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飞昌、胡耀丹、温家宝作为“瓶颈大亨”,两年来一直笼罩在汽车行业“缺芯”的阴霾中。继2022年汽车芯片短缺缓解后,2023年汽车芯片再次进入“拐点理论”。长期以来,汽车一直缺乏核心。根据汽车行业数据预测公司AutoForecastSolutions发布的数据,芯片短缺已导致2022年全球汽车保有量减少440多万辆。2022年,由于半导体和其他零部件短缺,丰田和本田都宣布减产。快速发展的中国汽车市场受到了很大影响。去年11月,长安汽车(000625)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华荣发表了令人震惊的声明,称“缺乏核心和昂贵的电力”导致长安汽车今年失去606000辆生产能力,引起了业界的关注。广汽传祺总经理袁峰表示,2022年下半年,汽车行业不仅会经历“缺芯”,这一挑战甚至会推迟到2023年;博世中国执行副总裁徐大全也公开表示,由于芯片短缺,对明年的预测并不乐观。然而,与此相反,许多关于“芯片产能饱和”的信息也在传播,“多芯片价格雪崩”的话题登上了社交媒体热搜。据报道,摩根士丹利证券在最新的《亚太汽车半导体报告》中指出,MCU和CIS等一些汽车半导体供应商正在减少一些芯片测试订单,这表明汽车芯片不再缺货。一方面是持续“卡顿”的悲观预测,另一方面是不再缺乏的乐观基调。两种观点之间的“争斗”局面戏剧性地展开了。此前,经济观察网记者进行了现场调查走访,发现不同的视角只呈现出“芯片短缺”的某一方面。一些低端芯片供应确实可以满足需求,但仍有更多芯片,尤其是高端芯片,由于技术原因,产能增长缓慢,仍然“难求”。事实上,长期的产能建设一直是汽车芯片短缺的主要原因。汽车芯片短缺的“拐点理论”在过去两年中被多次提及,但每一个“拐点”都只是缓解而非解决,主要取决于长期的产能建设。同时,这也是全球努力无法完全解决芯片供应问题的内在原因。芯片公司需要很长时间来提高其预定产能,从投资建造工厂和设备,到晶圆工艺,再到封装和测试,周期为2-4年。产能的长期提升时间导致芯片公司根据预测制定产能建设规模。然而,在许多不稳定因素的影响下,他们很难对正在深入发展的中国汽车市场做出准确预测。博世提出的方法是与原始设备制造商绑定,与所有原始设备制造商讨论三年内的车型规划,根据车型规划将产量出口到博世的产品,然后与各种芯片供应商协调产能问题。然而,很明显,这一战略不可能立即产生效果。根据AutoForecast-Solutions的最新数据,截至1月15日,由于芯片短缺,2023年全球汽车市场减产约21.91万辆,其中亚洲其他地区减产了17.01万辆,约占全球减产的78%。更值得注意的是,博世提出的解决方案只解决了工艺芯片成熟的问题,更大的瓶颈风险在于智能芯片。去年8月,英伟达和AMD暂停了高端GPU在中国的销售,以满足美国的要求。这无疑对中国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由于长期的产能建设,2023年汽车芯片供应短缺的问题可能无法完全解决。然而,国产芯片的替代崛起势在必行,除了华为等巨头,国产智能芯片初创公司也在逐渐进入更好的局面。
一直以来,春节假期都是国内汽车市场传统销售淡季,但随着特斯拉于年初率先吹响降价号角,问界、小鹏汽车紧随其后,这不免令外界对今年春节期间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走势格外关注。
1900/1/1 0:00:00财联社1月28日讯在经历了最糟糕的2022年,特斯拉股价在今年开启绝地大反攻,春节后单周股价暴涨33,创下近十年来单周股价最高涨幅。1月28日,但斌火速点赞这一消息。
1900/1/1 0:00:00中新经纬1月20日电2023年春节的脚步已越来越近,在疫情政策进一步放开的大背景下,自驾返乡、出游旅行被安排进了不少家庭的计划与日程。
1900/1/1 0:00:00中国网汽车1月19日讯记者日前从工信部发布的第367批《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中获悉到一组奇瑞瑞虎8PRO插混版申报信息。
1900/1/1 0:00:00彭博社近日援引中国乘联会数据表示,中国乘用车出口已经超过美国和韩国,仅次于德国和日本。中国汽车目前已成为中东和拉丁美洲汽车市场的领跑者,并在欧洲市场占据重要位置。
1900/1/1 0:00:00四个多月的时间内,全球最大的两家汽车集团丰田和大众相继换帅,不禁令人想入非非。以事业经历和个人风格来看,丰田章男态度谨慎,迪斯则刚毅激进。两人对电动化转型抱有截然相反的态度。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