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导航 汽车导航
Ctrl+D收藏汽车导航
首页 > 汽车资讯 > 正文

付于武:汽车产业“双积分”政策和碳交易本质上一致

作者:

时间:1900/1/1 0:00:00

北京,大众,特斯拉

自从中国去年9月在联合国大会上明确提出碳峰值和碳中和的“3060”目标以来,今年两会的“双碳”目标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碳交易体系于7月16日正式启动,国内产业正在迎来颠覆性的脱碳改革。在这波低碳经济浪潮中,作为一个产业链长、范围不断扩大的制造业,中国汽车行业也在加快节能减排步伐。随着国家碳排放交易的正式启动,《新京报》《壳牌金融》记者采访了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名誉会长傅玉武,傅玉武表示,作为主导产业,几年前实施的“双积分”政策符合碳交易和碳中和的目标。从行业角度来看,汽车行业甚至领先于被纳入首批碳交易的发电行业。傅玉武认为,在碳中和的总体目标下,汽车产业正在迎来一个重塑产业格局的历史性发展机遇。对此,中国汽车行业应抓住机遇,将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在转型过程中实现变道超车。减少汽车行业的碳排放势在必行。新京报:7月16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正式启动,首批纳入碳交易的公司均为发电企业。为什么汽车和运输行业作为主要的碳排放国还没有被包括在内?傅玉武:虽然汽车和交通运输行业没有被纳入碳交易市场,但不能理解为汽车行业不需要“降碳”。去年年底,由中国汽车工程师学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大众汽车集团联合编写的《中国汽车工业发展报告》在北京发布。汽车行业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约占中国碳排放总量的7.2%,这个数字不小。汽车行业减少碳排放势在必行。因此,中国出台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车积分并行管理办法》,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正是基于减少汽车行业碳排放的考虑,超前中国“力争到2030年实现碳峰值,到2060年实现碳中和”和碳排放交易的目标。我相信,在追求碳中和的过程中,汽车和交通领域已经开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新京报:目前国内汽车行业实施的“双积分”政策与碳排放交易有什么区别吗?未来“双积分”政策是否会转变为碳交易机制?傅玉武:事实上,“双点”政策和碳交易的本质是一致的,没有任何冲突或矛盾。“双点”政策是引导中国汽车产业向电动化和智能化全面转型,而新能源汽车也在这些政策的大力推动下实现了快速发展。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传统汽车公司、造车新势力,甚至是中国的合资企业,还是特斯拉等独资企业,目前都在开发新能源汽车。与此同时,传统汽车公司和合资汽车公司也在大力发展节能汽车,以减少汽车油耗和二氧化碳排放。所以我认为,作为一个主导产业,几年前实施的“双信贷”政策与碳中和的目标并不矛盾,从行业层面来看,汽车行业实际上领先于首次纳入碳交易的发电行业。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产业和企业必须转型。新京报:汽车行业如何实现节能减排?傅玉武:在……的总体目标下……

汽车行业的碳中和、节能减排不仅是一个产品问题,也是一个低碳制造和整个汽车行业的创新链。因此,我们应该走减碳、低碳再零碳的道路来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当然,这项任务对整个汽车产业链构成了巨大挑战,无论是OEM汽车公司、零部件公司还是制造业。新京报:汽车行业如何定义低碳或零碳产品,目前业内是否有相关标准?傅玉武:对于汽车行业来说,目前各个层面都有一个发展逻辑。在宏观层面,中国提出了“力争到2030年实现碳峰值,到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在产业层面,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去年10月,在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的指导下,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牵头,《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正式发布。在路线图2.0中,包括节能汽车、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在内的九个技术路线图关键领域,不仅为未来的汽车企业描绘了一系列可行的实施路径。同时,根据智能化、数字化汽车制造的发展需求,将汽车制造路线图改为汽车智能制造和关键装备技术路线图。当然,我们也会定期进行评估,不断修订和改进。可以说,汽车行业已经为迎接碳中和的挑战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新京报:中国汽车工业实现碳中和目标意味着什么?傅玉武:我认为在“十四五”期间,甚至更长时间内,我们需要完成一项使命,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国家提出建设工业强国,所以现在提出了这样一个目标——“力争到2030年达到碳峰值,到2060年实现碳中和”,这为汽车行业重塑产业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历史机遇,而这个机遇是平等的。新京报:重塑产业格局,中国汽车产业如何变道超车?傅玉武:全球汽车工业正朝着“新四化”的方向发展。由于国家四个五年计划的持续推进,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在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市场份额和技术储备领先,在政府支持和智能网联方面具有协同创新优势。总体而言,中国汽车行业已经取得了领先优势。面对难得的历史机遇,我们需要将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在转型过程中实现变道超车。这里面有几个关键词。第一,碳中和是我们的总体目标,中国汽车工业必须遵守这一主题;其次,产业和企业必须进行转型;

第三个关键词是跨界融合和协同创新。在智能化方面,ICT公司、通信公司,包括芯片公司,可以实现与汽车产品公司的跨界融合。这种跨界融合目前是中国汽车行业的一个比较优势。自主品牌应该抓住未来3-5年的窗口期。新京报:面对全球汽车行业的低碳趋势,中国汽车企业面临的压力如何?傅玉武:这场长达百年的产业结构调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也是中国实现变道超车、建设工业强国的最佳机遇。当然,压力很大。但我们的方向和战略非常明确。在碳中和这样一个刚性目标的约束下,企业必须坚定不移地按照“新四化”的要求进行变革,必须制定适合自身企业特点的路线图和目标,才能抓住未来3-5年的转型窗口。在这个转型过程中,如果我们的自主品牌不能抓住核心技术,完成从数量到质量的转型,在新的方向上取得领先优势,那么它可能真的会错过一个前所未有的机会。新京报:虽然自主品牌加速了电气化转型,但为什么很少有汽车企业在碳中和方面提出明确的目标和计划?傅玉武:据我所知,自主品牌车企也在制定这方面的指导性文件,但这方面既有战略考虑,也有战术安排,所以需要有长远的规划。目前,大多数跨国车企都提出了明确的战略目标,我们也呼吁独立车企做出这样的战略规划。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张兵

标签:北京大众特斯拉

汽车资讯热门资讯
奔驰与初创公司Endel合作 利用AI缓解疲劳和路怒症

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奔驰与德国初创公司Endel正在联手打造新的车内体验,让驾驶员在路上保持平静和警惕。

1900/1/1 0:00:00
汽车芯片短缺正在缓解 但智能手机将成下一个受害者

财联社讯,多位行业高管和经济学家都认为,全球的半导体短缺可能会持续到2022年,芯片荒已经引发汽车制造商的多次停工,接下来还将会冲击智能手机的生产,未来可能还会导致一系列家电和工业设备的供应不足。

1900/1/1 0:00:00
数据显示:特斯拉6月中国新车注册量环比增长29%

7月20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中国汽车信息网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6月份,特斯拉在中国生产的汽车注册量为28508辆,环比增长29,

1900/1/1 0:00:00
小米回应造车落地上海:信息非事实以官方信息为准

相关新闻:小米整车研发落地上海徐汇年薪百万,全领域撒网新浪科技讯,7月23日下午消息,小米公关部总经理王化针对网上热议的小米汽车研发落地及高薪引进人才等话题做出回应,

1900/1/1 0:00:00
智能电动汽车的中场战事,“抢”字当头难过关

2013年特斯拉选择在北京侨福芳草地开设了中国第一家体验中心后,先后有极星、小鹏等智能电动汽车品牌也纷纷选择在此地驻扎。

1900/1/1 0:00:00
铃木拟2025年前进入电动汽车市场 并计划推出一款全电动汽车

7月20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日本汽车制造商铃木计划在2025年前进入电动汽车市场,而印度将成为第一个销售带有铃木标志的电动汽车的国家。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