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日,马化腾、李彦宏和马云在首届智博会上首次亮相,阐述了人工智能和自动驾驶的观点。马化腾表示,腾讯希望利用数字技术打通汽车制造各方面的数据;李彦宏批评称,“现在很多人工智能都是假的”;
马云直言不讳地表示,“未来不是我们互联网公司的世界,而是一家充分利用互联网和智能技术的公司。”此外,同一天,BAT与重庆两家本土车企达成合作,阿里巴巴分别与重庆小康集团、腾讯、百度和长安汽车签约。
无论是演讲中关于智能汽车的战略布局,还是与当地企业达成合作,都反映出互联网巨头越来越重视智能网联汽车的未来前景和商业价值。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加速了全球汽车智能化进程,引发了全球汽车产业的变革。人工智能是BAT未来的核心竞争领域,自动驾驶和智能网联汽车是人工智能的最佳应用场景。如果说BAT几年前还在智能汽车领域扮演“配角”的话,那么他们去年就开始宣示“主权”了。他们开始通过跨界合作、投资并购等方式发展产业链布局,并开始扩大“朋友圈”,与国内外多家车企合作。智能汽车和无人驾驶汽车的投资持续增加。然而,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一却给自动驾驶泼了一盆冷水。“自动驾驶和智能网联能解决问题吗?我们必须打一个大大的问号。自动驾驶汽车的量产很难。”BAT的布局大不相同。随着BAT在汽车领域的投入不断增加,这一新战场的对抗涉及投资新势力、智能汽车研发、自动驾驶、高精度地图、汽车金融、共享出行、汽车后市场服务等全产业链。其中,竞争最激烈的集中在自动驾驶和智能车载系统两个领域。“智能汽车是一种全新的汽车形式,在定义、设计、研发、制造和使用方面与传统汽车有很大不同。智能汽车不是简单地将智能功能叠加在传统汽车上,而是被视为贯穿汽车整个生命周期的核心元素。”清华大学汽车工程教授李克强,告诉《21世纪商业先驱报》。从技术发展来看,智能网联汽车主要呈现高、新、集成三大特点,这也让BAT看到了凭借强大的数据基础和研发实力加入智能汽车研发的内在优势。在过去的几年里,BAT智能汽车的战略布局已经形成,每一款都持有几张“好牌”,但战略方向和商业布局却截然不同。阿里专注智能网联和高精度地图,百度押注Apollo和DuerOS,腾讯在产业链上的投入最大。阿里首先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布局并取得突破。2014年7月,阿里与上汽正式达成合作,共同开发汽车智能互联系统“斑马智行系统”,拉开了中国汽车行业车企与互联网巨头的深度合作。基于斑马智行系统的荣威RX5于2016年上市,被誉为中国首款“互联网汽车”。随后,在“斑马智行系统”的加持下,上汽乘用车先后推出的名爵ZS和荣威i6均大卖,上汽乘用汽车也成功进入自主品牌第一阵营。在智能互联系统取得一定突破后,去年9月,阿里正式宣布将原来的YunOS升级为AliOS,并围绕语音交互和人脸识别技术深度参与智能车载系统。阿里表示,将与斑马网络携手,与神龙汽车达成战略合作,推出搭载AliOS的智能网络汽车。今年8月24日,AliOS总裁胡晓明宣布,新款福特Maverick将搭载基于AliOS的“斑马智行系统”,新车将于近期上市。不过,阿里在自动驾驶领域相对低调。直到今年4月,阿里才正式宣布,在aut的研发中……
omous驾驶技术,其路线主要基于L4级全自动驾驶技术。百度在自动驾驶的争夺战中处于领先地位。早在2013年,百度就启动了无人驾驶项目,随后提出了All in“人工智能与无人驾驶”的口号。去年阿波罗计划宣布后,备受追捧。目前已吸引了100多家相关的国内外汽车公司、零部件公司和创业公司与其达成合作。与腾讯和阿里相比,百度在自动驾驶方面的战略规划和目标更加明确,即构建开放赋能平台,构建智能汽车“安卓系统”,并为此制定三年开放路线。此外,百度首先推出了一款“量产车”,以“证明”自己的自动驾驶技术。今年7月4日,李彦宏宣布,由百度和金龙客车共同打造的全球首款L4级量产自动驾驶公交车“Apolon”正式量产。与百度和阿里相比,腾讯在汽车领域的游戏性差异最大。事实上,此前,腾讯在汽车行业的布局最为广泛。腾讯投资蔚来、特斯拉等造车新势力,投资滴滴布局,入股易鑫集团布局汽车后市场,投资高精度地图公司。然而,与阿里收购或控股汽车产业链以掌握话语权不同,腾讯的投资主要基于持股。腾讯对自动驾驶的深度布局姗姗来迟。去年11月,在腾讯全球合作伙伴大会上,腾讯宣布推出“车内人工智能”系统,与广州汽车、长安、吉利、比亚迪和东风柳汽五家汽车制造商结成生态联盟。在广州车展上,腾讯宣布与广汽达成合作,推出智能汽车概念车型iSpace,并声称将于2018年量产。今年,腾讯获得了自动驾驶技术在深圳的测试许可,并表示未来将提供自动驾驶系统。不过,腾讯尚未透露其研发进展的细节。近年来,在连横,面对万亿美元的智能汽车市场,互联网公司、传统车企、造车新势力、零部件巨头、互联网创业公司、出行服务公司等多方力量交织在一起。扩大“朋友圈”是BAT在自动驾驶领域竞争的第一步。目前,国内几乎所有车企都与BAT中的一家或多家达成了合作,长安汽车甚至与BAT三家公司都签署了合作协议。“车企不想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BAT有自己的优势。在他们的包围下,车企希望利用不同的能力和优势来提高自己的实力,但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并没有完全偏向其中一个。当然,除了BAT之外,还有很多车企的合作伙伴。比如华为、小米和JD.COM也开始向汽车公司抛出橄榄枝。一位业内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导报记者。《汽车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的“汽车+”跨界融合项目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联合发布的《关于引导汽车企业积极与信息、通信、电子、互联网等行业企业合作,充分利用云计算等先进技术的意见》ing和大数据。“与传统汽车相比,智能汽车是最大的区别。首先,它们可以部分或完全取代人类的操作。其次,它们是整个智能交通系统的核心部件,而不仅仅是孤立的车辆。在研发阶段,根据智能汽车的产品定义,有必要建立一个研发体系以使用场景为导向的系统,建立智能汽车、智能交通和智能城市的协同系统。”清华大学汽车工程教授李克强表示。在他看来,中国的智能汽车发展仍处于追赶国外先进水平的阶段。然而,由于智能汽车的独特性,中国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例如ICT技术在智能汽车中的应用,云控平台技术的应用ou卫星定位系统和LTE-V通信系统。T……
利用这些优势需要跨行业合作。“车企与BAT的合作是一种强有力的合作,每个公司都有自己的需求。BAT在车联网相关的人机交互领域很强,而OEM在其他领域尤其是整车领域也很强。它们之间的关系不同于传统的OEM与一级供应商之间的关系,更接近双赢商人身份。在整个智能网联汽车行业尚未成熟之前,团结一致,先把技术做好是大家的共识。”法雷奥中国首席技术官顾建民表示。他进一步告诉记者,在表面上的合作背后,各方都在努力向合作伙伴学习更多,同时稳定自己的核心竞争力。随着智能网络的不断发展,类似的合作会更多。换句话说,自动驾驶的格局并不是简单的“三条腿”“,各方各有优势,主导权并不完全掌握在BAT手中。此外,智能网联汽车的合作范围并不局限于不同行业的跨境合作。”车企和零部件公司之间可能存在合作的可能性。即使是英美烟草公司之间未来合作的可能性也不排除。“上述知情人士告诉记者。格局会改变吗?就在马云、马化腾和李彦宏集体亮相智博会的同一天,有消息称谷歌母公司Alphabet的研究部门Waymo在上海成立了一家公司。据了解,今年5月底,一家名为慧摩商业咨询(上海)的公司有限公司成立于上海。该公司由Waymo LLC 100%控股,业务范围与商业信息咨询有关,还提供汽车零部件和产品的设计、测试及相关配套服务。Waymo由谷歌支持,是世界上第一家开放道路测试公司,也是第一家无人驾驶自动驾驶公司。Waymo的自动驾驶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根据公开信息,Waymo自动驾驶汽车在公共道路上行驶了400多万英里,在模拟环境中行驶了10多亿英里。不久前,知名投资公司摩根士丹利给出了这家从谷歌独立仅三年的公司1750亿美元的最新估值。随着Waymo进入中国,中国互联网巨头的自动驾驶之争可能会发生变化。“BAT很难成为自动驾驶的最后收割者。在中国,BAT很可能比自动驾驶更成功,在车联网人机交互方面获得客户,因为这是BAT的强项。从全球来看,Waymo目前在自动驾驶的巨大投资和积累方面处于领先地位。“一位业内人士表示。然而,Waymo在中国发展自动驾驶必须面临许多挑战。”有人说,Waymo进入中国是为了抢夺百度Apollo的蛋糕。事实上,他们的商业模式非常不同。谷歌的无人驾驶更加封闭,而百度的自动驾驶生态则是开放的。百度Apollo的商业逻辑是通过吸引大量优质合作伙伴来建立自动驾驶生态系统。”上述人士表示。8月23日,马化腾、李彦宏和马云在首届智博会上首次亮相,阐述了人工智能和自动驾驶的观点。马化腾表示,腾讯希望利用数字技术打通汽车制造各方面的数据;李彦宏批评“现在很多人工智能都是假的”;
马云直言不讳地表示,“未来不是我们互联网公司的世界,而是一家充分利用互联网和智能技术的公司。”此外,同一天,BAT与重庆两家本土车企达成合作,阿里巴巴分别与重庆小康集团、腾讯、百度和长安汽车签约。
无论是演讲中关于智能汽车的战略布局,还是与当地企业达成合作,都反映出互联网巨头越来越重视智能网联汽车的未来前景和商业价值。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加速了全球汽车智能化进程,引发了全球汽车产业的变革。人工智能是BAT未来的核心竞争领域,自动驾驶和智能网联汽车是人工智能的最佳应用场景。如果说BAT几年前还在智能汽车领域扮演“配角”的话,那么他们去年就开始宣示“主权”了。他们开始通过跨界合作、投资并购等方式发展产业链布局,并开始扩大“朋友圈”,与国内外多家车企合作。智能汽车和无人驾驶汽车的投资持续增加。然而,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一却给自动驾驶泼了一盆冷水。“自动驾驶和智能网联能解决问题吗?我们必须打一个大大的问号。自动驾驶汽车的量产很难。”BAT的布局大不相同。随着BAT在汽车领域的投入不断增加,这一新战场的对抗涉及投资新势力、智能汽车研发、自动驾驶、高精度地图、汽车金融、共享出行、汽车后市场服务等全产业链。其中,竞争最激烈的集中在自动驾驶和智能车载系统两个领域。“智能汽车是一种全新的汽车形式,在定义、设计、研发、制造和使用方面与传统汽车有很大不同。智能汽车不是简单地将智能功能叠加在传统汽车上,而是被视为贯穿汽车整个生命周期的核心元素。”清华大学汽车工程教授李克强,告诉《21世纪商业先驱报》。从技术发展来看,智能网联汽车主要呈现高、新、集成三大特点,这也让BAT看到了凭借强大的数据基础和研发实力加入智能汽车研发的内在优势。在过去的几年里,BAT智能汽车的战略布局已经形成,每一款都持有几张“好牌”,但战略方向和商业布局却截然不同。阿里专注智能网联和高精度地图,百度押注Apollo和DuerOS,腾讯在产业链上的投入最大。阿里首先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布局并取得突破。2014年7月,阿里与上汽正式达成合作,共同开发汽车智能互联系统“斑马智行系统”,拉开了中国汽车行业车企与互联网巨头的深度合作。基于斑马智行系统的荣威RX5于2016年上市,被誉为中国首款“互联网汽车”。随后,在“斑马智行系统”的加持下,上汽乘用车先后推出的名爵ZS和荣威i6均大卖,上汽乘用汽车也成功进入自主品牌第一阵营。在智能互联系统取得一定突破后,去年9月,阿里正式宣布将原来的YunOS升级为AliOS,并围绕语音交互和人脸识别技术深度参与智能车载系统。阿里表示,将与斑马网络携手,与神龙汽车达成战略合作,推出搭载AliOS的智能网络汽车。今年8月24日,AliOS总裁胡晓明宣布,新款福特Maverick将搭载基于AliOS的“斑马智行系统”,新车将于近期上市。不过,阿里在自动驾驶领域相对低调。直到今年4月,阿里才正式宣布,在aut的研发中……
omous驾驶技术,其路线主要基于L4级全自动驾驶技术。百度在自动驾驶的争夺战中处于领先地位。早在2013年,百度就启动了无人驾驶项目,随后提出了All in“人工智能与无人驾驶”的口号。去年阿波罗计划宣布后,备受追捧。目前已吸引了100多家相关的国内外汽车公司、零部件公司和创业公司与其达成合作。与腾讯和阿里相比,百度在自动驾驶方面的战略规划和目标更加明确,即构建开放赋能平台,构建智能汽车“安卓系统”,并为此制定三年开放路线。此外,百度首先推出了一款“量产车”,以“证明”自己的自动驾驶技术。今年7月4日,李彦宏宣布,由百度和金龙客车共同打造的全球首款L4级量产自动驾驶公交车“Apolon”正式量产。与百度和阿里相比,腾讯在汽车领域的游戏性差异最大。事实上,此前,腾讯在汽车行业的布局最为广泛。腾讯投资蔚来、特斯拉等造车新势力,投资滴滴布局,入股易鑫集团布局汽车后市场,投资高精度地图公司。然而,与阿里收购或控股汽车产业链以掌握话语权不同,腾讯的投资主要基于持股。腾讯对自动驾驶的深度布局姗姗来迟。去年11月,在腾讯全球合作伙伴大会上,腾讯宣布推出“车内人工智能”系统,与广州汽车、长安、吉利、比亚迪和东风柳汽五家汽车制造商结成生态联盟。在广州车展上,腾讯宣布与广汽达成合作,推出智能汽车概念车型iSpace,并声称将于2018年量产。今年,腾讯获得了自动驾驶技术在深圳的测试许可,并表示未来将提供自动驾驶系统。不过,腾讯尚未透露其研发进展的细节。近年来,在连横,面对万亿美元的智能汽车市场,互联网公司、传统车企、造车新势力、零部件巨头、互联网创业公司、出行服务公司等多方力量交织在一起。扩大“朋友圈”是BAT在自动驾驶领域竞争的第一步。目前,国内几乎所有车企都与BAT中的一家或多家达成了合作,长安汽车甚至与BAT三家公司都签署了合作协议。“车企不想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BAT有自己的优势。在他们的包围下,车企希望利用不同的能力和优势来提高自己的实力,但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并没有完全偏向其中一个。当然,除了BAT之外,还有很多车企的合作伙伴。比如华为、小米和JD.COM也开始向汽车公司抛出橄榄枝。一位业内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导报记者。《汽车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的“汽车+”跨界融合项目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联合发布的《关于引导汽车企业积极与信息、通信、电子、互联网等行业企业合作,充分利用云计算等先进技术的意见》ing和大数据。“与传统汽车相比,智能汽车是最大的区别。首先,它们可以部分或完全取代人类的操作。其次,它们是整个智能交通系统的核心部件,而不仅仅是孤立的车辆。在研发阶段,根据智能汽车的产品定义,有必要建立一个研发体系以使用场景为导向的系统,建立智能汽车、智能交通和智能城市的协同系统。”清华大学汽车工程教授李克强表示。在他看来,中国的智能汽车发展仍处于追赶国外先进水平的阶段。然而,由于智能汽车的独特性,中国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例如ICT技术在智能汽车中的应用,云控平台技术的应用ou卫星定位系统和LTE-V通信系统。T……
利用这些优势需要跨行业合作。“车企与BAT的合作是一种强有力的合作,每个公司都有自己的需求。BAT在车联网相关的人机交互领域很强,而OEM在其他领域尤其是整车领域也很强。它们之间的关系不同于传统的OEM与一级供应商之间的关系,更接近双赢商人身份。在整个智能网联汽车行业尚未成熟之前,团结一致,先把技术做好是大家的共识。”法雷奥中国首席技术官顾建民表示。他进一步告诉记者,在表面上的合作背后,各方都在努力向合作伙伴学习更多,同时稳定自己的核心竞争力。随着智能网络的不断发展,类似的合作会更多。换句话说,自动驾驶的格局并不是简单的“三条腿”“,各方各有优势,主导权并不完全掌握在BAT手中。此外,智能网联汽车的合作范围并不局限于不同行业的跨境合作。”车企和零部件公司之间可能存在合作的可能性。即使是英美烟草公司之间未来合作的可能性也不排除。“上述知情人士告诉记者。格局会改变吗?就在马云、马化腾和李彦宏集体亮相智博会的同一天,有消息称谷歌母公司Alphabet的研究部门Waymo在上海成立了一家公司。据了解,今年5月底,一家名为慧摩商业咨询(上海)的公司有限公司成立于上海。该公司由Waymo LLC 100%控股,业务范围与商业信息咨询有关,还提供汽车零部件和产品的设计、测试及相关配套服务。Waymo由谷歌支持,是世界上第一家开放道路测试公司,也是第一家无人驾驶自动驾驶公司。Waymo的自动驾驶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根据公开信息,Waymo自动驾驶汽车在公共道路上行驶了400多万英里,在模拟环境中行驶了10多亿英里。不久前,知名投资公司摩根士丹利给出了这家从谷歌独立仅三年的公司1750亿美元的最新估值。随着Waymo进入中国,中国互联网巨头的自动驾驶之争可能会发生变化。“BAT很难成为自动驾驶的最后收割者。在中国,BAT很可能比自动驾驶更成功,在车联网人机交互方面获得客户,因为这是BAT的强项。从全球来看,Waymo目前在自动驾驶的巨大投资和积累方面处于领先地位。“一位业内人士表示。然而,Waymo在中国发展自动驾驶必须面临许多挑战。”有人说,Waymo进入中国是为了抢夺百度Apollo的蛋糕。事实上,他们的商业模式非常不同。谷歌的无人驾驶更加封闭,而百度的自动驾驶生态则是开放的。百度Apollo的商业逻辑是通过吸引大量优质合作伙伴来建立自动驾驶生态系统。”上述人士表示。
8月24日,共享汽车品牌蜗享出行在大连举行产品发布会,此次发布会由大连吉蜜公司主办。基于“让城市出行更美好”的宗旨,蜗享出行正式上线了30版本,并与携程达成了战略合作。
1900/1/1 0:00:00对于大数据的挖掘和应用在各个层面上展开,尤其是在新能源领域。大数据作为一种基础性与战略性资源得到了广泛认可,面对“四化”未来,大数据是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而数据质量是决定大数据分析的重要因素。
1900/1/1 0:00:00在郑州空姐遇害案后百余日,8月24日,浙江温州再发顺风车杀人案。滴滴出行宣布自8月27日零时起,在全国范围内下线顺风车业务,内部重新评估业务模式及产品逻辑。一系列监管举措随即展开。
1900/1/1 0:00:00近日,大众集团公布了下个十年目标:推出WeShare共享汽车项目,并且所有服务于该项目的车辆都将连接到一个云端操作系统,该云端存储所有从客户那里获取个人数据,比如行驶的时长、里程等。
1900/1/1 0:00:00本文为清华中国工程院知识智能联合研究中心的自动驾驶前沿报告,将会从技术、人才、应用和趋势的维度盘点自动驾驶的产业发展。
1900/1/1 0:00:00近日,据外媒报道,宝马计划到2025年之前,旗下车型将全部设计成混合动力车型或纯电动车型。此外,宝马还计划到2030年前将所有M车型电动化。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