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人大战的背后,一场各大车企与科技厂商之间的自动驾驶技术之争正在悄然展开。当前,在互联网“寒冬”和人才流动频繁的情况下,哪一个领域能够承接互联网领域高端人才的外流,追随互联网的“高薪神话”?答案就在与新能源汽车相关的自动驾驶和车联网等前沿领域。近日,猎聘发布的《2022Q1中高端人才就业趋势大数据报告》显示,在当前热门领域中,自动驾驶领域的平均年薪最高,达到39.05万元/年,与去年相比增长了41.92%。其中,自动驾驶领域较为集中,人工智能算法工程师最为引人注目。据媒体报道,无论是企业提供的条件,还是人才的要价,年薪一般定在每年50万元以上。类似的反馈显示,根据BOSS直聘数据,特斯拉和小鹏汽车等大公司对自动驾驶职位的需求增长了近一倍,他们的平均工资也在同步增长。因此,争夺高薪正成为自动驾驶领域的常态,重点是争夺算法工程师等高端人工智能人才。目前,各大车企和自动驾驶技术制造商都在押注这项前沿技术的应用,对算法工程师等高端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成为今年的趋势。抢人大战的背后,一场自动驾驶技术之争正在各大车企和科技制造商之间悄然展开。
车企自研自动驾驶全栈:不仅要面子,还要把握车企对自动驾驶的态度。这反映在2021 6月上汽集团董事长陈虹(600104)阐述的“灵魂”与“身体”的辩论中,他说:“这就像有一家公司为我们提供一个全面的解决方案。这样,它就成为了灵魂,上汽就成了身体。我们需要控制自己手中的灵魂。”因此,在陈虹看来,自动驾驶技术对汽车未来发展的“灵魂”地位也显而易见。尽管上汽集团并不完全排除与第三方技术制造商的合作,但事实上,它已经在自动驾驶领域进行了合作,投资了Momenta和Horizon等科技公司,在车辆数据收集、培训、模拟等方面进行了合作。然而,它对自动驾驶核心技术的态度非常明确——必须由上汽掌握,拒绝第三方制造商的全栈技术解决方案。上汽集团并不是唯一一家持有类似观点的公司。吉利汽车在“智能吉利2025”发布会上宣布的“一网通三系统”全面战略布局,明确表明吉利要成为一家拥有自主软硬件的汽车企业,智能驾驶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高水平的智能驾驶辅助车也将为今年的杭州亚运会服务。不用说,长城汽车旗下的尼莫智行已经成为一家拥有全套自主研发的自动驾驶核心技术的独角兽企业,并在乘用车、末端物流无人车等场景成功实现量产。今年4月,米陌知行刚刚宣布收购价值数亿元的A+轮融资,在一级市场一炮而红。同时,在长城汽车(601633)的帮助下,纳米辅助驾驶用户总里程已超过700万公里,今年还发布了搭载HPilot3.0的“纳米城市NOH”和“小魔骆驼2.0”末端物流自动配送车,取得了充分的实用效果。让我们来看看中国的汽车制造新势力。小鹏汽车是这个阵营中最努力、最大胆的玩家。2021 1月,小鹏汽车发布了NGP自动导航辅助驾驶,成为全球第二家、国内第一家有能力自主研发生产全系列自动驾驶汽车的汽车企业……
r特斯拉。同一阵营的理想和成就都有所放缓。将自动驾驶作为发展的突破口,基本上已经成为各大车企的共识。无论是通过与第三方技术制造商建立战略合作,成立专业子公司,还是成立与自动驾驶相关的研发部门,车企之间围绕自动驾驶技术的竞争早已摆上台面。一位业内人士告诉《智能相对论》:“在自动驾驶领域,各大车企可以购买相同的零部件,但由不同系统和算法‘调整’的车辆并不相同……”这也是为什么这么多车企想要保留自动驾驶技术的原因,不仅仅是因为他们负担得起,主要得益于算法支持的自动驾驶技术,决定了未来汽车的驾驶体验。
自动驾驶很难单独处理,尽管车企和自动驾驶技术制造商都在强调全栈自我发展的概念。然而,就自动驾驶技术的广泛相关性而言,很难实现完全独立和全栈的自我发展。例如,自动驾驶所依赖的高精度地图目前在中国有28家具有A级测绘资质的制造商支持,其中大多数是第三方机构,或者被一些已经进入市场的互联网巨头占据。这给车企留下的空间很小,要么直接收购、投资,要么像小鹏和上汽这样合作,要么只能依靠第三方供应商解决方案,这有点被动。目前,自动驾驶技术的底层竞争主要集中在芯片和软件算法两个领域,后者是市场上谈论最多的领域。特斯拉NOA、蔚来NOP、小鹏NGP、毫米智能NOH等自动驾驶辅助功能的实现离不开软件算法的支持。而车企的全栈自研更侧重于视觉感知、信息融合、决策、执行等方面在算法平台上的领先研究和应用。因此,在今年的求职环境中,算法工程师等职位需要如此高的知名度和市场议价能力。目前,算法是各大企业重点关注的核心领域,对自动驾驶的有效性至关重要。以Transformer为代表的大型车型正在成为特斯拉、纳米智能等领先厂商的主流方向,从而在整个自动驾驶领域开辟了新的竞争格局。小鹏汽车作为在自动驾驶道路上走得更快的造车新势力之一,很早就开始了对感知算法的自研,随后将自动驾驶计算平台迁移到更开放的NVIDIA Xavier,以满足自研算法的适配需求。随后,小鹏汽车的全栈自研自动驾驶技术基本上在NVIDIA计算平台上迭代实现。由此也可以看出,在现实中,全栈自研对于车企来说并不是绝对的。即使只是专注于软件算法层面的自研,也必须依靠第三方厂商的平台或技术解决方案进行协作。就算法本身的先进性而言也是如此。目前,算法的迭代并不是独立完成的,只能在人工智能的另外两驾马车,即算力和数据的拉动下才能实现。根据特斯拉和毫米智能选择的Transformer框架,大型模型的训练必须基于丰富的数据和强大的计算能力。因此,即使汽车公司只是想做好软件算法研究,他们也会在接下来的开发过程中从两个方向寻找立足点。一个是数据。目前,自动驾驶算法的核心是深度学习的方向,这通常需要大量的数据来驱动能力的迭代。因此,业内普遍认为,未来一段时间的数据沉淀将是各大厂商在自动驾驶领域的核心竞争点。那么,数据是从哪里来的呢?显然,t……
唯一需要测试的是自动驾驶算法的“上车”情况。例如特斯拉、小鹏汽车和智行智行,背靠长城汽车,其自动驾驶之所以能迭代如此之快,是因为品牌背后有足够多的实车在路上行驶,他们利用自己发布的辅助驾驶功能为其积累了大量数据。因此,这似乎引发了各大自动驾驶制造商的“里程焦虑”,越来越多的注意力集中在驾驶里程上。今年1月,小鹏汽车披露其NGP累计里程超过2000万公里,有效累计里程数居全国第一。4月,米莫智行还宣布,其自己的辅助驾驶用户已经行驶了700多万公里,被称为“中国量产自动驾驶第一”。事实上,在此之前,今年1月,文远智行宣布其自动驾驶里程首次突破1000万公里,并强调自动驾驶总里程超过250万公里。三者各执一词,不禁让外界深切感受到自动驾驶厂商对驾驶里程的痴迷。简单地说,自动驾驶算法离不开海量数据(603138)的“喂养”,而海量数据又来自于对行驶里程的实际反馈,这关系到各大厂商对自动驾驶算法的优化效果和实际执行效率。同时,对于自动驾驶来说,数据不能只基于“数量”,更要基于“质量”。里程数很重要,但更多取决于驾驶过程的有效性。例如,在单个驾驶过程中,需要关注和评估每100公里的平均接管次数、变道超车成功率、进出高速公路大门的成功率、隧道通过率等一系列数据,以确定自动驾驶制造商算法的优缺点。第二是计算能力。处理数据和优化算法需要计算能力的支持。因此,高计算能力是支持算法突破的关键,这大致可以分为两个子方向:用于整车的AI芯片和用于云的AIDC。在自动驾驶AI芯片领域,英伟达最早进入市场,具有明显的先发优势和最强的竞争力。凭借其在GPU领域的领先地位和全面的CUDA生态系统,NVIDIA占据着绝对的领先地位。在今年4月的NVIDIA GTC大会上,NVIDIA透露,将于2026年安装的Atlan芯片的目标计算能力为1000TOPS,这对各大车企来说可能是可怕的。在AIDC的方向上,也有其他人工智能制造商准备推出。例如,截至2021年底,尚堂拥有23个正在使用的超级计算集群,总计算能力为每秒1170亿次浮点计算。随着上海临港(600848)AIDC的落地运营,这一算力优势将持续上升,进入自动驾驶领域。总体而言,在“智能相对论”看来,自动驾驶领域长期以来充斥着各种跨界厂商,而自动驾驶所需的底层能力和支持正是它们的强项,从而占据了一席之地。那么,在这种情况下,自动驾驶制造商应该如何做出决定呢?在芯片方面,目前全球领先的30家新能源汽车制造商中,有20家选择了阿维达阵营,包括NIO、小鹏、理想、非凡等。华为阵营只有极狐和Nezha,以及特斯拉自己的一体化格局。市场的选择是最现实的,那么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高投资成本和高技术壁垒都是直接原因,而最根本的原因是自动驾驶的短期商业化道路尚未完全实现,行业本身还无法支撑多个领域的基础设施。AutoX Antu首席执行官肖建雄曾在2021世界智能驾驶峰会上提到:“我们觉得该公司目前就像一名小学生。如果你今天问他,你赚了钱吗?这可能会导致他辍学并在麦当劳工作。”对于当今的自动驾驶制造商来说,这是一个特别现实的问题。目前,大多数自动驾驶制造商……
k造血能力,只能选择与汽车制造商、芯片制造商、AIDC等其他制造商合作,支持自己的算法系统的开发。因此,在自动驾驶领域,很难独善其身,这就是原因。事实上,无论是自动驾驶制造商还是车企,都已经达成了合作共识。与国内高端智能电动品牌Jikron一样,它宣布进一步深化与国际领先制造商Mobileye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双方计划在2024年共同推出全球首款具有L4级智能驾驶能力的消费级智能驾驶电动汽车。类似的动作在行业内频繁发生,推动自动驾驶跨越新的行业版图。
总结:从目前的市场热度来看,车企和资本市场实际上都对自动驾驶领域有点焦虑——车企正在向具有高薪条件的中高端人才伸出橄榄枝,资本正在广泛进入市场。他们不仅对自动驾驶的未来价值寄予厚望,也渴望在当前条件下看到自动驾驶更多的核心优势和起步位置。协同商业价值的技术竞争已经十分激烈。在今年的NVIDIA GTC大会上,NVIDIA还宣布将从算法平台、芯片、高精度地图三个维度向自动驾驶领域发起全面进攻。由英伟达自研团队引领的生态版图正在逐步推进。此时,对于那些想在整个堆栈上继续开发自动驾驶技术的车企来说,可能已经没有太多时间了!本文中的图片都来自互联网上对情报的深度挖掘。通好新增vx:zenghy2017。本内容为原创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未经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包括转载、摘录、复制或创建镜像。其中一些图片来自互联网,尚未经过版权归属验证。它们并非用于商业用途。如有侵权,请作者与我们联系。智能相对论同频视频账号“爱一刀”来了!我们期待着为您揭露科技互联网的黑暗和灰色产业!▲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智能相对论。文章内容属于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络的立场。投资者应据此操作,并承担风险。
在新能源阵营,长安汽车000625推出了“深蓝”汽车品牌,长安SL03为深蓝汽车的首款车型,该车近日已经亮相,基于长安全新的EPA1平台打造,将有纯电、增程、氢燃料三种动力形式,定位中型轿车,
1900/1/1 0:00:005月12日消息,比亚迪002594旗下全新纯电车型海豹定档5月20日正式开启预售,新车将推出3种动力和续航共4款车型,包括标准续航版精英型和尊贵型、长续航版、四驱性能版。
1900/1/1 0:00:00广汽本田公布了一款全新紧凑型SUV,名字定为ZRV致在。定位介于缤智与皓影之间,预计年内国产上市。ZRV致在是本田全球车当中首个发布的车型,后续将在欧洲、日本等其他地区上市。
1900/1/1 0:00:00“目前,产能恢复到50左右,如果政策进一步放开,预计月底产能会恢复到70左右。”位于上海地区的某汽车零部件企业高管李鑫近日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1900/1/1 0:00:00根据欧洲商业协会公布的数据,4月,俄罗斯新车销量同比下跌79至32706辆,这是AEB自2006年统计俄罗斯新车销量数据以来最大的同比跌幅。
1900/1/1 0:00:00韩国汽车出口面临危机。5月11日,韩国关税厅公布的数据显示,5月前10天韩国出口同比增加287,至16052亿美元。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