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6日,第十届全球新能源汽车大会(GNEV10)将在北京举行,一场平行分论坛的主题是“Tier 1冲击波”。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博世一直在传统一级零部件供应商的转型中进行尝试和探索。博世中国执行副总裁徐大全曾表示:“博世将转型成为一家IOT(物联网)公司。为此,博世正在培育其新的竞争力,包括传感器、软件(包括AI)和服务。与此同时,该公司还在开发高速/自动驾驶、智能驾驶舱、网络安全、V2X(车联网)和互联网服务等智能联网战略和解决方案。”GNEV10前夕,第一电气采访了博世中国区总裁陈宇东。
博世(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总裁陈宇东认为,汽车市场将成为半导体行业增长的驱动力之一,博世正坚定地在未来的趋势领域——电动化、自动化、互联化和个性化领域进行投资和转型。陈宇东表示,在互联领域,博世将中国定为重要的战略市场之一。博世应该积极与业界合作,思考如何互补。半导体是博世成长的第一电力:今年9月,博世新的碳化硅(SiC)芯片技术问世,可有效防止电动车发生碰撞后爆炸,引发各路媒体争相报道。然而,博世在芯片技术方面的研发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现在碳化硅芯片技术已经出来了,能否简单介绍一下博世芯片技术?陈玉东:博世的半导体产品组合专注于MEMS、用于车辆ECU的ASIC和功率半导体。博世最新研发的新型碳化硅微芯片将帮助电动汽车实现质的飞跃。
与目前使用的硅片相比,碳化硅具有更好的导电性,可以实现更高的开关频率,同时保持更低的热损耗。在电力电子器件中,碳化硅微芯片可以减少约50%的热量损失。这将直接提高电力电子器件的能效,为电机提供更多的动力,从而提高电池的续航里程。一次充电可以使驾驶员的电动汽车续航里程增加6%。第一电气:芯片技术在汽车上会有哪些应用?陈玉栋:现在几乎所有的汽车都装了半导体。一般每辆车都有50多个半导体。无论是安全气囊、安全带张紧器、巡航控制系统、雨量传感器还是动力总成,现代汽车技术中几乎没有一个领域不需要微芯片。2018年,普通汽车中的芯片价值约为370美元。与车载信息娱乐、智能网络、自动化和电气化无关的应用的芯片价值每年以1%至2%的速度增长。平均而言,电动汽车上额外半导体芯片的价值约为450美元。据专家预测,随着自动驾驶的发展,这一数值还将进一步增加约1000美元。第一电气:这些技术将如何影响博世?陈玉栋:根据我前面所说,汽车市场将成为半导体行业增长的动力之一。此外,人工智能、网络安全、智慧城市、边缘计算、智能家居、互联互通等物联网核心应用将进一步推动半导体产业的未来发展。
博世为这些未来的增长机会做了充分的准备,布局了两家晶圆厂——罗伊特林根和德累斯顿的半导体生产厂。我们认为,半导体,包括用于混合动力和电动汽车的电力电子部件中的功率半导体,将成为博世的增长动力。电气化、自动化、互联化、个性化是未来的第一趋势。众所周知,汽车行业的整体低迷对所有汽车企业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对博世有影响吗?陈玉栋:博世中国的汽车业务不可避免地受到行业的影响,但整体表现仍然好于市场……verage。第一电力:博世如何应对?陈玉栋:博世抓住汽车行业转型调整期的机遇,积极推进业务的战略转型。在保持业绩稳定发展的基础上,对未来趋势领域——电动化、自动化、互联化、个性化进行坚定投资和转型。比如在智能出行领域,博世早在2015年初就正式将最大的汽车技术事业部更名为汽车与智能交通技术事业部,开始了博世集团定位的根本性转变。第一电力:博世在电气化等四个方面的投资和转型有什么体现?博世在中国推广了R&D吗?陈玉栋:在电动化领域,博世每年投入4亿欧元研发,推出从弱混到全电动的新能源解决方案。除了电池单体,博世还建立了自己的核心能力,包括48V系统、电桥、电机、电子控制、电池管理系统、燃料电池和热管理系统。今年,博世全球首个桥梁项目也将在太仓量产,燃料电池研发中心也将在无锡落成。在自动化领域,博世预计到2022年将在预研发方面投入总计40亿欧元。目前全球有4000名工程师从事自动驾驶研发。博世在自动驾驶领域采取两步走的“双元”策略。一方面开发L4/5级高级自动驾驶,以与戴姆勒合作为代表。双方的robotaxi项目也将于今年年底在圣何塞正式启动。另一方面,还有一些L2/3自动驾驶和驾驶辅助功能,尤其是在接受度很高的中国市场。预计到2019年将有近40款自主品牌新车型搭载博世驾驶辅助系统。
在互联领域,博世于2018年成立智能网联事业部,并将中国定为重要的战略市场之一,积极与中国智能网联生态领域的优秀企业合作。同时,今年7月底,博世智能驾驶室技术中心在上海张江正式建成并投入使用,进一步加强了博世智能驾驶室在中国的研发实力。新玩家加入第一电力改变竞合关系:在中国市场,华为等科技巨头虽然“不造车”,但也在汽车行业发力。那么博世如何看待这场竞争呢?陈玉栋:构建未来的出行生态需要全产业链的共同努力,包括原来的主机厂、零部件公司,还有新进入汽车行业的互联网公司、科技公司、出行公司等等。博世一直认为,良性竞争有利于促进产业创新,提高企业竞争力。博世一直以开放的态度对待产业竞争,并以此为契机推动企业创新。
随着产业趋势的变化和新玩家的加入,汽车产业的竞争与合作关系也在悄然发生变化。整车公司也参与零部件公司的业务(比如动力总成),零部件公司也会参与之前整车的业务。但在智能网联新生态的构建中,新进入者也在加入新的市场竞争,在该领域的优势更加明显。对于博世来说,应该积极与业界合作,思考如何互补。第一电气:博世的具体做法是什么?陈玉栋:要把产业转型时期的挑战转化为机遇,需要在投资和人力上坚定地转化为未来的趋势和新的增长点,所以首先要保证业务的可持续发展,以保证有足够的资金支持转型;其次,吸引新领域的人才,培养现有人才的新能力非常重要。博世加大了对软件和人工智能人才的吸引力,以支持智能化和网络化转型。同时要对生产传统部件的生产线工人进行新产品和工厂智能化生产的培训,以应对未来转型的需要。此外,博世作为汽车技术供应商,积极支持客户。除了与传统车企合作,博世还与众多造车新势力签署了合作协议。目前,众多造车新势力已经推出或陆续推出自己的新车,其中不乏博世的创新技术和解决方案。12月16日,第十届全球新能源汽车大会(GNEV10)将在北京举行,一场平行分论坛的主题是“Tier 1冲击波”。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博世一直在传统一级零部件供应商的转型中进行尝试和探索。博世中国执行副总裁徐大全曾表示:“博世将转型成为一家IOT(物联网)公司。为此,博世正在培育其新的竞争力,包括传感器、软件(包括AI)和服务。与此同时,该公司还在开发高速/自动驾驶、智能驾驶舱、网络安全、V2X(车联网)和互联网服务等智能联网战略和解决方案。”GNEV10前夕,第一电气采访了博世中国区总裁陈宇东。
博世(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总裁陈宇东认为,汽车市场将成为半导体行业增长的驱动力之一,博世正坚定地在未来的趋势领域——电动化、自动化、互联化和个性化领域进行投资和转型。陈宇东表示,在互联领域,博世将中国定为重要的战略市场之一。博世应该积极与业界合作,思考如何互补。半导体是博世成长的第一电力:今年9月,博世新的碳化硅(SiC)芯片技术问世,可有效防止电动车发生碰撞后爆炸,引发各路媒体争相报道。然而,博世在芯片技术方面的研发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现在碳化硅芯片技术已经出来了,能否简单介绍一下博世芯片技术?陈玉东:博世的半导体产品组合专注于MEMS、用于车辆ECU的ASIC和功率半导体。博世最新研发的新型碳化硅微芯片将帮助电动汽车实现质的飞跃。
与目前使用的硅片相比,碳化硅具有更好的导电性,可以实现更高的开关频率,同时保持更低的热损耗。在电力电子器件中,碳化硅微芯片可以减少约50%的热量损失。这将直接提高电力电子器件的能效,为电机提供更多的动力,从而提高电池的续航里程。一次充电可以使驾驶员的电动汽车续航里程增加6%。第一电气:芯片技术在汽车上会有哪些应用?陈玉栋:现在几乎所有的汽车都装了半导体。一般每辆车都有50多个半导体。无论是安全气囊、安全带张紧器、巡航控制系统、雨量传感器还是动力总成,现代汽车技术中几乎没有一个领域不需要微芯片。2018年,普通汽车中的芯片价值约为370美元。与车载信息娱乐、智能网络、自动化和电气化无关的应用的芯片价值每年以1%至2%的速度增长。平均而言,电动汽车上额外半导体芯片的价值约为450美元。据专家预测,随着自动驾驶的发展,这一数值还将进一步增加约1000美元。第一电气:这些技术将如何影响博世?陈玉栋:根据我前面所说,汽车市场将成为半导体行业增长的动力之一。此外,人工智能、网络安全、智慧城市、边缘计算、智能家居、互联互通等物联网核心应用将进一步推动半导体的未来发展……或者行业。
博世为这些未来的增长机会做了充分的准备,布局了两家晶圆厂——罗伊特林根和德累斯顿的半导体生产厂。我们认为,半导体,包括用于混合动力和电动汽车的电力电子部件中的功率半导体,将成为博世的增长动力。电气化、自动化、互联化、个性化是未来的第一趋势。众所周知,汽车行业的整体低迷对所有汽车企业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对博世有影响吗?陈玉栋:博世中国的汽车业务不可避免地受到行业的影响,但整体表现仍然好于市场平均水平。第一电力:博世如何应对?陈玉栋:博世抓住汽车行业转型调整期的机遇,积极推进业务的战略转型。在保持业绩稳定发展的基础上,对未来趋势领域——电动化、自动化、互联化、个性化进行坚定投资和转型。比如在智能出行领域,博世早在2015年初就正式将最大的汽车技术事业部更名为汽车与智能交通技术事业部,开始了博世集团定位的根本性转变。第一电力:博世在电气化等四个方面的投资和转型有什么体现?博世在中国推广了R&D吗?陈玉栋:在电动化领域,博世每年投入4亿欧元研发,推出从弱混到全电动的新能源解决方案。除了电池单体,博世还建立了自己的核心能力,包括48V系统、电桥、电机、电子控制、电池管理系统、燃料电池和热管理系统。今年,博世全球首个桥梁项目也将在太仓量产,燃料电池研发中心也将在无锡落成。在自动化领域,博世预计到2022年将在预研发方面投入总计40亿欧元。目前全球有4000名工程师从事自动驾驶研发。博世在自动驾驶领域采取两步走的“双元”策略。一方面开发L4/5级高级自动驾驶,以与戴姆勒合作为代表。双方的robotaxi项目也将于今年年底在圣何塞正式启动。另一方面,还有一些L2/3自动驾驶和驾驶辅助功能,尤其是在接受度很高的中国市场。预计到2019年将有近40款自主品牌新车型搭载博世驾驶辅助系统。
在互联领域,博世于2018年成立智能网联事业部,并将中国定为重要的战略市场之一,积极与中国智能网联生态领域的优秀企业合作。同时,今年7月底,博世智能驾驶室技术中心在上海张江正式建成并投入使用,进一步加强了博世智能驾驶室在中国的研发实力。新玩家加入第一电力改变竞合关系:在中国市场,华为等科技巨头虽然“不造车”,但也在汽车行业发力。那么博世如何看待这场竞争呢?陈玉栋:构建未来的出行生态需要全产业链的共同努力,包括原来的主机厂、零部件公司,还有新进入汽车行业的互联网公司、科技公司、出行公司等等。博世一直认为,良性竞争有利于促进产业创新,提高企业竞争力。博世一直以开放的态度对待产业竞争,并以此为契机推动企业创新。
随着产业趋势的变化和新玩家的加入,汽车产业的竞争与合作关系也在悄然发生变化。汽车公司也参与零部件公司的业务(如动力总成),零部件公司……也会涉及到之前车辆的业务。但在智能网联新生态的构建中,新进入者也在加入新的市场竞争,在该领域的优势更加明显。对于博世来说,应该积极与业界合作,思考如何互补。第一电气:博世的具体做法是什么?陈玉栋:要把产业转型时期的挑战转化为机遇,需要在投资和人力上坚定地转化为未来的趋势和新的增长点,所以首先要保证业务的可持续发展,以保证有足够的资金支持转型;其次,吸引新领域的人才,培养现有人才的新能力非常重要。博世加大了对软件和人工智能人才的吸引力,以支持智能化和网络化转型。同时要对生产传统部件的生产线工人进行新产品和工厂智能化生产的培训,以应对未来转型的需要。此外,博世作为汽车技术供应商,积极支持客户。除了与传统车企合作,博世还与众多造车新势力签署了合作协议。目前,众多造车新势力已经推出或陆续推出自己的新车,其中不乏博世的创新技术和解决方案。
进入新能源汽车TOP10榜单的合资车企越来越多,如一汽大众、上汽大众、华晨宝马。
1900/1/1 0:00:00近日,“中央国家机关20192020年新能源纯电动汽车协议供货采购项目”正式发布中标公告,北汽新能源BEIJINGEU7凭借出众的产品实力和人工智能优势成功入围,
1900/1/1 0:00:00近日,麦格纳集团公布了2019年第三季度财报业绩,销售额为93亿美元(约合641亿元人民币),同比下跌3,调整息税前利润为5
1900/1/1 0:00:00近日,ST庞大SH601258发布公告称,公司审议并通过《关于设立各汽车品牌事业部、园区管理事业部和商用车事业部的议案》同时通过《关于聘任高级管理人员的议案》。
1900/1/1 0:00:00近日,腾讯车联与蘑菇车联正式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将在车联网领域进一步深化合作,并将在车联网生态运营服务、无人驾驶、高精地图、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方面展开共同探索。
1900/1/1 0:00:00据外媒报道,在新加坡举行的2019年智能交通世界大会(ITSWorldCongress)上,美国交通服务公司Cubic旗下的交通系统(CTS)业务部展示了未来智能城市的创新移动出行技术。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