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电动汽车为标志的新能源汽车代表了汽车行业的一种趋势和方向。然而,新能源汽车也有不同的技术路线,每条路线都有自己的挑战需要应对。新能源汽车未来的主流技术路线是什么,未来新能源汽车和传统能源汽车的现状是什么?在博鳌亚洲论坛2019年年会上,来自业界的传统势力、新势力和行业研究专家就2050年的汽车展望进行了对话。在疫情爆发之前,新能源汽车将与燃油汽车共存很长一段时间。人们关注汽车能源的根本原因是,地球的石油资源越来越少,而汽车是消耗石油和天然气能源的最重要行业之一。在过去的许多年里,中国的汽车增长率位居世界第一,但创新产品的质量并没有迅速提高。Xpeng Motors董事长何小鹏认为,大多数购买电动汽车的人心中并不认同电动汽车,而是根据车牌、价格等因素进行选择,而新能源汽车行业还没有到爆发的时候。有研究表明,每天使用电动汽车的人只占总人口的1%,距离真正进入千家万户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他判断2021将进入快车道。届时,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寿命将更长,成本将大幅降低,质量将得到提高。当一线城市每月10%的新车销量来自新能源汽车时,双端网络效应开始显现。到那时,电动汽车的发展速度将变成一条抛物线;
目前,它仍处于奠基阶段。海马集团董事长朱静是中国首批汽车制造商之一,他表示,应该辩证看待新旧产业的区别,并将汽车行业放在历史空间中考虑。当今社会有“三化”的要求,即社会智能化、低碳能源化和电力电气化。这是全社会的呼声,汽车行业也需要在智能驾驶、互联互通、电动化和共享四个方面进行变革。他认为,在历史上,汽车行业一直是最早整合新技术的行业。尽管电动汽车已经实践了十多年,但取代300公里以下的出行是没有问题的,但不可能完全取代现在的汽车。不能说电动汽车主宰了世界。这是一个极端的想法。油电混合动力和氢能也是很好的解决方案。你可以创新技术,但不必摧毁一个行业。无论是白人还是黑人,简单的想法都很容易让人陷入困境。世界上许多国家已经宣布,他们将在2050年之前禁止销售燃油汽车。燃油车的衰落和终结会在本世纪下半叶成为现实吗?燃油车和新能源车必须是“生死攸关”的吗?上海交通大学汽车工程学院副院长、汽车电子控制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副主任尹成良持相反意见。他阐述了三个观点:第一,汽车技术非常成熟,新能源汽车发展非常快,大量传统车企技术进入瓶颈期,但这并不意味着传统燃油汽车会消失,市场上仍会有大量传统汽车。这项技术的发展已经达到了成熟的顶峰,但只要石油仍然存在,燃料汽车就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电动汽车的份额将继续上升。两者将在一个双赢的局面中长期共存。第二,新能源汽车,主要是电动汽车,包括氢能汽车,将继续高速增长。三年后,可以看到一个拐点,然后它将迅速上升。然而,快速加速并不意味着总量会很大。第三,新能源汽车并没有颠覆汽车行业,因为“整车为王”的基本逻辑没有改变,只是发动机被电机取代了,所有运营的主体都是汽车工厂。改变汽车行业的根本力量必须是互联互通。智能化之后,汽车产业圈“整车为王”的逻辑将被彻底打破。电气化是一个很好的载体,因此它将迅速发展。自动驾驶的理想是充分而现实的。专栏认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不能仅靠电动汽车来完成,必须是“电动汽车+自动驾驶”的模式。现在购买电动汽车的人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把它们当作玩具,对价格不敏感的人,比如特斯拉的消费者。另一种是考虑省钱省电的人。他认为,自动驾驶需要四个平台,包括云控平台、高精度地图平台、接收平台和计算平台,现在是接收平台和算力平台。“例如,自动停车在20年前就已经存在了。现在我们正在研究的L3半自动驾驶可能还需要10年时间。现在L3+自动停车已经完成了最后一公里。如果掌握了云平台和高精度地图,它就可以实现。到那时,新能源汽车的意义将不再是汽车,而是像手机这样的生活工具。世界的一半。”人们生活在城市里,交通堵塞问题非常严重,所以花在旅行上的时间越来越多。西澳州政府负责区域发展的助理部长McTiernan认为,自动驾驶更合乎逻辑的方式是提高出行效率。公众想要的是更少的环境破坏和更省时高效的出行。这才是真正的需求,而不是自动驾驶技术和产品本身。文远智行首席执行官兼联合创始人韩旭表示,新能源汽车应该在更广泛的出行中得到考虑。自动驾驶有严格的等级……
g系统,L4自动驾驶仪的速度可能比预期的更快。何小鹏认为,基于自动辅助驾驶的L2和L3目前更为现实,即将实现;
中国无人驾驶道路将是未来L4或L5+道路+云的解决方案,中国无人驾驶公路将是最快的,因为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能力是世界公认的最强。景筑还表示,在指定的场地和路线上实现L4级自动驾驶没有问题,但多年后人们可能不会买车,因为L4+共享出行让消费者买的不是车,而是一种产权。尹成良认为,自动驾驶会取得成功,但时间节奏可能不会那么快。目前,有两种最常见的技术路线,自行车智能化仍然是主流。如果走这条技术路线,要真正实现无人驾驶是非常非常困难的。无人驾驶的未来是光明的,但现实非常严峻,距离自行车智能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能源供应系统决定了技术路线。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是两种不同的技术路线。哪种电动汽车将成为未来的主流,决定因素是什么?景竹认为,电动汽车可以分为电动驱动和纯电动驱动。现在中国的主流路线是纯电动驱动,日本的氢燃料电池是电动驱动。与日本相比,中国的氢燃料电池技术落后了大约20年。目前,这项技术更适用于中国的卡车、公共汽车和乘用车。据估计,这还需要十年的时间,国家对此高度重视,并将其提上了议事日程。麦克蒂尔南表示,丰田和现代正在使用新能源电池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这项技术确实非常先进,但更适合重型车辆。她认为,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之间将存在竞争。尹成良认为,中国、日本、欧洲和美国在燃油汽车的技术路线上是一样的,但新能源汽车的能源供应架构在未来的某个时刻会出现分歧。因为普通汽车使用燃料系统,纯电动汽车是纯电动系统,加油和加氢是其他系统,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同时支持四种能源供应系统,尤其是在中国这样大的国家,国家能源系统的更换成本很高。例如,他说充电站只是其中一个环节。一个造价超过2000万元的充电站,一次只能给二三十辆车充电。制氢、储氢、制氢的整个过程涉及的环节太多,每个环节的成本都惊人。恐怕没有哪个国家能够负担得起同时存在这么多能源供应系统。他强调,新能源汽车行业不能只关注技术。不同的国家选择不同的技术路线,但都需要认真考虑能源供应系统的可行性。以电动汽车为标志的新能源汽车代表了汽车行业的一种趋势和方向。然而,新能源汽车也有不同的技术路线,每条路线都有自己的挑战需要应对。新能源汽车未来的主流技术路线是什么,未来新能源汽车和传统能源汽车的现状是什么?在博鳌亚洲论坛2019年年会上,来自业界的传统势力、新势力和行业研究专家就2050年的汽车展望进行了对话。在疫情爆发之前,新能源汽车将与燃油汽车共存很长一段时间。人们关注汽车能源的根本原因是,地球的石油资源越来越少,而汽车是消耗石油和天然气能源的最重要行业之一。在过去的许多年里,中国的汽车增长率位居世界第一,但创新产品的质量并没有迅速提高。Xpeng Motors董事长何小鹏认为,大多数购买电动汽车的人心中并不认同电动汽车,而是根据车牌、价格等因素进行选择,而新能源汽车行业还没有到爆发的时候。有研究表明,每天使用电动汽车的人只占总人口的1%,距离真正进入千家万户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他判断2021将进入快车道。届时,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寿命将更长,成本将大幅降低,质量将得到提高。当一线城市新车销量的10%……
每个月都有来自新能源汽车的双端网络效应开始显现。到那时,电动汽车的发展速度将变成一条抛物线;
目前,它仍处于奠基阶段。海马集团董事长朱静是中国首批汽车制造商之一,他表示,应该辩证看待新旧产业的区别,并将汽车行业放在历史空间中考虑。当今社会有“三化”的要求,即社会智能化、低碳能源化和电力电气化。这是全社会的呼声,汽车行业也需要在智能驾驶、互联互通、电动化和共享四个方面进行变革。他认为,在历史上,汽车行业一直是最早整合新技术的行业。尽管电动汽车已经实践了十多年,但取代300公里以下的出行是没有问题的,但不可能完全取代现在的汽车。不能说电动汽车主宰了世界。这是一个极端的想法。油电混合动力和氢能也是很好的解决方案。你可以创新技术,但不必摧毁一个行业。无论是白人还是黑人,简单的想法都很容易让人陷入困境。世界上许多国家已经宣布,他们将在2050年之前禁止销售燃油汽车。燃油车的衰落和终结会在本世纪下半叶成为现实吗?燃油车和新能源车必须是“生死攸关”的吗?上海交通大学汽车工程学院副院长、汽车电子控制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副主任尹成良持相反意见。他阐述了三个观点:第一,汽车技术非常成熟,新能源汽车发展非常快,大量传统车企技术进入瓶颈期,但这并不意味着传统燃油汽车会消失,市场上仍会有大量传统汽车。这项技术的发展已经达到了成熟的顶峰,但只要石油仍然存在,燃料汽车就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电动汽车的份额将继续上升。两者将在一个双赢的局面中长期共存。第二,新能源汽车,主要是电动汽车,包括氢能汽车,将继续高速增长。三年后,可以看到一个拐点,然后它将迅速上升。然而,快速加速并不意味着总量会很大。第三,新能源汽车并没有颠覆汽车行业,因为“整车为王”的基本逻辑没有改变,只是发动机被电机取代了,所有运营的主体都是汽车工厂。改变汽车行业的根本力量必须是互联互通。智能化之后,汽车产业圈“整车为王”的逻辑将被彻底打破。电气化是一个很好的载体,因此它将迅速发展。自动驾驶的理想是充分而现实的。专栏认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不能仅靠电动汽车来完成,必须是“电动汽车+自动驾驶”的模式。现在购买电动汽车的人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把它们当作玩具,对价格不敏感的人,比如特斯拉的消费者。另一种是考虑省钱省电的人。他认为,自动驾驶需要四个平台,包括云控平台、高精度地图平台、接收平台和计算平台,现在是接收平台和算力平台。“例如,自动停车在20年前就已经存在了。现在我们正在研究的L3半自动驾驶可能还需要10年时间。现在L3+自动停车已经完成了最后一公里。如果掌握了云平台和高精度地图,它就可以实现。到那时,新能源汽车的意义将不再是汽车,而是像手机这样的生活工具。世界的一半。”人们生活在城市里,交通堵塞问题非常严重,所以花在旅行上的时间越来越多。西澳州政府负责区域发展的助理部长McTiernan认为,自动驾驶更合乎逻辑的方式是提高出行效率。公众想要的是更少的环境破坏和更省时高效的出行。这才是真正的需求,而不是自动驾驶技术和产品本身。文远智行首席执行官兼联合创始人韩旭表示,新能源汽车应该在更广泛的出行中得到考虑。自动驾驶有严格的等级……
g系统,L4自动驾驶仪的速度可能比预期的更快。何小鹏认为,基于自动辅助驾驶的L2和L3目前更为现实,即将实现;中国无人驾驶道路将是未来L4或L5+道路+云的解决方案,中国无人驾驶公路将是最快的,因为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能力是世界公认的最强。景筑还表示,在指定的场地和路线上实现L4级自动驾驶没有问题,但多年后人们可能不会买车,因为L4+共享出行让消费者买的不是车,而是一种产权。尹成良认为,自动驾驶会取得成功,但时间节奏可能不会那么快。目前,有两种最常见的技术路线,自行车智能化仍然是主流。如果走这条技术路线,要真正实现无人驾驶是非常非常困难的。无人驾驶的未来是光明的,但现实非常严峻,距离自行车智能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能源供应系统决定了技术路线。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是两种不同的技术路线。哪种电动汽车将成为未来的主流,决定因素是什么?景竹认为,电动汽车可以分为电动驱动和纯电动驱动。现在中国的主流路线是纯电动驱动,日本的氢燃料电池是电动驱动。与日本相比,中国的氢燃料电池技术落后了大约20年。目前,这项技术更适用于中国的卡车、公共汽车和乘用车。据估计,这还需要十年的时间,国家对此高度重视,并将其提上了议事日程。麦克蒂尔南表示,丰田和现代正在使用新能源电池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这项技术确实非常先进,但更适合重型车辆。她认为,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之间将存在竞争。尹成良认为,中国、日本、欧洲和美国在燃油汽车的技术路线上是一样的,但新能源汽车的能源供应架构在未来的某个时刻会出现分歧。因为普通汽车使用燃料系统,纯电动汽车是纯电动系统,加油和加氢是其他系统,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同时支持四种能源供应系统,尤其是在中国这样大的国家,国家能源系统的更换成本很高。例如,他说充电站只是其中一个环节。一个造价超过2000万元的充电站,一次只能给二三十辆车充电。制氢、储氢、制氢的整个过程涉及的环节太多,每个环节的成本都惊人。恐怕没有哪个国家能够负担得起同时存在这么多能源供应系统。他强调,新能源汽车行业不能只关注技术。不同的国家选择不同的技术路线,但都需要认真考虑能源供应系统的可行性。
据外媒报道,特斯拉一直在以有记录和无记录的方式提高其自动驾驶系统Autopilot的功能。最近,该系统就获得了一项新功能:探测其他车辆的变道意图。
1900/1/1 0:00:00大众集团旗下西雅特品牌其电动化计划日前曝光,按照规划,西雅特将在2021年前推出6款新能源汽车,其中包括4款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和2款纯电动车型。
1900/1/1 0:00:00中美两国研究人员最新开发出一种自动驾驶仿真系统,可自动创建逼真的道路场景,为自动驾驶车辆提供更为可靠且廉价的实验室模拟方法。
1900/1/1 0:00:00广州启动充电平台满足新能源车辆充电陈骥旻摄广州市公共交通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广州公交集团”28日称,截至目前,该市纯电动公交车投放已超过11000辆,基本实现公交电动化。
1900/1/1 0:00:003月27日,在博鳌亚洲论坛上,国内首个智能网联汽车5G试点项目首次亮相。
1900/1/1 0:00:002019年3月比亚迪“秦Pro”发布会现场今年开春,比亚迪的自动驾驶之路有了新突破。3月28日,比亚迪在其2019春季发布会上展示了为L4级别无人驾驶打造的量产车型比亚迪秦Pro。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