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无疑问,NIO进入大众市场将面临重大挑战。技术研发、产品质量、公众声誉、市场推广等方面的困难,都需要NIO努力克服,否则将被标杆特斯拉远远甩在后面。
作者| Walker,青山白鹭编辑|蛋经理
制作|子弹财经
希望“复制”特斯拉成功模式的NIO可能面临的问题比人们想象的要多。
8月12日,NIO发布2021第二季度财务报告,显示NIO第二季度总收入84.48亿元,同比增长127.2%,环比增长5.8%,高于市场预期83.22亿元;亏损也缩小了48.1%,至6.59亿元,与市场预期的8.61亿元相比减少了2.02亿元。
按理说,这是一份相当引人注目的财报,但它的发布引发了市场的质疑,导致NIO的股价下跌。截至美国东部时间8月23日,NIO的股价为每股38.17美元,几乎比今年每股66.99美元的峰值减半。
为什么市场对NIO不乐观?财务报告数据揭示了哪些重要信号?最近被推到舆论最前沿的NIO发生了什么?子弹财经试图从NIO的财务报告及其发展轨迹中找到答案。
一
成本控制是一个主要问题
事实上,蔚来在4月7日实现了10万辆的总销量,实现了新能源汽车公司梦寐以求的“10万+”目标。因为在新能源汽车公司中有一条“公认的定律”,那就是销量超过10万辆就能扭亏为盈。然而,这项法律并没有适用于NIO,自2014年成立以来,NIO已经遭受了近300亿元的损失。
尽管NIO在第二季度实现了21896辆的销量,同比增长111.9%,环比增长9.2%,并实现了连续五个季度的环比增长,但令人惊讶的是,NIO的综合毛利率和车辆毛利率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
整车毛利率方面,与第一季度的21.2%相比,第二季度下降0.9%至20.3%;
综合毛利率方面,第一季度为19.5%,第二季度也下降了0.9%至18.6%。尽管这两个利率的下降幅度不大,但仍引起了许多投资者的担忧。
此外,还有一个领域需要特别关注。根据NIO第二季度和第一季度的财务报告数据,汽车制造成本和收入之间的比率有所上升。第二季度的毛利润与第一季度相比仅增长了1.2%,与第一季度的90天销售时间相比,第二季度多了一天。由于芯片的限制和影响,两个季度的新车出厂数量差异不大,因为同年,劳动力成本预计不会比第一季度大幅增加。
然而,NIO的销售成本在第二季度大幅增长,从第一季度的11.97亿元人民币增长到14.98亿元人民币,增长25.1%,而运营费用从一季度的18.51亿元人民币激增到23.37亿元,增长26.3%。
图/NIO财务报告数据
这也表明,随着生产线的日益成熟和实现量产的能力,单个产品的成本不仅不降反升,各种费用也随之增加。综合因素来看,蔚来每辆车的总销售成本高达31.4万元。同期,小鹏和理想平均分摊的销售成本分别为19.6万元和23.5万元。
尽管NIO定位于中高端品牌,但其与竞争对手之间的巨大销售成本差距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NIO在成本控制方面的不理想,使NIO成为三大“NIO小力”品牌中销售自行车总成本最高的品牌。
从这个角度来看,这可能就是为什么NIO今年虽然成功实现了10万辆的年度销售记录,但没有出现扭亏为盈的情况的原因。
二
NIO能复制特斯拉吗?
被NIO“对标”的特斯拉最近发布了第二季度财报。然而,与NIO不同的是,特斯拉的股价没有受到第二季度季报的影响,仍然保持稳定。截至美国东部时间8月23日,特斯拉股价为706.300美元/股,总市值为6992.48亿美元。
最近,NIO宣布了进军低端市场的计划,对标特斯拉的低端车型。多年来,NIO一直想“复制”特斯拉,但目前这种可能性相对较低。让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NIO和特斯拉目前的股价和市值存在显著差异。
同期,NIO和特斯拉的股价分别为38.17美元和706.300美元,总市值分别为625.42亿美元和6992.48亿美元。NIO的股价和总市值分别为特斯拉的5.4%和8.9%。目前,NIO和特斯拉并不处于同一水平的竞争中。如果蔚来想要赶上特斯拉,蔚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其次,NIO和特斯拉之间的销售差距也很大。
2021上半年,NIO汽车的总销量为41956辆。2020年,NIO汽车销量为43728辆,而特斯拉同期的销量分别为386050辆和499550辆。不难看出,蔚来在销量方面已经完全落后,两个时间段的销量分别为特斯拉的10.87%和8.75%。
更重要的是,特斯拉有很强的去库存能力。上半年,特斯拉共售出386050辆汽车,而上半年特斯拉仅生产386759辆,占总产量的99.8%,几乎没有库存。基于汽车行业公认的“下半年销量大于上半年”的格局,特斯拉可能会在下半年轻松实现其“今年75万辆的销量目标”,特斯拉也成为唯一一家“交钱后可能不会立即提车”的新能源车企。
第三,NIO和特斯拉在研发能力方面存在显著差距。
一直以来,NIO给外界的印象是,它强调营销而非研发。即使与小鹏和理想相比,NIO的研发比例也落后于小鹏,甚至被第二季度融资困难的理想超越。
从近两年的研发占比来看,NIO在2020年的研发投入为24.9亿元,占总收入的15.33%。夏……
eng在研发方面投入17.26亿元,占总收入的29.5%。理想研发投入11亿元,占总营收的11.63%;
2021第二季度,NIO的研发费用为8.837亿元,占总收入的10.5%,而小鹏一季度的研发费用占18.1%,Ideal一季度的开发费用占15%。
因此,在研发方面,NIO并不像它向公众宣传的那样愿意投资研发。
Tu/NIO的研发费用
与特斯拉相比,NIO的研发成本更低。据悉,特斯拉第二季度的研发投入高达12.24亿美元,仅占223.5亿美元总收入的5.5%。然而,不同的是,特斯拉的收入基数太大了。根据实时汇率,特斯拉在第二季度的研发费用投资约79.3亿美元,而NIO同期的研发费用为8.837亿美元,仅为特斯拉的11%。
由于两家公司都是科技公司,研发费用的多少直接影响技术水平。然而,NIO在技术方面要想超过竞争对手十倍的研发费用,面临着巨大的困难。
第四,NIO和特斯拉的年收入水平存在巨大差距。
以NIO和特斯拉去年同期的总收入计算,NIO在2020年实现了162.6亿元的总收入,而特斯拉的总收入为315.4亿美元,相当于2044亿元,NIO仅占特斯拉的8%。
综上所述,无论是从股价、市值、销量还是研发投入和年收入来看,NIO现阶段都不具备追赶特斯拉的实力。
NIO创始人李斌曾在一次财报电话会议上表示,“我们希望以比特斯拉更低的价格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目前,NIO试图押注中低端市场并对标特斯拉似乎是一个巨大的“巨大希望”。
三
进入大众市场会顺利吗?
一直标榜自己是“中高端品牌”的NIO,在中高端市场发展并不顺利,最近也推出了进军大众市场的计划。
根据NIO 2021第二季度财务报告,第一季度ES8、ES6和EC6的销量分别为4516、8088、7456、4433、9935和7528辆。除了ES6的销量增加了1847辆外,EC6的销量仅增加了72辆,而ES8的销量甚至减少了83辆。
在多家新车制造商公布的7月销量中,NIO出人意料地退出了“月销量8000辆”类别,销量为7931辆。同期,理想和小鹏均实现了销量超越,销量分别为8589辆和8040辆。此消彼长,理想和小鹏已经正式超越了岳蔚来。“韦小丽”变成了“李小伟”,进一步印证了蔚来的高端之路并非一帆风顺。
此外,高端的价格并没有给NIO的车主带来高端的体验。在汽车质量网站的投诉中,许多网友对NIO进行了投诉,其中最突出的是对座椅的不满。
图像/汽车质量网络
许多车主反映,NIO的座椅设计不符合人体力学,腿部座椅设计非常不合理。倾斜角度接近25度,向上倾斜过大,导致驾驶时腰部支撑点和力量不足。长期使用这种坐姿很容易疲劳,对腰椎造成很大压力。
这些投诉并不是唯一的——2021 4月,威莱APP上的席位将有一个维权社区,最多有1963名维权成员。“腰部和蔚来不能兼得”已经成为车主们的集体吐槽。“蔚来弯下腰”调侃式车标的出现,也说明这些车主对蔚来的用户体验并不满意。
随后,针对车主对座椅的投诉,NIO推出了座椅调整升级计划,但车主没有购买,因为这需要3000元的费用,这无疑增加了他们的成本。
除了追求高端市场路径,NIO还在不断寻找其他可能性和新的增长引擎。李斌也曾公开表示,NIO正在进入大众市场,这是一个低端市场。有报道称,NIO正在内部组建一个团队,以保密……
创建一个新的中低端品牌,这个新品牌的价格不会超过20万元。看来NIO已经做好了扩张的准备。
蔚来汽车进入低端市场会顺利吗?这需要打个问号。
最新的财务数据显示,NIO的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之间的差额目前不到100亿元。打造一个低端汽车品牌,从基地到生产推广,花掉这些钱可能还不够。如果NIO借入更多债务,其目前近300亿元的债务财务状况可能会使情况变得更糟。
有媒体报道称,蔚来将对现有的70度电池组进行升级,新品牌汽车将使用磷酸铁锂电池。使用磷酸铁锂电池的原因很简单——降低成本,这是许多新能源汽车降低成本的唯一途径。目前还不知道NIO是否掌握了这种电池技术。
但国内锂电池市场长期供不应求,中国锂电池总出货量逐年增加,主要得益于新能源汽车和动力电池出货量的增长。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锂电池总出货量为158.5GWh,同比增长20.4%,但增速出现了五年来的首次下滑。
0
众所周知,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也是最大的成本支出项目,毕竟新能源汽车成本结构中最重要的三个部分是电池、电机和电子控制。业内普遍认为,电池成本约占新能源汽车成本的40-50%。
如果NIO不能很好地解决电池问题,那么进入低端市场的成本能否降低是不确定的,产量能否跟上也是一个问题。
此外,NIO低端品牌的顺利发展也受到机器人制造商产能的影响。目前,机器人产能过剩,许多机器人制造商已经破产或转型。对于汽车制造企业来说,机器人的进步不仅可以大大降低劳动力成本,而且可以尽可能地减少误差。
然而,随着机器人制造商产能的压缩和锂电池的短缺,NIO能否抢占好的零部件资源也是影响其低端新品牌发展的重要因素。
1
更重要的是,特斯拉已经在低端市场占据领先地位,并将以更低的价格推出入门级车型。业内人士分析,新款Model 2的起售价将在16万元左右。与此同时,小鹏已经深耕低端市场多年,而且随着销量的增长,价格越来越低。
从这个角度来看,NIO的低端发展之路可能并非一帆风顺。
四
辅助驾驶功能引起的事故
客观地说,近期影响NIO股价持续下跌的还有一些重要因素,包括安全事故。
8月14日,著名企业家林文琴驾驶一辆启用了导航辅助功能的NIO汽车行驶,但最终死于车祸。事故原因仍在调查中,但舆论已将矛头指向NIO不成熟的导航辅助功能。
据媒体报道,NIO工作人员在未经受害者亲属、律师和交警同意的情况下,在事故现场进行了“神秘行动”。参与行动的员工被交警带到交警队做笔录。NIO紧急回应称,该员工只是汽车停电,没有删除数据。但NIO的回应加剧了外界的疑虑。
2
公众的问题通常集中在:为什么NIO允许员工亲自前往车祸现场进行一系列操作?是因为辅助驾驶技术差还是其他隐藏问题?然而,即使外界有更多猜测,这件事也只能以交警的最终裁决为依据。
像林文琴这样的交通事故并不是孤立的事件。就在7月底,在上海浦东新区临港大道上,一辆NIO EC6高速轿车与一个石墩相撞并点火……
,导致车主不幸死亡。据媒体报道,车主还启用了辅助驾驶功能。
据了解,NIO的辅助自动驾驶技术具有紧急制动识别、压线识别、自动泊车等功能。当此功能正常时,驾驶车辆的速度过高或离前车太近,达到危险距离。即使车主没有意识到危险,该功能仍会为车主提供辅助紧急制动。然而,从最近连续曝光的两起事件可以看出,这一功能可能存在问题。
导航辅助功能是NIO重点提升的核心能力之一。在2020年9月推出导航辅助功能时,李斌大声宣布,NIO是“仅有的两家”在量产车型上实现这一功能的汽车公司,而第一家拥有这一特性的汽车公司是特斯拉。
同样,目前全球“仅有两家”拥有辅助驾驶功能的两家车企都卷入了安全事故的批评,以至于李彦宏宣称“自动驾驶技术在20年内很难真正成熟。”不同的是,特斯拉的股价和市值仍然强劲,而蔚来却受到了影响。
毫无疑问,NIO进入大众市场将面临重大挑战。技术研发、产品质量、公众声誉、市场推广等方面的困难,都需要NIO努力克服,否则将被标杆特斯拉远远甩在后面。
*文章中的标题图片来自:图虫创意,该公司已获得授权。
#英雄,别动#
为了更好地讨论汽车出行赛道,我们成立了行业交流小组。如果您是汽车出行行业从业者、产业链上下游从业者、汽车出行赛道投资者或研究人员,请点击阅读原文并填写问卷加入交流群
为了对群成员负责,群录取审核相对严格,我们希望能多加考虑
3
#从技术实力到远低于特斯拉NIO的投资,你将用什么挑战特斯拉#
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下更多的评论和讨论!
4
礼品福利
参与留言互动,在留言区随机选择三位读者,并发出一本名为《达克效应:48个需要警惕的错误思维》的书。知识水平越高的人往往越谦逊,而洞察力越差的人往往更傲慢自大,认为自己特别有知识。这本书提醒我们普通人在许多认知问题上不要盲目自信。彩票将于8月27日上午11点举行。
“子弹财经”喜马拉雅音频版现已推出,带您发现互联网商机!扫码即可立即了解!
5
具有子弹般的穿透力、专业性和深度
解读互联网时代的最新金融趋势
近32万全球金融精英追随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子弹财经。文章内容属于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络的立场。投资者应据此操作,并承担风险。
8月2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开了一批建议提案复文,对多项有关汽车工业建议提案进行了细致回复。
1900/1/1 0:00:00有关“南北马自达”合并的消息终于从传闻变成“实锤”。
1900/1/1 0:00:00每经记者张蕊每经编辑陈旭8月23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积极贡献商务力量,奋力助推全面小康有关情况。
1900/1/1 0:00:00比亚迪可以说是目前国内最受关注的企业之一,其无论是汽车还是股价都是国内消费者热议的焦点,同时还在电子代工、物业等方面拥有不小的建树。
1900/1/1 0:00:008月23日,沃尔沃卡车与江铃汽车000550股吧股份有限公司通过线上仪式正式签署协议,收购江铃重型汽车有限公司及其在太原的生产基地。
1900/1/1 0:00:00近日,比亚迪海豚正式开启了预售,新车共推出4款车型,预售价为9681248万元。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