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导航 汽车导航
Ctrl+D收藏汽车导航
首页 > 汽车资讯 > 正文

电动汽车涨价生意经:直接涨、间接涨、变相涨,但居然还有降价的

作者:

时间:1900/1/1 0:00:00

大众,一汽,荣威,比亚迪,丰田

经济观察网记者浦振宇3月以来电动汽车价格的飙升继续蔓延到更多品牌。本轮汽车涨价是原材料市场供需紧张的结果,但不同车企的涨价幅度和方式差异很大。据经济观察报记者不完全统计,从3月底到现在的半个月时间里,上汽乘用车、一汽-大众、上汽大众、特斯拉、比亚迪、奇瑞、Nezha、威马、吉利、广汽埃安、小鹏、蔚来、长城、零跑等超过15家车企加入了涨价行列,在市场终端已经销售了40多个型号。具体来看,小鹏汽车是涨价幅度最大的车企,其主要车型P7670E和670E+的涨价幅度均超过3万元,最高达到3.26万元。作为一家新造车企业,零跑目前的旗舰纯电动SUVC11也实现了2-3万元的增速。尽管特斯拉的Model 3和Model Y车型只提价了1万元,但这是基于它们已经在1月份提价了一次。除了少数品牌车型的价格涨幅超过3万元外,大多数电动汽车的价格涨幅相对保守。比亚迪(BYD)、几何(Geometry)、荣威(Roewe)、奇瑞(Chery。有趣的是,一些公司直接调整官方售价,而另一些公司则选择通过经销商减少终端折扣来间接涨价。一些汽车公司还选择以改装车型的名义变相涨价。一些改款车型在降价的同时也减少了配置,这引发了“涨价减配”的争议。一些汽车公司还采用了三种涨价方式:直接涨价、间接涨价和变相涨价。涨价和策略差异的背后,是车企实力和策略的差异。汽车行业分析师严景辉表示,一些大型车企对供应链的控制力很强,大部分成本压力可以通过内部协同效应转移或消化。剩下的一小部分压力可以通过汽车价格的小幅上涨来解决。但也有更多的车企没有这么强的能量,小幅直接涨价并不能完全解决成本压力。他们只能采取更复杂的操作来缓解成本压力。那么,在这一轮涨价中,哪些车企面临着更大的压力呢?什么时候才能真正解决电动汽车原材料成本高的问题?自年初以来,由于补贴的减少和原材料价格的上涨,电动汽车市场经历了两次涨价。未来会有第三轮涨价吗?各种涨价方式不同于国内和新建汽车品牌电动汽车车型的普遍涨价。许多合资品牌“汽油改电”下的电动汽车车型今年的价格没有直接上涨。经济观察报记者发现,广汽丰田C-HREV、一汽丰田奕泽E发动机、一汽大众奥迪Q2Le tron等车型都出现了终端折扣缩水的情况。其中,奕泽E擎优惠力度最大,去年最高优惠11万元,现在仅8万元,减少了3万元;C-HREV现在提供4万元的折扣,去年最高折扣为5万元;

Q2乐创现在优惠4.5万元,去年最高优惠7万元。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合委员会秘书长崔东树告诉经济观察网记者,没有涨价的合资品牌“油改电”车型是通过传统4S店渠道销售的。他们的销售逻辑和普通燃油车一样,不需要直接涨价。他们可以通过调整终端折扣率来吸收成本压力,终端折扣率是间接的价格上涨。还有一些合资品牌的市场表现差强人意,比如“油改电”车型,无论是官方价格还是终端优惠都没有改变。北京现代一家4S店的销售人员告诉经济观察报记者,嘉年华纯电动没有涨价,目前现金优惠7万元,和去年差不多。然而,商店里没有现车,订购一辆车至少需要一个月的时间。“这辆车卖得不太好,现在零部件短缺,制造商的积极性也不高。涨价与否并不重要。隐性涨价不是上市“油改电”的专利“车型。一些本土电动车型最近通过整容和升级,悄悄提高了各种车型的购买门槛。例如,3月23日上市的上汽荣威科乐威元气波波版已经淘汰了中低端车型,整体起售价比老款提高了1.49万元;

与2021车型相比,补贴后上汽大众2022 ID.6X和一汽大众2022ID.4CROZZ和ID.6CROZZ的起步价增加了5400元。总的来说,虽然价格上涨伪装成了一次整容,但新款车型在配置方面通常优于旧款。相关车企希望通过“放量”来对冲涨价带来的负面影响。以ID.6X为例,2022款ID.6X系列车型更新了智能车联网系统4.0的升级版,并增加了外后视镜电动折叠和迎宾落地灯等功能。同时,智能远程及以上车型增加了智能泊车辅助系统。纯远程和极智能远程版本还配备了360°鸟瞰全景视觉泊车辅助系统。招行国际研究部经理、汽车行业分析师白一阳告诉经济观察报,通过置换和配置来推动价格上涨的方法相对合理,但需要有品牌支持,所以这种方法只适合顶级车企。值得注意的是,也有少数电动车型在升级后面临“涨价降配”的质疑。今年1月,荣威i6MAX2022 EV500天幕特别版上市,售价17.98万元。有报道称,这款车比2021 EV500 Skyscreen旗舰版贵27000元,但它缺少大量功能,如正面安全气囊、360度全景成像和前排座椅加热。第三轮涨价会发生吗?今年以来,电动汽车虽然经历了两轮涨价,但并不意味着车企的成本压力已经完全解决。崔东树表示,本轮涨价是相对理性的,制造商并没有完全将成本压力转移到终端价格上。事实上,大多数成本压力制造商都会选择在内部消化,只有一小部分压力直接传递给消费者。众所周知,电动汽车公司的成本压力主要来自电动汽车原材料的高价格,而原材料价格高的根本原因是供需矛盾。那么,什么时候才能解决电动汽车原材料高的问题呢?在最近的中国汽车协会月度信息发布会上,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副秘书长马晓利表示,短期内原材料供需压力仍然巨大。从供需情况来看,今年我们可能仍处于紧平衡状态。从资源储量来看,在3-5年的短期内,资源量实际上可以满足发展的需要。但上下游产能匹配不匹配、扩张周期不匹配可能会继续产生一定影响。中国汽车协会副总工程师徐海东也表示,动力电池生产的扩张期需要6-8个月,原材料一般需要一年半的时间,而锂矿和其他矿业的产能增长需要两年半到三年的时间。因此,汽车和汽车市场上原材料行业和电池行业的发展信息不对称,这意味着原材料产能建设相对滞后,短期内难以解决。然而,资源层面的供需紧张并不是导致原材料价格高企的唯一因素。马晓丽表示,动力电池原材料市场存在恶意投机行为,一些交易员在在中间赚取了相对较高的价差。虽然打击恶意炒作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电动汽车原材料价格高的问题,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稳定市场价格的作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协会等一些机构都在不同程度上为应对材料价格上涨做了大量工作。令人欣慰的是,经过3月份一个月的努力,碳酸锂价格已基本稳定。至少目前,还没有成功……

每天增加5000元或10000元的情况。我们期待着在未来逐渐恢复正常, “马晓利表示。原材料价格的稳定是个好消息,但对于实力较弱的新车制造商和中小型车企来说,这可能还不够。一家新车制造公司的内部人士告诉经济观察报,其产品的价格上涨并不完全由成本变化决定,而是由各种因素的综合平衡决定肯定会增加,但我不敢增加太多。因此,价格上涨只能缓解部分压力,而剩余的压力只能得到有力的抵抗。即使上游材料价格在未来保持稳定,不涨不跌,企业仍将面临巨大压力。在这种情况下,业内认为,未来负担不起的电动汽车公司不太可能出现新一波涨价潮。崔东树认为,尽管许多电动汽车消费者有刚性需求,但他们承受价格上涨的能力也有限。如果原材料价格继续居高不下,制造商未来只能想办法承受成本压力,无法继续一轮又一轮地涨价。白一阳还表示,即使原材料价格高企的情况没有改善,大多数电动汽车公司也不应该再次涨价,因为目前需求端没有那么强劲。涨价之后,一些新车品牌的订单量开始减少。在企业看到订单和销售额下降后,价格上涨的趋势甚至可能逆转。

标签:大众一汽荣威比亚迪丰田

汽车资讯热门资讯
比亚迪预计2022年Q1净利增174%至300%

4月19日消息,比亚迪发布2022年第一季度业绩预告,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5亿元至95亿元,同比增长174至300。

1900/1/1 0:00:00
比丰田埃尔法还霸气 比亚迪腾势高端MPV官图发布:前脸太醒目

4月15日,预热了许久的腾势高端MPV官图正式发布,也得以让我们第一次看到其全貌。

1900/1/1 0:00:00
车型家族直播月火热开启 奥迪为“新生代”打造别样豪华体验

“年轻化”已成为汽车行业高热度词汇。当年轻人成为消费主角,车企开始试图跟新生代消费者同频共振,而成功的产品与营销成为车企抓住年轻消费群体驻足的关键。

1900/1/1 0:00:00
保命装置成“摆设”!丰田召回46万辆车:VSC系统不工作

近日,丰田在海外召回了约46万辆车型,召回原因为车辆车身稳定控制系统存在隐患。

1900/1/1 0:00:00
奥迪史上最大SUV!上汽奥迪Q6预告图公布:灵感来自中国神话麒麟

4月18日消息,在今晚举行的上汽奥迪进取直播日上,官方首次对上汽奥迪Q6设计进行解密。

1900/1/1 0:00:00
销量创历史新高!7000亿新能源车龙头一季报预告出炉,目标直指全球销冠特斯拉?

财联社讯,7000亿市值的比亚迪股价2019年年底迄今累计最大涨幅近七倍,然而高位回调也十分惨烈,去年10月至今股价较历史最高点已回调近四成。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