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15日前夕,一项电动汽车续航里程的参考标准在业内引起了广泛争议。
汽车之家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李想在微博上发表声明:“当我看到许多著名的国产汽车品牌在推广电动汽车时,我仍然使用60速的续航里程来推广我的续航里程,甚至直接在汽车屁股上贴出了这样虚假的续航里程数字。”这一声明在业内引起了广泛争议。
电动汽车在低温和高速下的能耗表现相当差,里程衰减严重——消费者的这种直观感受已经被最新发布的新能源汽车评估方法所证实。
8月18日,由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理工大学电动汽车国家工程实验室、清华大学电池安全实验室、新能源汽车国家大数据联盟共同发起的中国新能源汽车评价法规管理中心,正式发布新能源汽车综合评价标准。
四款新能源汽车揭开“伤疤”
CEVE发布了四款汽车的研究和评估结果,证实了消费者对电动汽车低温、高速能耗和里程衰减的质疑。
作为消费者,“里程焦虑”是购买和使用纯电动汽车时的一个重要问题,而能源消耗是增加续航里程的有效途径之一。
事实上,与汽油车的“油耗值”一样,日常行驶中的油耗很难达到制造商的“综合工况”油耗标准,但两者之间的差异并不是太大。与新能源汽车不同,尽管车主可能对企业提供的续航里程值与实际价值之间的“差距”有一定的先见之明,但在实际使用中,两者之间的“鸿沟”已经超出了想象。
与通常的NEDC工况测试方法不同,CEVE使用类似于欧洲WLTP的WLTC工况进行车辆测试。在更实际的情况下,四辆车的续航里程减少了11.3%至38%,这解释了为什么消费者的实际续航里程总是小于标称续航里程。
四辆车在-7℃的低温下的续航里程减少了27%至51%;在120公里/小时的恒定速度下,四辆车的平均衰减率为29.5%;
此外,还有密封性差的问题。
尽管实际续航里程与环境、温度和驾驶习惯密切相关,但车企的“虚高”广告导致车主对电动汽车续航里程的不满加剧。
目前,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普遍从150公里增加到300公里以上,但由于实际续航里程低于预期,客户投诉并未减少。”中国科学院欧阳明高院士在之前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上也提到过。
新能源汽车将更加标准化
在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的支持下,大量企业无序进入市场,生产了大量续航里程高、安全隐患严重、对充电体验环境适应性差的产品。所有这些问题的根源不仅在于缺乏顶层设计,还在于缺乏统一的新能源汽车评价标准。
中国新能源汽车评价法规体系框架的发布可以说是一件好事。权威机构对目前上市的新能源汽车进行统一评价,也可以从多个维度客观反映国内市场新能源汽车的产品质量。
CEVE未来在选择测试车辆时也将遵循“上市半年以上”、“销售1000辆以上”、在大数据平台上运营3个月以上”和“M1纯电动汽车”四大原则,每年发布两批测试结果。这也让消费者可以通过发布的报告随时了解最新的新能源产品。
如今,市场对新能源汽车的需求与过去几年大不相同。政府和汽车公司需要仔细考虑如何生产出在质量、安全和功能方面满足消费者需求的车型,即使没有补贴,也要仅基于产品。真正将政策导向转变为市场导向,也是政府和车企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
在CEVE的评估标准下,它还可以为消费者在购买新能源汽车时提供必要的证据和参考,使消费者不会被信息不对称所误导。
新能源汽车确实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技术进步的速度确实可以与非燃料汽车相媲美。NEDC正式宣布突破600公里,可以看作是纯电动汽车续航里程的重大突破。尽管这些“官方公告”可能不一定可靠,实际使用量可能不会达到600公里,但趋势是肯定的,在“非冬季、非暴力驾驶”的情况下,汽油车的续航里程也有望接近。
当然,除了这些数字之外,我们更希望的是这背后的扎实研发,包括底盘基础、性能、安全等等。只有做好这些事情,而不仅仅是玩营销或融资,所谓的“弯道超车”才是一句空话。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E车汇。文章内容属于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络的立场。投资者应据此操作,并承担风险。
标签:北京
今年3月份,大众汽车在珠海首发旗下三款纯电动汽车上汽大众朗逸纯电、一汽大众高尔夫纯电与宝来纯电,正式拉开了大众汽车在中国市场的新能源战略加速的大幕。
1900/1/1 0:00:00“就算不翻旧账,我们也不应该忽视电池安全”2019年,说是新能源车的自燃年可能也不为过。
1900/1/1 0:00:00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韩国第三大企业集团SK集团旗下电池生产子公司SK创新宣布,其正在研发一种技术,能够从废弃的电动汽车电池的阳极材料中回收高浓度的氢氧化锂,
1900/1/1 0:00:00日前,汽车行业嵌入式和互联软件产品全球供应商ElektrobitEB,宣布为威马汽车首款电动SUV威马EX5提供软件设计、开发和集成服务。
1900/1/1 0:00:00我们经常讲,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然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有超过60的青少年患有不同程度的眼部疾病,且这个比例正在逐年上涨,因此,青少年视力健康已经成为我国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1900/1/1 0:00:00盖世汽车讯预计到2024年,自动驾驶送货机器人市场市值将达到340亿美元,高于2018年的119亿美元。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