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导航 汽车导航
Ctrl+D收藏汽车导航
首页 > 汽车资讯 > 正文

毫米波雷达生产商安智杰获5千万A轮融资

作者:

时间:1900/1/1 0:00:00

今天,安志杰宣布完成5000万元a轮融资,由大晨财智独家投资。安志杰董事长张勇表示,本轮融资将用于扩大研发团队,加快毫米波雷达的研发和产品迭代,完善产品自动化生产线,以提高量产效率。

Co-creation, Tesla

安志杰成立于2014年,是一家专注于毫米波雷达传感器智能应用的高科技公司。作为国内最早拥有毫米波雷达传感器核心研发技术、完整设计能力和积累经验数据的公司之一,安志杰自主研发了24GHZ和77GHZ毫米波雷达雷达传感器等产品,并获得多项技术专利认证。凭借完整独立的产品设计能力、严格的质量控制要求和高性价比,安志杰被定位为中国领先的毫米波雷达OE供应商,致力于发展以感知为支点的智能驾驶技术公司。负责该项目的大晨财智投资总监黄荣珍告诉亿欧,毫米波雷达技术门槛很高,虽然演示速度很快,但很难在系统建设、营销、车辆适配、系统设计和高一致性量产等方面做好演示。目前,中国约有20家毫米波雷达初创企业,获得融资的不少于10家。但具备量产能力的企业并不多,能够保证产品的性价比并提供后期服务。安志杰就是其中之一。因此,大晨财智非常看好安志杰未来在智能汽车领域的发展。此次投资也是大晨财智在智能汽车产业生态中的一次重要布局。在黄荣珍看来,智能汽车领域可以分为感知层、执行层、决策层和方案集成等几个领域。在感知层,大晨在摄像头、激光雷达、超声波雷达等方面进行了布局。在高管层面,大晨投资了在线底盘控制领域。接下来,决策层和方案集成领域将是大晨重点关注的投资领域。无人驾驶、ADAS必需的传感器、毫米波雷达市场即将爆发。近年来,人们对无人驾驶的期望越来越高,但要在开放场景下实现无人驾驶,仍有许多技术问题需要解决。因此,ADAS(高级驾驶员辅助系统)作为从传统驾驶向无人驾驶的过渡而出现。ADAS利用安装在车内的各种传感器,在汽车行驶过程中随时感知周围环境,收集数据,识别、检测和跟踪静态和动态物体,并结合导航仪的地图数据进行系统的计算和分析,从而使驾驶员提前意识到可能存在的危险,有效提高驾驶的舒适性和安全性。传感器是实现ADAS的核心部件之一。主流的传感器有景深相机、激光雷达和毫米波雷达,它们各有优缺点。

Co-creation, Tesla

景深相机技术的精度和抗干扰能力较弱。在2016年第一次由自动驾驶引发的车祸中,引发事故的特斯拉自动驾驶汽车采用了这项技术;激光雷达技术具有最高的精度,但其缺点是抗干扰能力弱,雨、雾、灰霾天气不稳定,更重要的是价格高;

毫米波雷达技术的探测范围与发射频率有关,其中24GHZ的探测范围为15-30米,77GHZ的检测范围为100-200米,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和价格优势。因此,毫米波雷达技术已成为汽车碰撞预警、自适应巡航、ADAS甚至自动驾驶技术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设备。黄荣珍认为,目前毫米波雷达量产主要用于前向ACC、AEB以及后向BSD和LCA。根据孟菲斯的数据,国内毫米波雷达的出货量为100万台。如果平均车辆数量为2-3辆,则约有50万辆车辆配备毫米波雷达,普及率为3%-5%。根据经验,当产品突破5%的渗透率时,往往会进入快速增长期。预计在2020年左右,如果市场渗透率能超过15%,市场出货量将超过375万,市场空间将在30-50亿的水平。如果单位车辆的传感器装配率进一步提高,市场空间将更大。“内忧外患”并存,国内车载毫米波雷达行业几乎从零起步。尽管近年来无人驾驶和ADAS的普及率有所上升,但车载毫米波雷达越来越受到关注。但安志杰董事长张勇告诉亿欧,国内早期毫米波雷达研发主要集中在军事和海洋领域,在车载领域几乎没有差距。不仅研究人员和人才稀缺,生产环境和供应链也极不成熟,几乎一切都是从零开始的。“我找不到任何经验可以借鉴。”除了“内忧外患”,国内雷达制造商还得面对“外患”。国际Tier1掌握了成熟的雷达技术,也掌握了底盘、制动、控制等关键环节。国产品牌要想突出对国际Tier1的包围,不仅要在技术上与国际品牌齐平,还要在性价比和服务上做得更好,才能吸引客户。要解决“内忧外患”,首先要从技术突破入手。张勇表示,毫米波雷达技术难点多、壁垒高,从天线设计到数字信号处理都有技术难点需要逐一突破。“毫米波的频率极高,所有的设计、材料选择和工艺……都只能在一定的理论基础上实现。与普通电子产品不同,它们可以通过简单的模仿来制造。”“我们解决了许多技术难题,将各种要求结合在一起,制作了雷达产品。这还没有结束,在测试过程中也存在很大的困难。“张勇告诉亿欧,在中国,车载毫米波雷达是一个全新的类别,市场上买不到成套现成的测试设备。因此,安志杰在开发毫米波雷达产品后,必须设计自己的测试技术和设备。近年来,许多企业都加入了毫米波雷达的生产,但张勇认为,“现在是最浮躁的时候”,车载毫米波雷达的研发是当务之急。只有耐心地执行生产链中的每一个环节,我们才能生产出满足市场的产品。“三个火手”携手打造了业内第一条自动化生产线。安志杰的三位联合创始人分别是张勇、孙浩和汤唯。他们在公司内部被称为“三个火手”。

Co-creation, Tesla

(照片:安志杰的创始团队。左:孙浩,中:张勇,右:汤唯。)张勇和孙浩曾在联发科工作,孙浩和孙浩在联发科。2000年,Mediatek开始在设立部门,张勇和孙浩是第一批职位数量能进入前十的员工。2004年,张勇和孙皓相继离开联发科,两人一起在汽车电子领域打拼。“我们可以说是汽车电子领域的‘老兵’。”张勇说。张勇和孙浩在2012年左右开始关注毫米波雷达,因为他们在汽车行业,尤其是自动驾驶领域积累了足够的经验……

有源电子领域。当时,人工智能和无人驾驶的概念还不普及,但张勇和孙浩认为,安全是汽车最大的需求,要确保驾驶安全,感知是核心。“因此,我们从汽车电子产品中实现车载毫米波雷达是理所当然的。”2012年,张勇开始调查毫米波雷达市场及相关情况;2013年成立团队;

安志杰成立于2014年。孙浩和汤唯都毕业于中国电子科技大学。其中,汤伟是中国电子科技大学副教授、工学博士,拥有超过15年的微波研究经验。在两人的带领下,安志杰召集了一批优秀的技术成员。据悉,目前安之杰公司共有150名员工,其中100人为研发人员。张勇告诉亿欧,本轮融资后,安志杰将继续扩大研发团队,力争年内将研发团队扩大到150人。此外,安志杰还计划建设行业首条汽车毫米波雷达自动化生产线,预计今明两年投产。一旦自动化生产线建设成功,安智捷产品的量产速度将进一步提高,这也意味着安智捷将成为国内第一家从早期研发到后期生产自主研发车载毫米波雷达的企业。今天,安志杰宣布完成5000万元a轮融资,由大晨财智独家投资。安志杰董事长张勇表示,本轮融资将用于扩大研发团队,加快毫米波雷达的研发和产品迭代,完善产品自动化生产线,以提高量产效率。

Co-creation, Tesla

安志杰成立于2014年,是一家专注于毫米波雷达传感器智能应用的高科技公司。作为国内最早拥有毫米波雷达传感器核心研发技术、完整设计能力和积累经验数据的公司之一,安志杰自主研发了24GHZ和77GHZ毫米波雷达雷达传感器等产品,并获得多项技术专利认证。凭借完整独立的产品设计能力、严格的质量控制要求和高性价比,安志杰被定位为中国领先的毫米波雷达OE供应商,致力于发展以感知为支点的智能驾驶技术公司。负责该项目的大晨财智投资总监黄荣珍告诉亿欧,毫米波雷达技术门槛很高,虽然演示速度很快,但很难在系统建设、营销、车辆适配、系统设计和高一致性量产等方面做好演示。目前,中国约有20家毫米波雷达初创企业,获得融资的不少于10家。但具备量产能力的企业并不多,能够保证产品的性价比并提供后期服务。安志杰就是其中之一。因此,大晨财智非常看好安志杰未来在智能汽车领域的发展。此次投资也是大晨财智在智能汽车产业生态中的一次重要布局。在黄荣珍看来,智能汽车领域可以分为感知层、执行层、决策层和方案集成等几个领域。在感知层,大晨在摄像头、激光雷达、超声波雷达等方面进行了布局。在高管层面,大晨投资了在线底盘控制领域。接下来,决策层和方案集成领域将是大晨重点关注的投资领域。无人驾驶、ADAS必需的传感器、毫米波雷达市场即将爆发。近年来,人们对无人驾驶的期望越来越高,但要在开放场景下实现无人驾驶,仍有许多技术问题需要解决。因此,ADAS(高级驾驶员辅助系统)作为从传统驾驶向无人驾驶的过渡而出现。ADAS利用安装在车内的各种传感器,在汽车行驶过程中随时感知周围环境,收集数据,识别、检测和跟踪静态和动态物体,并结合导航仪的地图数据进行系统的计算和分析,从而使驾驶员提前意识到可能存在的危险,有效提高驾驶的舒适性和安全性。传感器是实现ADAS的核心部件之一。主流的传感器有景深相机、激光雷达和毫米波雷达,它们各有优缺点。

“共同创造,特斯拉”src=“/eimg/jndp/ig/20230304011740135……</p

4/2.jpg“/>

景深相机技术的精度和抗干扰能力较弱。在2016年第一次由自动驾驶引发的车祸中,引发事故的特斯拉自动驾驶汽车采用了这项技术;激光雷达技术具有最高的精度,但其缺点是抗干扰能力弱,雨、雾、灰霾天气不稳定,更重要的是价格高;

毫米波雷达技术的探测范围与发射频率有关,其中24GHZ的探测范围为15-30米,77GHZ的检测范围为100-200米,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和价格优势。因此,毫米波雷达技术已成为汽车碰撞预警、自适应巡航、ADAS甚至自动驾驶技术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设备。黄荣珍认为,目前毫米波雷达量产主要用于前向ACC、AEB以及后向BSD和LCA。根据孟菲斯的数据,国内毫米波雷达的出货量为100万台。如果平均车辆数量为2-3辆,则约有50万辆车辆配备毫米波雷达,普及率为3%-5%。根据经验,当产品突破5%的渗透率时,往往会进入快速增长期。预计在2020年左右,如果市场渗透率能超过15%,市场出货量将超过375万,市场空间将在30-50亿的水平。如果单位车辆的传感器装配率进一步提高,市场空间将更大。“内忧外患”并存,国内车载毫米波雷达行业几乎从零起步。尽管近年来无人驾驶和ADAS的普及率有所上升,但车载毫米波雷达越来越受到关注。但安志杰董事长张勇告诉亿欧,国内早期毫米波雷达研发主要集中在军事和海洋领域,在车载领域几乎没有差距。不仅研究人员和人才稀缺,生产环境和供应链也极不成熟,几乎一切都是从零开始的。“我找不到任何经验可以借鉴。”除了“内忧外患”,国内雷达制造商还得面对“外患”。国际Tier1掌握了成熟的雷达技术,也掌握了底盘、制动、控制等关键环节。国产品牌要想突出对国际Tier1的包围,不仅要在技术上与国际品牌齐平,还要在性价比和服务上做得更好,才能吸引客户。要解决“内忧外患”,首先要从技术突破入手。张勇表示,毫米波雷达技术难点多、壁垒高,从天线设计到数字信号处理都有技术难点需要逐一突破。“毫米波的频率极高,所有的设计、材料选择和工艺……都只能在一定的理论基础上实现。与普通电子产品不同,它们可以通过简单的模仿来制造。”“我们解决了许多技术难题,将各种要求结合在一起,制作了雷达产品。这还没有结束,在测试过程中也存在很大的困难。“张勇告诉亿欧,在中国,车载毫米波雷达是一个全新的类别,市场上买不到成套现成的测试设备。因此,安志杰在开发毫米波雷达产品后,必须设计自己的测试技术和设备。近年来,许多企业都加入了毫米波雷达的生产,但张勇认为,“现在是最浮躁的时候”,车载毫米波雷达的研发是当务之急。只有耐心地执行生产链中的每一个环节,我们才能生产出满足市场的产品。“三个火手”携手打造了业内第一条自动化生产线。安志杰的三位联合创始人分别是张勇、孙浩和汤唯。他们在公司内部被称为“三个火手”。

Co-creation, Tesla

(照片:安志杰的创始团队。左:孙浩,中:张勇,右:汤唯。)张勇和孙浩曾在联发科工作,孙浩和孙浩在联发科。2000年,Mediatek开始在设立部门,张勇和孙浩是第一批职位数量能进入前十的员工。2004年,张勇和孙皓相继离开联发科,两人一起在汽车电子领域打拼。“我们可以说是汽车电子领域的‘老兵’。”张勇说。张勇和孙浩在2012年左右开始关注毫米波雷达,因为他们在汽车行业,尤其是自动驾驶领域积累了足够的经验……

有源电子领域。当时,人工智能和无人驾驶的概念还不普及,但张勇和孙浩认为,安全是汽车最大的需求,要确保驾驶安全,感知是核心。“因此,我们从汽车电子产品中实现车载毫米波雷达是理所当然的。”2012年,张勇开始调查毫米波雷达市场及相关情况;2013年成立团队;安志杰成立于2014年。孙浩和汤唯都毕业于中国电子科技大学。其中,汤伟是中国电子科技大学副教授、工学博士,拥有超过15年的微波研究经验。在两人的带领下,安志杰召集了一批优秀的技术成员。据悉,目前安之杰公司共有150名员工,其中100人为研发人员。张勇告诉亿欧,本轮融资后,安志杰将继续扩大研发团队,力争年内将研发团队扩大到150人。此外,安志杰还计划建设行业首条汽车毫米波雷达自动化生产线,预计今明两年投产。一旦自动化生产线建设成功,安智捷产品的量产速度将进一步提高,这也意味着安智捷将成为国内第一家从早期研发到后期生产自主研发车载毫米波雷达的企业。

标签:合创特斯拉

汽车资讯热门资讯
蔚来汽车招股书披露风险:ES8预定数量有限

北京时间8月14日,蔚来汽车向美国SEC提交IPO招股书,拟募资最多18亿美元。在招股书中,蔚来汽车陈列了数十条风险因素。

1900/1/1 0:00:00
马斯克喊话黑客:特斯拉计划向其他汽车制造商免费开放其安全软件

据国外媒体报道,随着自动驾驶和车联网技术的兴起,汽车受到恶意攻击的风险增加。

1900/1/1 0:00:00
一周热点 | 中汽协7月新能源车销售增47.7%;京新能源指标申请近36万;苹果汽车月底小批量送样

1、中汽协:7月新能源汽车销售84万辆,同比增长4778月10日,中汽协发布2018年7月份汽车产销数据。

1900/1/1 0:00:00
特斯拉大空头Einhorn感谢马斯克:言而有信 推特晒做空短裤

周五特斯拉的大空头绿光资本创始人DavidEinhorn在推特上晒出马斯克寄给他的做空短裤(shortshorts),并称,“我要感谢马斯克的短裤。

1900/1/1 0:00:00
福布斯:特朗普政府降低燃油标准"目光短浅" ,将伤及美车企

据福布斯网站报道,多年以后,美国可能会回顾2018年8月2日这一天。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