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4日上午,吕赤汽车与长安汽车正式达成战略合作,吕赤汽车与长安铃木举行“联合制造”签约仪式。据了解,双方将共同生产制造一款纯电动汽车。两者的合作,让一直苦于造车资质的绿驰终于有了新的出路,进入产品量产阶段。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长安汽车的过剩产能。此次签约的联合制造工厂是长安铃木在2013年底正式投入使用的第二家工厂。吕赤的第一件产品将在这家工厂生产。值得一提的是,这家工厂被视为铃木全球体系中最大、最先进、世界领先的工厂之一,也是铃木在中国的标杆工厂。工厂总占地面积约2020亩,规划建筑面积50万平方米。将分三期建设,总产能为每年75万辆。凭借强大的工厂“加持”,为绿驰赢得了更多的时间成本。新车公司吕赤汽车成立于2016年,总部位于上海。其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是曾在郭台铭鸿海集团工作过的任亚辉。成立三年多以来,在众多造车新锐中一直是“低调的一类”,有过明显的亮相。不过根据官方消息,吕赤首款紧凑型纯电动SUV(内部代号M500)即将量产。目前,其首款产品正在进行整车耐久性试验。今年年底将开启预售。
吕赤M500长安铃木成立于1993年。起初,它由长安汽车、日本铃木和中国铃木共同出资,长安汽车拥有50%的股份。作为合资公司,长安铃木在中国取得了很多惊人的成绩,2011年的年销量甚至达到了22万辆。但随着产品定位不变,转型不及时,其经营形势急转直下。到了2018年,其前7个月的销量只有2.6万多辆。由于经营不善,2018年9月,长安汽车以1元的价格收购日本铃木和铃木中国,长安汽车持有长安铃木100%的控制权。尽管如此,它的销量在短时间内并没有改变。曾经是铃木明星车型的Vitera,今年4月仅售出388辆。这也造成了长安铃木大量的闲置产能。长安汽车的母公司长安汽车,在中国汽车市场整体下滑的情况下,饱受摧残。2019年一季度,长安汽车营业收入662.98亿元,同比下降20%。这也成为吕赤汽车和长安铃木联合制造的重要原因之一。吕赤汽车创始人兼CEO任亚辉表示,此次合作将是双方企业、合作伙伴乃至消费者的共赢合作,对中国汽车产业的融合发展和产业升级具有积极意义。一方面,合作可以有效盘活现有产能,充分利用优质生产力量;另一方面可以让高品质的智能新能源汽车产品快速可靠的实现。
吕赤汽车联合创始人兼CEO任亚辉先生致辞。据了解,双方将在供应链体系、技术标准、制造工艺体系可控范围内共享制造资源。同时,双方的合作还将涉及产品认证、产品制造和制造质量控制、零部件以及汽车工厂内的物流。长安汽车总裁助理、长安铃木总经理周波表示,双方希望通过这一联合制造项目实现双方优势互补,助推长安铃木转型。
长安汽车总裁助理、长安铃木总经理周波先生致辞事实上,由于资质问题,“联合生产”往往是新车推出产品的第一种方式。据相关媒体报道,从去年开始,吕赤一直在为生产资质的问题奔走,与多家汽车厂商洽谈联合制造的问题,合作方需要有成熟的生产能力和生产经验,最终与长安汽车达成战略合作。这也表明与长安汽车的合作符合吕赤未来的发展规划。目前,吕赤的自建工厂也在建设中。据了解,自去年6月起,吕赤汽车开始在江西九江建设生产基地。生产基地总占地面积1060亩,总建筑面积约30万平方米。投资达到55亿元。据悉,该生产基地的年规划产能为20万辆,一期建成后可达10万辆/年。此外,据相关人士透露,吕赤将继续申请生产资质,以确保未来的长期发展。但不得不提的是,虽然我们有自己的工厂。除了生产资质,吕赤将大量产能放在长安可能还有其他考虑。有分析称,根据国家发改委去年发布的《汽车产业投资管理规定》,要求建设新能源投资项目的省份必须满足两个条件:“最近两年汽车产能利用率高于全行业平均水平”和“现有新建纯电动企业已建成且年产量达到预定规模”。同时,如果各省已经有新能源项目,2019年1月10日后新增产能的道路会变窄,只有在现有新能源汽车产能成熟的情况下,才能允许下一个。此前,特斯拉和蔚来在上海建厂可能也遵循了这一逻辑。无独有偶,新晋车企爱知汽车目前也在江西投资建厂,且建厂时间早于吕赤。从这个角度来看,也许吕赤选择与长安汽车合作是出于政策上的考虑。现在车市大环境还在走下坡路。新型车企和传统车企的合作,可以帮助双方在制造等方面进行车型升级和创新。长安铃木和吕赤汽车的合作也是他们在经济低迷时期优势互补的一种方式,为双方带来更大的收益。5月24日上午,吕赤汽车与长安汽车正式达成战略合作,吕赤汽车与长安铃木举行“联合制造”签约仪式。据了解,双方将共同生产制造一款纯电动汽车。两者的合作,让一直苦于造车资质的绿驰终于有了新的出路,进入产品量产阶段。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长安汽车的过剩产能。此次签约的联合制造厂是正式p……的第二家工厂长安铃木于2013年底投入使用。吕赤的第一件产品将在这家工厂生产。值得一提的是,这家工厂被视为铃木全球体系中最大、最先进、世界领先的工厂之一,也是铃木在中国的标杆工厂。工厂总占地面积约2020亩,规划建筑面积50万平方米。将分三期建设,总产能为每年75万辆。凭借强大的工厂“加持”,为绿驰赢得了更多的时间成本。新车公司吕赤汽车成立于2016年,总部位于上海。其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是曾在郭台铭鸿海集团工作过的任亚辉。成立三年多以来,在众多造车新锐中一直是“低调的一类”,有过明显的亮相。不过根据官方消息,吕赤首款紧凑型纯电动SUV(内部代号M500)即将量产。目前,其首款产品正在进行整车耐久性试验。今年年底将开启预售。
吕赤M500长安铃木成立于1993年。起初,它由长安汽车、日本铃木和中国铃木共同出资,长安汽车拥有50%的股份。作为合资公司,长安铃木在中国取得了很多惊人的成绩,2011年的年销量甚至达到了22万辆。但随着产品定位不变,转型不及时,其经营形势急转直下。到了2018年,其前7个月的销量只有2.6万多辆。由于经营不善,2018年9月,长安汽车以1元的价格收购日本铃木和铃木中国,长安汽车持有长安铃木100%的控制权。尽管如此,它的销量在短时间内并没有改变。曾经是铃木明星车型的Vitera,今年4月仅售出388辆。这也造成了长安铃木大量的闲置产能。长安汽车的母公司长安汽车,在中国汽车市场整体下滑的情况下,饱受摧残。2019年一季度,长安汽车营业收入662.98亿元,同比下降20%。这也成为吕赤汽车和长安铃木联合制造的重要原因之一。吕赤汽车创始人兼CEO任亚辉表示,此次合作将是双方企业、合作伙伴乃至消费者的共赢合作,对中国汽车产业的融合发展和产业升级具有积极意义。一方面,合作可以有效盘活现有产能,充分利用优质生产力量;另一方面可以让高品质的智能新能源汽车产品快速可靠的实现。
吕赤汽车联合创始人兼CEO任亚辉先生致辞。据了解,双方将在供应链体系、技术标准、制造工艺体系可控范围内共享制造资源。同时,双方的合作还将涉及产品认证、产品制造和制造质量控制、零部件以及汽车工厂内的物流。长安汽车总裁助理、长安铃木总经理周波表示,双方希望通过这一联合制造项目实现双方优势互补,助推长安铃木转型。
长安汽车总裁助理、长安铃木总经理周波先生致辞事实上,由于资质问题,“联合生产”往往是新车推出产品的第一种方式。据相关媒体报道,从去年开始,吕赤一直在为生产资质的问题奔走,与多家汽车厂商洽谈联合制造的问题,合作方需要有成熟的生产能力和生产经验,最终与长安汽车达成战略合作。这也表明与长安汽车的合作符合吕赤未来的发展规划。目前,吕赤的自建工厂也在建设中。据了解,自去年6月起,吕赤汽车开始在江西九江建设生产基地。生产基地总占地面积1060亩,总建筑面积约30万平方米。投资达到55亿元。据悉,该生产基地的年规划产能为20万辆,一期建成后可达10万辆/年。此外,据相关人士透露,吕赤将继续申请生产资质,以确保未来的长期发展。但不得不提的是,虽然我们有自己的工厂。除了生产资质,吕赤将大量产能放在长安可能还有其他考虑。有分析称,根据国家发改委去年发布的《汽车产业投资管理规定》,要求建设新能源投资项目的省份必须满足两个条件:“最近两年汽车产能利用率高于全行业平均水平”和“现有新建纯电动企业已建成且年产量达到预定规模”。同时,如果各省已经有新能源项目,2019年1月10日后新增产能的道路会变窄,只有在现有新能源汽车产能成熟的情况下,才能允许下一个。此前,特斯拉和蔚来在上海建厂可能也遵循了这一逻辑。无独有偶,新晋车企爱知汽车目前也在江西投资建厂,且建厂时间早于吕赤。从这个角度来看,也许吕赤选择与长安汽车合作是出于政策上的考虑。现在车市大环境还在走下坡路。新型车企和传统车企的合作,可以帮助双方在制造等方面进行车型升级和创新。长安铃木和吕赤汽车的合作也是他们在经济低迷时期优势互补的一种方式,为双方带来更大的收益。
北京很热,“水氢”更热,热得有些糊涂。这已是第二轮大范围针对庞青年“水氢发动机”的质疑。
1900/1/1 0:00:00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超过219万辆,预计2020年将达到500630万辆,超过20万吨动力电池将退役,退役电池的梯次利用和精准拆解回收具有迫切的现实需求,
1900/1/1 0:00:002019年5月22日,据汽车总站报道:国能电池已经拖欠薪资超过半年之久,其中拖欠销售人员薪资为数万元到数十万元。现在还没走的员工,是在等很快正式宣布的破产清算。截止发稿前,国能电池未有回应。
1900/1/1 0:00:005月22日晚6时54分的南阳日报网和次日的南阳日报头版先后刊发了同一条内容《水氢发动机在南阳下线,市委书记点赞》,报道称水氢发动机在该市正式下线啦,这意味着车载水可以实时制取氢气,
1900/1/1 0:00:00(图片来源:全景视觉)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兴起,催化了市场对铂金价值的重估。
1900/1/1 0:00:00美国硅谷知名企业家埃隆马斯克名下的钻孔公司22日获批设计和修建拉斯维加斯首条地下高速隧道,以缓解拉斯维加斯会展中心的交通压力。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