品牌销量278.5万辆,占总销量的52.5%,其中SAIC乘用车销量达83.9万辆,创历史新高。
知己增资至108亿元,新增7名股东。
引人注目的显示,近期,致基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进行了多项工商变更,注册资本由100亿元增至108.5亿元,增幅近8%;同时,股东新增国家绿色发展基金、中信证券、上海国资国企综合改革基金、智友创投、工银投资等7家公司。
为了出海,比亚迪和SAIC买了自己的船。
最近,为了保证中国制造的汽车能够运输到全球市场,中国最大的两家车企都买了自己的船。
中国新能源汽车巨头比亚迪就是其中之一。为了避免供应链和运输的混乱,10月份至少订购了6艘船,每艘船可以运载7700辆汽车,价格为50亿元人民币(7.1亿美元)。
无独有偶,中国另一家地方国有车企SAIC通过旗下运输公司安吉物流运营着全球第五大海运船队,订购了7艘新货船,每艘可容纳8900辆汽车。
搭载华为AR-HUD+ ZF 4D成像雷达,樊菲R7正式上市。
9月27日,樊菲R7正式上市,共推出4款新车型,官方零售价为30.25万元。
在此价格基础上,年内交付的所有樊菲R7车型将享受1.26万元新能源国家补贴,补贴后的价格为28.99万元起。
选择车电分离模式的用户,可享受90 kW h电池立减10万元,每月仅需支付1560元租金(90 kW h电池);77kW的h电池将减少8.4万元,每月只需支付1260元。如果选择车电分离模式买车,樊菲R7全额补贴后的价格为20.59万元。
新车最大的亮点之一就是配备了Luminar的1550nm激光雷达,最远可实现500m m的探测距离,即使在反射率小于10%的情况下,探测距离仍可达到250 m,测量精度为厘米级。
SAIC入市改电,联手中石油、中石化、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捷能智电。
9月22日,SAIC宣布由中国石化、中国石油、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国际汽车城共同投资的上海捷能智电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捷能智电)正式成立,注册资本40亿元人民币。
企业搜索APP显示,捷能智电在SAIC官方宣布的前一天刚刚成立,法人代表为方超。在股东结构上,上海汽车集团为大股东,分别持股37.5%、中国石化25%、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12.5%、中国石油12.5%、上海国际汽车城和福建闽东时代投资6.25%。从股东排队来看,捷能智电聚集了所有重量级公司,SAIC拉着这些能源领域的强力队友,意欲进入权力交换轨道。
吴冰出任SAIC客车分公司总经理,杨晓东不再兼任。
9月13日晚,随着“全球纯电动超级跨界车”——名爵木兰的全球上市,以及国内最大一批纯电动汽车在上海海通码头装船出口欧洲,SAIC (15.350,-0.30,-1.92%)副总裁、SAIC乘用车公司总经理杨晓东也完成了他在SAIC乘用车公司的使命。
经多方证实,SAIC副总裁杨晓东因工作调整需要,将不再担任乘用车分公司总经理职务。樊菲汽车首席执行官吴冰将出任乘用车分公司总经理。
SAIC零束携手OPPO发展“生态领域”
8月24日,零束科技与OPPO就生态域联合实验室签署合作协议,同时发布了以用户为中心的“车-机跨端融合解决方案”——生态域,旨在共同推动智能汽车与智能设备的无缝连接和生态融合,让手机×车机× IOT智能设备的互联快速产业化。
目前,双方已经初步确定了生态域的产品形态和基础技术框架,在数据安全、技术运营、生态服务、标准制定等方面实现了技术突破和创新,布局了100多项专利。相关成果将以生态领域白皮书的形式与全行业分享。
SAIC MG黑标发布,首款量产车MG7亮相。
8月17日,SAIC MG正式发布MG黑色标志。当天,黑标系列首款量产车型MG7同步亮相。黑标是MG的一个型号系列,不是原来的银标。
作为“黑标”系列的首款量产车型,MG7定位于轿跑。因为在产品上直接与保时捷“帕拉梅拉”相媲美,所以被称为“中国帕姆”。
SAIC开发电池寿命超过1000公里的固态电池,将于明年批量生产和装载。
7月6日,SAIC与陶青(昆山)能源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陶青能源”)签约,SAIC陶青“固态电池联合实验室”揭牌成立。
双方将聚焦1000公里以上长续航固态动力电池量产应用、固态动力电池4C快速充电技术、高全寿命固态动力电池研发、高效固态动力电池集成技术开发等重点项目,共同推进固态电池技术加速量产。
根据计划,长寿命的固态动力电池将超过……双方共同开发的1000公里将于明年率先应用于SAIC自主品牌的新车型。
SAIC推出了“珠穆朗玛”架构,该架构已安装在全新荣威RX5/超级混合动力e RX上。
为了顺应电气化、智能化和网络化的趋势,SAIC花费数十亿美元建造了“珠穆朗玛峰”结构。
据了解,“珠峰架构”包括10种动力组合和9大系列车型,实现了SAIC乘用车全覆盖。它被称为SAIC乘用车实现中国和海外市场“两个百万”销售目标的主流架构,也是SAIC在电气化方向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撑。
7月17日刚刚开启预售的第三代荣威RX5/超级混动e RX5正是基于这一整车架构打造,两款新车都是荣威产品系列中最新的重磅车型。
SAIC发布了纯电专属“星云”平台,覆盖其四个独立品牌。
在5月的股东大会上,SAIC首次公开宣布,将围绕新型智能电动汽车重点打造“七大技术基地”,包括三大整车技术基地和四大关键系统技术基地(星云纯电专属系统平台、珠峰机电一体化架构、星河氢能专属架构、蓝芯动力总成系统、平台化魔方电池系统、“魔方”电池系统。
6月24日,SAIC创新研发院对“七大技术基地”进行了更为详细的解读。我们首先可以通过几组数据感受到SAIC颠覆行业的决心。
目前,SAIC有一个高端品牌智记,一个高端品牌樊菲,同时还有荣威和名爵。星云架构将赋能四大品牌。
SAIC子公司投资30亿元成立新基金加强产业链投资。
6月16日,SAIC发布公告称,旗下子公司SAIC金控、SAIC创投拟与尚好资本、恒旭资本共同设立嘉兴SAIC创永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投资双碳、智能网联、汽车电子、先进制造、新材料、半导体等汽车产业多元化延伸领域,进一步完善汽车产业链布局。
疫情对上海的汽车行业打击很大,SAIC 4月份的销量同比下降了60%
日前,SAIC公布了2022年4月产销快报。受上海疫情影响,sales月份产销量以大幅下降告终。其中,SAIC 4月汽车产量为15.8万辆,同比下降62%;整车销量16.7万辆,同比下降60.3%。随着4月份产销量的大幅下滑,SAIC今年前4个月的累计销量也由一季度同比增长6.8%转为同比下滑11.2%。
丰田、SAIC和长城与泰国政府签署了一项电动汽车激励协议。
据外媒报道,4月29日,丰田汽车泰国分公司与泰国政府签署了一项关于电动汽车激励措施的协议,以推动电动汽车在该国的普及。泰国财政部在一份声明中表示,这些激励措施包括减税和补贴,以帮助降低电动汽车的价格。
泰国财政部透露,SAIC泰国公司和长城汽车也签署了类似的协议,预计今年至少还有五家汽车制造商将加入该计划。
SAIC今天进行了压力测试,为复工复产做好充分准备。
4月15日下午,网上流传一份由SAIC总裁王晓秋签发的《关于印发上海集团有限公司复工复产疫情防控工作指引》的通知。文件显示,SAIC计划于4月17日反馈复工情况,4月18日启动复工复产压力测试。
同时,SAIC将统一申请下属企业启动提前复工复产企业“白名单”,获批企业在各属地街道、社区备案。据SAIC内部人士透露,接到这份文件后,各大子公司积极行动起来,到员工所在的街道、社区了解疫情防控情况,同时准备了各种防疫用品,为复工做准备。
SAIC与青山集团喜迎新年合作进展:年产20GWh动力电池及系统项目落户柳州。
3月24日,SAIC与青山集团合资建设的SECREPQ和SECREPQ年产20GWh动力电池电芯及系统项目合作协议及投资协议在广西柳州正式签署。
该项目计划在柳州市刘冬新区建设一个年产20GWh的动力电池及系统产业基地。入园项目涵盖动力电池电芯、电池系统、电池核心部件、正极材料、隔膜等关键产品的生产制造。产业基地计划总投资100亿元。
SAIC任命刘新宇为MG欧洲首席执行官。
据外媒报道,3月14日,名爵汽车在一份声明中表示,SAIC任命刘新宇接替马特雷(Matt Lei)担任名爵欧洲首席执行官。
Mg表示,刘新宇已经在SAIC工作了20年。曾在上汽大众供应链、采购部担任多个管理职务,后担任上汽大众斯柯达品牌业务执行总监。
智机L7投产,4月开始交付。
2月28日,SAIC官微宣布,智造L7量产车已在SAIC临港工厂投产。预计智机L7将于3月29日正式上市,4月交付。根据此前公布的预售价,智机L7的售价高达40.88万元。2022年,SAIC独立板块挺过了疫情的冲击,在涨潮路上疾驰。知己和樊菲都迎来了上市和交付,并取得了良好的市场效果。荣威继续巩固现有优势。另一个品牌MG已经成为SAIC在全球市场的先锋。
最近Gaspar对重点车企和零部件企业进行了年终盘点。这篇文章将带你回到2022年发生在SAIC的重大事件!
图片来源:SAIC
2022年,SAIC销售530万辆汽车,新能源汽车和海外市场均超过100万辆。
1月10日,SAIC交出了2022年的成绩单。当年,SAIC共销售汽车530.3万辆,同比下降2.94%。连续17年保持国内第一,新能源汽车和海外市场销量均突破百万辆。
自主品牌、新能源和海外市场是推动SAIC增长的“新三驾马车”。2022年,“新三驾马车”将继续表现强劲。
官方数据显示,2022年SAIC自主品牌销量278.5万辆,占总销量的52.5%,其中SAIC乘用车销量达83.9万辆,创历史新高。
知己增资至108亿元,新增7名股东。
引人注目的显示,近期,致基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进行了多项工商变更,注册资本由100亿元增至108.5亿元,增幅近8%;同时,股东新增国家绿色发展基金、中信证券、上海国资国企综合改革基金、智友创投、工银投资等7家公司。
为了出海,比亚迪和SAIC买了自己的船。
最近,为了保证中国制造的汽车能够运输到全球市场,中国最大的两家车企都买了自己的船。
中国新能源汽车巨头比亚迪就是其中之一。为了避免供应链和运输的混乱,10月份至少订购了6艘船,每艘船可以运载7700辆汽车,价格为50亿元人民币(7.1亿美元)。
无独有偶,中国另一家地方国有车企SAIC通过旗下运输公司安吉物流运营着全球第五大海运船队,订购了7艘新货船,每艘可容纳8900辆汽车。
搭载华为AR-HUD+ ZF 4D成像雷达,樊菲R7正式上市。
9月27日,樊菲R7正式上市,共推出4款新车型,官方零售价为30.25万元。
在此价格基础上,年内交付的所有樊菲R7车型将享受1.26万元新能源国家补贴,补贴后的价格为28.99万元起。
选择车电分离模式的用户,可享受90 kW h电池立减10万元,每月仅需支付1560元租金(90 kW h电池);77kW的h电池将减少8.4万元,每月只需支付1260元。如果选择车电分离模式买车,樊菲R7全额补贴后的价格为20.59万元。
新车最大的亮点之一就是配备了Luminar的1550nm激光雷达,最远可实现500m m的探测距离,即使在反射率小于10%的情况下,探测距离仍可达到250 m,测量精度为厘米级。
SAIC入市改电,联手中石油、中石化、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捷能智电。
9月22日,SAIC宣布由中国石化、中国石油、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国际汽车城共同投资的上海捷能智电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捷能智电)正式成立,注册资本40亿元人民币。
企业搜索APP显示,捷能智电在SAIC官方宣布的前一天刚刚成立,法人代表为方超。在股东结构上,上海汽车集团为大股东,分别持股37.5%、中国石化25%、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12.5%、中国石油12.5%、上海国际汽车城和福建闽东时代投资6.25%。从股东排队来看,捷能智电聚集了所有重量级公司,SAIC拉着这些能源领域的强力队友,意欲进入权力交换轨道。
吴冰出任SAIC客车分公司总经理,杨晓东不再兼任。
9月13日晚,随着“全球纯电动超级跨界车”——名爵木兰的全球上市,以及国内最大一批纯电动汽车在上海海通码头装船出口欧洲,SAIC (15.350,-0.30,-1.92%)副总裁、SAIC乘用车公司总经理杨晓东也完成了他在SAIC乘用车公司的使命。
经多方证实,SAIC副总裁杨晓东因工作调整需要,将不再担任乘用车分公司总经理职务。樊菲汽车首席执行官吴冰将出任乘用车分公司总经理。
SAIC零束携手OPPO发展“生态领域”
8月24日,零束科技与OPPO就生态域联合实验室签署合作协议,同时发布了以用户为中心的“车-机跨端融合解决方案”——生态域,旨在共同推动智能汽车与智能设备的无缝连接和生态融合,让手机×车机× IOT智能设备的互联快速产业化。
目前,双方已经初步确定了生态域的产品形态和基础技术框架,在数据安全、技术运营、生态服务、标准制定等方面实现了技术突破和创新,布局了100多项专利。相关成果将以生态领域白皮书的形式与全行业分享。
SAIC MG黑标发布,首款量产车MG7亮相。
8月17日,SAIC MG正式发布MG黑色标志。当天,黑标系列首款量产车型MG7同步亮相。黑标是MG的一个型号系列,不是原来的银标。
作为“黑标”系列的首款量产车型,MG7定位于轿跑。因为在产品上直接与保时捷“帕拉梅拉”相媲美,所以被称为“中国帕姆”。
SAIC开发电池寿命超过1000公里的固态电池,将于明年批量生产和装载。
7月6日,SAIC与陶青(昆山)能源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陶青能源”)签约,SAIC陶青“固态电池联合实验室”揭牌成立。
双方将聚焦1000公里以上长续航固态动力电池量产应用、固态动力电池4C快速充电技术、高全寿命固态动力电池研发、高效固态动力电池集成技术开发等重点项目,共同推进固态电池技术加速量产。
根据计划,长寿命的固态动力电池将超过……双方共同开发的1000公里将于明年率先应用于SAIC自主品牌的新车型。
SAIC推出了“珠穆朗玛”架构,该架构已安装在全新荣威RX5/超级混合动力e RX上。
为了顺应电气化、智能化和网络化的趋势,SAIC花费数十亿美元建造了“珠穆朗玛峰”结构。
据了解,“珠峰架构”包括10种动力组合和9大系列车型,实现了SAIC乘用车全覆盖。它被称为SAIC乘用车实现中国和海外市场“两个百万”销售目标的主流架构,也是SAIC在电气化方向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撑。
7月17日刚刚开启预售的第三代荣威RX5/超级混动e RX5正是基于这一整车架构打造,两款新车都是荣威产品系列中最新的重磅车型。
SAIC发布了纯电专属“星云”平台,覆盖其四个独立品牌。
在5月的股东大会上,SAIC首次公开宣布,将围绕新型智能电动汽车重点打造“七大技术基地”,包括三大整车技术基地和四大关键系统技术基地(星云纯电专属系统平台、珠峰机电一体化架构、星河氢能专属架构、蓝芯动力总成系统、平台化魔方电池系统、“魔方”电池系统。
6月24日,SAIC创新研发院对“七大技术基地”进行了更为详细的解读。我们首先可以通过几组数据感受到SAIC颠覆行业的决心。
目前,SAIC有一个高端品牌智记,一个高端品牌樊菲,同时还有荣威和名爵。星云架构将赋能四大品牌。
SAIC子公司投资30亿元成立新基金加强产业链投资。
6月16日,SAIC发布公告称,旗下子公司SAIC金控、SAIC创投拟与尚好资本、恒旭资本共同设立嘉兴SAIC创永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投资双碳、智能网联、汽车电子、先进制造、新材料、半导体等汽车产业多元化延伸领域,进一步完善汽车产业链布局。
疫情对上海的汽车行业打击很大,SAIC 4月份的销量同比下降了60%
日前,SAIC公布了2022年4月产销快报。受上海疫情影响,sales月份产销量以大幅下降告终。其中,SAIC 4月汽车产量为15.8万辆,同比下降62%;整车销量16.7万辆,同比下降60.3%。随着4月份产销量的大幅下滑,SAIC今年前4个月的累计销量也由一季度同比增长6.8%转为同比下滑11.2%。
丰田、SAIC和长城与泰国政府签署了一项电动汽车激励协议。
据外媒报道,4月29日,丰田汽车泰国分公司与泰国政府签署了一项关于电动汽车激励措施的协议,以推动电动汽车在该国的普及。泰国财政部在一份声明中表示,这些激励措施包括减税和补贴,以帮助降低电动汽车的价格。
泰国财政部透露,SAIC泰国公司和长城汽车也签署了类似的协议,预计今年至少还有五家汽车制造商将加入该计划。
SAIC今天进行了压力测试,为复工复产做好充分准备。
4月15日下午,网上流传一份由SAIC总裁王晓秋签发的《关于印发上海集团有限公司复工复产疫情防控工作指引》的通知。文件显示,SAIC计划于4月17日反馈复工情况,4月18日启动复工复产压力测试。
同时,SAIC将统一申请下属企业启动提前复工复产企业“白名单”,获批企业在各属地街道、社区备案。据SAIC内部人士透露,接到这份文件后,各大子公司积极行动起来,到员工所在的街道、社区了解疫情防控情况,同时准备了各种防疫用品,为复工做准备。
SAIC与青山集团喜迎新年合作进展:年产20GWh动力电池及系统项目落户柳州。
3月24日,SAIC与青山集团合资建设的SECREPQ和SECREPQ年产20GWh动力电池电芯及系统项目合作协议及投资协议在广西柳州正式签署。
该项目计划在柳州市刘冬新区建设一个年产20GWh的动力电池及系统产业基地。入园项目涵盖动力电池电芯、电池系统、电池核心部件、正极材料、隔膜等关键产品的生产制造。产业基地计划总投资100亿元。
SAIC任命刘新宇为MG欧洲首席执行官。
据外媒报道,3月14日,名爵汽车在一份声明中表示,SAIC任命刘新宇接替马特雷(Matt Lei)担任名爵欧洲首席执行官。
Mg表示,刘新宇已经在SAIC工作了20年。曾在上汽大众供应链、采购部担任多个管理职务,后担任上汽大众斯柯达品牌业务执行总监。
智机L7投产,4月开始交付。
2月28日,SAIC官微宣布,智造L7量产车已在SAIC临港工厂投产。预计智机L7将于3月29日正式上市,4月交付。根据此前公布的预售价,智机L7的售价高达40.88万元。
1月25日,英国豪华汽车公司捷豹路虎发布202223财年第三季度(2022年10月至12月)财务表现:伴随芯片供应问题的缓解以及产量的稳步攀升,本财季捷豹路虎全球营收达60亿英镑,盈利2
1900/1/1 0:00:002022年,上汽自主板块挺过了疫情的冲击,在冲高之路上驰骋,智己、飞凡都迎来上市交付,并取得了不错的市场成绩。荣威则继续巩固现有优势。
1900/1/1 0:00:00日前,我们从特斯拉官方了解到,其在2022年四季度实现了有史以来单季度最高营业收入、最高营业利润和最高净利润。
1900/1/1 0:00:001月18日,宁德时代全资子公司宁德时代(上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时代智能”)与宜春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在宜春市举行一体化智能底盘生产基地项目签约仪式。
1900/1/1 0:00:002022年,Stellantis公布了DareForward2030战略规划,概述了集团电气化目标、以及对中国市场的战略规划。
1900/1/1 0:00:002022年2月1日,戴姆勒公司宣布正式更名为梅赛德斯奔驰,表明集团将重新聚焦于汽车业务,以应对汽车行业的电气化转型。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