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导航 汽车导航
Ctrl+D收藏汽车导航
首页 > 汽车资讯 > 正文

动力电池“终身质保”靠谱吗?

作者:

时间:1900/1/1 0:00:00

一方面,在补贴大幅下降和过渡期缺乏冲量因素的推动下,今年三季度新能源汽车销量将大幅下降。最新的消息是,从6月份开始,动力电池厂商开始减产。另一方面,新能源汽车接连发生的安全事故也在打击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的信心和欲望。在此背景下,为了应对低迷的市场,提振终端用户的信心,一些新能源汽车企业从供应链到应用端重塑了市场化思维;更重要的是,它也开始在销售策略上“大做文章”,提前给市场打了一针强心剂。高科锂电池注意到,8年或12万公里是动力电池等关键零部件的质保标准,许多车企会将质保时间延长15万公里或提供多样化的售后服务。为了进一步打消市场疑虑,甚至有车企提出了“电池终身保修”的合同协议。其中,威马汽车宣布从7月1日起,实施威马汽车动力电池终身免费保修政策。即从新车首次销售之日起,直至车辆未能取得合法驾驶资格,威马汽车将支付因产品设计、制造或动力电池原材料缺陷导致的零部件维修或更换费用。在此之前,2018年7月LEEK 01 PHEV上市时,打出了电池终身保修的维修服务。蔚来ES8在上市时还提出了终身保修,不限于电池。国内最早的终身保修服务要追溯到2015年,比亚迪提出了电池终身保修的保障服务。从倡导的角度来说,一些新能源车企提出电池/电池终身保修,是因为他们对自己配套电池的设计、制造和安全性能有足够的信心,并通过这种方式传递给消费者。从质疑的角度来说,电池终身保修的口号更多的是一种营销策略,消费者最终还是会买单的。终身保修是“文字游戏”吗?事实上,电池/电池终身保修服务的提出已经引起了业界和消费者的广泛关注。支持者认为,终身保修服务会给行业内其他新能源企业更多无形的压力,无论是龙头企业还是造车新势力,或者会演变成新的行业维修标准,一定程度上推动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质疑者认为,动力电池真正的终身保修基本不可能,因为成本高。同时,电池终身保修的前提条件太多太苛刻,各种维修标准的判定也不一样,消费者很难从中受益。一位新能源车企高管透露,严格意义上从成本控制到具体案例执行都不可能提出终身保修的概念,但从商业角度来看也未必不可能,因为终身保修是针对非营运车辆,但对于私家车的周期和频率来说,只要能坚持8年或15万公里,基本相当于“终身”,所以提电池终身保修的概念意义不大。现实确实如此。目前汽车市场竞争激烈,新车的迭代速度保持在1-2年,这将直接导致很多车主购买的新车的外观、配置甚至动力在几年后就会过时,很多车主会选择换车。“目前,动力电池故障的定义还没有统一的标准。现在每个电池故障案例和设计方案都不尽相同,出现问题的原因也不尽相同,大部分厂家也不会出具完善的分析报告。因此,即使在保修期内,由于客户使用不当导致的电池衰减等问题,仍然会收取维修费用。”上述高层强调。另外,每个厂商对电池终身保修政策都有自己的定义,大同小异,都会有一定程度的限制。这意味着新能源汽车满足终身保修的条件是有一定门槛的。如:第一,必须在4S店终身保养维修;二、必须是非营运车辆,不得或仅夫妻双方变更所有权;第三,车辆发生事故更换大部件后将不再享受终身保修;第四,仅限家用,连公务都等不及。值得一提的是,终身保修不等同于终身免费更换电池,动力电池的正常衰减不在保修范围内。这意味着,在整个生命周期中,即使正常使用,电池如果衰减到一定程度,仍然需要更换。动力电池维权还是比较难的。动力电池按照厂家的说法实现终身保修当然是好的,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动力电池的维权还是比较混乱的。一位新能源车主在第三方投诉平台上指出,自己2016年买的新能源车,仅行驶12000公里就出现电池容量衰减,续航里程会从400公里降到300公里,甚至从70公里降到零。经过检测,4S商店改变了主意,从同意免费更换到不同意,并表示电池自然衰减20%是正常的。值得注意的是,上述消费者维权难的情况并非个例。据某第三方汽车质量评价投诉平台反馈信息显示,2019年以来,新能源汽车相关投诉近千起,电池相关投诉超过1/3。“正常电池保修都难,何况终身保修?”另一位新能源车主表示,电池故障检测和维修都是厂家说了算,电池衰减范围和保修更换都没有具体标准。很多销售在促销的时候都是口头承诺,售后维权比较困难。动力电池企业面临的挑战是电动车的电池组会出现衰减的迹象,因此正确对待衰减值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对于动力电池企业来说,动力电池终身保修能否实现,挑战在哪里?一位动力电池企业的高管坦言,动力电池终身保修必须以车企和动力电池企业的业务合作条款为准。从技术角度来说,目前一些动力电池企业宣传三元电池组循环寿命可以达到800-1000次,但实际上可能达不到这个水平,可能只有500-600次。粗略估算,动力电池要保证8年或者15万公里,也就是说按照一天一次充满电300公里的车计算,循环寿命要达到500次以上。按照上面说的500-600个周期,只是一个边缘保障,但还是很难遵循严格的“终身保修”。目前,不同的动力电池企业都有自己延长电池循环寿命的方法。例如,对于正极,NCM材料的表面改性可以抑制正极材料与电解质之间的反应,从而提高其循环寿命。对于负极,通过补锂等手段抑制SEI膜的生长,为电池提供了更长的使用寿命。据电池行业内部人士介绍,由于电池组中单体电池的生产制造存在个体差异,在使用中老化程度不同。如果电池充电不当,这种差异会不断积累和扩大,导致电池整体性能迅速下降或寿命缩短。此外,如果锂电池经常在高速率和高温下放电,电池寿命会大大衰减。这也意味着,对于新能源车主来说,正确的充电方式将有利于电池寿命的延长。一方面,在补贴大幅下降和过渡期缺乏冲量因素的推动下,今年三季度新能源汽车销量将大幅下降。最新的消息是,从6月份开始,动力电池厂商开始减产。另一方面,新能源汽车接连发生的安全事故也在打击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的信心和欲望。在此背景下,为了应对低迷的市场,提振终端用户的信心,一些新能源汽车企业从供应链到应用端重塑了市场化思维;更重要的是,它也开始在销售策略上“大做文章”,提前给市场打了一针强心剂。高科锂电池注意到,8年或12万公里是动力电池等关键零部件的质保标准,许多车企会将质保时间延长15万公里或提供多样化的售后服务。为了进一步打消市场疑虑,甚至有车企提出了“电池终身保修”的合同协议。其中,威马汽车宣布从7月1日起,实施威马汽车动力电池终身免费保修政策。即从新车首次销售之日起,直至车辆未能取得合法驾驶资格,威马汽车将支付因产品设计、制造或动力电池原材料缺陷导致的零部件维修或更换费用。在此之前,2018年7月LEEK 01 PHEV上市时,打出了电池终身保修的维修服务。蔚来ES8在上市时还提出了终身保修,不限于电池。国内最早的终身保修服务要追溯到2015年,比亚迪提出了电池终身保修的保障服务。从倡导的角度来说,一些新能源车企提出电池/电池终身保修,是因为他们对自己配套电池的设计、制造和安全性能有足够的信心,并通过这种方式传递给消费者。从质疑的角度来说,电池终身保修的口号更多的是一种营销策略,消费者最终还是会买单的。终身保修是“文字游戏”吗?事实上,电池/电池终身保修服务的提出已经引起了业界和消费者的广泛关注。支持者认为,终身保修服务会给行业内其他新能源企业更多无形的压力,无论是龙头企业还是造车新势力,或者会演变成新的行业维修标准,一定程度上推动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质疑者认为,动力电池真正的终身保修基本不可能,因为成本高。同时,电池终身保修的前提条件太多太苛刻,各种维修标准的判定也不一样,消费者很难从中受益。一位新能源车企高管透露,严格意义上从成本控制到具体案例执行都不可能提出终身保修的概念,但从商业角度来看也未必不可能,因为终身保修是针对非营运车辆,但对于私家车的周期和频率来说,只要能坚持8年或15万公里,基本相当于“终身”,所以提电池终身保修的概念意义不大。现实确实如此。目前汽车市场竞争激烈,新车的迭代速度保持在1-2年,这将直接导致很多车主购买的新车的外观、配置甚至动力在几年后就会过时,很多车主会选择换车。“目前,动力电池故障的定义还没有统一的标准。现在每个电池故障案例和设计方案都不尽相同,出现问题的原因也不尽相同,大部分厂家也不会出具完善的分析报告。因此,即使在保修期内,由于客户使用不当导致的电池衰减等问题,仍然会收取维修费用。”上述高层强调。另外,每个厂商对电池终身保修政策都有自己的定义,大同小异,都会有一定程度的限制。这意味着新能源汽车满足终身保修的条件是有一定门槛的。如:第一,必须在4S店终身保养维修;二、必须是非营运车辆,不得或仅夫妻双方变更所有权;第三,车辆发生事故更换大部件后将不再享受终身保修;第四,仅限家用,连公务都等不及。值得一提的是,终身保修不等同于终身免费更换电池,动力电池的正常衰减不在保修范围内。这意味着,在整个生命周期中,即使正常使用,电池如果衰减到一定程度,仍然需要更换。动力电池维权还是比较难的。动力电池按照厂家的说法实现终身保修当然是好的,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动力电池的维权还是比较混乱的。一位新能源车主在第三方投诉平台上指出,自己2016年买的新能源车,仅行驶12000公里就出现电池容量衰减,续航里程会从400公里降到300公里,甚至从70公里降到零。经过检测,4S商店改变了主意,从同意免费更换到不同意,并表示电池自然衰减20%是正常的。值得注意的是,上述消费者维权难的情况并非个例。据某第三方汽车质量评价投诉平台反馈信息显示,2019年以来,新能源汽车相关投诉近千起,电池相关投诉超过1/3。“正常电池保修都难,何况终身保修?”另一位新能源车主表示,电池故障检测和维修都是厂家说了算,电池衰减范围和保修更换都没有具体标准。很多销售在促销的时候都是口头承诺,售后维权比较困难。动力电池企业面临的挑战是电动车的电池组会出现衰减的迹象,因此正确对待衰减值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对于动力电池企业来说,动力电池终身保修能否实现,挑战在哪里?一位动力电池企业的高管坦言,动力电池终身保修必须以车企和动力电池企业的业务合作条款为准。从技术角度来说,目前一些动力电池企业宣传三元电池组循环寿命可以达到800-1000次,但实际上可能达不到这个水平,可能只有500-600次。粗略估算,动力电池要保证8年或者15万公里,也就是说按照一天一次充满电300公里的车计算,循环寿命要达到500次以上。按照上面说的500-600个周期,只是一个边缘保障,但还是很难遵循严格的“终身保修”。目前,不同的动力电池企业都有自己延长电池循环寿命的方法。例如,对于正极,NCM材料的表面改性可以抑制正极材料与电解质之间的反应,从而提高其循环寿命。对于负极,通过补锂等手段抑制SEI膜的生长,为电池提供了更长的使用寿命。据电池行业内部人士介绍,由于电池组中单体电池的生产制造存在个体差异,在使用中老化程度不同。如果电池充电不当,这种差异会不断积累和扩大,导致电池整体性能迅速下降或寿命缩短。此外,如果锂电池经常在高速率和高温下放电,电池寿命会大大衰减。这也意味着,对于新能源车主来说,正确的充电方式将有利于电池寿命的延长。

标签:威马汽车比亚迪领克领克01领克01 PHEV

汽车资讯热门资讯
EV晨报 | 北汽收购戴姆勒5%股份;美国UL动力电池实验室落户常州;京瓷明年量产24M电池

1、北汽集团宣布已持有戴姆勒5股份7月23日,北汽集团宣布,为加强双方长期战略合作,投资戴姆勒股份公司,目前持有戴姆勒股份公司5股份。

1900/1/1 0:00:00
北汽集团宣布已持有戴姆勒5%股份

7月23日,北汽集团宣布,为加强双方长期战略合作,投资戴姆勒股份公司,目前持有戴姆勒股份公司5股份。本次交易包含248的直接持股以及获得额外等同于252股份投票权的权利。

1900/1/1 0:00:00
上汽集团高层大面积换防 | 王晓秋携“三剑客”布阵闯关

上汽集团全新管理层尘埃落定。7月22日晚间,上汽集团发布公告,公司董事、总裁陈志鑫因到龄退休,已递交辞职申请。经公司董事长提名,公司董事会同意聘任公司副总裁王晓秋担任公司总裁。这次任命并不意外。

1900/1/1 0:00:00
特斯拉公布最新规划 Model Y将国产

日前,特斯拉官方公布了该公司在中国市场的最新规划,这些规划涉及产品、售后、充电及上海工厂等方面的信息,具体规划内容如下。

1900/1/1 0:00:00
北汽新能源试验中心正式启用 继续坚持22万辆年销量目标

7月22日,北汽新能源试验中心正式启用,据了解,北汽新能源试验中心建设面积5万平方米,共有88个实验室,耗资2051亿元。

1900/1/1 0:00:00
科创板开门红,这几家新能源企业值得关注!

7月22日,首批25家科创板企业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中国资本市场翻开新的一页。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