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无疑问,2022年芯片行业的资本热潮依然高涨。在宏观层面上,中国、欧盟、日本、韩国和美国的计划将使芯片行业的资本支出从2021的1500亿美元增加一倍。在行业领导者方面,他们也在新年伊始表达了自己的决心。台积电计划今年在工厂建设、芯片研发和其他活动上投资高达440亿美元。英特尔直接宣布了200亿美元的工厂建设,格新也从供应商那里获得了32亿美元的厂房支持。回到中国,数据显示,2019年国内半导体行业投资额为300亿元,2020年激增至1400亿元,创下历史纪录。预计2021全年将达到1500亿元。与此同时,2021芯片行业的多项融资交易也打破了行业纪录。在资本的助力下,芯片行业的并购也在2022年初达到了新的高潮。2月14日晚,美国半导体公司AMD宣布完成对全球最大FPGA制造商赛灵思的收购。以赛灵思的市值计算,此次收购价值近500亿美元,创下了芯片行业收购的新纪录,并成功打破了AMD的历史。要知道,在收购消息刚公布的2020年10月27日,这笔交易的金额仍处于350亿美元的水平。无独有偶,AMD的两个老对手NVIDIA和英特尔在过去几天也收到了关于各自收购案件的新消息。2月15日,英特尔宣布以54亿美元收购Tower Semiconductor,预计将在约12个月内完成。几个家庭很高兴,而另一些家庭则很担心。2月8日,美国半导体巨头英伟达正式宣布终止对软银旗下英国芯片IP公司ARM的收购,标志着为期17个月、价值400亿美元的收购结束。对于年初半导体行业的收购浪潮,业内也发出了一些声音。有人认为这是近年来半导体行业的客观规律,也有人认为是行业竞争带来的必然选择。然而,无论如何,这些世界级的巨头已经拿起了资本的武器,试图跑赢时间和市场。事实上,与NVIDIA收购Arm相比,AMD对收购Celestine的关注度在三大结局各异的芯片巨头中并不高。也许这也是收购案进展顺利的原因。无声的声音能发大财。在本次收购公告成功完成后,AMD的野心逐渐显现。谈到这次收购,首先要提到的是FPGA,它目前在半导体行业非常受欢迎。简单地说,FPGA是一种性能良好、功耗低的硬件可编程芯片,被认为是数字世界的“乐高”。它可以定制和开发各种计算加速功能,无论是边缘数据处理还是数据中心的高性能计算,并可以从中受益。此外,FPGA的研发难度很大。一方面,对芯片材料和工艺有很高的要求;
另一方面,FPGA的编程语言更低级、更不流行、更难。在全球市场上,四大制造商Selence、Altera、Lattice和Microsemi几乎垄断了FPGA市场。其中,Selingx在技术上处于领先地位,在中国和世界的占有率均超过50%。研发门槛高,马太效应明显。显然,对于资金充足的行业巨头来说,走自主研发突破的道路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因此“花钱买”成为了最优解决方案。事实上,早在2015年,英特尔就以167亿美元收购了排名第二的FPGA公司Altera。我们知道,在CPU领域,AMD的市场份额一直排在英特尔之后。根据Mercury Research的数据,截至2021第三季度,AMD获得了约10%的服务器芯片市场份额,而Intel的份额为90%。AMD收购Celine后,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竞争优势,有望扩大到更大的市场。业内人士表示,CPU最核心的市场是服务器和计算机,而FPGA最大的市场是网络服务器和基站。收购Selence有助于AMD在市场上实现平行覆盖。AMD首席执行官苏子峰还表示,通过收购赛灵思,AMD将扩大其在数据中心、5G通信、汽车、工业、航空航天和国防领域的市场。这些都是AMD很少进入的市场,它们都需要高性能的计算。此外,一些分析师指出,此次收购将进一步加强AMD的财务模式,使AMD能够在新的终端市场提供多种不同的收入来源,提供生命周期长、利润高的产品,并确保AMD行业领先的增长势头。通过这种方式,AMD与其竞争对手在整体竞争格局中起到了补充作用。此外,一些从业者告诉我们,AMD和英特尔分别收购了FPGA领域的两家领先公司,这也证实了CPU+FPGA的技术发展趋势已经确定。事实上,英伟达收购Arm是为了完善其在数据中心领域“GPU+CPU+DPU”的主要路线,完成异构计算的布局。此前,英伟达斥资69亿美元收购了以色列网络设备制造商Mellanox。尽管收购Arm的计划没有成功,但NVIDIA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黄仁勋表示,他将在未来几十年继续支持Arm作为授权人,并预计“Arm将成为未来十年最重要的CPU架构。”值得一提的是,1月份,英伟达宣布收购了高性能计算集群管理公司Bright computing,收购金额未披露。据悉,与收购半导体Arm不同,Bright的交易是一笔简单的收购,旨在扩大英伟达的客户群并创造新的机会。不难看出英伟达对业务增长和讲述新故事的渴望。中国市场不再是一个局外人。回顾2021,许多顶级半导体公司强调了该行业正在发生的重大变化,例如全球组件短缺和物流问题导致的内容增长减半,库存水平提高,芯片交付时间延长。毫无疑问,在芯片行业变革的关键时期,没有人能承受错误,即使是行业领导者。外行人看热闹,外行人看门道。顶级半导体公司之间的混战当然令人兴奋,但许多人认为,这样的并购浪潮只发生在竞争激烈的成熟市场,在中国的具体影响似乎很小。但一个事实是,无论是外国巨头还是国内初创公司,都面临着芯片短缺的共同问题。一些分析人士认为,尽管零部件短缺有所缓解,但今年供应限制仍将继续。但从资本的作用和行业稀缺的现状来看,巨头的这些选择也给中国带来了新的启示,或者说国内企业也在用资本来填补空白。一个有趣的数据是,第三方统计显示,过去十年,中国芯片半导体行业共发生3169起投融资事件,投融资总额超过6025亿元。其中,2017年芯片半导体行业投融资总额2105亿元,创十年来最高。其中,1500亿元融资由行业巨头紫光集团一举拿下。据悉,紫光的融资……
ang集团由华信投资出资,国家开发银行注资。当时紫光集团所向披靡,先是收购展讯通信和锐迪科,然后走出国门与西部数据公司成立合资公司,有潜力打造半导体帝国,并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支持。当然,在2021,芯片再次成为资本的宠儿,到处都有创纪录的高融资水平。例如,2021 6月,地平线公司完成了一轮C7融资,融资额高达15亿美元,投资后估值为50亿美元。投资机构包括好维创新、京东方等,由于芯片和自动驾驶的同时介入,地平线在资本市场获得了青睐。自去年启动C轮融资以来,地平线吸引了大量资本参与投资。截至目前,已有超过35家投资机构宣布成立。例如,2021 7月,新驰科技宣布完成近10亿元的B轮融资。除了多只基金和投融资公司,宁德时代(300750)也通过早间通道资金进行了增持。另一家公司Black Sesame(000716)Intelligence于2021 9月完成了数亿美元的战略轮融资和小米长江产业基金牵头的C轮融资,然后于2022年1月完成了C+轮融资,博世集团的子公司博远资本作为投资者。摩尔线程在成立后的100天内筹集了数十亿美元资金,穆Xi也在成立后一年多内完成了四轮融资。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些投资者中,除了传统的投资机构外,还有行业投资人士,如宁德时代、小米、博世等。更有趣的是,芯片行业的独角兽比仁科技也在通过投资提前布局“异构计算”。它与IDG Capital、字节跳动等共同投资了国内DPU初创公司Cloud Core Link。本轮天使轮融资已达数亿元人民币。随后,有人猜测,他们与高瓴一起投资了国内的CPU公司鸿骏微电子。同样,汽车公司也疯狂地进入了这个市场。数据显示,自短缺以来,上汽集团逐步加大了对芯片铸造的投入。特别是从1月开始,上汽集团(600104)将与上海微科汽车产业研究院共同启动“国产汽车芯片专项基金”,打造精准战略合作,实现“中国汽车级”的落地。无独有偶,北汽投资也专注于投资智能驾驶和汽车半导体,而广汽主要投资了悦新半导体,包括地平线、新钛科技、汉支付科技、展新电子。比亚迪拥有自己的半导体开发能力,还投资了地平线、吉华特、华大北斗、宗汇新光等公司,目的是利用资本来弥补其弱点。根据美国半导体工业协会(Semiconductor Industry Association of the United States)周一发布的最新数据,2021,全球共售出1.15万亿芯片,销售额达到5559亿美元,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26.2%。其中,汽车级芯片需求增长最大,销售额同比增长34%,达到264亿美元。中国仍然是最大的半导体市场,约占全球销售额的三分之一。2021,中国芯片销售额总计1925亿美元,增长27.1%。不难预测,在未来两三年,为了在缺乏核心机会窗口的情况下占据强势地位,企业将继续选择资本来填补这一位置。
标签:比亚迪
中新经纬2月16日电据“乘联会”微信公众号消息,2022年2月,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和精真估联合发布了《2022年1月中国汽车保值率研究报告》。
1900/1/1 0:00:00北京商报讯2月16日,有媒体发布了高管薪酬排行TOP20榜单及高管个人年薪TOP50榜单。其中,小鹏汽车的总裁顾宏地去年年薪显示为434亿元,直接拿下个人榜单第一。
1900/1/1 0:00:002月16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马斯克时常抱怨印度拒绝对特斯拉电动汽车减税。近日,印度对特斯拉做出反击,表示特斯拉只是寻求进口关税减免,而不承诺在印度建厂,未申请任何生产关联激励PLI计划。
1900/1/1 0:00:002月16日,美的工业技术旗下安庆威灵汽车部件有限公司的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战略新基地奠基开工。据了解,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战略新基地项目总投资约110亿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约65亿元。
1900/1/1 0:00:00智通财经APP讯,2月14日,宁德时代300750在接受调研时表示,公司与美国客户互动较多,既包括新势力,也包括传统车企,双方共同探讨了各种可能的供应及合作方案,以及本地化生产的可能性,
1900/1/1 0:00:00业绩大超预期,正将汽车这一庞大工业推向变革的下半场智能化,资本市场应声发力。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