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6日,中新社(新华社):汽车公司需要在隐私和便利之间找到平衡。作者陈兵,南开大学竞争法研究中心主任,法学院教授,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特约研究员。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车联网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标准体系建设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提出到2025年,建立较为完善的车联网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规范体系。在隐私和便利之间找到平衡。随着智能网联技术的发展,汽车智能正在成为继手机之后的又一个“移动智能终端”。目前,越来越多的汽车公司正在后台收集和使用大量的用户数据。这也给个人隐私带来了潜在的风险。对于一些汽车公司过度收集个人敏感信息的行为,消费者既担忧又无奈。缺乏“安全感”具体包括:首先,个人隐私容易受到监控。智能网联汽车集成了大量的摄像头、雷达、转速表和其他设备。通过在后台实时收集驾驶员相关的数据信息,他们可以在消费者不知情的情况下准确地完成用户分析,甚至监控他们的出行轨迹。其次,个人财产存在风险。车主投保情况、交通违法罚款缴纳情况、ETC缴费账户等个人财产相关数据,未经消费者授权,提供给缺乏安全资质的第三方企业,财产安全风险不容小觑。那么,我们如何在转移隐私和获得便利之间找到平衡呢?作者认为,转移隐私和获取便利之间的平衡是:“明确的个人数据信息安全保护规则”+“具体可行的行业数据安全监督协调机制”+“多主体利益共享的合理机制”。换言之,迫切需要建立和完善车联网领域数据信息全价值、全周期、全场景、全空域、全过程的科学、规范、系统的数据收集、使用和管理体系和实施机制,确保安全与发展的融合,规范发展,规范发展。因此,《指南》在现有国家法律法规的基础上,为进一步细化车联网领域的规则和标准提供了指导。然而,为了实现个人敏感信息的安全共享,有必要完善汽车联网行业数据安全的监督协调机制,以确保各项制度政策的实施。建议相关监管部门加快建设车联网数据安全风险监测和综合管理平台,引入车联网基础设施区块链安全证书存储技术,加大对数据安全违规相关企业的处罚力度。同时,尽快规范车联网领域数据的分类分级和市场交易机制,促进汽车企业加大对数据安全技术创新的投入。特别是要加强对数据合规软科学体系措施的研究,在充分理解指南文本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发展特点,推动指南文本的转化和应用,积极参与行业规范的设计、调整、更新和优化,定期主动发布用户数据安全评级报告,鼓励和支持消费者用户参与车联网行业的数据安全治理。在数据收集、使用和管理的相关制度健全、操作规范有保障的情况下,在符合《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以及即将出台的《网络数据安全管理规定》,结合具体场景……
ios如国家安全在社会公共安全和用户自身的紧急援助需求等法律情况下,或在明确告知和同意用户的约定情况下,最小化原则可以实现用户之间的敏感数据共享。汽车企业应该如何改进安全管理?在汽车行业转型期,汽车公司的角色逐渐从制造业企业转向科技型企业。参考科技型企业的发展经验,任何产品的网络安全和用户数据安全都占据着企业运营的首要地位。汽车公司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改进数据安全管理:一是国家层面的数据安全管理。车联网产业的产业链和价值链相对较长,涉及多个主体,全球化程度较高。相当一部分汽车公司是由中外合资企业不断发展起来的。据统计,60%的车辆数据存储在海上。车联网服务数据在域外的传输对国家数据安全构成威胁。目前,跨境数据流动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各国加强了立法保护数据出境的安全。例如,亚太经合组织建立了跨境商业个人隐私保护规则体系;美国与欧盟签署的《欧洲和美国隐私保护公约》;2018年《美国通信法》关于澄清境外合法使用数据的规定;
欧盟于2018年推出的《通用数据保护条例》。随着《数据安全法》、《网络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的出台,我国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个人信息出境安全管理取得了显著成效。因此,汽车公司需要积极跟进国内外车联网领域数据安全和数据出口标准、法律、监管规范的最新要求,在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用户安全的基础上,依法合规经营。其次,用户层面的数据安全管理和服务。车联网的大部分数据来自智能网联汽车用户,包括与驾驶员相关的身份信息(数据)、车辆信息(数据、驾驶行为数据、车辆传感器收集的非驾驶行为数据,以及基于驾驶场景生成的非驾驶消费数据,以及基于上述数据的合成导数数据。为此,有必要加快车联网背景下数据的分类、分级管理和服务,特别是基于车联网背景中各种类型数据分析的算法使用行为。其中,必须严格管理车辆智能系统记录和保留的车主或乘客的大量个人数据,如语音、视频等与用户隐私直接相关的数据。对此,《民法典》、《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法规都明确要求,未经许可,汽车企业不得收集前述信息。制造商还应在内部建立健全可靠的数据安全管理机制,随时接受合法的政府监督和合理的公众询问。此外,汽车公司还应结合地图、交通流量、周边车辆、行人、非机动车位置、路况、信号相位、道路预警、气象信息、停车场提示等辅助数据,约束对用户出行轨迹和生活习惯进行“数据画像”的行为。汽车公司使用上述数据需要获得用户的明确授权,原始数据信息需要经过“脱敏处理”,以确保特定个人不会受到反向剖析,然后才能分析用户需求、调整业务策略、提供增值服务。同时,防止顶级汽车公司在车联网背景下垄断和不当使用各类智联网络数据也很重要。(中新经纬APP)本文由中新经纬研究院原创,版权归中新经纬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者以其他方式使用。责任编辑:张志涵
标签:
证券时报记者叶玲珍近日,多家车企一季度产销数据出炉,新能源汽车继续维持高增长态势,小鹏、理想、哪吒等造车新势力一季度累计销量突破3万辆。
1900/1/1 0:00:00短期来看,多位业内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二季度新能源汽车销量仍将继续上涨。从部分车企的终端反馈来看,价格上调并未对他们的订单造成负面影响,反而催生了一波“焦虑下的订单”。
1900/1/1 0:00:004月6日,宇通客车600066发布2022年3月产销快报,3月份实现生产2301台,销售2277台。
1900/1/1 0:00:00北京商报讯4月6日,力帆科技发布数据显示,今年3月销量为2008辆,同比增长超400倍。
1900/1/1 0:00:00北京商报讯4月6日,江铃汽车000550发布数据显示,今年3月产量约285万辆,同比下降1574;销量约3万辆,同比下降1918。
1900/1/1 0:00:00北京商报讯4月6日,海马汽车发布数据显示,3月产量为2057辆,同比下降1053;销售量为2048辆,同比下降3754。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