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取行动占世界总量的10%,代工帝国正在发动一场新的战争。
作者:张宝文
华商韬略原创文章,转载请联系客服微信
华商战略·华商名人堂
图片:网络,图片蠕虫创意
一旦富士康成功,郭台铭有望在汽车行业创造未来的“台积电”,成为汽车代工之王。
1月13日,富士康与吉利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成立合资公司,共同为全球汽车和运输企业提供代工生产和定制咨询服务。
此次合作涵盖了汽车、零部件、智能控制系统、汽车生态系统和电动汽车的全产业链和全过程。
许久未露面的富士康创始人郭台铭也亲自到场,表明了他对此次合作的重视。
据鸿海集团董事长刘扬伟介绍,目前双方正在讨论合作,为法拉第未来提供代工服务。
经过十多年的探索,富士康的造车梦在这两年开始加速。
首先,2020年1月,我们与美国第三大汽车公司菲亚特克莱斯勒集团合作,在中国开发和生产电动汽车,并运营车联网业务。
紧随其后,我们与当地公司裕隆汽车合作,共同发展我们的汽车业务。裕隆的整车厂和整车开发经验正好弥补了富士康在汽车制造方面的不足。
除了传统车企,富士康也在加强与新能源汽车制造商的合作。
2月24日,富士康与美国新能源汽车制造商菲斯克签署合作备忘录,为菲斯克生产第二款电动汽车。Fisk首席执行官Henry Fisk表示,富士康位于美国威斯康星州的工厂可能会进行早期生产。
1月4日,富士康与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拜腾汽车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同推动拜腾首款车型M-Byte的量产制造。
与比亚迪自己生产汽车不同,鸿海董事长刘扬伟在2020年公开表示,“富士康不准备生产整车或推出自己的品牌”。
尽管要将代工进行到底,但富士康这次改变了做法:与裕隆汽车一起推出了电动汽车行业的第一个开放平台——MIH模块化纯电动平台,并借助该平台组建了MIH联盟,为电动汽车行业打造新的供应链。
MIH平台的用户群体主要针对量产能力有限的初创汽车制造商、有部分模块外包需求的传统汽车制造商以及零部件制造商。
富士康的目标是通过开放的MIH平台降低电动汽车的门槛,鼓励更多制造商参与汽车制造,改变汽车产业链过于封闭和复杂的现状,缩短开发周期,提高产品成本效益。
此外,在MIH平台的帮助下,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合适的应用程序和模式,就像使用智能手机一样,完成汽车的“私人定制”。
这无疑是当前汽车行业的一次突破和革命。
用刘扬伟的话来说,“特斯拉是电动汽车中的iPhone,富士康则希望成为电动汽车领域的安卓
为了做好MIH平台的工作,郭泰铭邀请NIO汽车联合创始人郑贤聪担任MIH平台首席执行官,苹果前核心软件团队魏国章担任CTO,领导MIH软件平台。
3月25日,鸿海召开了MIH联盟全体成员的首次会议,郑贤聪表示,全球已有1200多家公司参与了MIH同盟。其中有许多全球制造商。
对于富士康来说,通过MIH平台,可以吸收各家汽车制造商的技术优势,弥补自身汽车制造经验的不足。
富士康不仅需要成为汽车行业的安卓系统,而且它也在加速我……
部署在汽车行业另一个流行的自动驾驶技术领域。
2017年,郭台铭敲定在美国密歇根州成立研发中心,专注于汽车联网和自动驾驶技术。
3月1日,富士康与高瓴创投联手投资中间件平台供应商AutoCore.ai,这将有助于推动富士康在自动驾驶领域的应用。
电池和电机是电动汽车供应链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富士康布局的关键领域。
2009年,鸿海精密旗下正威集团与美国知名电池制造商波士顿动力合作,开始涉足电池制造技术。
2014年,富士康与北汽集团合作开发了新一代动力电池。其子公司锂业科技于2015年在安徽投资20亿元,建设了一家聚合物电池和电池组生产工厂。
富士康表示,其与宁德时代(300750,股吧)和马萨诸塞州固体能源等合作伙伴在电池研发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并计划在2024年推出固态电池。
在电机方面,富士康与日产签署了合作备忘录,日产将为其提供电动动力总成,包括电机、齿轮和驱动汽车的传动轴等一系列部件。
经过一系列的组合拳,富士康制造了汽车,并驶入了现在进行时。
你不能去找富士康这样的供应商,然后说‘给我造一辆车’
2015年,在接受德国《商报》采访时,马斯克嘲笑苹果制造汽车,苹果的老伙伴富士康也紧随其后。
马斯克的理由是,汽车非常复杂,不像手表和手机,因为它们被群山隔开。
马斯克的话不无道理。富士康手中有很多牌,但要真正实现其造车梦,它仍将面临许多挑战。
首先,从ICT合同制造向车辆制造的转变不亚于从建造货船向建造航空母舰的转变,对车辆规格的要求远高于消费行业。这意味着富士康将在制造技术、管理经验和产业资源方面面临新的挑战。
过去的劳动密集型代工模式已经不可行,而随着汽车行业产能过剩的问题,如果富士康不能突破旧的代工模式,它将不可避免地再次陷入与以前一样的困境。
而富士康寄予厚望的MIH平台,远未达到“安卓”的地位。
尽管富士康已经在MIH平台上与数千家公司合作,但它们主要是零部件制造商,真正的汽车公司只有少数。在传统汽车领域,大众、吉利和北汽都推出了自己的模块化电动汽车生产平台。MIH平台能否吸引更多的品牌制造商仍然是个未知数。
困难重重,但汽车制造业从不缺少雄心勃勃的跨界参与者。
早在2007年,史蒂夫·乔布斯就说过:“我们有一个设计汽车的平台。汽车有电池、电脑、发动机和机械结构,这些东西也可以在iPhone上买到
库克还表示,电动汽车只是体积比手机大的电子产品,“将不同的电子产品连接在一起是苹果最擅长的
比亚迪的王传福说:“对我们来说,制造汽车就像制造玩具。”。
对于跨界玩家来说,能否造车已经不是问题了,为什么不造车呢。
郑贤聪认为,富士康的造车理念是“把新手机放到移动平台上”。未来的电动汽车,就像今天的智能手机一样,将由超级计算机级处理器控制和集成,使其成为“另一种新的生活工具”。MIH平台旨在通过电动汽车创造一个“第二生活空间”。
那么,对于像富士康这样未来将生产汽车的ICT行业参与者来说,电动汽车真的像“给手机加四个轮子”那么简单吗?
首先,从生产模式来看,与传统燃油车相比,电动汽车的产业链更加开放,更接近电子行业的模式。
以特斯拉为例,电池、电机、电控、底盘等均由松下、福田、通用提供……
汽车和梅赛德斯-奔驰。其主要关注点是设计和集成,这与手机行业的生产模式非常相似。
其次,与传统的燃料动力汽车相比,电动汽车的架构发生了重大变化,成为智能手机和电脑等电子产品。与燃料动力汽车相比,零部件数量也减少了约三分之一,硬件制造和组装的难度也有所降低。
最后,在“软件定义汽车”时代,汽车与智能手机和电脑一样,已经成为智能终端,智能手机上的许多成功游戏可以在智能汽车上重复。
这正是苹果、谷歌、百度、腾讯、阿里巴巴、华为、小米、比亚迪和富士康等信息通信技术和互联网公司参与汽车制造的原因之一。
富士康在汽车制造方面仍然走代工路线。许多业内人士认为,汽车和手机产业链不同,不适合代工模式。
日产汽车首席运营官阿什瓦尼·古普塔曾表示:“我们不能改变汽车的生产方式。汽车的设计、开发和制造应该是一个整体
威马汽车创始人沈晖也提到了中国尴尬的“代工悖论”:产能差,愿意合作,却无法造出好车;
能够生产好车的制造商不愿意接受外包订单。
现代汽车之所以终止与苹果的合作谈判,是因为它不愿意成为苹果的代工工厂。
大众汽车首席执行官赫伯特·迪斯甚至直言不讳地表示,外包给苹果是一种自我贬低的行为。
当然,这不仅仅是面子问题。为其他品牌外包不可避免地会对自己的品牌产生影响,这是传统汽车巨头不希望看到的。
然而,这只是硬币的一面。与手机行业一样,汽车行业也有成功的OEM车型的先例。
宝马早期是一家代工制造商,代工“专家”麦格纳也通过为宝马和奔驰代工成为汽车行业的“代工皇帝”。从一家生产汽车遮阳板支架的汽车零部件公司,成为汽车行业的“代工皇帝”。
这至少表明OEM模式在汽车行业是可行的。
从“软件定义硬件”的趋势来看,如果汽车和手机进入开放平台时代,富士康的MIH平台也将在2007年迎来类似安卓平台的机遇,其在供应链管理和集成制造方面的优势将进一步放大。
此外,富士康对纳米铜和镁合金等先进金属材料的研发,以及在精密模具和智能制造方面的创新,将在电动汽车制造领域保持强大的竞争力。
而郭台铭过去带领富士康在制造领域创造的一系列不可能,也在给人信心。MIH平台的开放也有可能成为汽车行业的安卓系统,并可能大大降低汽车生产的门槛和成本,促进电动汽车的普及,重塑行业格局。
该公司在财务报表中的各种业务描述都很好,但加在一起,毛利率没有显著提高,收入也没有快速增长。这是什么原因?公司计划如何提高盈利能力
2月19日,在台北元气酒店会议室,一家投资机构向富士康提出了上述问题。
近年来,拥有“全球最大代工厂”称号的富士康,在依靠苹果发大财的同时,也进入了收入增长缓慢、毛利较低的瓶颈期。
▲ 富士康年报披露毛利率,来源:同花顺(300033,股吧)财经
低毛利和高可替代性是双胞胎兄弟。立讯精密(002475,股吧)和歌尔股份(002241,股吧。
过去跟随富士康接单的李迅精密,现在的市值超过了它以前的老大哥。汽车电子也是其布局的重点领域,未来很可能成为富士康汽车制造的重要竞争对手。
此外,在新能源汽车的赛道上,老对手比亚迪已经领先一局。2020年,比亚迪电动汽车销量已跻身全球前三,中国第一。其汽车行业占其收入的一半,这使其成为比亚迪的翻版。
▲ 比亚迪100辆纯电动公交车在圣地亚哥行驶
相比之下,深陷舆论漩涡的富士康,不仅苹果订单被瓜分,立讯精密、比亚迪等后起之秀也在背后追赶,陷入被挤压的窘境。“他们想战斗,但也想找到新的机会。
富士康的解决方案是摘掉“代工”的标签,全力推进工业互联网和高端制造。
2015年,富士康分拆物联网、机器人和人工智能相关业务,成立工业富联(601138,股吧),并于2018年推出A股,承担起富士康向“工业互联网”转型的责任。
富士康不再是代理工厂,”郭台铭在产业联盟上市前表示。
自2012年以来,鸿海精密加大了研发投入。2018年,其研发投资超过了华硕、广达和纬创等其他七家竞争对手的总和,其中Industrial F……
ian占研发总投资的近一半。
2019年1月,由产业联盟打造的深圳龙华“关灯厂”入选全球“制造灯塔厂”,成为当时全球16家技术先进的制造工厂之一。
过去,一家工厂需要几百人,但现在只需要30多人
电动汽车是富士康缓解转型焦虑的另一大战略,其前景也十分光明。
▲ 数据来源:AIMedia数据中心
根据英国IT行业分析公司Canalys的最新研究报告,到2028年,电动汽车的销量将增至3000万辆,到2030年,电动车辆将占全球乘用车销量的近一半。
▲ 图片来源:Canalys
动力电动化、智能化、能源化三大革命的叠加,将使百年汽车行业迎来前所未有的变革。
在这场剧变中,富士康并没有急于进入汽车行业。它在汽车行业已经存在了16年,甚至比苹果还要早。
2005年,富士康收购了四大汽车线束工厂之一的安泰电气,开始生产电池电缆、倒车雷达和智能设备等汽车电子产品。
五年后,富士康凭借其在电子代工、制造中央触摸屏、连接器和锂电池(包括17英寸汽车面板等核心部件)方面的经验,获得了特斯拉的订单。
郭台铭曾表示,特斯拉的100多个零部件由富士康供应,其第一辆汽车是在制造的。
2013年,富士康成功进入梅赛德斯-奔驰和宝马等豪华汽车品牌的供应链,为其提供包括车载娱乐设备和汽车电机在内的汽车电子设备。
上述水测试均属于汽车零部件领域,不涉及车辆制造。
直到2015年3月,富士康、腾讯和国内豪华汽车经销商和谐汽车共同成立了“和谐富腾”,计划以3:3:4的比例共同投资10亿美元,打造新一代智能电动汽车。
然而,由于三大股东的理念不同,第二年,富士康、腾讯和和谐汽车撤资离开。
之后,富士康将注意力集中在核心技术的创新上。2018年,富士康的母公司鸿海精密也参与了小鹏汽车的B轮融资。
0
如今,除了现有的智能制造和平台基础外,获得苹果订单也是富士康造车的巨大潜在利益。
目前,苹果仍在全球范围内筛选汽车项目的外包合作伙伴。作为苹果信任的最大外包合作伙伴,富士康极有可能加入苹果的汽车产业链。
雄心勃勃的富士康明确设定了一个目标,即到2025年,使基于MIH平台的电动汽车占全球电动汽车的10%。
据彭博社新能源财经报道,到2025年,全球电动汽车销量将达到1000万辆,这意味着,如果富士康的目标得以实现,那么到2025年将有100万辆电动汽车被贴上“富士康制造”的标签。
在电动汽车量产瓶颈依然存在的今天,这个目标应该说相当富有想象力。然而,依靠庞大的中国市场和长期的政策红利,这家怀揣汽车梦想的代工巨头的“汽车革命”能否最终成功,目前还很难确定。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一旦富士康成功,它将推动整个汽车行业朝着分工和重新整合的趋势发展,朝着品牌所有者和制造商分离的方向发展。郭台铭也有望在汽车行业创造未来的“台积电”,成为汽车代工之王。
即使不成功,在工业互联网和人工智能重塑制造业的背景下,这种产业的重新划分和整合仍将是大势所趋。未来,像台积电这样的汽车行业代工之王的出现也是一个可能的事件。
1
1……
“富士康的转型与未来”第一财经
2.富士康与吉利的联姻!“汽车行业的安卓系统即将问世吗?”国际金融新闻
3.《巨型汽车制造:一场跨国生死战》:部分财经
?
结束
制片人:毕亚军
主编:王晓主编:周易
编辑:刘燕超操作:方乐迪、张灿、倪晨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中国商业战略。文章内容属于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络的立场。投资者应据此操作,并承担风险。
凤凰网科技讯4月2日消息,今日,小米CEO雷军与与蔚来汽车CEO李斌、理想汽车CEO李想、小鹏汽车CEO何小鹏、比亚迪CEO王传福聚会的合影被广泛转发,引发热议。
1900/1/1 0:00:00作者星空下的牛腩编辑菠菜的星空排版星空下的小鱼年初以来,除了日用生活消费没涨价,各种大宗商品,从煤炭到钢铁有色,可以说都涨了个遍,再次上演煤飞色舞。
1900/1/1 0:00:00作为主打年轻消费的汽车品牌,吉利领克已经在高端市场逐渐站稳脚跟,旗下的01、02、03等,均有着不错的销量表现。
1900/1/1 0:00:0085场业内拜访沟通,与200多位汽车行业资深人士深度交流,关于造车,小米是认真的。
1900/1/1 0:00:00近年来,特斯拉国产之后频繁降价,被网友戏称“割韭菜”,甚至引发不少老车主的不满。
1900/1/1 0:00:00提及众泰,相比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就是“皮尺部”。靠着碰瓷奥迪、保时捷等品牌,让人不少年轻人实现了10万开“豪车”的梦想。不过,如今“皮尺厂”的灵魂人物已经宣告离开。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