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引发的产业转型浪潮正在汽车行业升温。
近日,长城汽车(601633,Guba)发布了未来五年的战略目标,目标是到2025年实现年销量400万辆,新能源汽车占80%,到2045年实现“碳中和”。
作为中国第一家公开提出“碳中和”计划的汽车企业,长城汽车表示将于2023年实现第一个“零碳工厂”,并通过能源结构调整和制造端低碳工艺应用,为汽车行业建立回收体系。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中国“碳峰值”和“碳中和”目标的提出,“脱碳”在汽车企业中逐渐“流行”。大众、宝马、长城汽车、比亚迪等国内外汽车公司相继公布了碳中和时间表或规划研究。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000681,股票吧)
同济大学教授、国家智能新能源汽车协同创新中心教授于卓平认为,“碳中和”是世界的目标,所有企业都不应置身事外。相关领域的生态合作伙伴应深入合作,抓住巨大机遇。
汽车企业加快拥抱“碳中和”
目前,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国内汽车产业应做好推进“碳高峰、碳中和”工作。
根据世界资源研究所的统计,中国41.6%的碳排放来自发电和供暖行业,23.2%来自制造业和建筑业的能源消耗,7.5%来自交通部门。这三个领域的碳排放量占全国总量的72%以上。汽车工业同时涉及上述三个领域,被认为是“碳中和”节能减排的主要参与者。
“碳排放是一个重大的全球性问题,引起了世界各国政府和行业的广泛关注。中国提出了到2030年实现碳峰值、到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这对中国汽车工业来说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赵福全,世界汽车工程师联合会终身名誉主席、清华大学汽车工业与技术战略研究院院长表示。
基于此,“脱碳”已经成为汽车公司的一种趋势。几天前,长城汽车在2025年战略会议上宣布,将于2045年实现“碳中和”,成为中国第一家公开提出“碳中和”时间表的汽车企业。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长城汽车将于2023年建造其第一家“零碳”工厂,并建立汽车行业的回收系统。
“‘2045年碳中和’不是被动遵守的压力,而是积极转型的动力,因为要实现全球化,必须打破绿色贸易壁垒。”长城汽车轮值总裁孟祥军认为,长城“2045年碳中和”不是在缝隙中求小生存,而是在新机遇中求大发展,因为“碳中和”将给每个企业带来新的增长机会。
除长城汽车外,目前国内也有汽车企业开始了企业“碳中和”规划的研究。例如,今年2月,比亚迪宣布将正式启动企业碳中和规划研究,并将汽车尾气排放量减少三个“1/3”,以帮助实现零碳目标。
跨国汽车企业更积极地推广“碳中和”。据了解,欧盟委员会将在今年第四季度就欧7排放标准提出立法建议,预计最快将于2025年生效。欧7排放法规可能要求车辆将氮氧化物排放量降至每公里30毫克,将一氧化碳排放量从每公里500至1000毫克降至100至300毫克。相比之下,中国现行的国六排放标准要求车辆排放的一氧化碳不得超过500毫克。
基于对碳排放的严格监管……
在欧洲汽车行业,包括大众、宝马、戴姆勒、保时捷和其他跨国汽车公司,他们宣布了各自的“碳中和”计划或碳减排计划。其中,大众汽车集团明确表示将在2050年实现碳中和;宝马集团计划到2030年将其每辆车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19年减少至少三分之一,并在今年年底前实现中国工厂的“碳中和”;自2026年起,奥迪引入全球市场的新车型将完全转向纯电动产品,并计划到2050年实现“碳中和”的愿景。
赵福全表示:“全球对“碳中和”目标的追求意味着传统工业时代即将结束,也意味着绿色发展模式即将到来,这将为汽车企业提供不可低估的机遇。”。
能源转型只是迈向“减碳”的第一步
事实上,作为一个庞大而复杂的产业链,汽车行业的“减碳”任务不容小觑,汽车的整个生命周期都被“碳足迹”所覆盖。
长安新能源总经理杨大勇曾公开表示,“以一款燃油动力SUV为例,根据碳计算,汽车零部件制造占比为14%,整车制造占比1%,燃料生产过程占比9%。燃料使用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量达到76%
因此,全球绝大多数汽车公司都将其产品的能源转型视为“减碳”的第一步。
近日,大众汽车宣布,最迟将于2035年停止在欧洲生产使用汽油或柴油内燃机的传统能源汽车。在此之前,其子公司奥迪汽车表示,从2026年开始,奥迪面向全球市场推出的新车型将全面转向纯电动产品。到2033年,奥迪计划逐步停止内燃机的生产。
汽车行业的首要目标是提高电动化的比例,并为后续能源创造协同效率。同时,未来还需要考虑对新能源汽车用电的管理,并从长远来看对整个燃料排放周期进行评估。开发一个与新能源汽车类似的能源转换系数,在早期可能为“0”,但在后期逐渐过渡到“1”,以避免新能源和传统汽车的比例增加,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数据有限公司低碳业务部部长任欢欢。
然而,杨大勇认为,由于汽车产业链较长,汽车行业实现“碳中和”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应该包括整个循环经济。因此,供应链的“碳中和”管理和实现“零碳工厂”也是许多汽车企业的目标之一。
目前,大众汽车、极地之星、梅赛德斯-奔驰、捷豹路虎、沃尔沃等跨国汽车企业已经为供应链设定了实现碳中和的时间目标,其中大多数是在未来10至20年内。其中,梅赛德斯-奔驰早在2019年就启动了碳中和计划,直接要求供应商对汽车零部件的生产过程进行脱碳;沃尔沃汽车还计划在2018年至2025年间将供应链排放量减少25%,供应商到2040年实现零排放。
除了上述宣布供应链碳中和时间的汽车企业外,还有许多汽车企业在供应链中制定了相关的碳中和计划,主要是为了分阶段减少碳排放。其中,丰田已向其300-400家主要供应商提出要求,要求其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21前一年减少3%;奥迪还将与供应商合作,到2025年实现每辆车平均减少1.2公吨二氧化碳排放;宝马表示,与2019年计划相比,2030年供应链的碳排放量将减少20%;
福特85%的供应商承诺到2035年将碳排放量减少76%。
在零碳工厂建设方面,目前宝马、奔驰、奥迪等车企已经推出了原型“零碳工厂”,但具体建设时间表尚未透露。同样,将于2023年通过能源结构调整和制造端低碳工艺应用实现首个“零碳工厂”的长城汽车尚未公布具体实施路径和产业链“碳管理”计划。
中国一汽集团有限公司战略管理部总经理刘长清表示:“汽车企业应该在碳中和目标下找到产业政策、产品结构和企业收入之间的平衡点,逐步推动汽车行业节能减排。”。
记者|董天一编辑|裴建儒卢向勇王佳琦
校对|孙志成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每日经济新闻(博客、微博)。文章内容属于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络的立场。投资者应据此操作,并承担风险。
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英国莱斯特大学和伯明翰大学的研究人员正在进行法拉第机构项目锂离子电池回收,而且他们解决了电动汽车电池在寿命结束时回收电池材料所遇到的一个关键挑战,
1900/1/1 0:00:00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美国专利及商标局授予AutostopSaver公司一项专利,其发明标题为“控制车辆发动机自动启停系统的方法和装置,包括优先保留”。
1900/1/1 0:00:00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
1900/1/1 0:00:00作者:IT桔子随着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进程加快,人工智能正在全球范围内助力产业转型。我国人工智能发展早已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
1900/1/1 0:00:00王传福别委屈,自主品牌汽车未成国人所爱,原因应当弄清楚“中国人看不起自主品牌这个老毛病要改一改。
1900/1/1 0:00:00盖世汽车讯6月28日,英伟达宣布与谷歌云合作,将于2021下半年建立业界首个AIon5G创新实验室,使网络基础设施开发商和AI软件合作伙伴能够开发、测试和采用各种解决方案,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