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钱同心的氢能燃料电池将是实现碳中和运输的重要技术。欧洲汽车行业正在积极拥抱氢能,包括雷诺、佛吉亚和米其林在内的汽车制造商和零部件供应商已采取行动布局氢和燃料电池技术。尽管亚洲目前在燃料电池技术的工业化方面具有领先优势,但法国液化空气、佛吉亚和蒂森克虏伯等欧洲工业巨头在氢气的制备和储存方面仍处于领先地位。替代动力电池的唯一解决方案是汽车设备制造商Faurecia,上周六向第一财经记者证实,Faurecia将为雷诺提供用于轻型商用车的氢燃料储罐。雷诺正计划使用氢燃料电池作为动力电池的替代品。Faurecia在部署其氢能战略方面确实非常积极,”Faurecia中国的一位高管告诉第一财经记者,“我们不仅将向雷诺提供储氢罐,还将收购中国高压瓶制造公司Silinda的多数股权。氢气是法国政府承诺的减少汽车碳排放的主要技术之一,是目前唯一的补充电池驱动电动汽车的“零排放”解决方案。氢能的制备技术对于加快电动汽车的部署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挑战至关重要。根据Faurecia和雷诺发布的信息,雷诺第一批氢动力轻型商用车的储氢系统将由Faurecia提供,这些储氢罐将由位于法国巴旺的Faurecia全球专业技术中心开发和生产。Faurecia正在法国阿连霍伊建造的储氢系统生产工厂将用于扩大产能。去年,法国政府在一项价值数千亿欧元的经济刺激计划中强调,政府将继续推动能源结构从化石燃料转向清洁能源,刺激氢能产业发展,并在未来两年内拨款20亿欧元。上月初,雷诺在启动新的全球战略的同时,宣布与美国领先的燃料电池公司Plug Power成立合资公司,投资数百万欧元开发氢能技术。该公司还在法国设计和开发了氢动力多功能汽车,计划在2021年底推出雷诺Master车型的氢动力版本,随后推出雷诺Trac的氢动力版。氢气可以通过燃料电池发电,只释放水蒸气,这被认为是减少汽车碳排放的最有效方法之一。“专注于中国燃料电池系统开发的上海重塑科技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林琦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与电动汽车相比,燃料电池具有节省充电时间的优势,但也有新的局限性,例如在超高压条件下储存氢气Hydrogen已经得到丰田和现代等汽车制造商的小规模验证。氢燃料的碳足迹也取决于其生产方法,无论是通过碳氢化合物还是电解水生产,理想情况下使用可再生能源发电, “林琦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值得注意的是,就在上周,Faurecia宣布收购中国高压气瓶公司Silinda的多数股权。交易将在获得相关部门批准后完成,两家公司将共同开发和制造面向中国市场的储氢罐产品是佛吉亚为加快在中国推广零排放而采取的一项重大措施。斯林达公司总部位于沈阳,是中国领先的高压气瓶制造商。目前,该公司在中国有两家工厂,年生产能力为30000个气瓶。中国的燃料电池汽车将达到100万辆。今年早些时候,Faurecia还与米其林成立了一家名为Symbio的合资企业,旨在成为世界领先的汽车氢燃料电池制造商。基于独立的生态系统,合资公司的初始投资预计将达到1.4亿欧元。它的名字……
任务是开发、生产和销售轻型车辆、商用车、卡车和其他需要氢燃料电池系统支持的车辆的运输车辆。双方未来的合作将跨越欧洲、中国和美国,实现氢燃料电池系统的大规模生产,目标是到2030年占据全球25%的市场份额,实现约15亿欧元的销售额。Faurecia Green Action Intelligence执行副总裁Mathias Miedreich表示,到2030年,中国市场将拥有至少100万辆燃料电池汽车,预计将占全球燃料电池汽车市场的一半。预测数据显示,从现在到2030年,全球对新能源汽车的需求预计将大幅增加,将有200万辆汽车使用氢燃料,其中包括35万辆卡车。在全球“碳中和”的总体目标下,卡车公司也在加快战略调整。去年,沃尔沃集团与戴姆勒卡车公司签署了一项协议,成立一家燃料电池合资企业,从事重型卡车燃料电池系统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双方还计划在2023年前开始在道路上测试燃料电池卡车,并在2025年后实现大规模生产。作为真正的“零排放”清洁能源,氢燃料电池在发达国家的应用正在加速,这也为亚洲制造商提供了出口机会。去年,现代汽车宣布首次向瑞士出口氢燃料电池。中国公司也在参与全球燃料电池的大规模布局。林琦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随着全球燃料电池商用车特别是重型卡车的大规模发展趋势,我们将在下一阶段实现大规模发展,同时加大对北美和欧洲市场的投资。“他还强调,中国能源科技企业走出去的关键路径之一是实现产品突破,解决相关技术开发中的关键问题,包括进一步提高产品可靠性、安全性、环境适应性、耐用性等,以满足复杂工作条件、恶劣环境和高强度运行的需求重型商用车应用场景。近年来,得益于国内优惠的补贴政策,中国氢燃料电池市场发展迅速。根据氢能联盟发布的《中国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白皮书》,2019年中国燃料电池汽车产能约为每年2000辆,计划2020年至2025年达到每年5万辆,2026年至2035年达到每年130万辆。此外,到2030年,燃料电池汽车数量将达到200万辆,加氢站数量将达到1000个,工业产值将超过1万亿元。上汽集团旗下的捷氢科技目前的估值接近100亿元。公司成立了一支拥有上千人的燃料电池研发运营团队,形成了1万辆燃料电池汽车的生产和销售规模。根据上汽集团的计划,到2025年,至少将推出十款燃料电池汽车产品。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小米已确定造车,并视其为战略级决策,当天“小米造车”冲上微博热搜,小米集团股价直线拉升,涨幅一度扩大至10。截至2月19日收盘时,小米股价涨642,报3065港元。
1900/1/1 0:00:00作者:钱童心上海市经信委2月20日发布消息称,上海市政府与地平线集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将建设车载AI芯片全球研发总部和智能汽车中央计算平台全球总部,开展AI芯片生态建设,
1900/1/1 0:00:00作者:吕倩近日“小米造车”冲上微博热搜,小米集团股价直线拉升,涨幅一度扩大至10。2月19日收盘时小米股价涨642,报3065港元。
1900/1/1 0:00:00北京商报讯为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交通部多次“点将”网约车平台,鼓励相关企业上线方便老年人使用的叫车功能。
1900/1/1 0:00:00北京商报讯2月21日晚间,小米集团在港交所发布公告称,注意到近日若干媒体有关集团拟进入电动汽车制造行业的报道。“集团一直关注电动汽车生态的发展,并就相关行业态势进行持续评估及研究。
1900/1/1 0:00:00受疫情影响,国际芯片市场出现了短缺潮,不止手机行业,汽车行业也受到波及。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