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快速发展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沉寂已久的氢燃料电池再次备受关注。上周,三款燃料电池汽车被列入工信部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辆目录。工信部对氢能源汽车的支持意见引起各方关注,燃料电池领域受到资本市场青睐。对此,国内主流氢车企业负责人和学术权威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表达了不同的观点和立场。2019年上海车展期间,一则新能源汽车的新闻引人关注。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最新发布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2019年第三批)》收录了67家企业的178款车型,其中纯电动产品64家企业的164款,插电式混合动力产品6家企业的11款,燃料电池产品3家企业的3款。值得注意的是,虽然燃料电池产品数量占比最少,但却让很多人议论纷纷,这种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可能成为我国未来重点扶持的另一个发展方向。以燃料电池技术为动力核心的汽车一般指氢燃料汽车,以氢气为主要能源。氢气输入燃料电池,通过电解水的逆反应获得能量。它具有无污染、无噪音、效率高的特点。“应该说,氢燃料电池汽车和使用锂电池的纯电动汽车是新能源汽车的重要技术路线。”工信部新闻发言人闻库上周回应称,新能源汽车总体发展方向包括锂电池纯电动汽车和氢燃料电池汽车。闻库指出,从技术特点和发展趋势来看,纯电动汽车更适合城市、短途和乘用车,而氢燃料电池汽车更适合长途、大型和商用车。“我们相信,氢燃料电池汽车和纯电动汽车将长期共存,相互补充,共同满足交通运输和人们的出行需求。”随着氢燃料电池重回视野,相关股票也受到资本市场的追捧。4月26日,在股市整体疲软的背景下,德美化工、汉中精机以涨停收盘,袁可立收涨8.03%。但相对于技术上即将成熟的纯电力,氢燃料电池技术略显缓慢,但优势相对明显。美国、日本、欧洲等主要国家和地区已将燃料电池汽车纳入战略发展体系,规划制定各项政策,抢占先机。例如,日本计划到2020年普及约4万辆燃料电池汽车,建设160座加氢站;德国计划在2023年左右普及10万辆汽车,建设400个加氢站。"人类利用能源的历史是一个脱碳和加氢交替进行的过程."新能源汽车与动力系统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同济大学校长助理余卓平教授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同济大学是中国燃料电池技术研发的重点大学。在余卓平看来,煤炭是人类长期使用的能源,也是含碳量较高的燃料。随着人类主流能源类型的迭代,主流能源的含碳量越来越少,含氢量越来越多。最后就是氢气,也就是不含碳的燃料。“从这一点来看,燃料电池的发展方向符合汽车技术发展的终极目标。”闻库表示,下一步,工信部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会同有关部门联合开展示范运行,解决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化和商业化问题,大力推动我国氢能和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创新发展。不仅工信部表示支持氢燃料电池,以上海为代表的地方政府也明确提出了支持和相关配套。上海市科委等部门联合发布了《上海市燃料电池汽车发展规划》,根据最新发布的规划目标分为三步走:到2030年,燃料电池汽车技术和制造要达到国外同等水平,上海燃料电池汽车全产业链年产值超过3000亿元。上海市科委副主任甘频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相信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会比原先预期的更快。上海将成为中国燃料电池汽车技术研发和产业化的“先行者”。除了上海,武汉等地的加氢站也在建设中。氢能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环保零排放。氢乘用车不需要改变人们的驾驶习惯。我们的汽车加氢只需要几分钟,续航可以达到1000公里以上。" 2019上海车展期间,格罗夫汽车公司董事长郝站在2号馆该公司自主研发的氢燃料电池概念车旁对第一财经记者说。2019上海车展结束,格罗夫作为国内首个氢燃料电池乘用车项目,与CICC首创基金、光大基金、武汉东湖郭龙股权投资基金签署融资合作意向协议。余卓平认为一些企业在氢能汽车领域变得活跃是一个好趋势。他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中国作为汽车产业的后起之秀,之前也有很多技术跟进,但是燃料电池这种中国汽车企业并没有太重视。除了像Grove这样的民营企业,国有企业SAIC也把燃料电池技术的发展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此外,一些传统电源企业,如潍柴动力,也在加大对燃料电池的投资。潍柴动力去年底发布公告称,公司通过全资子公司潍柴动力(香港)国际发展有限公司认购了Ballard Power SystemsInc(简称“Ballard Canada”)19.9%的股份,这意味着潍柴动力正式成为全球氢燃料电池技术的头部公司Ballard Canada的第一大股东。”我赞成推动氢燃料电池的研发。上海交通大学汽车节能技术研究所所长尹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不过,尹也指出,燃料电池作为零排放的终极方案是不错的,但推广的时机还是有讲究的,尤其是落地、进入百姓出行领域的步伐。在他看来,技术研发需要跟踪国际先进水平,避免单方面讲故事……避免过早冒进,避免出现“一地鸡毛”的情况。企业层面,加拿大Ballard上月发布的全年综合财报显示,2018年,建安Ballard共实现营收9660万美元,同比下降20%。作为美国车企的代表,通用汽车早在1966年10月就发布了氢燃料电池概念车。然而,通用汽车也受到成本问题和缺乏实用加氢基础设施的制约,相关研发搁浅,直至放弃多年的氢燃料电池技术研发。通用选择携手本田重回氢燃料轨道。相比较而言,以丰田、本田、日产为代表的日系车企对燃料电池汽车技术的研发相当执着,从未停止过对氢燃料电池的研究,并取得了阶段性的研究成果,其中丰田Mirai未来组合和本田Clarity已经在日本正式上市,三家公司还共同布局了加氢站。本田社长田崎敬浩康弘曾表示:“本田计划在2030年左右,以混合动力车、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和零排放车型的形式,实现全球汽车总销量的三分之二。”高桥浩司所说的零排放汽车指的是氢燃料电池汽车,丰田燃料电池汽车走在世界前列。业内普遍认为,对于日本来说,能源等资源在主要国家都是稀缺的,即使是动力电池也需要消耗相当大的能量,这也是日本钟爱氢燃料的原因。在燃料电池方面,中国企业和科研机构需要向日本等发达国家多学习。闻库还表示,我国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化进程明显晚于纯电动汽车,在基础材料、关键零部件、系统集成等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仍有差距,整车成本高,氢能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还有赖于整个氢能产业链的发展和相关政策、标准、法规的不断优化和完善,这在某种程度上可能比电动汽车的推广更难。“对于氢能的利用,要从国家能源替代战略出发,从全局考虑,慎重进行。”尹对说道。在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快速发展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沉寂已久的氢燃料电池再次备受关注。上周,三款燃料电池汽车被列入工信部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辆目录。工信部对氢能源汽车的支持意见引起各方关注,燃料电池领域受到资本市场青睐。对此,国内主流氢车企业负责人和学术权威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表达了不同的观点和立场。2019年上海车展期间,一则新能源汽车的新闻引人关注。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最新发布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2019年第三批)》收录了67家企业的178款车型,其中纯电动产品64家企业的164款,插电式混合动力产品6家企业的11款,燃料电池产品3家企业的3款。值得注意的是,虽然燃料电池产品数量占比最少,但却让很多人议论纷纷,这种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可能成为我国未来重点扶持的另一个发展方向。以燃料电池技术为动力核心的汽车一般指氢燃料汽车,以氢气为主要能源。氢气输入燃料电池,通过电解水的逆反应获得能量。它具有无污染、无噪音、效率高的特点。“应该说,氢燃料电池汽车和使用锂电池的纯电动汽车是新能源汽车的重要技术路线。”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发言人闻库……nology上周回应称,新能源汽车的整体发展方向包括锂电池纯电动汽车和氢燃料电池汽车。闻库指出,从技术特点和发展趋势来看,纯电动汽车更适合城市、短途和乘用车,而氢燃料电池汽车更适合长途、大型和商用车。“我们相信,氢燃料电池汽车和纯电动汽车将长期共存,相互补充,共同满足交通运输和人们的出行需求。”随着氢燃料电池重回视野,相关股票也受到资本市场的追捧。4月26日,在股市整体疲软的背景下,德美化工、汉中精机以涨停收盘,袁可立收涨8.03%。但相对于技术上即将成熟的纯电力,氢燃料电池技术略显缓慢,但优势相对明显。美国、日本、欧洲等主要国家和地区已将燃料电池汽车纳入战略发展体系,规划制定各项政策,抢占先机。例如,日本计划到2020年普及约4万辆燃料电池汽车,建设160座加氢站;德国计划在2023年左右普及10万辆汽车,建设400个加氢站。"人类利用能源的历史是一个脱碳和加氢交替进行的过程."新能源汽车与动力系统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同济大学校长助理余卓平教授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同济大学是中国燃料电池技术研发的重点大学。在余卓平看来,煤炭是人类长期使用的能源,也是含碳量较高的燃料。随着人类主流能源类型的迭代,主流能源的含碳量越来越少,含氢量越来越多。最后就是氢气,也就是不含碳的燃料。“从这一点来看,燃料电池的发展方向符合汽车技术发展的终极目标。”闻库表示,下一步,工信部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会同有关部门联合开展示范运行,解决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化和商业化问题,大力推动我国氢能和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创新发展。不仅工信部表示支持氢燃料电池,以上海为代表的地方政府也明确提出了支持和相关配套。上海市科委等部门联合发布了《上海市燃料电池汽车发展规划》,根据最新发布的规划目标分为三步走:到2030年,燃料电池汽车技术和制造要达到国外同等水平,上海燃料电池汽车全产业链年产值超过3000亿元。上海市科委副主任甘频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相信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会比原先预期的更快。上海将成为中国燃料电池汽车技术研发和产业化的“先行者”。除了上海,武汉等地的加氢站也在建设中。氢能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环保零排放。氢乘用车不需要改变人们的驾驶习惯。我们的汽车加氢只需要几分钟,续航可以达到1000公里以上。" 2019上海车展期间,格罗夫汽车公司董事长郝站在2号馆该公司自主研发的氢燃料电池概念车旁对第一财经记者说。2019上海车展结束,格罗夫作为国内首个氢燃料电池乘用车项目,与CICC首创基金、光大基金、武汉东湖郭龙股权投资基金签署融资合作意向协议。余卓平认为一些企业在氢能汽车领域变得活跃是一个好趋势。他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中国作为汽车产业的后起之秀,之前也有很多技术跟进,但是燃料电池这种中国汽车企业并没有太重视。除了像Grove这样的民营企业,国有企业SAIC也把燃料电池技术的发展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此外,一些传统电源企业,如潍柴动力,也在加大对燃料电池的投资。潍柴动力去年底发布公告称,公司通过全资子公司潍柴动力(香港)国际发展有限公司认购了Ballard Power SystemsInc(简称“Ballard Canada”)19.9%的股份,这意味着潍柴动力正式成为全球氢燃料电池技术的头部公司Ballard Canada的第一大股东。”我赞成推动氢燃料电池的研发。上海交通大学汽车节能技术研究所所长尹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不过,尹也指出,燃料电池作为零排放的终极方案是不错的,但推广的时机还是有讲究的,尤其是落地、进入百姓出行领域的步伐。在他看来,技术研发需要跟踪国际先进水平,避免单方面讲故事……避免过早冒进,避免出现“一地鸡毛”的情况。企业层面,加拿大Ballard上月发布的全年综合财报显示,2018年,建安Ballard共实现营收9660万美元,同比下降20%。作为美国车企的代表,通用汽车早在1966年10月就发布了氢燃料电池概念车。然而,通用汽车也受到成本问题和缺乏实用加氢基础设施的制约,相关研发搁浅,直至放弃多年的氢燃料电池技术研发。通用选择携手本田重回氢燃料轨道。相比较而言,以丰田、本田、日产为代表的日系车企对燃料电池汽车技术的研发相当执着,从未停止过对氢燃料电池的研究,并取得了阶段性的研究成果,其中丰田Mirai未来组合和本田Clarity已经在日本正式上市,三家公司还共同布局了加氢站。本田社长田崎敬浩康弘曾表示:“本田计划在2030年左右,以混合动力车、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和零排放车型的形式,实现全球汽车总销量的三分之二。”高桥浩司所说的零排放汽车指的是氢燃料电池汽车,丰田燃料电池汽车走在世界前列。业内普遍认为,对于日本来说,能源等资源在主要国家都是稀缺的,即使是动力电池也需要消耗相当大的能量,这也是日本钟爱氢燃料的原因。在燃料电池方面,中国企业和科研机构需要向日本等发达国家多学习。闻库还表示,我国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化进程明显晚于纯电动汽车,在基础材料、关键零部件、系统集成等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仍有差距,整车成本高,氢能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还有赖于整个氢能产业链的发展和相关政策、标准、法规的不断优化和完善,这在某种程度上可能比电动汽车的推广更难。“对于氢能的利用,要从国家能源替代战略出发,从全局考虑,慎重进行。”尹对说道。
根据外媒TheVerge援引加州就业发展部(EmploymentDevelopmentDepartment)的一份文件显示,中国电动汽车初创企业蔚来汽车已在硅谷的两家办事处裁员70人,
1900/1/1 0:00:00媒体报道称,苹果正努力开发自身芯片技术,聘请多位英特尔相关技术专家,并已宣布要在美国圣地亚哥设立有1200名员工的办公区,从事无线工程业务,要在公司内部自行设计数据芯片。
1900/1/1 0:00:004月26日晚间,宁德时代发布2019年第一季度报告。
1900/1/1 0:00:00提起模块化造车平台,相信不少行业人士都会想到大众MQB和丰田TNGA。作为全球最大的两家车企,在造车平台化向模块化转换的非常早,可以说是引领着汽车制造行业的整体发展。
1900/1/1 0:00:004月29日晚,一汽夏利000927公告称,为实现资源优势互补,共同开发新能源汽车市场,谋取更大的经济收益,公司拟以整车相关土地、厂房、设备等资产负债出资,
1900/1/1 0:00:00落下帷幕的上海车展,已然成为新能源汽车的狂欢。据悉,本次车展中新能源汽车占据了参展车型的50以上,成为当之无愧的主角。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