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国能电池30多名“留守”员工一起来到北京市房山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虽然希望不大,但他们还是希望通过法律途径讨回被拖欠5个月的工资。国能电池北京工厂停工近一年。目前有50多名员工等待公司解决工资问题。一方面,工厂已经停产,拖欠工资。另一方面,国能电池也面临密集的法律诉讼。翻看北京法院审判信息网,仅2019年前7个月,涉案信息就多达74条。据统计,其中大部分是供应谈判。国能电池,一家连续多年位居国内前十的公司,是什么让它走到了生死十字路口?这家公司的命运对整个动力电池行业意味着什么?1.通过记者实际采访了解到,国能电池北京工厂已经停产,50多名员工留在公司,等待解决工资问题。2.公司主要以磷酸亚铁锂的国能电池为主,客户集中在商用车领域,难以抵御补贴衰退带来的市场波动。目前,国能电池声称其12亿元的营收尚未收回,这是其拖欠员工工资的原因。3.除了补贴,动力电池行业的格局也在悄然改变,“马太效应”逐渐凸显。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比亚迪等寡头电池企业在品牌、规模、成本上更具竞争力,这无疑会碾压小规模电池企业。工厂停止生产/资金被冻结。国能搬到河南基地。员工申请仲裁后的第二天,记者来到北京房山国能电池厂。国能电池的招牌已经被厚布包裹,只有一个小小的电子屏显示着“欢迎光临国能电池”。进厂首先会经过生产车间,对面是一栋三层的办公楼。北京工厂是国能电池规划的九大基地之一。原设计产能包括3亿安时电池和5亿安时电池组。加上其他八家工厂,国能电池原计划到2017年底总产能达到11.2GWh。规划产能和落地产能不是一回事。“有些工厂签了合作协议还没有落地”,上述员工透露。国能电池尚未公布具体落地产能。但其2018年电池出货量仅为0.82GWh,不到计划产能的1/10。北京工厂停产后,国能电池将生产基地转移到河南郑州,北京仅保留总部职能。同时,国能电池要求北京员工迁居河南,留守员工必须经过董事长批准,否则从8月份开始执行最低工资。这个规定在员工眼里就是“变相裁员”。与破旧的生产车间相比,国能电池的办公楼保持着干净整洁。一位员工告诉记者,目前总经理已经辞职离开,董事长也不见了。留下来的员工有的申请了仲裁,有的还在等。“老板不否认拖欠工资,就是没钱。”该员工表示。焦虑的不只是员工。国能电池还欠着几十家供应商的钱。北京法院审判信息网显示,国能电池涉及被执行人信息17项,累计金额2686万元。2019年3月,北京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双秀支行向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提出财产保全申请,要求冻结北京国能电池科技有限公司、河南国能电池有限公司、董事长郭为资产700余万元。之后,在涉及请求冻结国能电池资产的案件中,法院的回复是:“通过全国网络查控系统和北京法院执行局查询被执行人名下财产……办案系统,没有发现可供执行的财产;冻结被执行人名下多个银行账户,余额不足,等待冻结;经向被执行人住所地调查,尚未发现可供执行的财产。“一系列迹象表明,国能电池正面临严峻的资金问题。7月22日,我们试图联系郭为,但他拒绝接电话。同一天,国能电池又发来内部邮件,称由于12亿元应收账款未收回,部分离职员工工资无法及时发放,并承诺在8月31日前结清全部拖欠工资。不可思议的是,邮件发出后不久就被撤回,对在职员工也没有任何补偿方案。动力电池市场洗牌客户单一难抗风险国能电池的命运,是整个电池行业的缩影。只是历史的发展只能总结,难以预测。新能源汽车如火如荼的那几年,大家只是蒙着眼睛跑,停下来想一想,才发现行业是另一番景象。2017年1月,在深圳坪山维也纳酒店,由国能电池独家冠名的“锂电池行业20年贡献奖颁奖典礼”正式揭晓。获奖者之一是吴丛笑。为她写的获奖感言是这样的:“她1997年从美国回国创业,奠定了中国锂离子电池产业化的基础;她是比亚迪和自行车的创始人之一。“在众多光环的公众身份背后,吴丛笑还有另一个身份,那就是郭为的妻子。这段充满神秘色彩的恋情,或许为郭为进军动力电池领域埋下了伏笔。国能电池成立于2011年11月,由姜大龙控制的国能电力集团100%控股,这也是国能电池和国能汽车的渊源。一年后,在深圳做消费电池起家的郭为投资加入国能电池,持股25%,出任董事兼总经理。2015年5月,国能电力集团退出国能电池,由吴丛笑接任。关于江大龙的退出,有两种说法。一个是国能汽车缺钱,蒋大龙把国能电池剥离,卖给郭武夫妇应急。换一种说法,蒋大龙和郭为对国能电池的发展产生了分歧,选择了退出。无论如何,国能电池与国能汽车无关,国能汽车现在由恒大集团控股。国能电池的主要电池技术路线是磷酸亚铁锂。不知道这和吴丛笑在比亚迪工作有没有关系。比亚迪一开始也是磷酸铁锂电池的坚定支持者,而随着乘用车领域对电池能量密度的需求越来越大,比亚迪开始涉足三元锂电池领域。但在新能源商用车领域,磷酸亚铁锂在耐用性、稳定性和成本方面仍保持优势。由于技术路线的选择,经过几年的发展,国能电池的客户主要集中在商用车领域。2018年,国能电池前三大客户分别是东风汽车、奇瑞商用车、一汽解放。乘用车领域,仅有长安奔奔MiNi-e、江铃E100B、江铃E200L等少数车型。国能电池官网展示了一些客户结构单一的客户案例,这使得国能电池在处理新能源汽车补贴时非常困难。首先,随着新能源汽车补贴的不断下降,全产业链企业面临生存压力,对成本最为敏感的新能源商用车领域首当其冲。以2019年上半年为例,新能源汽车整体产销同比增长近50%,新能源商用车同比分别下降11.6%和6.6%。其次,随着新能源汽车补贴的下降,车企寻求在产业链上分摊成本,这大大压缩了电池企业的利润。最后,由于补贴申请中设置的“运行里程不低于2万公里”的里程要求,延长了车企获得补贴的时间,也相应延长了动力电企的缴费年限,进一步加大了动力电池企业的现金流压力。新能源商用车几乎都是营运车辆,这意味着国能电池的大部分资金可能被客户压着,无法收回。这可能就是国能电池在内部邮件中提到的12亿元应收账款。除了补贴政策的搅动,中国的动力电池格局正在形成以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为首的寡头垄断市场。2018年动力电池出货量占比方面,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以绝对市场份额领先,比亚迪位居第二,但出货量仅为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的一半。然而,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可能不会主宰中国市场。目前来看,比亚迪仍有很大机会与之竞争。目前,比亚迪正在通过开放战略扩大在动力电池市场的实力。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为了防止电池企业“欺负客户”,车企不会允许单一动力电池发展。丰田选择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和比亚迪作为供应商就是最好的例子。然而,一个不容忽视的趋势是,动力电池市场正在形成“马太效应”。随着电池市场的集中度越来越高,强者愈强。以当代安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例,在得到资本市场的认可后,有了进一步扩大产能、培养人才、投资研发的基础……h和开发,并与数十家国内主流车企达成合作。在以乘用车为主战场的同时,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并没有放弃商用车市场,并表示将继续研发高能量密度、低成本的商用车产品,同时继续拓展商用车市场。拥有产能、品牌、成本等诸多优势的电池巨头,势必对小规模企业造成打击。与此同时,动力电池领域也出现了一批新的闯入者,表现为以车企为背景的多家电池公司,如长城汽车旗下的蜂巢能源。中国动力电池创新联盟副秘书长王子东此前对记者表示,虽然当前动力电池市场竞争非常激烈,但这些依靠车企的后来者并非没有机会。一方面,这些企业有车企支撑产能。更重要的是,新进入者没有历史包袱,可以直接快速切入最前沿的技术。他还指出,以前的动力电池公司大多是从消费级电池市场发展起来的,很多公司还没有真正理解什么是汽车级电池。车企旗下的电池公司从成立开始就一直在为汽车设计电池,更清楚汽车需要什么样的电池,这将在后续的竞争中继续凸显自己的优势。来自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出的外部压力,加上动力电池行业内部的创新和竞争,行业洗牌在所难免。用王子东的话说,“大部分电池公司都能洗洗睡了。”总结:2017年底,我国动力电池企业数量已经从之前的200多家下降到90多家,毫无疑问,动力电池行业的洗牌并没有结束。据预测,2020年后,这一数字可能会降至20。国能电池的问题表面上看是资金困局,但更深层次上看,电池行业已经发展到了淘汰整合的新阶段。国能电池并不是第一家陷入困境的企业。之前的电池巨头沃特玛、雄狮科技也濒临倒闭,但肯定不是最后一家。7月16日,国能电池30多名“留守”员工一起来到北京市房山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虽然希望不大,但他们还是希望通过法律途径讨回被拖欠5个月的工资。国能电池北京工厂停工近一年。目前有50多名员工等待公司解决工资问题。一方面,工厂已经停产,拖欠工资。另一方面,国能电池也面临密集的法律诉讼。翻看北京法院审判信息网,仅2019年前7个月,涉案信息就多达74条。据统计,其中大部分是供应谈判。国能电池,一家连续多年位居国内前十的公司,是什么让它走到了生死十字路口?这家公司的命运对整个动力电池行业意味着什么?1.通过记者实际采访了解到,国能电池北京工厂已经停产,50多名员工留在公司,等待解决工资问题。2.公司主要以磷酸亚铁锂的国能电池为主,客户集中在商用车领域,难以抵御补贴衰退带来的市场波动。目前,国能电池声称其12亿元的营收尚未收回,这是其拖欠员工工资的原因。3.除了补贴,动力电池行业的格局也在悄然改变,“马太效应”逐渐凸显。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比亚迪等寡头电池企业在品牌、规模、成本上更具竞争力,这无疑会碾压小规模电池企业。工厂停止生产/资金被冻结。国能搬到河南基地。员工申请仲裁后的第二天,记者来到北京房山国能电池厂。国能电池的招牌已经被包了……d在厚布里,只有一个小小的电子屏显示着“欢迎光临国能电池”。进厂首先会经过生产车间,对面是一栋三层的办公楼。北京工厂是国能电池规划的九大基地之一。原设计产能包括3亿安时电池和5亿安时电池组。加上其他八家工厂,国能电池原计划到2017年底总产能达到11.2GWh。规划产能和落地产能不是一回事。“有些工厂签了合作协议还没有落地”,上述员工透露。国能电池尚未公布具体落地产能。但其2018年电池出货量仅为0.82GWh,不到计划产能的1/10。北京工厂停产后,国能电池将生产基地转移到河南郑州,北京仅保留总部职能。同时,国能电池要求北京员工迁居河南,留守员工必须经过董事长批准,否则从8月份开始执行最低工资。这个规定在员工眼里就是“变相裁员”。与破旧的生产车间相比,国能电池的办公楼保持着干净整洁。一位员工告诉记者,目前总经理已经辞职离开,董事长也不见了。留下来的员工有的申请了仲裁,有的还在等。“老板不否认拖欠工资,就是没钱。”该员工表示。焦虑的不只是员工。国能电池还欠着几十家供应商的钱。北京法院审判信息网显示,国能电池涉及被执行人信息17项,累计金额2686万元。2019年3月,北京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双秀支行向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提出财产保全申请,要求冻结北京国能电池科技有限公司、河南国能电池有限公司、董事长郭为资产700余万元。之后,在涉及请求冻结国能电池资产的案件中,法院的回复是:“通过全国网络查控系统和北京法院执行办案系统查询被执行人名下财产,未发现可供执行的财产;冻结被执行人名下多个银行账户,余额不足,等待冻结;经向被执行人住所地调查,尚未发现可供执行的财产。”一系列迹象表明,国能电池正面临严峻的资金问题。7月22日,我们试图联系郭为,但他拒绝接电话。同一天,国能电池又发来内部邮件,称由于12亿元应收账款未收回,部分离职员工工资无法及时发放,并承诺在8月31日前结清全部拖欠工资。不可思议的是,邮件发出后不久就被撤回,对在职员工也没有任何补偿方案。动力电池市场洗牌客户单一难抗风险国能电池的命运,是整个电池行业的缩影。只是历史的发展只能总结,难以预测。新能源汽车如火如荼的那几年,大家只是蒙着眼睛跑,停下来想一想,才发现行业是另一番景象。2017年1月,在深圳坪山维也纳酒店,由国能电池独家冠名的“锂电池行业20年贡献奖颁奖典礼”正式揭晓。获奖者之一是吴丛笑。为她写的获奖感言是这样的:“她1997年从美国回国创业,奠定了中国锂离子电池产业化的基础;她是比亚迪和自行车的创始人之一。“在众多光环的公众身份背后,吴丛笑还有另一个身份,那就是郭为的妻子。这段充满神秘色彩的恋情,或许为郭为进军动力电池领域埋下了伏笔。国能电池成立于2011年11月,由姜大龙控制的国能电力集团100%控股,这也是国能电池和国能汽车的渊源。一年后,在深圳做消费电池起家的郭为投资加入国能电池,持股25%,出任董事兼总经理。2015年5月,国能电力集团退出国能电池,由吴丛笑接任。关于江大龙的退出,有两种说法。一个是国能汽车缺钱,蒋大龙把国能电池剥离,卖给郭武夫妇应急。换一种说法,蒋大龙和郭为对国能电池的发展产生了分歧,选择了退出。无论如何,国能电池与国能汽车无关,国能汽车现在由恒大集团控股。国能电池的主要电池技术路线是磷酸亚铁锂。不知道这和吴丛笑在比亚迪工作有没有关系。比亚迪一开始也是磷酸铁锂电池的坚定支持者,而随着乘用车领域对电池能量密度的需求越来越大,比亚迪开始涉足三元锂电池领域。但在新能源商用车领域,磷酸亚铁锂在耐用性、稳定性和成本方面仍保持优势。由于技术路线的选择,经过几年的发展,国能电池的客户主要集中在商用车领域。2018年,国能电池前三大客户分别是东风汽车、奇瑞商用车、一汽解放。乘用车领域,仅有长安奔奔MiNi-e、江铃E100B、江铃E200L等少数车型。国能电池官网展示了一些客户结构单一的客户案例,这使得国能电池在处理新能源汽车补贴时非常困难。首先,随着新能源汽车补贴的不断下降,全产业链企业面临生存压力,对成本最为敏感的新能源商用车领域首当其冲。以2019年上半年为例,新能源汽车整体产销同比增长近50%,新能源商用车同比分别下降11.6%和6.6%。其次,随着新能源汽车补贴的下降,车企寻求在产业链上分摊成本,这大大压缩了电池企业的利润。最后,由于补贴申请中设置的“运行里程不低于2万公里”的里程要求,延长了车企获得补贴的时间,也相应延长了动力电企的缴费年限,进一步加大了动力电池企业的现金流压力。新能源商用车几乎都是营运车辆,这意味着国能电池的大部分资金可能被客户压着,无法收回。这可能就是国能电池在内部邮件中提到的12亿元应收账款。除了补贴政策的搅动,中国的动力电池格局正在形成以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为首的寡头垄断市场。2018年动力电池出货量占比方面,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以绝对市场份额领先,比亚迪位居第二,但出货量仅为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的一半。然而,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可能不会主宰中国市场。目前来看,比亚迪仍有很大机会与之竞争。目前,比亚迪正在通过开放战略扩大在动力电池市场的实力。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为了防止电池企业“欺负客户”,车企不会允许单一动力电池发展。丰田选择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和比亚迪作为供应商就是最好的例子。然而,一个不容忽视的趋势是,动力电池市场正在形成“马太效应”。随着电池市场的集中度越来越高,强者愈强。以当代安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例,在得到资本市场的认可后,有了进一步扩大产能、培养人才、投资研发的基础……h和开发,并与数十家国内主流车企达成合作。在以乘用车为主战场的同时,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并没有放弃商用车市场,并表示将继续研发高能量密度、低成本的商用车产品,同时继续拓展商用车市场。拥有产能、品牌、成本等诸多优势的电池巨头,势必对小规模企业造成打击。与此同时,动力电池领域也出现了一批新的闯入者,表现为以车企为背景的多家电池公司,如长城汽车旗下的蜂巢能源。中国动力电池创新联盟副秘书长王子东此前对记者表示,虽然当前动力电池市场竞争非常激烈,但这些依靠车企的后来者并非没有机会。一方面,这些企业有车企支撑产能。更重要的是,新进入者没有历史包袱,可以直接快速切入最前沿的技术。他还指出,以前的动力电池公司大多是从消费级电池市场发展起来的,很多公司还没有真正理解什么是汽车级电池。车企旗下的电池公司从成立开始就一直在为汽车设计电池,更清楚汽车需要什么样的电池,这将在后续的竞争中继续凸显自己的优势。来自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出的外部压力,加上动力电池行业内部的创新和竞争,行业洗牌在所难免。用王子东的话说,“大部分电池公司都能洗洗睡了。”总结:2017年底,我国动力电池企业数量已经从之前的200多家下降到90多家,毫无疑问,动力电池行业的洗牌并没有结束。据预测,2020年后,这一数字可能会降至20。国能电池的问题表面上看是资金困局,但更深层次上看,电池行业已经发展到了淘汰整合的新阶段。国能电池并不是第一家陷入困境的企业。之前的电池巨头沃特玛、雄狮科技也濒临倒闭,但肯定不是最后一家。
(图片来源:KarambaSecurity公司)据外媒报道,当地时间7月15日,汽车和企业边缘网络安全领导者KarambaSecurity公司宣布与阿尔派公司(Alpine)签署生产许可,
1900/1/1 0:00:00在车联网领域,车企的主控欲正在变强。7月初,在吉利博越PRO发布会上,亿咖通旗下第二款智能网联产品GKUI19推出;7月底,在长城的智能化战略发布会中,仙豆智能第一次正式出现在业内的视野中。
1900/1/1 0:00:00当地时间7月26日,雷诺集团公布了上半年财务报告。在戈恩被捕丑闻曝光后,由于汽车需求疲软以及联盟伙伴日产汽车利润暴跌,雷诺上半年利润也受到打击。
1900/1/1 0:00:00据外媒报道,当地时间7月26日,英国一家汽车行业机构警告英国新任首相鲍里斯约翰逊(BorisJohnson)称,无协议退欧(nodealBrexit)会威胁英国汽车业的生存,
1900/1/1 0:00:00能主动避让行人、到站自动停靠、手机一键招车近日,科技日报记者在南京实地走访智能网联汽车在各领域的应用时发现,借助AI和机器人技术,无人巴士、环卫机器人开始助力城市出行、环卫清洁。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