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图虫创意/涂志超/涂证券时报记者韩中南报道,近日,上海宣布将制定一项全市行动计划,到2025年实现碳排放峰值。包括上海在内,北京、天津、山西、山东、海南和重庆等城市也制定了明确的碳排放峰值目标。自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碳峰值和碳中和”作为今年的重点任务之一以来,如何实现“碳中和”目标也成为汽车行业的热点话题。最近,工业和信息化部明确表示,将围绕碳峰值和碳中和目标制定汽车行业的实施路线图。这一消息的发布进一步明确了汽车行业的碳减排目标。记者了解到,目前,大众汽车集团、宝马集团、现代汽车集团、吉利汽车、长城汽车(601633,Guba)、特斯拉等汽车公司都明确提出了自己在碳峰值和碳中和目标下的战略调整措施。从行业发展趋势来看,传统车企的新能源转型已成为必然趋势,而在交通领域,绿色公共交通的比重将进一步提高,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也将明显加快。”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所执行院长、教授潘和林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就碳峰值而言,无论是企业还是整个行业,在实现碳中和目标的过程中,都将进行重大变革。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2020年12月举行的会议进一步明确,“碳峰值和碳中和”应是今年的重点任务之一,应尽快制定2030年碳排放峰值行动计划,支持有条件的地方率先达到峰值。根据公开数据,碳中和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计算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抵消自身二氧化碳排放,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碳排放峰值是指进入平稳期后的稳步下降阶段。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政策研究办公室主任、新闻发言人袁达在一次例行会议上指出,实现碳峰值和碳中和的中长期目标,不仅是中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责任,也是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责任,也是中国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低碳发展已成为大趋势,能源转型不仅是中国的事,也是世界的事。“一些业内人士告诉《证券时报》,碳峰值和碳中和目标的确立将有效推动中国能源结构转型,促进各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这一目标还需要多个行业的协调推进。记者注意到,最近,中国能源部生态环境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央银行等部门以及石油、化工、煤炭、钢铁、电力、汽车、环保、交通等行业正计划制定各自的碳峰值和碳中和计划路线图,旨在将目标转化为具体行动。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党委常委、副秘书长庞光联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中国能源转型方兴未艾,这一趋势势不可挡。对于相关行业和企业来说,顺应趋势是很有必要的。同时,建议各行业制定符合行业发展现状的路线图和时间表,逐步实现碳峰值和碳中和目标。交通碳排放量逐年增加。“根据……
据国际估计,中国的碳排放总量目前居世界首位,占世界碳排放总量的1/3以上。具体来看,在能源结构方面,2019年煤炭在能源应用中的比重已达57%,“缺油少气”的特征明显。“庞光联告诉《证券时报》记者,在这样的前提下,要促进实现碳峰值和碳中和目标,对于许多行业来说,这是极具挑战性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能源咨询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杜向万表示,目前中国90%的碳排放来自于煤炭、石油、天然气和其他化石燃料。从行业来看,电力、建筑和交通三大行业占比较大。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发展报告(2020)》的数据,从2005年到2017年,中国交通运输业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保持稳定增长趋势,占比从8%提高到10%。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长,道路运输的碳排放量正在以更高的速度增加。庞光联表示,在航空、铁路、水路和公路等所有交通方式中,公路运输的碳排放量最高,约占整个交通行业的75%。根据部汇编的最新数据,2020年全国汽车保有量达到2.81亿辆,其中70个城市的汽车保有量超过丁一百万。庞光联告诉《证券时报》,汽车保有量的增长导致交通行业的碳排放增长速度比其他行业快得多。能源基金会高级项目总监龚慧明表示,与其他行业相比,交通运输行业的碳排放构成更为复杂。运输业既属于制造业,也属于服务业,许多排放量并不完全由其自身决定。其使用强度和运输周转量与国民经济结构、能源结构和产业布局密切相关。与此同时,交通运输是一个流动的污染源,经常跨地区行驶,这使得管理变得困难。根据相关预测,到2025年,交通运输业的碳排放量将比目前水平增加50%。多位业内人士指出,推动交通运输和汽车行业节能减排迫在眉睫。2020年10月,在工信部指导下编制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明确提出,中国汽车行业碳排放将在2028年左右提前达到峰值,到2035年,总碳排放量将比峰值减少20%以上。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做好碳峰值和碳中和工作”应是今年的重点任务之一后,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肖亚庆表示,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部际联席会议上还提出,有必要研究制定汽车行业实施碳峰值和碳中和的路线图。围绕这一路线图,有必要继续加强汽车集成的技术创新,推动电动化和网联化智能并行发展,同时通过制定配套法律法规、完善回收体系、发布相关标准等方式,促进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回收利用。新能源汽车对这些好处表示欢迎。“碳峰值和碳中和的目标不仅给汽车和运输业带来了挑战,也创造了许多机遇。”庞光联认为,随着能源结构的全面转型,汽车和运输行业将迎来多重变化。一是调整运输驱动结构,逐步将现有的大型货运公路运输转向铁路运输等;二是整个行业对汽车能效的要求将逐步提高,包括排放法规和油品改进,这将进一步推动汽车能效的提高;
第三,共享和公共交通将迎来新一波发展机遇。潘和林告诉《证券时报》,碳峰值和碳中和的目标为汽车产业转型升级设定了长期可持续的目标,这意味着汽车和交通行业需要进一步升级产业链,加强碳管理,将提高生产效率与节能环保相结合。他认为,在汽车行业碳峰值和碳中和行动路线图正式发布后,将率先刺激相关企业生产线的能源回收效率和生产效率的提高。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将在企业生产制造过程中发挥更大作用。除上述变化外,许多专家向记者强调,在实现碳峰值和碳中和目标的过程中,新能源汽车行业可能成为最大赢家。“碳中和的目标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必须充分发挥各种交通方式的比较优势和组合效率,最大限度地发挥结构性减排的效果。”龚惠明表示,新能源汽车的大规模推广,交通用电规模的扩大,全面电气化是实施交通减排的最根本保障。光大证券认为,在中国实现碳中和需要各行业的大力支持,最关键的是提高新能源的渗透率。具体来看,在汽车和交通运输行业,在全球减碳趋势下,电动汽车渗透率提高的趋势基本确立。根据《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到2025年,我国新型纯电动乘用车平均用电量将降至12.0千瓦时/100公里,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新车总销量的20%左右。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预测,2021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销售增长预计将达到40%以上。潘和林告诉《证券时报》,除了推动新能源汽车规模上升外,“碳峰值”和“碳中和”的目标设定也将从根本上使新能源汽车在汽车行业的地位更加突出。未来,许多传统汽车企业将通过转型投入新能源汽车的研发,推动行业当前的瓶颈问题逐一突破。一些行业专家也指出,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不仅仅是聚焦于电动汽车。目前,电能的产生也会产生一定的碳排放,电池的回收也面临着技术升级。这意味着,除了电动汽车,整个行业也需要重视氢燃料等清洁能源的应用和推广。在近日举行的第七届中国电动汽车百人论坛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万钢明确指出,氢能和电力可以相互转化,推动氢燃料电池在商用车领域的应用,对于实现碳峰和碳中和具有重要意义。一些汽车公司已经利用了这种情况,“蝴蝶翅膀的拍打会产生巨大影响”。庞光联表示,中国碳峰值和碳中和目标的设定将导致各个行业发生巨大变化。对于汽车和交通行业的企业来说,他们应该乘势而上,在取得技术突破的同时,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注入其发展过程。记者注意到,目前,越来越多的汽车企业提出了自己的碳中和目标,包括大众、宝马、戴姆勒、博世、大陆、特斯拉等跨国汽车企业,以及吉利、长城等中国汽车品牌。大众汽车集团首席执行官冯思翰表示,集团正在努力……
通过在产品生命周期内减少碳排放,到2050年实现碳中和愿景。未来五年,将新增2亿多元人民币作为企业社会责任基金,持续支持中国生态环境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现代汽车集团总裁李光国表示,现代汽车集团正在积极推广电动汽车、氢燃料汽车、自动驾驶、航空旅行等业务,希望通过这些业务减少碳排放,尽快实现碳中和。特斯拉中国区总经理王浩表示,汽车和零部件的生产和运输也是碳排放的重要来源。因此,特斯拉坚持本地化生产,并将不断提高零部件的本地化率,以减少碳排放。一些企业除了围绕自身发展现状进行技术改造,明确碳中和目标外,还重点建设碳中和平台。例如,1月19日,吉利汽车集团与腾讯签署了一项协议。双方将搭建“碳中和”开放平台,通过科学手段和管理,共同推动全产业链低碳排放。显然,汽车行业要实现碳峰值和碳中和的目标,并不是由任何一家企业决定的。业内专家指出,目前汽车行业除了依靠双积分政策督促企业节能减排外,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税收和碳交易。事实上,中国早在2011年就开始了碳排放权交易的试点工作。2020年,《国家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正式发布,中国碳交易市场更加活跃。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工业大学教授孙凤春建议,我们可以率先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建立碳交易技术体系,包括碳税、碳奖励、信贷抵消等,以加快行业碳减排。他认为,这是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和促进实现碳峰值和碳中和目标的必要政策。
凤凰网科技讯北京时间1月26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电池成本居高不下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人们对电动汽车的消费热情,
1900/1/1 0:00:00盖世汽车讯多年来,NerianVisionTechnologies公司成功展示了其SP1、SceneScan和SceneScanPro立体视觉系统可应用于工业环境。
1900/1/1 0:00:00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筑波大学应用物理研究所的研究团队发现,通过在催化剂上覆盖石墨烯层可生成耐酸催化剂。减少石墨烯层可使更多质子在析氢反应期间进行渗透,从而大大提升生产效率。
1900/1/1 0:00:00北京商报讯1月21日,江铃汽车000550股吧发布业绩预告显示,2020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51亿元,同比增长27257。
1900/1/1 0:00:0012月乘用车市场零售达到2288万辆,同比去年12月增长66,实现了连续6个月7左右的近两年最高增速。
1900/1/1 0:00:00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以色列超快速充电电池技术开发商StoreDot近日宣布推出其第一代5分钟充电电池的工程样品,是该公司在消除电动汽车续航和充电焦虑方面取得的重要里程碑,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