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香港联交所官方网站显示,魏玛汽车的招股说明书处于“无效”状态。在此之前,11月21日,威马创始人沈晖的一封内部信公开披露了这家明星新能源汽车公司的财务压力。内部信列出了应对财务压力的几项措施,包括公司管理层减薪50%,员工工资打70%的折扣。
在一些内部员工看来,有早期迹象表明威马面临财务压力。仍留在魏玛的人们和外界一样渴望知道,这家曾与“魏小利”并列“F4”的车企,能否坚持到上市马拉松的终点?
jw视图
裁员和减薪
每个月的8号是威马员工的发薪日。然而,11月8日,威马员工张峰并没有收到表示收到工资的通知信息。包括张峰在内的威马员工已于10月被口头通知,发薪日将从每月8日推迟到25日。
当时,我们已经做好了减薪的准备,只需要一份书面通知,就在21日发出了,”张峰透露。在此之前,威马从未延长过工资。
据中新经纬报道,在21日发布降薪内部函之前,威马就已经开始裁员。
10月15日前后,威马各部门领导口头通知员工,他们有机会在规定时间前注册,并获得N+1补偿。他们可以在月底离职,也可以在工资上获得70%的折扣,继续工作。事实上,并不是每个报名“自愿裁员”的员工都能获得N+1补偿,因为每个部门都有员工数量的限制,需要领导来争取。
11月21日,在看到内部信件后,张峰萌生了离职的想法。在他看来,继续工作没有什么意义,身边很多人也有离职的想法,因为“年终奖也没了”。
沈晖的内部信中写道,将取消额外奖金、留任奖金和年终奖。
尽管外界经常有“威马掉队”的声音,但作为一名员工,张峰从未有过直观的感受。他觉得“公司氛围很好,企业文化开放,没有打卡,加班很少
在裁员降薪的同时,威马的招聘工作似乎陷入了停滞。中新经纬在BOSS直聘上看到,尽管威马仍有职位空缺,但招聘人员上一次上线还是在四个月前。威马官方微信账号的“加入我们”部分显示,目前没有职位。
jw视图
离开商店和撤出商店
自2020年以来,“威马落后”的声音一直不绝于耳。当时,威马的销量为2.25万辆,在造车新势力中排名第四。
2019年,威马以12.8万辆的销量在新势力中排名第二,仅次于蔚来。当时,威马与蔚来、小鹏、理想并称为造车“F4”新势力,处于第一梯队。
2021,威马汽车的年销量达到44200辆,仅次于小鹏、NIO、Ideal和哪吒,排名第五。同年,小鹏交付9.82万辆,NIO交付9.14万辆,理想交付9.05万辆。
根据中国汽车中心披露的数据,2022年1-10月,威马汽车累计销售29284辆,同比下降14%。这一数据远低于同为阵营、销量增长超过一倍的Nezha Motors和Zero Run Motors。
沈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威马滞销不仅是未售出,而是有意出售。
根据魏玛于2022年6月向香港联交所提交的招股说明书,2019年至2021,魏玛累计亏损136.32亿元;
毛利率仍低于-40%,相当于每辆车销售亏损10万元。
张峰认为,你卖得越多,损失就越多。当你有充足的资金时,你可以这样做,但当资金面临压力时,这样做是一场灾难。
也许是由于“随售随销”政策的原因,经销商无法收货,导致无车可卖,威马也经历了一定程度的撤店。
根据招股书,威马采用的是分销商销售模式。根据在第三方地图上的搜索,威马在北京地区有23家门店,但威马的官方网站显示,在北京地区开业的门店只有13家。业内人士表示,这可能是因为一些店铺已经撤店,第三方软件没有及时更新。
11月30日,中新经纬抵达北京市海淀区翠微印象城。商场一楼的指示牌显示,这里有一家威马销售店,但在商场内搜索后没有找到。翠微印象城的工作人员表示,“威马已经撤店约四个月了,撤店原因尚不清楚。可能是租约到期了
店铺的撤出不仅发生在北京。11月30日下午上班时间,中新经纬根据公开信息随机致电位于河南、四川、湖南等地的11家威马销售门店。只有3家商店的电话接通了,其余的要么无人接听,要么换成了其他品牌的商店。
经销商也需要赚钱,”张峰说。汽车是否卖得好,经销商能否赚钱,决定了威马店是否存在。
根据招股书,威马一共推出了四款车型,分别是EX5、EX6、W6和E.5。根据公开信息,这些车型的售价分别为16.98万元、18.99万元、19.58万元和18.01万元起。
30日,长沙一家威马门店的销售人员宋梅通过电话告诉中国新经济社会保障,2022年初在该门店购买的一批汽车尚未售罄,目前正在销售中。
目前,我们店里有5、6辆威马W6和1辆威马EX5,它们是今年年初到货的。折扣价分别在15万元和14万元左右。“宋梅还表示,只有店里的现车才以上述价格出售。如果这些车卖光了,顾客又想再次购买,交货时间和价格都不知道。
jw视图
节奏
威马为什么会走到这一步?张峰从目前的结果推断,主要原因是威马的节奏问题。
要理解这句话,我们需要从魏玛的产品线开始。目前,威马推出的四款车型售价在15万元至25万元之间。在张峰看来,考虑到这个价格区间的用户基数较大,威马的产品在早期就专注于这个主流市场并没有错。然而,如果从一开始就定位在这个市场,那么对于新能源汽车公司的发展来说,弊大于利。
在早期,新能源汽车是一种新奇事物,用户群体主要由互联网高管等中产阶级家庭组成。普通人(603883)对价格敏感,而有需要的家庭对新能源汽车更持观望态度。“江西新能源技术职业学院新能源汽车技术研究院院长张翔表示,主流市场定位无法帮助车企树立高端品牌形象。如今,各细分市场竞争激烈,一家专注于中低端车型的车企很难提价并推出高end模型在未来,以实现最畅销的结果
NIO和Ideal正在走高端路线。NIO最便宜的车型ET5起价32.8万元,新款ES7起价46.8万元。目前最便宜的车型是理想ONE,起价34.98万元。L9于2022年6月上市,起价45.98万元。
小鹏最便宜的车型G3i在官网上的指导价为16.89万元,其次是P5和P7,指导价分别为17.99万元和23.99万元。今年推出的新车G9在官网上的建议零售价为30.99万元。
高端车型意味着更多的利润。根据财务报告,2022年第三季度,NIO的汽车毛利率为16.4%,而Xi……
同年第二季度,理想汽车的毛利率为21.8%。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新能源分会秘书长张宏对中国新经济社会保障表示,“威马曾试图探索中高端市场,EX6是威马对中高端市场的测试,但一直没有成功
张峰认为,EX6的失败可能是威马落后的开始。威马EX5被认为是同价位车型中的明星产品。如果EX6卖得好,威马将拥有两款旗舰车。然而,EX6的销量下降,这增加了研发成本,导致后续产品发布的步伐落后。当朋友们开始推广轿车时,威马还在推广SUV,”张峰说。
威马在招股书中表示,将于2022年下半年推出新款M7,但目前没有消息。
“目前还没有关于新款M7的信息,”多位销售人员回答相同。张峰透露,“新款M7肯定会被搁置,这取决于未来是否有资金大规模生产。”
目前,威马在售车型并不多。原本计划抢占中高端市场的EX6未能扭转局面。备受期待的新车M7尚未发布,威马的产品链正面临严峻考验,”张宏表示。
除了最初的产品定位错误,自建工厂可能是沈晖在步伐上的第二个错误。
有着传统车企背景的沈晖很早就开始自建工厂。尽管两家工厂的生产资质花费了13.8亿元,但沈晖认为,自建工厂可以控制生产质量。
公开资料显示,自2016年8月以来,威马在上海总部外,在浙江温州和湖北黄冈建设了两个生产基地,总产能达到25万辆。
威马也成为第一个建立自己的汽车制造工厂的新势力品牌,而NIO、小鹏和理想仍在选择合同制制造。
对两家自建工厂的投资给威马带来了巨大的财务压力。根据招股说明书,2019年至2021,威马的研发费用分别为8.93亿元、9.92亿元和9.81亿元,占同期收入的50.7%、37.1%和20.7%。
自建工厂是一项前瞻性战略。汽车制造业的新势力现在开始建造自己的工厂,但问题是威马的工厂建造得太早,忽视了成本,在两条生产线上浪费了大量资金,而且没有足够的订单来吸收过剩的产能,”张峰说。
威马联合创始人杜立刚也对媒体表示,过早投资第二工厂导致产能长期闲置,资金闲置。如果再推迟两年,魏玛的财务负担可能会减轻。
据媒体报道,威马的两家工厂仍在正常运营,但产能利用率约为20%。
整个10月和11月,之前活跃在微博上的沈晖在微博上发布的原创帖子为零,只转发了一篇关于他的媒体采访文章。在他转发的采访文章中,他表示公司的资金链和生产运营都很正常,“但整体环境不好,只是保持轻松生活。
(文中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欲了解更多举报线索,请联系本文作者常涛:changtao@chinanews.com.cn )
文字:常涛、牛朝歌编辑:雷宗润审核:罗坤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中新经纬。文章内容属于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络的立场。投资者应据此操作,并承担风险。
就在昨天,浙江台州发生了一起严重的交通追尾事故,致2死1伤,由于造成追尾的是特斯拉ModelY,而其一直处于风口浪尖之上,所以自然再一次引起了各方的关注。
1900/1/1 0:00:00在农村或者是城郊地区,国产“老头乐”曾风靡一时,而其因为便宜、实用等特点,如今也驶向非洲街头,成为当地交通环境的重要参与者。
1900/1/1 0:00:00继11月5日潮州特斯拉车辆高速飙行36公里致两死三伤后,11月28日下午,浙江台州一辆特斯拉汽车闯过红绿灯,撞击两车后冲向路边护栏停下,致两死一伤。两起事故致四死四伤。
1900/1/1 0:00:0011月27日消息,据理想汽车官方App消息,理想汽车发布关于部分用户延期交付的说明”称,受核心零配件供应延迟的影响,部分App内显示于11月底交付的用户将延期至12月。
1900/1/1 0:00:00中国小康网讯记者金朝晖上海报道近日,人工智能领先企业深兰科技集团通过并购、合作等方式,基本完成了在自动驾驶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生态链布局。
1900/1/1 0:00:00曾经汽车行业自主品牌中的头部玩家荣威,如今身影逐渐消失在各大排行榜中。时代周报记者查阅中汽协会、企业公告等多方数据了解到,今年10月,荣威品牌总体销量约17万辆。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