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导航 汽车导航
Ctrl+D收藏汽车导航
首页 > 汽车资讯 > 正文

大厂造车潮起 百亿级汽车芯片市场谁是最大赢家?

作者:

时间:1900/1/1 0:00:00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趋势正在蓬勃发展,各大制造商都开始着手制造汽车。近日,华为以1.88亿元竞得东莞松山湖26万平方米工业用地,产业类型为智能汽车零部件制造。另一方面,小米也在加快汽车业务布局。齐鑫宝数据显示,埃特科汽车电子有限公司有限公司经历了工商变更,增加了海南积目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有限公司作为股东,该公司是小米的子公司。苹果公司最近也收到了汽车制造的消息。据媒体报道,苹果将在2025年推出全自动驾驶电动汽车,而半导体平台的突破是苹果造车计划的关键。科技巨头纷纷进入汽车行业,激发了A股汽车芯片股的集体力量。在过去的一周里,东财汽车芯片板块的整体增长已经超过了5%。个股方面,羊杰科技(300373,股吧)、四维图新(002405,股吧)、新洁能等近一个月累计涨幅超过30%。全智科技(300458,股吧)、闻泰科技(600745,股吧。21世纪资本研究院此前在一份报告中指出,各大消费电子公司纷纷布局新能源汽车赛道,凸显了市场的强劲需求。此外,汽车电动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发展趋势进一步推动了汽车半导体需求的大幅增长,市场前景不言而喻。这家手机巨头的“端游”造车不仅引领了手机行业的潮流,也成为了其他创新技术的风向标。苹果造车的消息由来已久,一直是资本市场关注的焦点。根据目前的公开信息,早在2014年,苹果就推出了代号为“泰坦”的造车计划,打算推出一款可以与特斯拉竞争的新能源汽车。为此,苹果公司动用巨额资金从克莱斯勒、特斯拉和福特等多家公司挖走了动力测试和混合动力系统工程师,组建了一支由1000名员工组成的团队。然而,苹果的造车计划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延续,而且随着员工的离职,苹果不得不暂时暂停造车,并开始开发自动驾驶技术。然而,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爆炸性越来越大,苹果公司无法抗拒。最近,有报道称,苹果公司决定不推迟其汽车制造项目,并恢复其汽车研发中心,开始处理与电动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有关的文件。报道称,苹果公司在汽车项目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将专注于全自动驾驶技术,目标是到2025年推出自动驾驶汽车。根据Smart Bud全球专利数据库的搜索,苹果在汽车领域拥有许多技术储备。截至最新,苹果在全球126个国家/地区的汽车领域拥有2800多项专利申请。其中,从专利状态分布来看,近60%的有效专利是有效的,总计超过1600项。从专利类型来看,95%以上为发明专利,技术创新水平较高。从专利的总体趋势来看,苹果在该领域的技术专利申请呈稳步上升趋势,近年来平均每年的专利申请量约为227件。由于专利披露滞后,2020年至2021之间的专利申请数量可能会在未来增加。此外,苹果目前在汽车行业的专利布局主要集中在图形用户界面、传感器、处理器、显示屏和无线通信等技术领域。自称不生产汽车的华为将自己定位为智能网联汽车增量零部件供应商,并将智能汽车业务作为其当前布局重点之一。根据天丰证券的数据,华为智能汽车事业部在2020年的研发投资超过5亿美元,并计划在2021投资超过10亿美元用于智能汽车领域的产品和技术研发。在今年9月举行的2021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上,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事业部首席运营官王军介绍说,华为已于……年推出……

0智能汽车零部件产品,包括MDC、激光雷达、鸿蒙汽车操作系统、AR-HHUD和多合一动力总成。小米“造车”的版图也在不断扩大。除了投资100亿元成立小米汽车有限公司之外,近年来,小米还持续专注于投资和收购产业链公司,采用“自主研究”和“收购”等多种方式。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小米系列智能汽车领域公开披露的投资已超过40笔,其中包括珠海冠宇、赣锋锂业(002460,股吧)、蜂巢能源、中航锂业等多家动力电池公司;20多家智能驾驶相关企业,包括雷达供应商禾赛科技、几何伙伴、自动驾驶相关解决方案宗木科技和爱跑汽车,以及比亚迪半导体、亿兆微电子等半导体制造商。不难发现,造车门槛正在降低,科技公司纷纷开始跨界合作。市场普遍认为,手机巨头对软硬件的扎实积累对汽车电子来说是一次“降维打击”,有望成为未来智能汽车软硬件市场的有力竞争对手。比亚迪集团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在广州车展开幕式上表示,汽车电动化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产业供应链体系发生了重组。在半导体领域,电动汽车对半导体的需求比传统汽车增长了5-10倍。然而,由于“缺乏核心”,全球约有700万辆电动汽车尚未生产。电动汽车处于上半场,而智能汽车处于下半场。智能汽车对半导体的需求更大。根据Gartner的预测,2024年单车半导体价值预计将超过1000美元,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预计将达到600-700万辆。据估计,到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半导体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62.8亿至7320亿美元。汽车半导体包括电源、控制芯片、传感器等。MCU类型是最常见的,用于燃料动力和新能源汽车,如动力总成、ESP、信息娱乐、ADAS、发动机控制单元、雨刮器、车窗、电动座椅、空调和其他控制单元。根据相关研究,在传统燃油车中,MCU的价值占比最高,达到23%;其次是功率半导体,达到21%;

传感器排名第三,占13%。在纯电动汽车中,由于动力系统从内燃机过渡到电动驱动系统,传统的动力系统机械结构已被电动机和电子控制系统所取代。电子控制系统需要大量的逆变器,对IGBT和MOSFET等功率器件产生了巨大的需求。因此,纯电动汽车中功率半导体的价值已大幅上升至55%,MCU和传感器的价值分别占11%和7%。首先,让我们看看控制芯片。MCU可分为四类:消费级、工业级、汽车级和军用级,技术难度和要求越来越高。与消费级MCU相比,车规级MCU对产品的可靠性、一致性、稳定性和工作温度范围有更高的要求。正是因为汽车级芯片的技术难度更高,汽车行业才成为芯片短缺浪潮中的重灾区。然而,国内汽车级MCU制造商非常少,这加剧了国内汽车芯片的稀缺性。Renesa的MCU在中国的市场份额最高,达到17%。其中,MCU制造商主要是外资企业,如瑞萨电子、意大利半导体、德州仪器、恩智浦、英飞凌等。国内制造商所占比例相对较小,以兆易创新(603986,股吧)和思蓝微(600460,股吧。IGBT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光伏和工业控制等领域。在电动汽车领域,它主要应用于三个场景:电子控制、空调和热管理以及充电系统。与汽车级MCU产品类似,中国IGBT市场长期由英飞凌等欧洲和日本制造商主导,2020年自给率不到20%。根据行业研究,包括比亚迪半导体、星半导体、时代电气、四蓝微在内的本土IGBT制造商已经通过了工厂认证,并实现了大规模出货。此外,新洁能、扬洁科技、闻泰科技等厂商也在积极布局。在汽车传感器方面,自动驾驶的加速渗透是推动其需求增长的关键。目前主流的传感器主要包括毫米波雷达、车载摄像头和超声波雷达。这方面的代表性公司包括相机镜头公司顺宇光学科技、联创电子(002036,股票棒)、CMOS传感器公司威尔有限公司有限公司(603501,股票杆)等。21世纪资本研究院认为,基于新能源汽车三大类汽车芯片的需求和国产化率,IGBT和MCU的市场空间可能更具前景。

标签:比亚迪世纪特斯拉福特发现

汽车资讯热门资讯
大众召回三车型共1540辆汽车:存油压下降等安全隐患

中新经纬12月3日电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网站3日消息,日前,大众汽车中国销售有限公司根据《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和《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实施办法》的要求,

1900/1/1 0:00:00
特斯拉召回部分国产Model Y电动汽车 共计21599辆

财联社12月3日电,特斯拉有限公司向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备案了召回计划。

1900/1/1 0:00:00
特斯拉“上书”申请关税豁免:电池生产所需石墨只能从中国进口

财联社讯,据报道,特朗普政府与中国贸易摩擦期间征收的关税正在推动汽车价格上涨,尤其是在一些关税的临时豁免在2020年底或今年年初到期之后。

1900/1/1 0:00:00
罗兰贝格全球高级合伙人郑赟: 汽车产业价值链核心环节 将为“双碳”目标做出贡献

“中国前五大碳排放产业分别是能源、制造业、建造业、交通运输、农业。其中,道路客货运是交通运输行业中最大的能源需求来源,作为运输载体,汽车产业层面的脱碳将直接影响交通运输行业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1900/1/1 0:00:00
12月10日起我国全面推行驾驶证电子化

新京报快讯记者从部交管局获悉,自今年12月10日起,在前期试点和分批推广应用基础上,

1900/1/1 0:00:00
旧金山交通部门以安全为由反对Cruise自动驾驶出租车申请

12月2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Cruise申请在旧金山提供收费自动驾驶出租车服务,但旧金山公共交通管理机构对其提出质疑,称发布的宣传视频显示,乘客在乘坐其自动驾驶出租车时,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