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在传出与FF的绯闻后,吉利的股价已经连续四个交易日下跌。
资料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记者|左茂轩
编辑|张若思
李书福。图/图蜗杆
直言不讳的吉利控股负责人李书福多次在公开场合批评汽车制造业的新势力。
在2015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上,他曾表示,互联网造车是一个“没有身体的灵魂”;在2016年的第三届国际汽车安全峰会上,他直言不讳地批评“一些公司”制造汽车“意图在资本市场吸引资金”;
在2018年北京车展期间,他再次表示,“制造汽车的互联网公司整天都在愚弄人们(603883,股票吧)。
两年过去了,但李书福的态度发生了重大逆转。
1月29日,当与法拉第未来合作的传闻甚嚣尘上时,尚未公开回应的吉利终于承认了他们的合作关系。
吉利控股集团宣布,最近与法拉第未来签署了一项框架合作协议。双方计划在技术支持和工程服务领域进行合作,并探讨吉利富士康合资公司提供代工服务的可能性。同时,作为财务投资者,吉利控股集团也参与了法拉第未来SPAC上市的小额投资。
在外界看来,与贾跃亭和FF携手合作似乎是一场大胆的冒险。尽管自去年以来,资本对新能源汽车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但它不会轻易为一家失败风险很高的公司买单。
资本市场似乎对吉利最近的运营并不十分乐观。自1月26日以来,吉利的股价已经连续四个交易日下跌。
曾利用美国次贷危机的连锁反应成功收购沃尔沃的李书福,在汽车行业百年一遇的大变革中选择了继续扩张。
2020年,吉利先后收购了失败的力帆和表现不佳的商用车公司华菱星马(600375股)。今年1月11日,吉利控股宣布与百度成立智能汽车公司,该公司将合作开发吉利最新的全球领先的纯电动架构——SEA庞大的智能进化体验架构。两天后的1月13日,吉利控股与富士康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成立合资公司,为全球汽车和运输企业提供代工生产和定制咨询服务。1月19日,吉利再次与腾讯达成合作协议,聚焦智能座舱、自动驾驶、数字化等领域。
种种迹象表明吉利转型的紧迫性。
然而,帝国的扩张总是“血腥的”,伴随着高风险。现金流、高资产负债率、转型压力、来自供应商和渠道的痛苦,都是吉利在扩张中必须面对的问题。
提高估值?
2020年12月1日,吉利控股集团进行组织重组,李东辉升任浙江吉利控股集团首席执行官。李东辉升任首席执行官后,他和吉利控股集团负责汽车生产和销售的总裁安从辉都将向吉利控股董事长李书福汇报工作。
李东辉此前是吉利控股的首席财务官,也是吉利长期重大并购的直接交易员。
近年来,吉利在资本市场动作频频,从收购宝腾汽车、入股戴姆勒,到去年推动吉利与沃尔沃合并重组,以及计划重返a股市场登陆科创板。在一系列并购和扩张的背后,李东辉做出了重大贡献。
此前,李东辉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表示,尽管吉利近两年进行了多次海外并购,并频繁进行投融资,但吉利并非盲目。吉利的每一次收购都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基于未来战略的周密考虑。
自今年年初以来,吉利披露的许多投资合作和信息也声称旨在转型为一家可持续发展的科技公司。
事实上,与两大互联网巨头百度和腾讯牵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一个人的互联网和自动驾驶基因。然而,在外界看来,投资FF的风险极高。
1月28日,一位汽车行业内部人士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表示:“吉利希望通过这一举措提高其估值。
自去年以来,在特斯拉等公司的推动下,新能源汽车公司的估值一直在持续上升。
吉利汽车虽然是中国的“自主老大哥”,但已经连续四年蝉联中国品牌乘用车销量冠军。然而,目前吉利汽车的市值不到3000亿港元,不仅低于比亚迪和长城汽车(601633,股吧),后者是……
也被称为“民营汽车三强”,但也低于蔚来汽车和小鹏汽车这两家新造车企业。
不久前,恒大汽车也获得了新的融资,其股价上涨了近50%,市值接近4000亿港元。
新能源汽车的概念似乎正在成为传统汽车公司提高估值的主要手段。通过投资FF,吉利汽车似乎想伸出援手。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1月初,在与百度合作的消息传出后,吉利汽车股价持续上涨,达到每股36.45港元的历史高点。
事实上,吉利汽车这些年在资本市场上讲了很多故事,包括曹禺租车、与戴姆勒的高端出行豪华合资等共享出行项目,以及太励飞汽车等立体出行布局。这一次,吉利的新故事是关于新车制造和代工的。
然而,自几天前传出与FF合作的消息以来,吉利的股价一直在持续下跌。截至发稿,吉利的股价为28.95港元,市值为2842.5亿港元。
新能源的痛苦
1月7日,吉利汽车公布2020年销量,吉利汽车连续第四年蝉联中国品牌乘用车销量冠军。2020年,吉利汽车共实现汽车销量132.02万辆,较2019年下降3%,低于乘用车市场的整体水平。
然而,吉利汽车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表现不佳。
2020年,吉利新能源和电动化车型的总销量为6.8万辆,与2019年相比下降了近40%。备受瞩目的2019年在新加坡发布的纯电动品牌几何在市场上的表现不如预期。
如何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确立燃油车时代领先的自主品牌企业的地位,是正在转型的吉利汽车接下来将面临的重要问题。
事实上,2015年,吉利高调宣布了“蓝色吉利行动”,并在自主品牌中率先向电动化转型。在吉利的新能源战略中,它考虑了三条技术路线:混合动力、插电式混合动力和纯电动汽车,同时还开发了氢燃料电池汽车和甲醇汽车。当时,吉利的目标是到2020年占吉利新能源汽车总销量的90%以上;
其中,插电式混合动力和油电混合动力汽车占比65%,纯电动汽车占比35%。
五年过去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速度比最初设想的要慢得多。2020年,新能源汽车的销量仅占5.2%。
当然,吉利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上雄心勃勃。
除了吉利集团旗下的几何和沃尔沃集团旗下纯电子品牌Polestar外,吉利和戴姆勒联合成立的新智能品牌也在筹备中。吉利科技集团旗下的低端纯电动汽车品牌枫叶也在2020年崭露头角。此外,吉利品牌、领克品牌和沃尔沃品牌都推出了不同类型的电动汽车。
可以说,吉利是目前推出电动汽车品牌和细分车型最多的车企。然而,现实情况是,吉利在新能源市场上并没有取得重大进展。
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9月,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的科创板上市申请被上海证券交易所受理,同时披露了招股书。吉利汽车在招股书中提到,其“新能源、节能环保、高端制造”三大优势与其科技创新属性密切相关。
吉利在招股书中表示,其在节能和新能源汽车领域处于行业领先地位。2019年,吉利汽车共有14款车型在售,其中13款为节能和新能源车型。1.6升及以下排量燃油车和电动化新能源车的总销量为93.3万辆,占公司总销量的70%以上。
与此同时,吉利汽车继续加大对节能车型及相关技术研发的投入。2019年,吉利汽车共投入研发资金54.51亿元,其中节能车型及相关前瞻性基础技术投入近50亿元,占比超过90%。其中,约20亿元用于节能轿车车型开发,22亿元用于SUV/MPV节能车型开发,约8亿元用于研发节能动力系统和新能源相关基础技术。
从某种程度上说,吉利的节能汽车主要由低排放标准的低端车型组成,但在混合动力和新能源汽车领域,它们在未来节能汽车发展的两大方向上并没有太多优势。
从目前的市场形势来看,吉利新能源汽车未来的发展趋势还需要进一步观察。
新车2.0
吉利希望在电动汽车领域有一个美好的转机。
在2020年9月的北京车展上,吉利推出了全新的纯电动架构——SEA“浩瀚”。这是吉利历时4年、投资180亿元打造的“终极武器”。庞大的架构基本承载了这家大型汽车公司未来在纯电动智能汽车领域的所有“狂野前景”。根据吉利官方发布的信息,它不仅在硬件方面做出了全面甚至激进的规划,还脱离了传统的汽车架构基于硬件的设计体系。
在吉利的商业逻辑中,浩瀚架构的深度开放是可行的,即向其他车企和品牌开放。
安聪慧在去年北京车展期间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好汉建筑已与7个以上品牌合作,开发了16多款车型。据安聪慧介绍,在这7个品牌中,也有吉利集团以外的品牌,吉利在这方面是开放的。
事实上,在电动化时代,车企之间的架构共享已经成为可能。此前,福特宣布将基于大众的MEB平台打造一款全新的纯电动汽车。基于这种合作,汽车公司可以降低研发风险,分担成本,从而在电动化领域追求最大利益。
庞大的建筑也希望实现开放。但在某种程度上,吉利的纯电动研发体系实力尚未得到很好的证明,吉利也尚未在市场上推出成功的纯电动车型。
另一方面,中国的主要新能源汽车公司……
na也在开发自己的电气化平台和架构。例如,比亚迪的电子平台也在准备对外开放,它为滴滴推出了一个在线协议车辆系统。
巨大的建筑向谁开放?想要制造汽车但缺乏汽车制造经验和能力的企业最有可能这样做。
吉利的第一个合作伙伴是百度。布局自动驾驶多年的百度想要亲自打造一款整车。在吉利的支持下,它可以在吉利现有平台的基础上,利用吉利的汽车制造经验,快速推出产品。
为了吸引更多合作伙伴使用吉利的开放式车型,吉利宣布与富士康成立合资公司,为汽车和旅游公司提供代工服务。
事实上,即使与富士康这样在汽车代工方面经验丰富的公司合作,合资企业也不一定会受到汽车制造商的青睐。在长达一个世纪的汽车行业历史中,由于产业链漫长,对工艺和质量控制的追求极高。数以万计的零部件中的每一个都非常重要,绝大多数汽车公司都将制造控制在自己手中。
随后,吉利宣布投资FF,并探讨吉利与富士康合资提供代工服务的可能性。
从逻辑上讲,吉利通过一系列合作建立了自己的“代工”商业模式。引入更多“鲶鱼”,开启新造车2.0时代,并希望通过自己的开放架构实现更大的经济效益。
当然,这种商业模式对吉利来说也是一把双刃剑。
庞大的架构具有足够的市场竞争力,使基于该平台的产品具有竞争力,这是通过该模式的重要前提。但架构开放后,吉利汽车品牌的核心竞争力应该如何体现?毫无疑问,这些基于相同架构的产品将成为吉利集团新推出的电动汽车的竞争对手。
吉利如何避免成为“代工厂”的分心,降低自主品牌溢价,是吉利需要面对的问题。
错过NIO之后,与FF牵手的机会在哪里?
图/图蜗杆
此时此刻,如果你选择投资一支新的造车力量,FF绝对不是最好的选择。面对已经上市4年但尚未交付的FF91,投资者和消费者都在逐渐失去耐心。
事实上,早在去年2月,吉利就与NIO汽车有过接触,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也从多方了解到,吉利确实有意投资NIO。当时有消息称,吉利汽车将投资3亿美元投资蔚来汽车,有望成为蔚来汽车的第三大股东。
当时,NIO的资金非常紧张,在生死存亡的边缘挣扎。蔚来汽车首席执行官李斌正在四处奔波,试图为蔚来寻找合适的投资者,包括以北京亦庄国投、湖州吴兴区为代表的地方政府基金,以及以广汽为代表的产业基金。
还有报道称,吉利、广汽、上汽和长城等汽车公司正在竞购NIO。
从吉利的角度来看,参与投资蔚来是有其合理性的。一位知情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虽然李书福之前没有投资蔚来,但他一直对蔚来的高端平台很感兴趣。同时,参考吉利一贯的慷慨,投资NIO在理论上是有可能的。
然而,吉利投资蔚来仍有许多实际考虑,比如它将在多大程度上参与蔚来投资,双方将如何合作,以及是否会涉及管理层的变化。
没有达成合作协议,但后来的故事是,合肥政府进入了该局,NIO一举扭转了局面。
在错过NIO之后,吉利这次与FF牵手,实际上吉利并没有投入太多。吉利在1月29日的官方公告中特别表示,它只参与了法拉第未来SPAC上市的少量投资。据该新闻报道,投资规模约为3000万美元。
这样的资本规模只占新公司股权的一小部分,实际参与和干预的可能性……
FF的决策水平不是很高。吉利的主要目标是通过与FF的合作寻求新的商业机会,这需要吉利的背书。
此外,FF计划在第二季度完成上市,上市后吉利并非没有退出的可能。
从FF的角度来看,珠海国资和吉利的加入是这家公司复活的第一步。
我很高兴看到贾跃亭先生改造汽车行业的愿景成真。他在构建I.A.I系统和用户生态系统方面的丰富经验将与我在传统汽车研发、制造和电动汽车企业创业方面的经验相结合。我们是真正的“超级组合”。1月28日,在FF向媒体发布的新闻稿中,援引首席执行官毕福康的话说。
换句话说,在这样的组合中,贾跃亭负责找钱,毕福康负责产品。贾跃亭和毕福康真的是值得信赖的超级组合吗?
为了造车,“窒息了梦想”的贾跃亭曾说,“即使一切都注定了,他也不会犹豫。2017年,乐视危机爆发后,带着“老赖”的名字离开美国的贾跃亭还没有兑现“下周回国”的承诺。尽管贾跃亭先后引进了孙宏斌和许家印,但他们最终分道扬镳。
毕福康此前在宝马工作多年,2017年成为新造车势力拜腾汽车的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然而,在2019年上海车展上,他突然离开拜仁汽车,出现在另一家造车新势力艾科尼克。半年后,毕福康转投FF,接替贾跃亭出任首席执行官。
FF是贾跃亭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但梦想照进现实的可能性正在逐渐消失。
根据FF的官方声明,目前FF91有1.4万辆订单,预计5年内汽车销量将超过40万辆。FF91将在一年内量产,第二款车型FF81将在2023年量产,FF71将在2024年底量产。
然而,对于已经玩了几年鸽子的FF能否按照这种规划节奏顺利推出产品,仍存在重大疑问。新车制造需要资金、产品、技术、营销、品牌等要素,消费者不会轻易为自己的“梦想”买单。
汽车帝国的转型风险
在过去的几年里,通过激进的扩张,李书福建立了一个庞大的汽车帝国。
截至目前,吉利控股集团旗下有吉利、沃尔沃、领克、路特斯、宝腾、几何、远程商用车和伦敦出租车等十多个汽车品牌,是世界上品牌最多的汽车公司之一。此外,随着最近与百度的合作以及对FF的投资,吉利的业务板块变得更加复杂。
全球汽车行业正在经历百年一遇的重大变革,汽车行业的边界正在不断被颠覆。转型是所有汽车公司都面临的挑战。在此前提下,吉利选择进一步扩张,纵横一体化,试图转型为科技型企业。
从行业角度来看,多品牌战略的优势和劣势显而易见。优势在于可以根据不同的品牌定位,针对不同的细分群体,更好地开拓市场;
缺点是建立一个新品牌需要资源、人力和时间。吉利虽然可以通过内部协作提高效率,但不能高度集中资源。
帝国的扩张往往带来更大的风险。
一方面,随着吉利的并购扩张,财务压力和资产负债率一直是业界关注的焦点。另一方面,尽管吉利多年来在中国市场取得了令人印象深刻的进展,但它也面临着供应链风险和新能源销售不佳的问题。
在重返科创板的同时,吉利也在努力筹集更多资金。招股书显示,吉利汽车计划发行不超过17.32亿股,占发行后股份总数的比例不超过15%。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计划总投资额为200.25亿元,其中计划使用200亿元。
吉利汽车募集的资金将主要用于新车产品研发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前者计划使用募集资金80亿元,后者计划使用募集基金60亿元,前瞻性技术研发项目和产品收购项目等其他项目计划分别使用募集资金30亿元。
2021年初,吉利行动频繁,转型步伐显著加快。然而,李书福的汽车帝国能否从中国走向世界,目前还不得而知。
本期编辑:陈思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21世纪经济报道。文章内容属于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络的立场。投资者应据此操作,并承担风险。
国内为了造车拼尽全力的创始人,贾跃亭肯定算是一个,为了造车,把乐视帝国和亿万身家都玩没了,并且“远走美国”。而今大洋彼岸高呼“马上量产”的贾老板,随着FF的上市,他的“造车梦”也终于要再次重启。
1900/1/1 0:00:00宣布将在纳斯达克上市后,FaradayFuture又迎来一项重大利好。
1900/1/1 0:00:00经济观察网记者王国信实习生胡耀丹发布一个新车,公司股价连续两天涨停,
1900/1/1 0:00:00新浪科技讯1月28日晚间消息,
1900/1/1 0:00:00新浪科技讯1月28日下午消息,据报道,法拉第未来将通过并购在纳斯达克上市,筹资10亿美元。法拉第未来表示,并购结束后将在纳斯达克上市,股票代码为“FFIE”,预计交易后股权价值约为34亿美元。
1900/1/1 0:00:00格隆汇1月28日丨据路透,两名知情人士称,在美国电动汽车公司法拉第未来FaradayFuture通过与一家特殊目的收购公司SPAC合并以实现上市的计划中,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