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年底,2022年中国乘用车市场的起伏给人一种“忽如一夜春风,万树梨花开”的感觉。在经历了缺芯、疫情、原材料价格上涨以及外部地缘动荡造成的诸多不利影响后,2022年中国乘用车市场在动荡中出现了完美的V型反弹。根据广汽今年12月发布的数据,以及由此产生的竞争格局变化。电动汽车与燃油车:一个家庭幸福,另一个家庭担忧。根据盖世汽车(Gaishi Motors)的最新数据,我们的研究发现,与2021相比,2022年中国狭义乘用车市场增长了约249万辆。然而,电动汽车的贡献达到了334万辆。电动汽车的强劲性能使得电动汽车的普及率从2021起几乎翻了一番(15.6%),达到28.1%。一家人感到高兴,另一家人感到担忧。与电动汽车的表现相比,今年汽油动力汽车的销量同比减少135万辆,降幅为-4.8%。电动汽车和燃油汽车的不同表现也造成了市场竞争主体格局的变化。从电动汽车的增量来看,30%的贡献来自造车新势力,70%的贡献来自中国自主品牌在电动汽车领域的转型升级。其中,值得一提的是比亚迪(002594)和广汽集团(601238)的出色表现。从燃油车市场的下滑来看,35%来自中国国产品牌减少对燃油车的投资和销量的影响,而剩下的65%来自合资品牌今年的销量下滑。根据我们的统计分析,与2021相比,中国自主品牌比亚迪、广汽、吉利和奇瑞,以及新汽车制造力量特斯拉、NIO、哪吒和零跑在2022年的市场份额增长了7.6%。然而,以南北大众、上汽通用、日产、本田、现代、福特等为代表的合资品牌的市场份额下降了7.4%。凭借其在2022年的出色表现,包括中国自主品牌和以NIO、Nezha、零跑等代表的中国造车新势力在内的中国汽车军团。,首次超过50%的市场份额,实现了与合资品牌分庭抗礼的竞争格局。这一成就的背后是电动汽车的杰出贡献。面对2022年电动车的出色表现,有必要问一问,它背后的成功密码是什么?高性价比和强烈的技术感:电动汽车发展背后的成功密码。通过将当前市场上最畅销的10款电动汽车与其同级别最畅销的燃油汽车进行比较分析,我们认为高性价比和强烈的科技感是今年新能源汽车快速增长的两大驱动力。其中,高性价比主要体现在购车成本和使用成本上。高成本效益。基于销量,我们选择了特斯拉Model Y、蔚来ES6、比亚迪元Plus、广汽Aian Y和Nezha V作为纯电动SUV;
在纯电动轿车方面,特斯拉Model 3、比亚迪海豚、比亚迪汉、比亚迪秦Plus和广汽Aian S被选为同级别燃油车的标杆。研究方法和数据计算逻辑解释如下:1)制造商的指导平均价格是根据最低和最高价格的平均值计算的。2) 平均范围是根据最低和最高范围的平均值计算的。3) 考虑到2022年的购置税补贴政策,制造商指导均价在30万元以下的车辆统一按5%的税率计算购置税,超过30万元的车型按10%计算。4) 每100公里的平均车辆成本将根据NEDC公布的每100公里电力和燃料消耗量计算。考虑到实际使用情况和电池损耗,纯电动汽车在NEDC公告的基础上增加了20%的功耗。电价按1.0元/千瓦时计算,百公里油耗成本按12月14日上海地区油价计算
首先,在购买成本方面,电动汽车具有优势。我们看到,在B级车方面,特斯拉Model 3、Model Y和NIO ES6正面临着与BBA的正面交锋,但在购买成本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近年来,随着特斯拉、NIO等在品牌建设方面的进一步努力,BBA的品牌溢价正在缩小,购车成本优势更加明显。此外,我们还看到比亚迪元Plus和广汽爱安Y的价格约为同级别燃油车的80%,而比亚迪汉的价格约占同级别燃油汽车的80%,以此类推。其次,从使用成本来看,电动汽车更具长期优势。经过我们的计算,目前使用电动汽车行驶100公里的成本约为标准燃油汽车的30%,甚至更低。尤其是在刚刚过去的2022年,使用成本的优势不断增加。根据我们的分析,从2021 1月到今年12月,中国汽油价格上涨了37.8%。我们认为,在当前许多外部地缘动荡的背景下,汽油价格很难在未来五年内恢复到2021 1月的水平。与此同时,我们预测中国的电价将继续保持稳定。因此,我们可以分析使用电动汽车的成本具有更长期的优势。2、科技感强通过近几年的观察分析可以看出,中国自主品牌和许多造车新势力都在密切关注中国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在产业融合的背景下,凭借智能座舱、智能驾驶等强大的科技配置,越来越受到年轻消费者的青睐。让我们以比亚迪的秦Plus为例。自今年年初以来,秦Plus已连续四个月销量超过3万辆,9月份达到36058辆的高点。11月,它再次成为A级轿车的冠军,销量超过日产轩逸的3331辆。这是12年来中国本土品牌首次连续成为a级轿车销量冠军。让我们纵向比较一下比亚迪秦Plus和日产轩逸。尽管顶级秦Plus的建议零售价比轩逸高出约2万元,但其配置为用户带来的价值远超2万元。无论是整车质保期、车身尺寸、自动驾驶、座椅舒适性,还是多媒体硬件设备,都为消费者提供了强大的吸引力。
在高性价比和强科技感的背后,电动汽车的续航焦虑正在日益缓解。我们通过分析发现,今年市场上最畅销的电动汽车续航里程超过301公里,平均400公里。这个范围已经可以确保大多数城市通勤者每周只需要充电一次。当然,推动这一趋势的还有政策因素。根据财工信部联合发布的《关于2022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纯电动汽车续航里程在300公里以下不予补贴,这迫使许多电动汽车公司将电池配置定位在至少30万……
仪表或以上。除了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发展和换电等新能源补充措施的发展,续航里程的提高消除了电动汽车用户最大的焦虑,这也成为成本效益和技术感两大竞争优势背后的保障。在分析的这一点上,有必要质疑这两款性价比高、技术感强的主要电动汽车的发展背后的成功密码,能否在2023年面对新的市场变化时持续下去。展望2023年中国电动汽车市场的发展,我们有什么信心?马太效应即将到来:电动汽车继续高速发展,入门级竞争加剧。我们认为,2023年中国电动汽车市场发展的最大影响因素将来自国家对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的下降,这将挑战电动汽车的成本效益优势。1.入门级电动汽车市场竞争加剧伴随着国家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的下降,高达1.2万元的补贴影响了电动汽车的成本效益。对于预算级别的车型,补贴将影响其平均价格的12%左右,而对于中级车型,补贴的影响将在8%左右,而高端和豪华汽车仅占2-5%左右。因此,预计低迷的影响将加剧入门级市场的竞争状态。根据我们的研究,面对国家对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的下降,车企正在使用两种方法来保护他们本已稀缺的利润率,即提价和成本优化。除了一些汽车公司宣布即将提高销售价格外,大多数电动汽车制造商都在通过VAVE计划应对补贴下调的负面影响。其中,动力电池方案是最重要的。2.预计2023年电动汽车的市场渗透率将达到38%。根据我们的研究分析,根据Gesch的统计口径,假设2023年入门级和预算价级别车型的销量在2022年保持在同一水平,则中高端、近高端和高端车型的销量将根据2018-2022年的五年复合增长率计算,分别为50%和47.1%。由此可以计算出,我们预计2023年电动汽车销量约为889万辆,同比增长率为34.2%。根据盖世汽车的预测,我们假设2023年乘用车销量约为2330万辆,由此我们可以计算出,2023年电动汽车的市场渗透率预计将达到38%。
展望2023年,我们乐观地认为,电动汽车基于其高性价比和强技术感这两大竞争优势,将在2023年继续取得快速进步,预计渗透率将在38%左右。同时,我们继续看好以比亚迪、广汽、吉利、奇瑞为代表的中国自主品牌,以及特斯拉、蔚来、内扎、零跑等造车新势力。我们期待他们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进一步扩大优势,从供应端推动中国汽车市场电动化的进一步转型发展。作者:左建兰,黄震,就职于佛吉亚汽车座椅业务
有网友向中国网汽车提问:蔚来全新ES8在上周的NIODay上正式上市了,这款6座中大型纯电SUV是否值得购买呢?中国网特约汽车评论员:蔚来CEO李斌说ES8是蔚来旗舰的智能电动SUV,
1900/1/1 0:00:00日前,广汽Honda全新缤智正式上市,共分为3个车型版本,市场指导价为1329万1529万元。新车采用全新通透设计美学语言,并带来Honda品牌全球首发“藤花紫”车色,专为Z世代年轻人而来。
1900/1/1 0:00:0012月24日,有媒体消息称特斯拉的上海工厂已经停产,当日的早班被取消制造中心的工人们被告知可以开始休假,具体原因不明。
1900/1/1 0:00:0012月27日消息,近日社交网络上一段维权视频显示,在黑龙江省大庆市一家吉利汽车4S店门口,有多辆吉利帝豪L雷神HiP混动版出租车维权。
1900/1/1 0:00:00中国网汽车12月28日讯记者朱古力中国投诉全国缺陷产品投诉平台https315autochinacom
1900/1/1 0:00:00近日有相关媒体整理了2022年111月国内新能源汽车自燃事件统计表详细列明了公开网站上曾明确报道过的自燃事件内容包含具备品牌、车型、自燃时的气温以及车辆状态。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