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王要打价格战了。
最近,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动作很多。要么与福特合作在美国建厂,要么正在与长安成立电池合资公司的路上。但更吸引眼球的,恐怕是“锂矿返利”计划的推出。
据36Kr新闻报道,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正在积极向车企推广锂矿返利计划。该计划并非面向所有客户,仅面向理想、蔚来、华为、氪等几个战略合作伙伴。
具体来看,锂矿返利计划的核心条款是:未来三年内,部分动力电池用碳酸锂价格结算为20万/吨,但签署该合作的车企需要将80%左右的电池采购量承诺给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
锂矿返利计划将于今年三季度实施,已有车企签署合作。与此同时,另有消息称,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向上游材料供应商提出降价10%左右。
不难看出,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之所以这么做,除了在更深层次上绑定相关车企之外,也是为了解决他在动力电池上游原材料上的话语权问题。
更重要的是,无论是“以低价换市场”,还是推动上游原材料价格回归正常,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的优势将再次显现。
回顾昨天,其实从2022年开始,新能源汽车市场就一直抱怨动力电池价格高。
01疯狂的石头,我什么时候才能休息?
当广汽董事长曾庆红喊出“为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工作”时,车企与动力电池厂商的关系已经不再是简单的合作伙伴关系。更有甚者,两者的纠葛也在利益划分不均的情况下,变成了互相提防的对立关系。
作为行业的领军企业,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当然能够感知到市场的变化。
于是,相关矛盾被引向上游原材料价格的“炒作”。更具体地说,碳酸锂等基础原材料的价格居高不下,这是动力电池价格高的原因。
近日,在百人会电动汽车专家媒体运输会上,中科院院士高指出,2022年锂价上涨的主要原因是需求旺盛、供应短缺、综合供应延迟、疫情影响等因素导致价格暴涨。
在欧阳明的高预测中,今年下半年锂价将回归35-40万/吨的理性水平,未来合理的价格平衡点可能在20万/吨左右。
正如高所说,碳酸锂的降价是大势所趋。
上海钢联最新数据显示,2月21日电池级碳酸锂均价报42.9万元/吨,较前期报价日均下跌6000元,年内累计跌幅15.94%。如果以去年59万元/吨的价格计算,已经下跌了27.29%。
或许当代Amperex科技有限公司的“锂矿返利”计划是“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又或许是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提前知道了行业的发展,走在了前面。
总之,这堆“疯狂的石头”真的该停了。
而无独有偶,2月20日,亿纬锂能公布的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显示,亿纬锂能已经在操作三种定价方式。
第一种是价格联动模式,即价格与主材挂钩;二是定价返利模式,即确定一个价格,根据年底碳酸锂价格变化进行返利;三是全年价格锁定模式,即一年的价格以一价的方式确定。
“因为采用整体价格联动的方式,随着材料价格下降,会逐渐传导到电池厂,再传导到下游客户。通常价格联动传导周期在2到3个月左右。”
亿纬锂能进一步说明。
事实上,当各种信息汇集在一起,动力电池行业的发展方向逐渐清晰——碳酸锂的没落只是时间问题,车企关注的动力电池成本下降也将在今年初见成效。
所以现在必须考虑的问题是:在一切顺利的时候,各大车企是否愿意上未来的走势,拒绝当代Amperex科技有限公司抛出的“蜜汁诱饵”?
02价格战,势不可挡
新能源汽车价格战迫在眉睫,必须承认,占车辆成本40%以上的动力电池将是这场价格战的关键。
随着车企对市场的妥协和策略的转变,力推混动车型和增程车型正在成为2023年市场的明显景观。这些车企的目的不难猜测,无非是降低动力电池的影响,迎合市场趋势...
事实上,动力电池的需求是由新能源汽车行业主导的。
近日,高院士公开表示:“纯电动汽车增速会降低,插电式混合动力和增程式电动汽车占比会提高,新能源汽车平均电池负荷会降低。所以动力电池需求增速会下降。”
或许纯电才是汽车的未来,但在如今竞争激烈的市场,车企选择暂时避开边缘也就不足为奇了。
然而另一方面,在当今的时代背景下,当代安普科技有限公司之所以挑起电池“价格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自身的危机感。
无论是车企“去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的声势,还是友商的激烈追捧,还是行业的微妙口碑,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的压力倍增。
最新数据显示,虽然1月份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动力电池加载量仍然排名第一,但比亚迪在磷酸铁锂电池方面已经实现了对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的暂时领先。
假设比亚迪正式对外供货,将会是新一波的市场份额争夺。除比亚迪外,魏晓理支持的欣旺达、广汽支持的中创新航、大众控股的郭萱高科都是当代安培科技的潜在强劲对手。
“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的降价会让其他电池制造商感到非常不舒服,”一位动力电池行业员工表示。
就风而言,蜂巢能源推出了10%的降价计划。其他电池厂商是否会跟进还是未知数。但不难确定的是,动力电池市场的形势已经变得紧张。
2022年,动力电池厂商“增收不增利”的现象尤为普遍。到2023年,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价格战将更加纠结于动力电池企业,价格将趋于“内卷化”。
“利润还是市场”会成为每一个电池厂商需要思考的问题,像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一样强烈,也不例外。
好消息是,上游原材料价格的持续下降,必将促进动力电池行业的稳定和整个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繁荣。所以,即使竞争激烈,2023年也一定会成为格外精彩和辉煌的一年。
当然……也有坏消息。现在这种趋势已经演变了。虽然它不会倾销许多电池制造商,但它们的股价和盈利能力将受到残酷的考验。
但还是那句话,只要活着,就有无限可能。价格战,该打就要打,不是吗?宁王要打价格战了。
最近,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动作很多。要么与福特合作在美国建厂,要么正在与长安成立电池合资公司的路上。但更吸引眼球的,恐怕是“锂矿返利”计划的推出。
据36Kr新闻报道,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正在积极向车企推广锂矿返利计划。该计划并非面向所有客户,仅面向理想、蔚来、华为、氪等几个战略合作伙伴。
具体来看,锂矿返利计划的核心条款是:未来三年内,部分动力电池用碳酸锂价格结算为20万/吨,但签署该合作的车企需要将80%左右的电池采购量承诺给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
锂矿返利计划将于今年三季度实施,已有车企签署合作。与此同时,另有消息称,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向上游材料供应商提出降价10%左右。
不难看出,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之所以这么做,除了在更深层次上绑定相关车企之外,也是为了解决他在动力电池上游原材料上的话语权问题。
更重要的是,无论是“以低价换市场”,还是推动上游原材料价格回归正常,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的优势将再次显现。
回顾昨天,其实从2022年开始,新能源汽车市场就一直抱怨动力电池价格高。
01疯狂的石头,我什么时候才能休息?
当广汽董事长曾庆红喊出“为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工作”时,车企与动力电池厂商的关系已经不再是简单的合作伙伴关系。更有甚者,两者的纠葛也在利益划分不均的情况下,变成了互相提防的对立关系。
作为行业的领军企业,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当然能够感知到市场的变化。
于是,相关矛盾被引向上游原材料价格的“炒作”。更具体地说,碳酸锂等基础原材料的价格居高不下,这是动力电池价格高的原因。
近日,在百人会电动汽车专家媒体运输会上,中科院院士高指出,2022年锂价上涨的主要原因是需求旺盛、供应短缺、综合供应延迟、疫情影响等因素导致价格暴涨。
在欧阳明的高预测中,今年下半年锂价将回归35-40万/吨的理性水平,未来合理的价格平衡点可能在20万/吨左右。
正如高所说,碳酸锂的降价是大势所趋。
上海钢联最新数据显示,2月21日电池级碳酸锂均价报42.9万元/吨,较前期报价日均下跌6000元,年内累计跌幅15.94%。如果以去年59万元/吨的价格计算,已经下跌了27.29%。
或许当代Amperex科技有限公司的“锂矿返利”计划是“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又或许是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提前知道了行业的发展,走在了前面。
总之,这堆“疯狂的石头”真的该停了。
而无独有偶,2月20日,亿纬锂能公布的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显示,亿纬锂能已经在操作三种定价方式。
第一种是价格联动模式,即价格与主材挂钩;二是定价返利模式,即确定一个价格,根据年底碳酸锂价格变化进行返利;三是全年价格锁定模式,即一年的价格以一价的方式确定。
“因为采用整体价格联动的方式,随着材料价格下降,会逐渐传导到电池厂,再传导到下游客户。通常价格联动传导周期在2到3个月左右。”
亿纬锂能进一步说明。
事实上,当各种信息汇集在一起,动力电池行业的发展方向逐渐清晰——碳酸锂的没落只是时间问题,车企关注的动力电池成本下降也将在今年初见成效。
所以现在必须考虑的问题是:在一切顺利的时候,各大车企是否愿意上未来的走势,拒绝当代Amperex科技有限公司抛出的“蜜汁诱饵”?
02价格战,势不可挡
新能源汽车价格战迫在眉睫,必须承认,占车辆成本40%以上的动力电池将是这场价格战的关键。
随着车企对市场的妥协和策略的转变,力推混动车型和增程车型正在成为2023年市场的明显景观。这些车企的目的不难猜测,无非是降低动力电池的影响,迎合市场趋势...
事实上,动力电池的需求是由新能源汽车行业主导的。
近日,高院士公开表示:“纯电动汽车增速会降低,插电式混合动力和增程式电动汽车占比会提高,新能源汽车平均电池负荷会降低。所以动力电池需求增速会下降。”
或许纯电才是汽车的未来,但在如今竞争激烈的市场,车企选择暂时避开边缘也就不足为奇了。
然而另一方面,在当今的时代背景下,当代安普科技有限公司之所以挑起电池“价格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自身的危机感。
无论是车企“去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的声势,还是友商的激烈追捧,还是行业的微妙口碑,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的压力倍增。
最新数据显示,虽然1月份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动力电池加载量仍然排名第一,但比亚迪在磷酸铁锂电池方面已经实现了对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的暂时领先。
假设比亚迪正式对外供货,将会是新一波的市场份额争夺。除比亚迪外,魏晓理支持的欣旺达、广汽支持的中创新航、大众控股的郭萱高科都是当代安培科技的潜在强劲对手。
“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的降价会让其他电池制造商感到非常不舒服,”一位动力电池行业员工表示。
就风而言,蜂巢能源推出了10%的降价计划。其他电池厂商是否会跟进还是未知数。但不难确定的是,动力电池市场的形势已经变得紧张。
2022年,动力电池厂商“增收不增利”的现象尤为普遍。到2023年,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价格战将更加纠结于动力电池企业,价格将趋于“内卷化”。
“利润还是市场”会成为每一个电池厂商需要思考的问题,像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一样强烈,也不例外。
好消息是,上游原材料价格的持续下降,必将促进动力电池行业的稳定和整个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繁荣。所以,即使竞争激烈,2023年也一定会成为格外精彩和辉煌的一年。
当然……也有坏消息。现在这种趋势已经演变了。虽然它不会倾销许多电池制造商,但它们的股价和盈利能力将受到残酷的考验。
但还是那句话,只要活着,就有无限可能。价格战,该打就要打,不是吗?
近日,奥迪官方宣布,奥迪将计划推出更多RS系列的SUV车型、RS纯电动车型。到2030年,所有奥迪运动车型都将是混合动力车或纯电动车型。
1900/1/1 0:00:002022年对长城汽车而言,是快速成长的一年,在海外市场的布局持续壮大,智能化也取得了不错的进展,2022年智能化车型渗透率达8617。
1900/1/1 0:00:00日前,车质网从海外媒体获取到了一组新款捷尼赛思GV80车型的谍照。
1900/1/1 0:00:001月19日,国新办举行保障春节市场供应、促进节日消费新闻发布会。
1900/1/1 0:00:00头图来源:零跑官方作者崔秋阳编辑王妍当车企陆续交出过去一年的成绩单,复盘、展望未来也成为行业的关键词。
1900/1/1 0:00:00近日,我们从海外媒体获悉,美国怀俄明州(Wyoming)在近日提出了一项全新提案:“至2035年完全停止销售新的电动汽车。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