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年正月初一,几乎整个汽车行业都沉浸在浓浓的春节氛围中,但吉利却用一首《早安吉利》MV刷屏了汽车圈。在这款MPV的最后,吉利品牌的高端新能源系列曝光,首款车型将是全新的中大型车款,预示着2023年将开启全新的新能源之旅。
事实上,今年1月1日大年初一,吉利还用一段汽车黑棚视频和“LED智能岛”上车头的方式,展示了一款来自吉利的超级智能终端。这个智能终端似乎和高端新能源系列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一方面,新年伊始,我们迫不及待地告诉外界,吉利全新的智能汽车产品即将问世。另一方面,吉利在新能源汽车竞赛赛道上感受到了来自众多竞争对手的压力。无论是从形象、认知到销量,吉利都迫切需要用产品和市场的反馈来证明自己的能力和实力。
从1.0时代到4.0时代,从蓝色的吉利行动到灵动的吉利2025,吉利这个有奔头的中国汽车企业,跨越时代,跨越低谷,佩戴荣耀,从博采众长到被奉为标杆。如今,在智能汽车的新赛道上,新势力颠覆传统造车思维,以更强的信息和注意力虹吸能力抢占中高端新能源阵营。
作为为数不多的具有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的自主汽车企业,外界期待吉利能给消费者、整个汽车市场和汽车行业带来更多的价值和惊喜。而吉利这个充满独特意义和价值的汽车品牌应该交出一份怎样的答卷?
“成为‘中国汽车的全球领导者’是不可动摇的。”这句话是吉利汽车集团CEO甘佳宣读的新年贺词。这句话背后真正的内涵解读,将在2月23日举行的“智能电动,还是吉利”新能源战略发布会上,以及在全新的高端新能源系列中,得到进一步的揭示。
如果把几何看成探索,把氪看成正确验证,那么这一次可能才是吉利新能源“领跑者”的真正开始。
你看到的和你看不到的。
年初,汽车公社发表了一篇关于吉利2022年总结的文章,用的关键词是“遮灯”。
的确,三五年前,吉利还是一个炙手可热的汽车品牌。当时任何关于吉利的事情都能引起全行业的广泛关注。但时过境迁,现在特斯拉、韦小立、比亚迪成了汽车圈最受关注的对象。这个场景就像之前的吉利一样。
2022年,吉利以更高的价值和高品质拿下143万辆,增长8%,摆脱了吉利近三年130万的年总销量,也算是上了一个新台阶。在新能源领域,吉利也迎来了爆发式增长。渗透率同比增长三倍,几个月就超过30%,总销量排名行业第四。
虽然新车赛道和时代,比亚迪和特斯拉获得更多的关注和闪耀,但我们不得不承认,吉利仍然闪耀。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吉利的光芒可以看做是连续五年的自主冠军,连续六年的年销量百万辆。但是,还有很多看不见的地方,或者更准确的说,是看不见。
圈内圈外,吉利似乎被贴上了“买中买”的标签,似乎吉利汽车所有的东西都是买下来整合的,除了钱,一点技术都没有。但又有多少人知道,吉利的收购不是简单的拿来主义,否则南汽不会因为罗孚而成为历史,BAIC不会因为萨博而成为笑柄。汽车圈成功收购的屈指可数,除了吉利。
对于吉利来说,收购其他品牌的目的是为了快速学习这个行业最先进的技术和实力,比如如何从沃尔沃打造更安全的汽车,如何从路特斯调校汽车的驾驶和底盘,如何给来自英格兰的人们带来极致的出行体验...资源整合的目的不是拼凑一辆车(虽然拼凑也是一种实力),而是重新……ly从根本上学习造车背后的本质逻辑。
再比如,参与制定国际质量标准,是对吉利造车实力和认知的全球认可;向发达国家反向输出技术和产品,是对吉利技术和供应链优势的再次强化和肯定;对芯片/操作系统/超算中心/卫星等智能科技领域的涉猎,是吉利汽车在智能汽车时代从底层逻辑和架构上的又一次延伸。
正如甘嘉瑜所说,有些言论对“领导”的身份产生了怀疑,认为是“慢?”。那是因为他们没有看到“吉利”发展的本质思路,一些数据表象背后的真正价值,尤其是吉利一直在坚持做的事情。
没错,吉利一直在做的就是造车的理念和基础,这是在汽车马拉松的道路上坚持长久主义不可或缺的。
比如吉利2022年除了销量水平行业第四之外,新能源、智能实力和技术如何?
先不说吉利从2006年就开始研发新能源技术。十年来投入近千亿元,累计专利技术3500多项。事实上,我们可以看到吉利的新能源技术并不一般,尤其是在新能源架构上,仅从今天的智能纯电动产品,如氪001,009,Smart Genie,Lotus ELETRE等备受市场追捧和关注。
当然,还有一种被称为卡脖子技术的“车辆操作系统”。吉利也实现了新的突破。将手机、飞机、卫星等超级智能终端用高度的软硬件联系起来,不再是梦想。
在三电领域,吉利构建了业内一流的三电自研体系,实现了自主可控的三电生态,使三电系统与智能架构高度融合。例如,在氪001上,日本电气生产的魏锐电机被超越。尤其在电池技术上,吉利已经深入到核心原材料的布局,将研发更安全、性能更高的新一代锰基材料和固态电池。
在智能驾驶领域,吉利“一箭九星”将为超级智能终端产品提供通信、定位、高精度地图导航等前沿技术;江西智能网联测试综合试验场也进行了车路协同和自动驾驶测试。
新年开工第一天,吉利之星智能计算中心正式上线,最终“造车超级大脑”的任意一扇门达到每秒81亿次,将吉利的数字化、数据化、智能化推向另一个高地,为吉利造车带来无限想象空间。
比如感知级宇宙智能驾驶模拟技术平台,日运行虚拟场景测试里程可超过100万公里,再加上“天地一体,万物互联”的智能生态,这些数字化基础设施项目的加持,将为汽车出行带来更安全、更精准、更精准的出行体验。
所以彩电、冰箱、按摩椅这些看似高级的外观,实际上并没有建立太高的行业壁垒。相反,吉利在造车这个硬技术上做了很多看似吃力不讨好的事情,但在智能汽车上肯定会迭代。未来将迎来压倒性的优势和激烈的结果。
汽车制造商,和吉利的本色。
很多人对吉利的印象还停留在帝豪时代,借鉴韩国和欧洲的汽车技术,打造一款合格的汽车。有些人对吉利的印象还停留在博瑞博越时代,在设计上有想法,在品质上有提升,但在底盘、动力总成等核心技术上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有些人对吉利的印象可能还停留在2018年左右,夺得第一,但在新能源时代被对手超越之前,已经艰难了好几年。
由于新势力花哨的噱头和新能源头部企业的潮流节奏,外界对吉利的认知水平有所降低。他们甚至忽略了吉利已经大规模普及了世界级的CMA架构。其中,吉利旗下品牌中华之星系列两年多来,以主流合资品牌的价格水平,销量已近60万辆。这是技术带来的效果,背后是架构、底盘、动力总成、智能等综合实力带来的结果。
六年间,柯灵迈上80万辆的新台阶,成为国内以最快速度突破80万辆的高端汽车品牌。同时,旗舰车型柯灵09进入30万元价位段,市场表现优于该级别自主品牌。再来看同时代的新高端汽车品牌,下沉和消失。无论是新能源时代转型下对燃油车的虹吸效应,还是合资品牌的正面PK,领先者的坚持和胜利,都说明吉利是强大的。
比如在SEA广阔框架下诞生的氪气001,30多万的价格就能卖到月供万辆的水平。同时,其架构技术也已输出到杜畿、smart、Lotus等品牌,并逐步取得市场认可成果。
所以不要说吉利没技术,他的努力总会在极短的时间内收获;是时候刷新更多人对吉利的认识了。在资源整合、连横整合、技术创新的赛道上,吉利的造车之路会更宽广。
结合多年的技术沉淀与时代和全新的消费趋势,吉利发布了“智能电动,还是吉利”的新能源战略,选择推出全新的高端新能源系列,必然水到渠成。
一方面,新能源逐渐被更多的消费者接受,在新势力与传统豪华品牌的PK中,也证明了高端新能源品牌的巨大潜力。另一方面,就像上面提到的吉利技术的积累,是时候迎来真正的发布了。
吉利只是在合适的时机做了“造车人”该做的事,有足够的信心去引领。
从已知的消息来看,既然是中高端的新能源系列,那就意味着这个系列可能不会单独成为一个独立品牌,多生孩子,打架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吉利想做的是在新能源汽车时代,把吉利母品牌做大做强。不久前,吉利已经将几何品牌并入吉利汽车,已经可以看出吉利正在进行品牌回归。
此外,吉利之前透露,中高端新能源序列有纯电动、插电式混动、增程式混动三种动力形式。新系列将采用全新的设计语言和智能配置,并在操作上强调用户的直接连接。首款产品将是一款主打运动的中大型智能电动车,势必借力新能源新赛道,再次助推吉利品牌迈向新高地。
届时,具有自主感知和智能决策能力的智能驾驶,集系统、ID、云服务于一体的新一代驾驶舱操作系统0S,以及自主研发的体积更小、重量更轻、综合效率领先的九合一电驱动系统,将带来三速电驱动技术升级后动力效率更高、性能更强、油耗更低的新一代雷神电混合动力系统。这些汽车核心技术将陆续与消费者见面。
或许那个时候,更多的人会明白,甘佳读的是“永远相信吉利,永远相信吉利的梦想。”在新的时刻,这个信念会像火一样照亮前进的道路,再一次刷新我们对吉利的认识。
坚持自己的战略目标,按照自己的步伐,坚持造车的自信和定制,坚持科技的自信,坚持文化的自信,坚持必胜的理想主义。这才是吉利造车人的本色,才是吉利真正的“根”。兔年正月初一,几乎整个汽车行业都沉浸在浓浓的春节氛围中,但吉利却用一首《早安吉利》MV刷屏了汽车圈。在这款MPV的最后,吉利品牌的高端新能源系列曝光,首款车型将是全新的中大型车款,预示着2023年将开启全新的新能源之旅。
事实上,今年1月1日大年初一,吉利还用一段汽车黑棚视频和“LED智能岛”上车头的方式,展示了一款来自吉利的超级智能终端。这个智能终端似乎和高端新能源系列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一方面,新年伊始,我们迫不及待地告诉外界,吉利全新的智能汽车产品即将问世。另一方面,吉利在新能源汽车竞赛赛道上感受到了来自众多竞争对手的压力。无论是从形象、认知到销量,吉利都迫切需要用产品和市场的反馈来证明自己的能力和实力。
从1.0时代到4.0时代,从蓝色的吉利行动到灵动的吉利2025,吉利这个有奔头的中国汽车企业,跨越时代,跨越低谷,佩戴荣耀,从博采众长到被奉为标杆。如今,在智能汽车的新赛道上,新势力颠覆传统造车思维,以更强的信息和虹吸力抢占中高端新能源阵营……注意力不集中。
作为为数不多的具有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的自主汽车企业,外界期待吉利能给消费者、整个汽车市场和汽车行业带来更多的价值和惊喜。而吉利这个充满独特意义和价值的汽车品牌应该交出一份怎样的答卷?
“成为‘中国汽车的全球领导者’是不可动摇的。”这句话是吉利汽车集团CEO甘佳宣读的新年贺词。这句话背后真正的内涵解读,将在2月23日举行的“智能电动,还是吉利”新能源战略发布会上,以及在全新的高端新能源系列中,得到进一步的揭示。
如果把几何看成探索,把氪看成正确验证,那么这一次可能才是吉利新能源“领跑者”的真正开始。
你看到的和你看不到的。
年初,汽车公社发表了一篇关于吉利2022年总结的文章,用的关键词是“遮灯”。
的确,三五年前,吉利还是一个炙手可热的汽车品牌。当时任何关于吉利的事情都能引起全行业的广泛关注。但时过境迁,现在特斯拉、韦小立、比亚迪成了汽车圈最受关注的对象。这个场景就像之前的吉利一样。
2022年,吉利以更高的价值和高品质拿下143万辆,增长8%,摆脱了吉利近三年130万的年总销量,也算是上了一个新台阶。在新能源领域,吉利也迎来了爆发式增长。渗透率同比增长三倍,几个月就超过30%,总销量排名行业第四。
虽然新车赛道和时代,比亚迪和特斯拉获得更多的关注和闪耀,但我们不得不承认,吉利仍然闪耀。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吉利的光芒可以看做是连续五年的自主冠军,连续六年的年销量百万辆。但是,还有很多看不见的地方,或者更准确的说,是看不见。
圈内圈外,吉利似乎被贴上了“买中买”的标签,似乎吉利汽车所有的东西都是买下来整合的,除了钱,一点技术都没有。但又有多少人知道,吉利的收购不是简单的拿来主义,否则南汽不会因为罗孚而成为历史,BAIC不会因为萨博而成为笑柄。汽车圈成功收购的屈指可数,除了吉利。
对于吉利来说,收购其他品牌的目的是为了快速学习这个行业最先进的技术和实力,比如如何从沃尔沃打造更安全的汽车,如何从路特斯调校汽车的驾驶和底盘,如何给来自英格兰的人们带来极致的出行体验...资源整合的目的不是拼凑一辆车(虽然东拼西凑也是一种实力),而是真正从根本上学习造车背后的本质逻辑。
再比如,参与制定国际质量标准,是对吉利造车实力和认知的全球认可;向发达国家反向输出技术和产品,是对吉利技术和供应链优势的再次强化和肯定;对芯片/操作系统/超算中心/卫星等智能科技领域的涉猎,是吉利汽车在智能汽车时代从底层逻辑和架构上的又一次延伸。
正如甘嘉瑜所说,有些言论对“领导”的身份产生了怀疑,认为是“慢?”。那是因为他们没有看到“吉利”发展的本质思路,一些数据表象背后的真正价值,尤其是吉利一直在坚持做的事情。
没错,吉利一直在做的就是造车的理念和基础,这是在汽车马拉松的道路上坚持长久主义不可或缺的。
比如吉利2022年除了销量水平行业第四之外,新能源、智能实力和技术如何?
先不说吉利从2006年就开始研发新能源技术。十年来投入近千亿元,累计专利技术3500多项。事实上,我们可以看到吉利的新能源技术并不一般,尤其是在新能源架构上,仅从今天的智能纯电动产品,如氪001,009,Smart Genie,Lotus ELETRE等备受市场追捧和关注。
当然,还有一种被称为卡脖子技术的“车辆操作系统”。吉利也实现了新的突破。将手机、飞机、卫星等超级智能终端用高度的软硬件联系起来,不再是梦想。
在三电领域,吉利构建了业内一流的三电自研体系,实现了自主可控的三电生态,使三电系统与智能架构高度融合。例如,在氪001上,日本电气生产的魏锐电机被超越。尤其在电池技术上,吉利已经深入到核心原材料的布局,将研发更安全、性能更高的新一代锰基材料和固态电池。
在智能驾驶领域,吉利“一箭九星”将为超级智能终端产品提供通信、定位、高精度地图导航等前沿技术;江西智能网联测试综合试验场也进行了车路协同和自动驾驶测试。
新年开工第一天,吉利之星智能计算中心正式上线,最终“造车超级大脑”的任意一扇门达到每秒81亿次,将吉利的数字化、数据化、智能化推向另一个高地,为吉利造车带来无限想象空间。
比如感知级宇宙智能驾驶模拟技术平台,日运行虚拟场景测试里程可超过100万公里,再加上“天地一体,万物互联”的智能生态,这些数字化基础设施项目的加持,将为汽车出行带来更安全、更精准、更精准的出行体验。
所以彩电、冰箱、按摩椅这些看似高级的外观,实际上并没有建立太高的行业壁垒。相反,吉利在造车这个硬技术上做了很多看似吃力不讨好的事情,但在智能汽车上肯定会迭代。未来将迎来压倒性的优势和激烈的结果。
汽车制造商,和吉利的本色。
很多人对吉利的印象还停留在帝豪时代,借鉴韩国和欧洲的汽车技术,打造一款合格的汽车。有些人对吉利的印象还停留在博瑞博越时代,在设计上有想法,在品质上有提升,但在底盘、动力总成等核心技术上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有些人对吉利的印象可能还停留在2018年左右,夺得第一,但在新能源时代被对手超越之前,已经艰难了好几年。
由于新势力花哨的噱头和新能源头部企业的潮流节奏,外界对吉利的认知水平有所降低。他们甚至忽略了吉利已经大规模普及了世界级的CMA架构。其中,吉利旗下品牌中华之星系列两年多来,以主流合资品牌的价格水平,销量已近60万辆。这是技术带来的效果,背后是架构、底盘、动力总成、智能等综合实力带来的结果。
六年间,柯灵迈上80万辆的新台阶,成为国内以最快速度突破80万辆的高端汽车品牌。同时,旗舰车型柯灵09进入30万元价位段,市场表现优于该级别自主品牌。再来看同时代的新高端汽车品牌,下沉和消失。无论是新能源时代转型下对燃油车的虹吸效应,还是合资品牌的正面PK,领先者的坚持和胜利,都说明吉利是强大的。
比如在SEA广阔框架下诞生的氪气001,30多万的价格就能卖到月供万辆的水平。同时,其架构技术也已输出到杜畿、smart、Lotus等品牌,并逐步取得市场认可成果。
所以不要说吉利没技术,他的努力总会在极短的时间内收获;是时候刷新更多人对吉利的认识了。在资源整合、连横整合、技术创新的赛道上,吉利的造车之路会更宽广。
结合多年的技术沉淀与时代和全新的消费趋势,吉利发布了“智能电动,还是吉利”的新能源战略,选择推出全新的高端新能源系列,必然水到渠成。
一方面,新能源逐渐被更多的消费者接受,在新势力与传统豪华品牌的PK中,也证明了高端新能源品牌的巨大潜力。另一方面,就像上面提到的吉利技术的积累,是时候迎来真正的发布了。
吉利只是在合适的时机做了“造车人”该做的事,有足够的信心去引领。
从已知的消息来看,既然是中高端的新能源系列,那就意味着这个系列可能不会单独成为一个独立品牌,多生孩子,打架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吉利想做的是在新能源汽车时代,把吉利母品牌做大做强。不久前,吉利已经将几何品牌并入吉利汽车,已经可以看出吉利正在进行品牌回归。
此外,吉利之前透露,中高端新能源序列有纯电动、插电式混动、增程式混动三种动力形式。新系列将采用全新的设计语言和智能配置,并在操作上强调用户的直接连接。首款产品将是一款主打运动的中大型智能电动车,势必借力新能源新赛道,再次助推吉利品牌迈向新高地。
届时,具有自主感知和智能决策能力的智能驾驶,集系统、ID、云服务于一体的新一代驾驶舱操作系统0S,以及自主研发的体积更小、重量更轻、综合效率领先的九合一电驱动系统,将带来三速电驱动技术升级后动力效率更高、性能更强、油耗更低的新一代雷神电混合动力系统。这些汽车核心技术将陆续与消费者见面。
或许那个时候,更多的人会明白,甘佳读的是“永远相信吉利,永远相信吉利的梦想。”在新的时刻,这个信念会像火一样照亮前进的道路,再一次刷新我们对吉利的认识。
坚持自己的战略目标,按照自己的步伐,坚持造车的自信和定制,坚持科技的自信,坚持文化的自信,坚持必胜的理想主义。这才是吉利造车人的本色,才是吉利真正的“根”。
2月10日,腾势销售事业部总经理赵长江在其个人社交平台表示,腾势D92月订单将破万台,交付7000,目前仍有很多订单未交付。
1900/1/1 0:00:00日前,理想汽车又一款新车理想L7以3198万元正式起售。值得注意的是,理想汽车在其发布会上,多次提及BBA等竞品,以突出其第二排空间、加速、静音等优势。
1900/1/1 0:00:002月3日第9次披露抛售比亚迪股票之前,沃伦巴菲特就引起了更大猜疑,以及莫名的杞人忧天。
1900/1/1 0:00:002月9日,上汽集团公布1月份产销快报。数据显示,上汽集团1月实现产销量分别为275万辆和238万辆,同比分别下降411和477。
1900/1/1 0:00:002月9日消息,据港交所披露显示,巴菲特旗下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于2月3日出售了424万股比亚迪H股股票,伯克希尔哈撒韦将持有比亚迪H股的股份比例降至1187。
1900/1/1 0:00:00旺季卖车,淡季换帅,已经成为一种规律。最近,车圈高层换人的新闻接二连三地频繁曝出。前有丰田章男对于社长的卸任,后有王凤英成为小鹏第三任总裁,无不引起轩然大波。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