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阿里巴巴上获得1300倍的投资回报,让一个日本人获得“神”的称号。曾经,全世界的有钱人都挤破头投资他的软银愿景基金,但最近这个“神”日本人似乎没那么聪明了。年初号召募集1000亿的软银愿景基金二期,至今还没有筹到足够的钱。与美国第二大独角兽公司WeWork的撕逼大战就像一个系列,每天更新,吃瓜群众看得目瞪口呆...最新消息:软银将再投资100亿美元,夺取WeWork的控制权。据《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报道,10月22日,软银集团决定出资100多亿美元收购美国共享办公鼻祖WeWork,并通过股份回购让WeWork创始人亚当·诺伊曼(Adam Neumann)放弃对WeWork的控制权。为了让WeWork的创始人亚当放弃对WeWork的控制权,软银集团需要为亚当持有的股权支付6.85亿美元,1.85亿美元的四年咨询服务费和5亿美元的信用延期费,以及任命两名董事的权利。作为交换,诺伊曼将辞去董事长一职。此外,软银集团将在年底以每股19.19美元的价格回购WeWork现有投资者的部分股份,预计总成本不超过30亿美元。软银集团表示,整个股权转让完成后,软银集团将持股80%。此前,软银及其愿景基金一期已经斥资106亿美元,拥有WeWork三分之一的股权。更讽刺的是,软银集团前后耗资200亿美元拿下的WeWork,经过这样的折腾,估值只有80亿美元。中国网友说:软银想投另一个阿里,但WeWork创始人亚当拿走10多亿美元遣散费的消息传开后,中国网友憋不住了。有人同情软银,想投另一个阿里,却是天坑;有人羡慕创始人亚当,这是“世界上最酷的离开这里的方法。”.....美国最大独角兽的估值在半年内被砍掉了80%以上。WeWork是谁?正如优步改变了人们的旅行习惯,亚马逊改变了人们的购物习惯。WeWork的出现让美国人觉得它改变了商业地产的玩法,颠覆了人们的办公习惯。2010年,米格尔·麦凯、亚当·诺依曼和他的妻子丽贝卡·诺依曼在纽约创立了WeWork。这家成立9年的新经济公司,在资本的推动下迅速成长。据介绍,截至目前,已有超过50万人在全球35个国家120多个城市的WeWork空间工作。(上海威海路WeWor空间,图片来自网络)其实WeWork的模式很简单,说白了就是个二房东。在市场上找房产,长期出租,然后改造成共享办公空间,再以更高的价格租给个人或者初创企业。但就是这样的“二房东”模式,成功吸引了软银孙正义的注意。2017年规模达1000亿美元的软银愿景基金成立后,软银在次年向WeWork投资44亿美元。we work 2018年200亿美元的估值其实是软银定下的。随后,WeWork分别于2018年11月和2019年1月获得软银30亿美元和20亿美元的投资,使得WeWork的估值从200亿美元飙升至470亿美元。软银到底有多爱WeWork?据报道,2018年底,WeWork秘密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了IPO申请。当时,软银曾计划收购WeWork的多数股权,但包括沙特阿拉伯和阿布扎比主权基金在内的软银愿景基金的主要投资者对这笔交易表示了担忧。最后,软银将对WeWork的新一轮注资从160亿美元削减至20亿美元。这笔注资将WeWork的估值推高至470亿美元,成为当时美国估值最高的独角兽公司。如果WeWork能顺利上市,今天基金君可能会讲另一个版本的故事。然而,偏偏WeWork的上市之路出现了“拦路虎”。而这个“拦路虎”恰恰是一直在背后支持他们的软银集团。8月14日,WeWork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了IPO招股书,正式向世界揭开了神秘的面纱。顿时,所有的聚光灯都聚焦在了这家明星公司身上。成千上万的分析师和记者通过招股说明书审视公司的财务状况、商业模式和管理,就好像他们拿了一个100倍的显微镜。之后就没什么计划了。连续的头条质疑WeWork的财务问题——创始人亚当的自我交易、管理不善和行为古怪都成为炮轰的焦点。据媒体报道,软银不同意WeWork的IPO申请,但创始人亚当一意孤行,计划在2019年9月9日至15日进行IPO路演,最早在9月上市。更坏的消息是,自WeWork提交IPO申请以来,其估值从最初的470亿美元不断下调。今年7月,WeWork stock收到两份卖方报价,均为1500万美元规模可供交易,转让价格分别为61美元/股和54美元/股。如果交易成立,WeWork对应的估值分别为261亿美元和231亿美元。这与其470亿美元的估值相差甚远,媒体纷纷用它来形容。9月8日,道琼斯报道称,WeWork正在考虑将其IPO估值降至200亿美元以下。9月13日,路透社报道称,WeWork的IPO估值已降至100亿至120亿美元之间。WeWork估值变动(来源:华尔街日报报道截图)10月1日,当WeWork正式撤回招股书时,该公司解雇了其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亚当·诺伊曼(Adam Neumann),仅保留其非执行董事长职位。诺伊曼在一份声明中表示,“针对我的审查引发了太多负面关注,因此我决定辞去首席执行官一职,这符合公司的最佳利益。”随着创始团队的清洗,软银集团夺取了控制权,使得WeWork的估值只有80亿美元。公开财务数据显示,WeWork lost年亏损19亿美元,2019年上半年烧掉23.6亿美元现金。截至6月30日,WeWork账户中仍有25亿美元现金。根据……目前每季度约7亿美元的现金消耗速度,WeWork即将在2020年第一季度出现资金断裂,市场人士推测,资金枯竭的时间最快将提前到今年11月底。未来,谁也不知道软银集团需要投入多少资金来维持WeWork的运营。但显然,软银投资损益和声誉的下滑,使得新视野基金的融资更加困难。据报道,向软银愿景基金投资450亿美元的沙特阿拉伯公共投资基金,现在只打算将其投资利润再投资于软银的新技术投资基金;向软银愿景基金投资150亿美元的阿布扎比穆巴达拉投资公司也在考虑将对软银新愿景基金的投资承诺减少至100亿美元以下。共享经济把孙正义从大街上扔了下来,落到了神坛上。在共享经济的投资跑道上,孙正义和他的飞行员软银角力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在投资WeWork之前,孙正义的愿景基金还向共享出行平台优步投资了77亿美元,并在优步上市前追加了10亿美元。估值可达754亿美元的优步,上市当天即被破发。目前市值缩水到500亿美元左右,愿景基金被牢牢套牢。除了投资优步和WeWork,软银还在共享经济的轨道上投资了中国的滴滴出行、印尼的Grab和印度的Ola,从而控制了全球三分之一的出行市场。据报道,软银集团于2017年4月和12月两次投资滴滴,总投资额80亿美元。权威数据显示,滴滴出行当年的估值约为576亿美元,软银在滴滴出行的持股比例约为14.5%,成为滴滴出行的第二大股东。本来滴滴出行应该在2018年上市,但是滴滴出行平台接连发生了几起乘客恶性案件,迫使滴滴出行在运营的道路上突然刹车。不仅上市变得遥遥无期,其576亿美元的市值也大幅缩水。资料显示,近日,部分滴滴股东正在出售所持股份,一位中国投资者甚至在二级市场以约400亿美元的价格出售了部分滴滴股份。这个价格比之前600亿美元的估值低了33%以上。在阿里巴巴上获得1300倍的投资回报,让一个日本人获得“神”的称号。曾经,全世界的有钱人都挤破头投资他的软银愿景基金,但最近这个“神”日本人似乎没那么聪明了。年初号召募集1000亿的软银愿景基金二期,至今还没有筹到足够的钱。与美国第二大独角兽公司WeWork的撕逼大战就像一个系列,每天更新,吃瓜群众看得目瞪口呆...最新消息:软银将再投资100亿美元,夺取WeWork的控制权。据《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报道,10月22日,软银集团决定出资100多亿美元收购美国共享办公鼻祖WeWork,并通过股份回购让WeWork创始人亚当·诺伊曼(Adam Neumann)放弃对WeWork的控制权。为了让WeWork的创始人亚当放弃对WeWork的控制权,软银集团需要为亚当持有的股权支付6.85亿美元,1.85亿美元的四年咨询服务费和5亿美元的信用延期费,以及任命两名董事的权利。作为交换,诺伊曼将辞去董事长一职。此外,软银集团将在年底以每股19.19美元的价格回购WeWork现有投资者的部分股份,预计总成本不超过30亿美元。软银集团表示,整个股权转让完成后,软银集团将持股80%。此前,软银及其愿景基金一期已经斥资106亿美元,拥有WeWork三分之一的股权。更讽刺的是,软银集团前后耗资200亿美元拿下的WeWork,经过这样的折腾,估值只有80亿美元。中国网友说:软银想投另一个阿里,但WeWork创始人亚当拿走10多亿美元遣散费的消息传开后,中国网友憋不住了。有人同情软银,想投另一个阿里,却是天坑;有人羡慕创始人亚当,这是“世界上最酷的离开这里的方法。”.....美国最大独角兽的估值在半年内被砍掉了80%以上。WeWork是谁?正如优步改变了人们的旅行习惯,亚马逊改变了人们的购物习惯。WeWork的出现让美国人觉得它改变了商业地产的玩法,颠覆了人们的办公习惯。2010年,米格尔·麦凯、亚当·诺依曼和他的妻子丽贝卡·诺依曼在纽约创立了WeWork。这家成立9年的新经济公司,在资本的推动下迅速成长。据介绍,截至目前,已有超过50万人在全球35个国家120多个城市的WeWork空间工作。(上海威海路WeWor空间,图片来自网络)其实WeWork的模式很简单,说白了就是个二房东。在市场上找房产,长期出租,然后改造成共享办公空间,再以更高的价格租给个人或者初创企业。但就是这样的“二房东”模式,成功吸引了软银孙正义的注意。2017年规模达1000亿美元的软银愿景基金成立后,软银在次年向WeWork投资了44亿美元。we work 2018年200亿美元的估值其实是软银定下的。随后,WeWork分别于2018年11月和2019年1月获得软银30亿美元和20亿美元的投资,使得WeWork的估值从200亿美元飙升至470亿美元。软银到底有多爱WeWork?据报道,2018年底,WeWork秘密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了IPO申请。当时,软银曾计划收购WeWork的多数股权,但包括沙特阿拉伯和阿布扎比主权基金在内的软银愿景基金的主要投资者对这笔交易表示了担忧。最后,软银将对WeWork的新一轮注资从160亿美元削减至20亿美元。这笔注资将WeWork的估值推高至470亿美元,成为当时美国估值最高的独角兽公司。如果WeWork能顺利上市,今天基金君可能会讲另一个版本的故事。然而,偏偏WeWork的上市之路出现了“拦路虎”。而这个“拦路虎”恰恰是一直在背后支持他们的软银集团。8月14日,WeWork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了IPO招股书,正式向世界揭开了神秘的面纱。顿时,所有的聚光灯都聚焦在了这家明星公司身上。成千上万的分析师和记者通过招股说明书审视公司的财务状况、商业模式和管理,就好像他们拿了一个100倍的显微镜。之后就没什么计划了。连续的头条质疑WeWork的财务问题——创始人亚当的自我交易、管理不善和行为古怪都成为炮轰的焦点。据媒体报道,软银不同意WeWork的IPO申请,但创始人亚当一意孤行,计划在2019年9月9日至15日进行IPO路演,最早在9月上市。更坏的消息是,自WeWork提交IPO申请以来,其估值从最初的470亿美元不断下调。今年7月,WeWork stock收到两份卖方报价,均为1500万美元规模可供交易,转让价格分别为61美元/股和54美元/股。如果交易成立,WeWork对应的估值分别为261亿美元和231亿美元。这与其470亿美元的估值相差甚远,媒体纷纷用它来形容。9月8日,道琼斯报道称,WeWork正在考虑将其IPO估值降至200亿美元以下。9月13日,路透社报道称,WeWork的IPO估值已降至100亿至120亿美元之间。WeWork估值变动(来源:华尔街日报报道截图)10月1日,当WeWork正式撤回招股书时,该公司解雇了其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亚当·诺伊曼(Adam Neumann),仅保留其非执行董事长职位。诺伊曼在一份声明中表示,“针对我的审查引发了太多负面关注,因此我决定辞去首席执行官一职,这符合公司的最佳利益。”随着创始团队的清洗,软银集团夺取了控制权,使得WeWork的估值只有80亿美元。公开财务数据显示,WeWork lost年亏损19亿美元,2019年上半年烧掉23.6亿美元现金。截至6月30日,WeWork账户中仍有25亿美元现金。根据……目前每季度约7亿美元的现金消耗速度,WeWork即将在2020年第一季度出现资金断裂,市场人士推测,资金枯竭的时间最快将提前到今年11月底。未来,谁也不知道软银集团需要投入多少资金来维持WeWork的运营。但显然,软银投资损益和声誉的下滑,使得新视野基金的融资更加困难。据报道,向软银愿景基金投资450亿美元的沙特阿拉伯公共投资基金,现在只打算将其投资利润再投资于软银的新技术投资基金;向软银愿景基金投资150亿美元的阿布扎比穆巴达拉投资公司也在考虑将对软银新愿景基金的投资承诺减少至100亿美元以下。共享经济把孙正义从大街上扔了下来,落到了神坛上。在共享经济的投资跑道上,孙正义和他的飞行员软银角力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在投资WeWork之前,孙正义的愿景基金还向共享出行平台优步投资了77亿美元,并在优步上市前追加了10亿美元。估值可达754亿美元的优步,上市当天即被破发。目前市值缩水到500亿美元左右,愿景基金被牢牢套牢。除了投资优步和WeWork,软银还在共享经济的轨道上投资了中国的滴滴出行、印尼的Grab和印度的Ola,从而控制了全球三分之一的出行市场。据报道,软银集团于2017年4月和12月两次投资滴滴,总投资额80亿美元。权威数据显示,滴滴出行当年的估值约为576亿美元,软银在滴滴出行的持股比例约为14.5%,成为滴滴出行的第二大股东。本来滴滴出行应该在2018年上市,但是滴滴出行平台接连发生了几起乘客恶性案件,迫使滴滴出行在运营的道路上突然刹车。不仅上市变得遥遥无期,其576亿美元的市值也大幅缩水。资料显示,近日,部分滴滴股东正在出售所持股份,一位中国投资者甚至在二级市场以约400亿美元的价格出售了部分滴滴股份。这个价格比之前600亿美元的估值低了33%以上。
1、实际拨付172
1900/1/1 0:00:00(图片来源:广达电脑)据外媒报道,苹果公司正致力于研发自动驾驶技术,同时中国的《电子时报》报道,
1900/1/1 0:00:00据REE公司透露,车轮直接固定到电动机上,电动机是车轮和REE车轮内系统之间的接口,就像普通汽车的轮毂一样,因为它在车轮内移动,所以不会增加簧下质量。
1900/1/1 0:00:00近日,记者从天际汽车官方获悉,其首款豪华智能电动SUV天际ME7在连云港博世东海汽车测试技术中心,进行AEB主动式紧急刹车系统及FCW(前方碰撞预警系统)的验收工作。
1900/1/1 0:00:0010月18日,宁德时代位于德国图林根州的首个海外工厂正式破土开工,这不仅标志着宁德时代全球战略布局又向前迈出一大步,也为德国填补了锂离子动力电池制造的空白。
1900/1/1 0:00:00据《法兰克福汇报》(FrankfurterAllgemeineSonntagszeitung)报道,宝马新任首席执行官奥利弗齐普斯(OliverZipse)表示,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