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导航 汽车导航
Ctrl+D收藏汽车导航
首页 > 汽车资讯 > 正文

“二代狗”唤不回哈弗的第二春

作者:

时间:1900/1/1 0:00:00

哈弗,快点...

前脚,被委以重任的H-DOG经过漫长的热身,刚刚公布了正式的中文名字“哈佛二代大狗”;在后脚,哈弗品牌已经迫不及待地发布了全新的新能源产品矩阵,试图为迷茫的哈弗撕开一个转型的突破口。

可惜的是,无论是哈弗二代大狗的命名体系,还是一个全新产品序列的出现,都没有在行业和消费者心中引起涟漪。如果有,多半是“吐槽”的激情。

哈弗,长城,比亚迪,哈弗二代大狗,哈弗H6

在宣布一个全新产品序列到来的哈佛官方博客的博文下,100多条评论很少有人点赞,更多的是对产品建模的质疑和对产品矩阵的不了解。

走在老路上

在疯狂内卷的时代,一万年一目了然。可以预见的是,如果哈弗的新序列不能在产品能力和价格体系上完成惊人的转型,那么结局可能在发布的那一刻就已经注定,甚至哈弗品牌和长城的新能源转型都将进入迷雾。

哈弗,该抓紧时间了...

从年前特斯拉“无武德”大幅降价,到日前比亚迪秦“雷爆”推广价格平等,新能源市场在两端掀起了一场前所未有的“价格风暴”。

更何况在自主集体进步的中心区,吉利全新系列产品“银河”踌躇满志,长安深蓝坚定地站在增程路线上不断发力,小鹏、零跑等一批新势力在重压之下吹响进攻号角,哈弗的转型压力可想而知。

而破釜沉舟的勇气和决心,正是哈佛和长城现在所缺乏的。

在哈弗第二代大狗命名之际,哈弗在海报上写下了“名字不重要,只要你喜欢”的口号。说实话,“地址”是哈佛现在摆在桌面上的重要议题之一。

哈弗,长城,比亚迪,哈弗二代大狗,哈弗H6

从初恋、赤兔到歌与龙(暂定),命名体系一直很随意,造型设计乏善可陈。曾经“接地气”的民族品牌与消费者之间逐渐出现了一条无形的鸿沟,增加了消费者的了解成本,逐渐背离了消费者的意愿。

线上线下建议的声音早已震耳欲聋,哈佛听不到,但也改变不了。命名系统的问题,其实很大程度上是长城“自娱自乐”营销方式的问题。

过分追求品类创新的红利,未能赋予产品在底层结构上实质性的竞争力,以至于人无我有,人有我无,哈佛的营销永远像“无根之水”一样飘在天上。

虽然它不遗余力地强调产品定位的独特性、电池技术的先进、智能水平的领先,但由于产品本身无法形成强大的支撑力,消费者还是习惯性地选择了忽略。

这种尴尬的局面很可能导致营销方走向一个相当残酷的结局,即营销预算越提越高,曝光度越大,越难以实现销量的实际提升,反而会促进头部明星产品的市场量和增量。

在当前高压的市场竞争下,在行业领先品牌和产品的光环下,平庸的产品在早期投入营销时,往往只会“给别人做嫁衣”。换句话说,如果稍微“用心”一点,这些产品所有的营销努力和尝试,都只是为了衬托别人的优秀和不可替代。(我更愿意称之为汽车营销圈的“黑暗森林法则”)

哈弗,长城,比亚迪,哈弗二代大狗,哈弗H6

当然,哈佛这种转型阻力重重的“这个锅”自然不能完全从营销环节中扣除。产品能力不尽如人意,产品定位模糊不清的背后,是哈佛混乱冗余的产品矩阵的痼疾。即使换了轨道,哈佛似乎也在走那条老路。

此时此刻,就像那一刻。那些年,哈弗品牌通过哈弗H6延伸出哈弗M6、哈弗F7等众多复杂的车辆体系,挤进紧凑型SUV市场的高地。

当市场竞争……ition不足,一方面“多生孩子,拼爹”的策略可以最大化核心产品的规模效应,拓展生存边界;另一方面,多产品战略将进一步抢占用户心智高地,让哈弗成为SUV市场不可回避的品牌。

不可否认,在时代需求红利高涨的时候,专业的品牌定义,明星产品的光环加持,制造销售体系的逐步完善,竞争对手的跟随属性,都让哈弗之前的打法卓有成效。

但是江湖变了,哈佛没变。时代的需求转向了哈佛不熟悉的领域。曾经辉煌的品牌成为转型的沉重包袱,明星产品两面夹击,制造销售体系面临重构。这一切让哈佛无所适从,进攻节奏被打乱。难怪有人说大型犬二代挡住了大型犬的去路,新序列充满了玩偶式产品的味道。

哈弗,长城,比亚迪,哈弗二代大狗,哈弗H6

更何况前段时间哈弗和整个长城似乎都没有及时准确地捕捉到产业技术发展的大方向,选择在HEV和PHEV技术路径之间摇摆不定。

分散的战略资源无法赋予产品足够、清晰的差异化实力,也缺乏在新能源领域的聚焦能力。相对混乱的发展布局,让哈弗和长城失去的不仅仅是芝麻,还有西瓜,错过了新能源的大发展时间。

哈弗,我们该怎么办?

当然,这两年,哈佛和长城也不是一无所获。依托强大的R&D体系和产业链体系,长城拥有通用制造能力,从而优化成本控制,实现规模效益最大化。再加上产品结构的调整,出现了一些高价值的产品,长城可以说赚得盆满钵满。

强烈的危机感让长城走上了一条提高企业效率和现金流,安全过冬的道路。但目前来看,学会花钱似乎更为重要和迫切。

市场永远不会等待。看看我们身边的竞争对手。比亚迪通过秦加DM-i将价格降到10万元以内,不仅对轩逸、朗逸、卡罗拉等合资常青树冲击较大,关键是比亚迪秦的价格体系几乎封杀了自主品牌在入门级车型上的发展空间,为其雄心勃勃的销售目标和高端化进程铺垫了坚实的市场基础。

哈弗,长城,比亚迪,哈弗二代大狗,哈弗H6

不仅仅是比亚迪,像小鹏、零跑这种“渡劫”的品牌,都坚决跟随市场价格体系调整的大潮,决定最后一站,哈佛、长城这种财大气粗的品牌不能退。

如果说去年供应链不稳定,长城保证利润的策略可以算是被动防御,那么针对这个市场的大规模价格战,哈佛新能源必须迎难而上。

事实上,面对中国汽车市场的深度调整,长城正在付诸行动。它主动下调了2023年的销售目标和净利润目标,目的很明确,就是把盈利目标定在合理的范围内,努力打一场漂亮的“翻身仗”。

花钱是一门学问。优化产品结构,冲击自主高端,布局全球市场,自然毋庸置疑。推动纯电、混动、氢能“三轨并行”的技术路径,带动电池技术和城市NOH的量产迭代,也无可厚非。

但除了这些既定目标,哈弗新能源还需要集中力量和资源,准确判断市场变化,从R&D、制造到营销服务,全力再造一款真正具有后哈弗H6时代流行的产品魅力的爆款单品,以支撑哈弗的基础实力。

哈弗,长城,比亚迪,哈弗二代大狗,哈弗H6

这样在减轻哈弗H6压力的同时,也有助于哈弗在新能源时代重新竖起一面旗帜,而不是依靠品牌发展的惯性,在新赛道上用老办法。

可以看出,在过去的两年里,长城对组织、机制、流程和企业进行了大刀阔斧的重组……se生态,而品牌营销、技术研发、供应链整合、制造、人才保障等多个维度的发展模式也迎来了变革,但内部的整合效应似乎并没有映射到用户层面,从而实现真正的“用户导向型企业”的转型。

目前总结市场上现象级新能源产品成功的原因时,总是归结为精准产品定义的胜利,更深层次的是组织和管理的胜利。

哈佛和长城在转型中被绑在身后,需要考虑。在内部组织架构改革时,是否完成了业务思维的整体切换,是否构建了成熟的市场反馈机制,内部是否优化了决策能力?

保守的土壤结不出创新的果实。哈弗的新能源转型,尤其是新序列的电气化进程,将成为品牌内部体制和机制的试金石。哈弗,快点...

前脚,被委以重任的H-DOG经过漫长的热身,刚刚公布了正式的中文名字“哈佛二代大狗”;在后脚,哈弗品牌已经迫不及待地发布了全新的新能源产品矩阵,试图为迷茫的哈弗撕开一个转型的突破口。

可惜的是,无论是哈弗二代大狗的命名体系,还是一个全新产品序列的出现,都没有在行业和消费者心中引起涟漪。如果有,多半是“吐槽”的激情。

哈弗,长城,比亚迪,哈弗二代大狗,哈弗H6

在宣布一个全新产品序列到来的哈佛官方博客的博文下,100多条评论很少有人点赞,更多的是对产品建模的质疑和对产品矩阵的不了解。

走在老路上

在疯狂内卷的时代,一万年一目了然。可以预见的是,如果哈弗的新序列不能在产品能力和价格体系上完成惊人的转型,那么结局可能在发布的那一刻就已经注定,甚至哈弗品牌和长城的新能源转型都将进入迷雾。

哈弗,该抓紧时间了...

从年前特斯拉“无武德”大幅降价,到日前比亚迪秦“雷爆”推广价格平等,新能源市场在两端掀起了一场前所未有的“价格风暴”。

更何况在自主集体进步的中心区,吉利全新系列产品“银河”踌躇满志,长安深蓝坚定地站在增程路线上不断发力,小鹏、零跑等一批新势力在重压之下吹响进攻号角,哈弗的转型压力可想而知。

而破釜沉舟的勇气和决心,正是哈佛和长城现在所缺乏的。

在哈弗第二代大狗命名之际,哈弗在海报上写下了“名字不重要,只要你喜欢”的口号。说实话,“地址”是哈佛现在摆在桌面上的重要议题之一。

哈弗,长城,比亚迪,哈弗二代大狗,哈弗H6

从初恋、赤兔到歌与龙(暂定),命名体系一直很随意,造型设计乏善可陈。曾经“接地气”的民族品牌与消费者之间逐渐出现了一条无形的鸿沟,增加了消费者的了解成本,逐渐背离了消费者的意愿。

线上线下建议的声音早已震耳欲聋,哈佛听不到,但也改变不了。命名系统的问题,其实很大程度上是长城“自娱自乐”营销方式的问题。

过分追求品类创新的红利,未能赋予产品在底层结构上实质性的竞争力,以至于人无我有,人有我无,哈佛的营销永远像“无根之水”一样飘在天上。

虽然它不遗余力地强调产品定位的独特性、电池技术的先进、智能水平的领先,但由于产品本身无法形成强大的支撑力,消费者还是习惯性地选择了忽略。

这种尴尬的局面很可能导致营销方走向一个相当残酷的结局,即营销预算越提越高,曝光度越大,越难以实现销量的实际提升,反而会促进头部明星产品的市场量和增量。

在当前高压的市场竞争下,在行业领先品牌和产品的光环下,平庸的产品在早期投入营销时,往往只会“给别人做嫁衣”。换句话说,如果稍微“用心”一点,这些产品所有的营销努力和尝试,都只是为了衬托别人的优秀和不可替代。(我更愿意称之为汽车营销圈的“黑暗森林法则”)

哈弗,长城,比亚迪,哈弗二代大狗,哈弗H6

当然,哈佛这种转型阻力重重的“这个锅”自然不能完全从营销环节中扣除。产品能力不尽如人意,产品定位模糊不清的背后,是哈佛混乱冗余的产品矩阵的痼疾。即使换了轨道,哈佛似乎也在走那条老路。

此时此刻,就像那一刻。那些年,哈弗品牌通过哈弗H6延伸出哈弗M6、哈弗F7等众多复杂的车辆体系,挤进紧凑型SUV市场的高地。

当市场竞争……ition不足,一方面“多生孩子,拼爹”的策略可以最大化核心产品的规模效应,拓展生存边界;另一方面,多产品战略将进一步抢占用户心智高地,让哈弗成为SUV市场不可回避的品牌。

不可否认,在时代需求红利高涨的时候,专业的品牌定义,明星产品的光环加持,制造销售体系的逐步完善,竞争对手的跟随属性,都让哈弗之前的打法卓有成效。

但是江湖变了,哈佛没变。时代的需求转向了哈佛不熟悉的领域。曾经辉煌的品牌成为转型的沉重包袱,明星产品两面夹击,制造销售体系面临重构。这一切让哈佛无所适从,进攻节奏被打乱。难怪有人说大型犬二代挡住了大型犬的去路,新序列充满了玩偶式产品的味道。

哈弗,长城,比亚迪,哈弗二代大狗,哈弗H6

更何况前段时间哈弗和整个长城似乎都没有及时准确地捕捉到产业技术发展的大方向,选择在HEV和PHEV技术路径之间摇摆不定。

分散的战略资源无法赋予产品足够、清晰的差异化实力,也缺乏在新能源领域的聚焦能力。相对混乱的发展布局,让哈弗和长城失去的不仅仅是芝麻,还有西瓜,错过了新能源的大发展时间。

哈弗,我们该怎么办?

当然,这两年,哈佛和长城也不是一无所获。依托强大的R&D体系和产业链体系,长城拥有通用制造能力,从而优化成本控制,实现规模效益最大化。再加上产品结构的调整,出现了一些高价值的产品,长城可以说赚得盆满钵满。

强烈的危机感让长城走上了一条提高企业效率和现金流,安全过冬的道路。但目前来看,学会花钱似乎更为重要和迫切。

市场永远不会等待。看看我们身边的竞争对手。比亚迪通过秦加DM-i将价格降到10万元以内,不仅对轩逸、朗逸、卡罗拉等合资常青树冲击较大,关键是比亚迪秦的价格体系几乎封杀了自主品牌在入门级车型上的发展空间,为其雄心勃勃的销售目标和高端化进程铺垫了坚实的市场基础。

哈弗,长城,比亚迪,哈弗二代大狗,哈弗H6

不仅仅是比亚迪,像小鹏、零跑这种“渡劫”的品牌,都坚决跟随市场价格体系调整的大潮,决定最后一站,哈佛、长城这种财大气粗的品牌不能退。

如果说去年供应链不稳定,长城保证利润的策略可以算是被动防御,那么针对这个市场的大规模价格战,哈佛新能源必须迎难而上。

事实上,面对中国汽车市场的深度调整,长城正在付诸行动。它主动下调了2023年的销售目标和净利润目标,目的很明确,就是把盈利目标定在合理的范围内,努力打一场漂亮的“翻身仗”。

花钱是一门学问。优化产品结构,冲击自主高端,布局全球市场,自然毋庸置疑。推动纯电、混动、氢能“三轨并行”的技术路径,带动电池技术和城市NOH的量产迭代,也无可厚非。

但除了这些既定目标,哈弗新能源还需要集中力量和资源,准确判断市场变化,从R&D、制造到营销服务,全力再造一款真正具有后哈弗H6时代流行的产品魅力的爆款单品,以支撑哈弗的基础实力。

哈弗,长城,比亚迪,哈弗二代大狗,哈弗H6

这样在减轻哈弗H6压力的同时,也有助于哈弗在新能源时代重新竖起一面旗帜,而不是依靠品牌发展的惯性,在新赛道上用老办法。

可以看出,在过去的两年里,长城对组织、机制、流程和企业进行了大刀阔斧的重组……se生态,而品牌营销、技术研发、供应链整合、制造、人才保障等多个维度的发展模式也迎来了变革,但内部的整合效应似乎并没有映射到用户层面,从而实现真正的“用户导向型企业”的转型。

目前总结市场上现象级新能源产品成功的原因时,总是归结为精准产品定义的胜利,更深层次的是组织和管理的胜利。

哈佛和长城在转型中被绑在身后,需要考虑。在内部组织架构改革时,是否完成了业务思维的整体切换,是否构建了成熟的市场反馈机制,内部是否优化了决策能力?

保守的土壤结不出创新的果实。哈弗的新能源转型,尤其是新序列的电气化进程,将成为品牌内部体制和机制的试金石。

标签:哈弗长城比亚迪哈弗二代大狗哈弗H6

汽车资讯热门资讯
宁德时代或推超低价电池“捆绑套餐”

日前,国内媒体爆料,消息人士称,宁德时代正在向车企推行一个“锂矿返利”计划,以降低电池成本。但该消息尚未得到宁德时代的证实。

1900/1/1 0:00:00
温州特斯拉Model3疑似失控:一路狂飙、有人受伤

去年11月份,广东潮州一台特斯拉疑似失控致使多人伤亡,此事最终调查结果尚未出炉,2月17日中午13:50分左右,相似的一幕再次上演,此次发生在温州瑞安。

1900/1/1 0:00:00
德国总理访问大众集团总部,大众透露将发布电动版途观

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2月16日,德国总理奥拉夫肖尔茨(OlafScholz)访问了大众汽车集团的沃尔夫斯堡(Wolfsburg)总部,他在一份声明中表示,

1900/1/1 0:00:00
特斯拉/比亚迪/蔚来/小鹏都用上了,「碳化硅」年内爆发?

“2025年罗姆碳化硅(SiC)器件产能预计会提升到2021年的6倍,2030年会提升到2021年的25倍。

1900/1/1 0:00:00
法系跨界不仅有颜值,东风标致408X成都工厂下线丨智驾开箱

分享2022年6月东风标致将408车型垂直换代,更年轻的外观设计很受好评,而海外版标致408来到国内后,就是现在这台车408X,今天它在成都工厂下线了。

1900/1/1 0:00:00
全新宝马X2假想图曝光 预计年内亮相

近日,有海外媒体曝光了全新一代宝马X2的假想图。新车依旧基于FAAR平台打造,但在造型设计上进行了改动,看起来更加时尚、动感。据悉,新车将有望在今年年底进行全球首发,并于2024年上市。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