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导航 汽车导航
Ctrl+D收藏汽车导航
首页 > 汽车资讯 > 正文

比亚迪丰田合资:“走量”才是硬道理

作者:

时间:1900/1/1 0:00:00

11月7日,新能源汽车市场又添一股“生力军”——丰田汽车公司(以下简称“丰田”)与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就成立纯电动汽车R&D公司签署合资协议,新公司将于2020年在中国正式成立,丰田和比亚迪双方各出资50%。也就是说,继一汽丰田和广汽丰田之后,丰田迎来了其在中国的第三家合资公司“比亚迪丰田”。根据官方新闻稿,“新公司将开展纯电动汽车的设计、研发以及车辆使用的平台和零部件,公司将由双方从事相关业务的人员组成。”我们向丰田中国市场与公关部总监谢辉和比亚迪总经理助理杜询问,新公司的车型上是否会挂上丰田的logo,双方都给予了肯定的回答。这是国内首家使用外资品牌标识的新能源合资车企。作为新能源合资车企,“比亚迪丰田”其实来的并不算早。在比亚迪丰田之前,有比亚迪和戴姆勒的腾势汽车,长城和宝马的Beam汽车,江淮和大众的思豪品牌,众泰和福特的众泰福特,雷诺-日产联盟的东风易捷。但纵观过去五家新能源合资车企的发展,你会发现几乎都不乐观。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另起炉灶,树立新标准。这样做的直接结果就是合资双方对品牌发展过程都有些心不在焉。比如比亚迪原总经理助理、第一届新能源车主社区创始人翟东升就认为:“当年,戴姆勒想学比亚迪的三电技术,比亚迪想学戴姆勒的质量管理。可能没有人把品牌做大放在第一位。这也让比亚迪错过了戴姆勒的品牌使用期。”所以我们看到腾势汽车已经有近5年的历史了,但是累计销量还没有过万。江淮大众的思豪品牌首款车型9月底刚刚上市;还有梁车,众泰福特和东风易捷特供,直到现在,连一款车型都还没有出来。因此,虽然在谈到新合资公司与腾势的区别时,杜表示“没有区别,都是合资公司,公司股权结构50:50,强强联合”,但显然,带有丰田Logo的合资公司势必意味着双方的合作将更加深入和彻底。而且与其他新能源合资企业相比,比亚迪与丰田的合作显然更加“强强联合”。事实上,早在7月19日,比亚迪和丰田就宣布未来将在纯电动汽车领域展开合作,但当时并未提及是否成立合资公司,而是明确表示将共同开发轿车和低底盘SUV的纯电动汽车,以及上述产品所需的动力电池。当时有内部人士透露:“未来合资公司的产品将主要采用E平台技术,缩短研发周期,降低成本。”当杜向证实比亚迪看中了丰田的哪一点时,杜的回答也证实了这一点。“丰田看中了比亚迪,看中了比亚迪的三电技术和e平台。”这种说法不无道理。在去年之前,丰田对新能源汽车的愿景一直是直接从混合动力跳到氢燃料电池汽车,因此在纯电动汽车领域采取了选择性放弃的策略。但随着包括大众、通用在内的主流合资车企在纯电动汽车领域的全面布局,纯电动汽车越来越成为全球新能源市场的主力车型。另一方面,丰田的新能源布局中没有一款纯电动车,只有两款插电式混合动力车。丰田已经开始有点焦虑了。丰田副社长寺本茂树曾公开表示:“丰田在纯电动领域的部署和发展确实有点慢。”因此,今年6月,丰田终于发布了纯电动战略,正式推出纯电动汽车专属平台——e-TNGA。但在这个新能源市场,尤其是中国,这个速度显然是不够的。因此,寻找合作伙伴共同突围成为丰田的当务之急。据谢辉介绍,在股比已经拉开的背景下,确实是因为“丰田欣赏比亚迪在纯电动车市场的竞争力和R&D能力。对于推进电动化的共同目标,丰田认为,只有携手合作,发挥两家公司的长处,才能为消费者提供受欢迎的、更具竞争力的产品。”早在1995年就在电池业务上起家的比亚迪,也确实成为了全球唯一同时掌握“三电”核心技术的新能源汽车企业。目前可为企业提供包括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在内的新能源整体解决方案。特别是2018年,比亚迪还推出了新的e平台。当时,比亚迪公开宣布向全行业开放共享“e平台”。也就是说,其他车企可以和比亚迪合作,利用“e平台”的技术,共同研发生产电动汽车。声明发布后,除了已经与比亚迪合作的戴姆勒之外,包括BAIC、长安和东风在内的中国车企也开始与比亚迪就共同使用“e-platform”技术开发电动汽车展开合作讨论。再加上丰田这次表示出的兴趣,“e平台”在新能源技术市场的地位可见一斑。那么包括丰田在内的这些公司看中了“e平台”的哪些优势呢?让我们简单看一下。事实上,与传统燃油车的平台类似,比亚迪“e平台”的核心是高度集成和标准化,可以通过“一站式封装”的技术降低零部件尺寸和重量,从而提高车辆的空间利用率,提高平台利用率,降低零部件开发和模具成本,提高整车性价比。这里就不提具体的专业术语了。只看结果,“E平台”在包括重量、扭矩密度、安全性、cos等多项指标上都可以达到甚至超过博世等零部件巨头的水平……通过“e-platform”,工程师可以快速开发各种电动汽车,包括各种尺寸的轿车、SUV和MPV,甚至是具有运输属性的皮卡、客车和卡车。这样的车宽无疑可以帮助其他有意进入新能源的车企减少“反复试错”的资源浪费。而且,就像“流水线”的生产数量越多,性价比越高,“e平台”的共享伙伴越多,应用范围越广,平台上和平台下的产品就越有效率和性价比。这就决定了无论是现在还是未来,无论是对于比亚迪还是丰田来说,基于“e平台”的合作生产最终都会是一个双赢的结果。基于此,杜表示,双方将在未来建立新工厂,新车型将从新工厂下线。那么显然是基于比亚迪的平台建立合作。为什么新车型还挂丰田logo?比亚迪看中丰田什么优势?对此,比亚迪高级副总裁连玉波的官方说法是,他认为比亚迪可以向丰田学习技术,并在“质量”和“安全”方面受益。不过,翟东升的说法更现实,更接地气。“我认为他们应该想成为一个走向全球的新品牌。比亚迪的电动车真的要靠丰田这样的公司才能走向世界。只是因为丰田缺少比亚迪的电动技术,所以一拍即合。新品牌都挂着丰田的logo,肯定是为了量。”好吧,你出品牌力我出新能源技术,这样利润对半分才公平。正因如此,至少从目前来看,比亚迪丰田的合资公司比过去五家新能源车企更有实力。全球销量最高的汽车公司携手国内销量最高的新能源公司。我估计这个合资公司的成立对所有新能源品牌来说一定是一种无形的压力,在比亚迪丰田首款新车上市之前留给他们的时间不多了。丰田:2019,很多人觉得丰田和比亚迪合资很突然,但在我看来,这样的丰田很2019。因为2019年的丰田一直在快进的节奏中发展。1月22日,丰田与松下宣布将在汽车动力电池领域全面合作,并于2020年成立合资公司。4月21日,丰田与清华大学共同成立了“清华大学-丰田联合研究院”。4月22日,丰田和BAIC达成合作,向BAIC的子公司BAIC福田提供氢燃料电池技术和零部件。BAIC福田计划生产一款配备丰田氢燃料电池系统的氢动力公交车。这是丰田首次与中国制造商在氢燃料电池技术方面进行合作。6月7日,丰田宣布将“2030计划”提前5年。7月5日,丰田与一汽、苏州金龙达成合作,宣布将向其提供氢燃料电池关键零部件。7月17日,丰田与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在新能源动力电池的稳定供应和开发方面建立了全面的合作伙伴关系。7月19日,丰田与比亚迪达成合作,双方将共同研发轿车和SUV的纯电动汽车,以及上述产品所需的动力电池。7月25日,丰田宣布与滴滴、广汽丰田成立合资公司,面向网约车司机开展车辆相关服务。8月26日,丰田与马骁智行建立合作,双方将共同探索自动驾驶的进一步落地。9月26日,丰田分别与一汽和广汽在电动化和智能网联领域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深化合作伙伴关系。不到一年的时间,丰田不仅“脱胎换骨”,成为合资品牌中与中国企业合作关系最多的车企之一(仅2019年),也是中国“新四化”最激进的车企之一。这和我们记忆中保守、稳健、中庸的丰田品牌完全不同。就连丰田中国的员工今天也跟我说:“今年的事情太多了,跟不上我们公司的步伐了。”这也证实了为什么丰田可以继续增长,当……全球车市低迷,因为比你优秀的人都在努力跟上时代的脉搏。比亚迪:在2019年的转折点回顾比亚迪的2019年,不是特别好。虽然1-10月比亚迪整体销量仍呈增长态势,但最近几个月的具体表现并不乐观。在刚刚过去的10月,比亚迪整体销量为4.1万辆,同比下降15.19%。主要原因是新能源汽车销售1.26万辆,同比下降高达55%。7月份以来,比亚迪新能源车的跌幅不断扩大。原因不难分析。首先,整个新能源汽车市场因为6月后的补贴衰退而受到冷遇。第二个原因是今年以来其他中国品牌在新能源领域的布局越来越完善,包括吉利、广汽新能源等品牌都推出了与比亚迪同价位的车型,所以比亚迪面临的竞争更加激烈。与这些品牌相比,比亚迪在消费者心目中还没有建立起足够的品牌影响力,消费者在对比车型时还是会把它们放在同一水平上。因此,2019年的比亚迪可以说是处于自身发展的关键点,今年还能继续保持在新能源领域的比较优势,未来可期;而一旦继续下跌,很可能再也回不到原点了。同时,除了国内市场,推进国际化进程也是比亚迪去年以来发力的重要领域。在宣布开放“e平台”后,2018年9月,比亚迪在深圳举办了首届全球开发者大会,这不仅是比亚迪的第一次,也是整个汽车行业的第一次开发者大会。比亚迪在会上分享的核心思想是启动D++开放生态系统,逐步向全球开发者开放341个传感器和66个控制权。相应的开发者网站、开发者训练营、开发者沙龙、开发者创新/投资论坛,在比亚迪服务开发者的开放过程中也逐渐放开。今年6月24日,比亚迪全球设计中心在比亚迪全球总部深圳正式落成。比亚迪的想法也是,随着全球汽车行业新能源趋势不可逆转,需要“建立与之相呼应的新设计流程,比亚迪全球设计中心将与上海设计中心相呼应,辐射全球,带动我们计划中的欧洲设计团队,在未来形成世界级的设计网络。”比亚迪的目标是全球新能源浪潮中的星辰大海。所以比亚迪无论是在品牌力的提升上,还是在国际化的道路上,都需要丰田的相关经验和背书。有了比亚迪丰田这样的量产车,比亚迪的“三电”技术优势和新能源推广经验可以被尽可能放大,更有可能走向世界。这是一个理性的合资企业,目标明确,各取所需。从不打无准备之仗、浪费时间和金钱的丰田,以及深耕“三电”体系24年、销量国内第一的比亚迪,相信这次“对症下药”的合资,会比以往的成绩更加精彩。11月7日,新能源汽车市场又添一股“生力军”——丰田汽车公司(以下简称“丰田”)与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就成立纯电动汽车R&D公司签署合资协议,新公司将于2020年在中国正式成立,丰田和比亚迪双方各出资50%。也就是说,继一汽丰田和广汽丰田之后,丰田迎来了其在中国的第三家合资公司“比亚迪丰田”。根据官方新闻稿,“新公司将开展纯电动汽车的设计、研发以及车辆使用的平台和零部件,公司将由双方从事相关业务的人员组成。”我们向丰田中国市场与公关部总监谢辉和比亚迪总经理助理杜询问,新公司的车型上是否会挂上丰田的logo,双方都给予了肯定的回答。这是国内首家使用外资品牌标识的新能源合资车企。作为新能源合资车企,“比亚迪丰田”其实来的并不算早。在比亚迪丰田之前,有比亚迪和戴姆勒的腾势汽车,长城和宝马的Beam汽车,江淮和大众的思豪品牌,众泰和福特的众泰福特,雷诺-日产联盟的东风易捷。但纵观过去五家新能源合资车企的发展,你会发现几乎都不乐观。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另起炉灶,树立新标准。这样做的直接结果就是合资双方对品牌发展过程都有些心不在焉。比如比亚迪原总经理助理、第一届新能源车主社区创始人翟东升就认为:“当年,戴姆勒想学比亚迪的三电技术,比亚迪想学戴姆勒的质量管理。可能没有人把品牌做大放在第一位。这也让比亚迪错过了戴姆勒的品牌使用期。”所以我们看到腾势汽车已经有近5年的历史了,但是累计销量还没有过万。江淮大众的思豪品牌首款车型9月底刚刚上市;还有梁车,众泰福特和东风易捷特供,直到现在,连一款车型都还没有出来。因此,虽然在谈到新合资公司与腾势的区别时,杜表示“没有区别,都是合资公司,公司股权结构50:50,强强联合”,但显然,带有丰田Logo的合资公司势必意味着双方的合作将更加深入和彻底。而且与其他新能源合资企业相比,比亚迪与丰田的合作显然更加“强强联合”。事实上,早在7月19日,比亚迪和丰田就宣布未来将在纯电动汽车领域展开合作,但当时并未提及是否成立合资公司,而是明确表示将共同开发轿车和低底盘SUV的纯电动汽车,以及上述产品所需的动力电池。当时有内部人士透露:“未来合资公司的产品将主要采用E平台技术,缩短研发周期,降低成本。”当杜向证实比亚迪看中了丰田的哪一点时,杜的回答也证实了这一点。“丰田看中了比亚迪,看中了比亚迪的三电技术和e平台。”这种说法不无道理。在去年之前,丰田对新能源汽车的愿景一直是直接从混合动力跳到氢燃料电池汽车,因此在纯电动汽车领域采取了选择性放弃的策略。但随着包括大众、通用在内的主流合资车企在纯电动汽车领域的全面布局,纯电动汽车越来越成为全球新能源市场的主力车型。另一方面,丰田的新能源布局中没有一款纯电动车,只有两款插电式混合动力车。丰田已经开始有点焦虑了。丰田副社长寺本茂树曾公开表示:“丰田在纯电动领域的部署和发展确实有点慢。”因此,今年6月,丰田终于发布了纯电动战略,正式推出纯电动汽车专属平台——e-TNGA。但在这个新能源市场,尤其是中国,这个速度显然是不够的。因此,寻找合作伙伴共同突围成为丰田的当务之急。据谢辉介绍,在股比已经拉开的背景下,确实是因为“丰田欣赏比亚迪在纯电动车市场的竞争力和R&D能力。对于推进电动化的共同目标,丰田认为,只有携手合作,发挥两家公司的长处,才能为消费者提供受欢迎的、更具竞争力的产品。”早在1995年就在电池业务上起家的比亚迪,也确实成为了全球唯一同时掌握“三电”核心技术的新能源汽车企业。目前可为企业提供包括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在内的新能源整体解决方案。特别是2018年,比亚迪还推出了新的e平台。当时,比亚迪公开宣布向全行业开放共享“e平台”。也就是说,其他车企可以和比亚迪合作,利用“e平台”的技术,共同研发生产电动汽车。声明发布后,除了已经与比亚迪合作的戴姆勒之外,包括BAIC、长安和东风在内的中国车企也开始与比亚迪就共同使用“e-platform”技术开发电动汽车展开合作讨论。再加上丰田这次表示出的兴趣,“e平台”在新能源技术市场的地位可见一斑。那么包括丰田在内的这些公司看中了“e平台”的哪些优势呢?让我们简单看一下。事实上,与传统燃油车的平台类似,比亚迪“e平台”的核心是高度集成和标准化,可以通过“一站式封装”的技术降低零部件尺寸和重量,从而提高车辆的空间利用率,提高平台利用率,降低零部件开发和模具成本,提高整车性价比。这里就不提具体的专业术语了。只看结果,“E平台”在包括重量、扭矩密度、安全性、cos等多项指标上都可以达到甚至超过博世等零部件巨头的水平……通过“e-platform”,工程师可以快速开发各种电动汽车,包括各种尺寸的轿车、SUV和MPV,甚至是具有运输属性的皮卡、客车和卡车。这样的车宽无疑可以帮助其他有意进入新能源的车企减少“反复试错”的资源浪费。而且,就像“流水线”的生产数量越多,性价比越高,“e平台”的共享伙伴越多,应用范围越广,平台上和平台下的产品就越有效率和性价比。这就决定了无论是现在还是未来,无论是对于比亚迪还是丰田来说,基于“e平台”的合作生产最终都会是一个双赢的结果。基于此,杜表示,双方将在未来建立新工厂,新车型将从新工厂下线。那么显然是基于比亚迪的平台建立合作。为什么新车型还挂丰田logo?比亚迪看中丰田什么优势?对此,比亚迪高级副总裁连玉波的官方说法是,他认为比亚迪可以向丰田学习技术,并在“质量”和“安全”方面受益。不过,翟东升的说法更现实,更接地气。“我认为他们应该想成为一个走向全球的新品牌。比亚迪的电动车真的要靠丰田这样的公司才能走向世界。只是因为丰田缺少比亚迪的电动技术,所以一拍即合。新品牌都挂着丰田的logo,肯定是为了量。”好吧,你出品牌力我出新能源技术,这样利润对半分才公平。正因如此,至少从目前来看,比亚迪丰田的合资公司比过去五家新能源车企更有实力。全球销量最高的汽车公司携手国内销量最高的新能源公司。我估计这个合资公司的成立对所有新能源品牌来说一定是一种无形的压力,在比亚迪丰田首款新车上市之前留给他们的时间不多了。丰田:2019,很多人觉得丰田和比亚迪合资很突然,但在我看来,这样的丰田很2019。因为2019年的丰田一直在快进的节奏中发展。1月22日,丰田与松下宣布将在汽车动力电池领域全面合作,并于2020年成立合资公司。4月21日,丰田与清华大学共同成立了“清华大学-丰田联合研究院”。4月22日,丰田和BAIC达成合作,向BAIC的子公司BAIC福田提供氢燃料电池技术和零部件。BAIC福田计划生产一款配备丰田氢燃料电池系统的氢动力公交车。这是丰田首次与中国制造商在氢燃料电池技术方面进行合作。6月7日,丰田宣布将“2030计划”提前5年。7月5日,丰田与一汽、苏州金龙达成合作,宣布将向其提供氢燃料电池关键零部件。7月17日,丰田与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在新能源动力电池的稳定供应和开发方面建立了全面的合作伙伴关系。7月19日,丰田与比亚迪达成合作,双方将共同研发轿车和SUV的纯电动汽车,以及上述产品所需的动力电池。7月25日,丰田宣布与滴滴、广汽丰田成立合资公司,面向网约车司机开展车辆相关服务。8月26日,丰田与马骁智行建立合作,双方将共同探索自动驾驶的进一步落地。9月26日,丰田分别与一汽和广汽在电动化和智能网联领域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深化合作伙伴关系。不到一年的时间,丰田不仅“脱胎换骨”,成为合资品牌中与中国企业合作关系最多的车企之一(仅2019年),也是中国“新四化”最激进的车企之一。这和我们记忆中保守、稳健、中庸的丰田品牌完全不同。就连丰田中国的员工今天也跟我说:“今年的事情太多了,跟不上我们公司的步伐了。”这也证实了为什么丰田可以继续增长,当……全球车市低迷,因为比你优秀的人都在努力跟上时代的脉搏。比亚迪:在2019年的转折点回顾比亚迪的2019年,不是特别好。虽然1-10月比亚迪整体销量仍呈增长态势,但最近几个月的具体表现并不乐观。在刚刚过去的10月,比亚迪整体销量为4.1万辆,同比下降15.19%。主要原因是新能源汽车销售1.26万辆,同比下降高达55%。7月份以来,比亚迪新能源车的跌幅不断扩大。原因不难分析。首先,整个新能源汽车市场因为6月后的补贴衰退而受到冷遇。第二个原因是今年以来其他中国品牌在新能源领域的布局越来越完善,包括吉利、广汽新能源等品牌都推出了与比亚迪同价位的车型,所以比亚迪面临的竞争更加激烈。与这些品牌相比,比亚迪在消费者心目中还没有建立起足够的品牌影响力,消费者在对比车型时还是会把它们放在同一水平上。因此,2019年的比亚迪可以说是处于自身发展的关键点,今年还能继续保持在新能源领域的比较优势,未来可期;而一旦继续下跌,很可能再也回不到原点了。同时,除了国内市场,推进国际化进程也是比亚迪去年以来发力的重要领域。在宣布开放“e平台”后,2018年9月,比亚迪在深圳举办了首届全球开发者大会,这不仅是比亚迪的第一次,也是整个汽车行业的第一次开发者大会。比亚迪在会上分享的核心思想是启动D++开放生态系统,逐步向全球开发者开放341个传感器和66个控制权。相应的开发者网站、开发者训练营、开发者沙龙、开发者创新/投资论坛,在比亚迪服务开发者的开放过程中也逐渐放开。今年6月24日,比亚迪全球设计中心在比亚迪全球总部深圳正式落成。比亚迪的想法也是,随着全球汽车行业新能源趋势不可逆转,需要“建立与之相呼应的新设计流程,比亚迪全球设计中心将与上海设计中心相呼应,辐射全球,带动我们计划中的欧洲设计团队,在未来形成世界级的设计网络。”比亚迪的目标是全球新能源浪潮中的星辰大海。所以比亚迪无论是在品牌力的提升上,还是在国际化的道路上,都需要丰田的相关经验和背书。有了比亚迪丰田这样的量产车,比亚迪的“三电”技术优势和新能源推广经验可以被尽可能放大,更有可能走向世界。这是一个理性的合资企业,目标明确,各取所需。从不打无准备之仗、浪费时间和金钱的丰田,以及深耕“三电”体系24年、销量国内第一的比亚迪,相信这次“对症下药”的合资,会比以往的成绩更加精彩。

标签:丰田比亚迪东风大众福特

汽车资讯热门资讯
江淮汽车10月销售3499辆纯电动乘用车 同比减少49.02%

11月7日消息,上交所上市公司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布了2019年10月产、销快报。快报显示,该公司10月销售了3499辆纯电动乘用车,今年累计销售52527万辆。

1900/1/1 0:00:00
威马成立租赁公司 布局出行领域还是曲线挽救销量?

威马汽车近日收购了一家汽车租赁公司,名为北京金凯鸿达汽车租赁有限公司。

1900/1/1 0:00:00
上汽大众ID.初见下线 2020年正式投放市场

11月8日,上汽大众首款ID系列国产车型ID初见在其位于上海安亭的新能源工厂正式下线。新工厂基于专为电动汽车打造的MEB纯电动车平台进行生产,未来还将投产多个品牌全新一代的纯电动汽车。

1900/1/1 0:00:00
助力新能源车 南昌将新增充电桩16300个

为助力新能源汽车更好地推广和使用,近日,南昌市发布《南昌市新能源汽车充电桩设施布局规划》(简称《规范》),将新增16300多个充电桩,希望通过对南昌市中心城区充电桩科学的规划和建设,

1900/1/1 0:00:00
曙光股份前十个月新能源客车销量同比增长398.29%

11月6日晚,辽宁曙光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曙光股份”)披露的10月产销数据快报显示,今年前十个月,曙光股份的销量呈现下滑趋势。

1900/1/1 0:00:00
如何看待丰田与比亚迪合作电动车

有人说,是丰田先抛的橄榄枝。当然,这一定正中比亚迪时下所需。2019年11月7日,丰田与比亚迪就成立纯电动车研发公司签订合资协议。可以肯定,这一幕不是一蹴而就。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