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导航 汽车导航
Ctrl+D收藏汽车导航
首页 > 汽车资讯 > 正文

缺乏创新土壤 特斯拉模式不适合中国

作者:

时间:1900/1/1 0:00:00

特斯拉是美国为数不多的在电动汽车行业幸存下来的汽车公司之一。它的利润和电动汽车Model S的受欢迎程度,让许多中国同事反思斯特拉的电动汽车模型是否适合中国。答案是否定的。

据《国际商报》6月14日报道,特斯拉车型不适合中国。首先,中国不像美国那样拥有私营企业家创新的土壤。第二,中国富人普遍缺乏环保意识和高科技知识;再次,斯特拉的电池管理技术是国内企业难以逾越的技术门槛。第四,中国只适合发展成本低、只适合在城市行驶的小型电动汽车。

最近,世界上最奇怪的“汽车事件”是美国电动汽车特斯拉现象。在全球电动汽车深度萧条的背景下,特斯拉S型电动跑车第一季度以德国三辆豪华D级轿车的价格售出4750辆,而同期梅赛德斯-奔驰S级、宝马7系和奥迪A8分别售出3077辆、2338辆和1462辆。随后,特斯拉股价从长期横盘的20多美元飙升至114美元。摩根士丹利预测,根据这一发展势头,其股价可能在一年内达到200美元,并在2015年超过300美元。

受此影响,在大洋彼岸的中国,一家特斯拉使用的锂离子电池间接原材料供应商的股价(A股)连续五个涨停,引发了国内金融界的密切关注:特斯拉能在中国出现吗?国内汽车行业也在认真思考:电动汽车的未来是什么样的道路?为什么一度在美国领先的Coda、Fisker(电动汽车)和A123(动力锂离子电池制造商)相继破产,而特斯拉却突然崛起?

根据笔者梳理相关信息并咨询中国权威专业人士的说法,特斯拉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突破了长期困扰电动汽车推广的电池瓶颈,而其背后是世界公认的美国硅谷的创新精神。

第一个非动力锂电池的核心技术是电池管理。

2003年,特斯拉创始人伊恩·马斯卡在硅谷完成原始积累后,决定一把电动汽车。它的造车理念是:电动汽车也是汽车,不能为了节能减排而牺牲驾驶乐趣。为此,特斯拉团队集中力量克服了两个技术问题:一是电池组的功率和容量要足够大,同时确保安全性和高充电效率;一个是大容量电池组由于重量过大而无法在内部耗电。当然,这背后必须有强有力的财政支持。除了马斯克的全部个人资金和少量外部投资外,美国能源部借给他4.65亿美元,这表明美国政府对私营企业创新项目和增强产业竞争力的支持。

特斯拉的首款Model s跑车有三种动力版本(电池容量),主要参数和价格如附表所示。我们不妨比较其他电动汽车:奥迪A1增程电动汽车的电池容量为12千瓦时,纯电动模式下的续航里程为50公里;

沃尔沃C30电动汽车的电池容量为24千瓦时,续航里程为150公里。比亚迪E657千瓦时,续航里程360公里。可以看出,特斯拉S型的强劲动力和里程是通过增加电池容量来实现的。

但如果它这么简单,那么许多汽车制造商都可以玩。特斯拉的创新之处在于,首次将松下18650锂钴氧化物电池用于电动汽车,这是一次极其大胆的尝试。美国媒体称,“按照正常思维,普通汽车制造商不会考虑这一点。”18650电池主要用于公共太阳能充电站也由制造商投资建设,Stella用户可以享受免费或优惠充电。目前,斯特拉的充电站主要集中在加利福尼亚州,但正在向东部和北部扩张。根据计划,Stella车主可以在今年年底前从西海岸一路开到东海岸。在充电模式下,Stella的“超级充电站”在全球率先采用高效脉冲充电,半小时的快速充电可以保证三小时的高速限速行驶。Stella未来的目标是缩短充电时间,使其与传统汽车加油一样快。

根据美国媒体的最新报道,Stella刚刚放弃了计划中的40千瓦时型号,主要是因为成本无法降低。斯特拉今年的销售目标是1.5万辆,明年将开始销售2万辆。但如果我们不推出中端车型,那么只依赖一款S型车是否可持续?这让马斯卡相当犹豫。更紧迫的是,Stella的直营店销售模式在几个州受到了“不公平竞争”的阻碍,落后于传统汽车经销商。Musca认为,电动汽车的销量有限,Coda和Fisker的破产与他们盲目扩张4S店有关。因此,Stella主要依靠网络和直销店,品牌主要通过社交网络传播打造,节省了大量广告投资。

斯特拉的模型适合中国吗?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中国电化学权威人士在接受《国际商报》采访时给出了否定的回答。原因如下:第一,中国没有像美国那样拥有民营企业家创新的土壤;第二,中国富人的消费观念仍处于炫富、彰显身份的阶段,与美国富人的环保意识和高科技认知相去甚远;第三,斯特拉的电池管理技术是国内企业难以逾越的技术门槛。四、中国只适合发展低成本的小型电动汽车,这些汽车只适合在城市行驶。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第一电气网所有,请转载,但请务必注明出处。特斯拉是美国为数不多的在电动汽车行业幸存下来的汽车公司之一。它的利润和电动汽车Model S的受欢迎程度,让许多中国同事反思斯特拉的电动汽车模型是否适合中国。答案是否定的。

据《国际商报》6月14日报道,特斯拉车型不适合中国。首先,中国不像美国那样拥有私营企业家创新的土壤。第二,中国富人普遍缺乏环保意识和高科技知识;

再次,斯特拉的电池管理技术是国内企业难以逾越的技术门槛。第四,中国只适合发展成本低、只适合在城市行驶的小型电动汽车。

最近,世界上最奇怪的“汽车事件”是美国电动汽车特斯拉现象。在全球电动汽车深度萧条的背景下,特斯拉S型电动跑车第一季度以德国三辆豪华D级轿车的价格售出4750辆,而同期梅赛德斯-奔驰S级、宝马7系和奥迪A8分别售出3077辆、2338辆和1462辆。随后,特斯拉股价从长期横盘的20多美元飙升至114美元。摩根士丹利预测,根据这一发展势头,其股价可能在一年内达到200美元,并在2015年超过300美元。

受此影响,在大洋彼岸的中国,一家特斯拉使用的锂离子电池间接原材料供应商的股价(A股)连续五个涨停,引发了国内金融界的密切关注:特斯拉能在中国出现吗?国内汽车行业也在认真思考:电动汽车的未来是什么样的道路?为什么一度在美国领先的Coda、Fisker(电动汽车)和A123(动力锂离子电池制造商)相继破产,而特斯拉却突然崛起?

根据笔者梳理相关信息并咨询中国权威专业人士的说法,特斯拉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突破了长期困扰电动汽车推广的电池瓶颈,而其背后是世界公认的美国硅谷的创新精神。

第一个非动力锂电池的核心技术是电池管理。

2003年,特斯拉创始人伊恩·马斯卡在硅谷完成原始积累后,决定一把电动汽车。它的造车理念是:电动汽车也是汽车,不能为了节能减排而牺牲驾驶乐趣。为此,特斯拉团队集中力量克服了两个技术问题:一是电池组的功率和容量要足够大,同时确保安全性和高充电效率;一个是大容量电池组由于重量过大而无法在内部耗电。当然,这背后必须有强有力的财政支持。除了马斯克的全部个人资金和少量外部投资外,美国能源部借给他4.65亿美元,这表明美国政府对私营企业创新项目和增强产业竞争力的支持。

特斯拉的首款Model s跑车有三种动力版本(电池容量),主要参数和价格如附表所示。我们不妨比较其他电动汽车:奥迪A1增程电动汽车的电池容量为12千瓦时,纯电动模式下的续航里程为50公里;

沃尔沃C30电动汽车的电池容量为24千瓦时,续航里程为150公里。比亚迪E657千瓦时,续航里程360公里。可以看出,特斯拉S型的强劲动力和里程是通过增加电池容量来实现的。

但如果它这么简单,那么许多汽车制造商都可以玩。特斯拉的创新之处在于,首次将松下18650锂钴氧化物电池用于电动汽车,这是一次极其大胆的尝试。美国媒体称,“按照正常思维,普通汽车制造商不会考虑这一点。”18650电池主要用于公共太阳能充电站也由制造商投资建设,Stella用户可以享受免费或优惠充电。目前,斯特拉的充电站主要集中在加利福尼亚州,但正在向东部和北部扩张。根据计划,Stella车主可以在今年年底前从西海岸一路开到东海岸。在充电模式下,Stella的“超级充电站”在全球率先采用高效脉冲充电,半小时的快速充电可以保证三小时的高速限速行驶。Stella未来的目标是缩短充电时间,使其与传统汽车加油一样快。

根据美国媒体的最新报道,Stella刚刚放弃了计划中的40千瓦时型号,主要是因为成本无法降低。斯特拉今年的销售目标是1.5万辆,明年将开始销售2万辆。但如果我们不推出中端车型,那么只依赖一款S型车是否可持续?这让马斯卡相当犹豫。更紧迫的是,Stella的直营店销售模式在几个州受到了“不公平竞争”的阻碍,落后于传统汽车经销商。Musca认为,电动汽车的销量有限,Coda和Fisker的破产与他们盲目扩张4S店有关。因此,Stella主要依靠网络和直销店,品牌主要通过社交网络传播打造,节省了大量广告投资。

斯特拉的模型适合中国吗?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中国电化学权威人士在接受《国际商报》采访时给出了否定的回答。原因如下:第一,中国没有像美国那样拥有民营企业家创新的土壤;第二,中国富人的消费观念仍处于炫富、彰显身份的阶段,与美国富人的环保意识和高科技认知相去甚远;第三,斯特拉的电池管理技术是国内企业难以逾越的技术门槛。四、中国只适合发展低成本的小型电动汽车,这些汽车只适合在城市行驶。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第一电气网所有,请转载,但请务必注明出处。

标签:特斯拉奥迪理念奔驰比亚迪

汽车资讯热门资讯
丰田欧洲可能全面放弃电动汽车生产

第一电动网编译李媛媛丰田欧洲政府和环境事务总监DidierStevens近日表示,如果欧洲的电力供应无法保证百分之百来自清洁能源,丰田可能放弃生产电动汽车。

1900/1/1 0:00:00
博世将为聆风和沃蓝达安装无线充电桩

第一电动网编译李媛媛德国博世公司将为美国的日产聆风和雪佛兰沃蓝达用户安装家庭用无线充电桩,每个售价为3000美元。

1900/1/1 0:00:00
传奥迪研发总监被撤 大众研发总监将接任

据悉,因大众汽车集团高管批评奥迪品牌正在丧失冲劲和技术优势,奥迪将撤销研发总监杜翰墨的职务,由大众品牌总监乌尔里奇哈肯贝格接任。

1900/1/1 0:00:00
沃尔沃推自动停车概念 无人化寻找车位

目前已有多家公司开发车辆自动技术,但沃尔沃将这些技术应用到了具体的操作使用中,推出了”自动停车概念”。

1900/1/1 0:00:00
2020年全球电动汽车年销量将达300万辆

第一电动网编译李媛媛美国NavigantResearch研究机构原派克研究所近日发布报告称,2020年全球电动汽车包括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年销量将达到300万辆。

1900/1/1 0:00:00
特斯拉中国首家体验店有望6月底开放

近期美国电动汽车生产商特斯拉成为新能源汽车领域热点话题,6月19日,中国证券报作者实地探访特斯拉在中国开设的首家体验店。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