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6日,由全球新能源汽车大会官方组织主办,第一电动网承办,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华西证券支持的第十届全球新能源汽车大会(GNEV10)在北京召开。2019年,新能源汽车市场在补贴退坡后遭遇拐点,深度下跌。今年负增长成为大概率事件。而各个车企的负责人,就像惊涛骇浪中的船长一样,以一种不朽的企业家精神,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本次大会的主题是“重新定义汽车:伟大的船长”。环境越恶劣,我们越需要为明天投入研发,这是打开时间之门的钥匙。有哪些公司在为此努力,在碰运气?他们取得了什么成就?在下午的“平行论坛四:TIER1冲击波”上,SAIC技术中心、捷能公司电驱动部部长王健表示,将在2022-2023年推出第三代产品,满足市场需求。到时候市场上就百花齐放了,肯定有打架的。拼了,要怎么做才能站在这个市场点上,迎接这个市场激烈竞争的冲击?还是要做一个向下向上的延伸。整合无疑是解决方案之一。王坚说,他到现在已经形成了自己完整的产业链。产业链是让各方受益,更重要的是让对的人做对的事。新能源没有春天,但是现在我们已经形成了自己完整的产业链。捷能公司先投入60亿,研发20亿,实验验证20亿,产业链20亿。现在我们拉起了产业链,我们拉起产业链是为了让各方受益,更重要的是让对的人做对的事。
以下为嘉宾精彩实录,未经本人审核,已删除。SAIC捷能成立于2009年,主要从事三电、电池、电控、电驱动的研发。从第一款EDUG1产品开始,我们深耕了两条线,插电式混动和EV高级节能系统。很高兴看到全新一代荣威在展台外展出。本产品采用第二代EDU。从第一代到第二代,我们已经走过了五年,PHEV的门槛比以往高了很多。我们在全国各地销售EV产品,并在海外打开市场。今天主办方给了我们一个问题,TIER1的冲击波。捷能可以说是TIER1,但不是纯粹的TIER1。我试着通过我自己的一些工作思路和解决方案来看看我们如何解决这个方案。从我们第一代的纯电驱动产品可以看到,我们有很多产品,85 kW,110 kW,双电机系统。我们认为这就是产品驱动,它的需求来源于产品的需求,有多少产品,我就做多少驱动系统。量很好,社会反响也很好,但我们内心并不满足,但并不是真正的三位一体。在第二代中,我们试图用前驱动系统和后驱动系统来满足整个平台的需求。这个平台概念意味着,只要我们上市,就会有多达四款汽车和九款车型在全国和全球销售。你能满意吗?我的答案是否定的,为什么?随着专业化纯电驱动平台的出现,仅靠一两款产品显然不足以满足平台需求。到了第三代,我们的E2产品,我们用平台思想来解决这个需求。我们将在2022-2023年推出第三代产品,满足市场需求。到时候市场上就百花齐放了,肯定有打架的。拼了,要怎么做才能站在这个市场点上,迎接这个市场激烈竞争的冲击?我们还是想做一个向下向上的延伸。整合无疑是解决方案之一。一体化打破了旧的供应链体系,电机不再是电机总成。这给集成商带来了挑战。你需要把这么好的产品结合起来,才能创造出有竞争力的产品。我们已经做到了这一点。我们希望进一步探索提高产业链上游产品竞争力的过程gh我们自己的整合能力。所以我们提高了额定功率,做到了电机直径比别人小,功率和扭矩比别人大。我们从第一代产品就采用了发夹技术,明年的产品会更新到第二代,八层产品。这是一个成熟的产品。怎样才能把一个成熟的产品做得更好?作为一级供应商,我们需要走下坡路。我们需要把自己的设计触角伸向电机设计本体,从而实现更好的设计布局和更好的投融资规划。Hari-pin最大的难点是什么?技术本身,它设置了很多技术门槛,这些门槛来自于设计端,来自于工程端,来自于量产过程。如果我们在TIER1中不掌握这些技术,那么你的产品销量将会受到限制。我们在打造全球化的产品,我们尽量避免这些问题,所以我们捷能公司下沉到电机产业链的整个设计过程,形成了仿真、设计、量产过程的全能力覆盖。Hari-pin电机效率高,重量轻。有了碳化硅,整个系统让汽车飞起来。我们要平衡什么?平衡总量的问题,投资规模巨大,我们怎么把投资规模和我们的产品,我们的平台产品结合起来,换来我们TIER1供应商做这个思考。如果还是像上一代那样投资一条生产线做一个产品,明显的结果是否定的,巨大的投资会把整个产品生命周期所能产生的利润带下来,所以要避免,所以要向下设计。电机产品是混合产品,不是纯硬件产品,而是软硬件结合。捷能公司成立之初就是以软件开发为基础,我们完全可以开发三电相关的软件,不仅仅是APP层面,更是底层、应用层、整个操作系统的延伸。因此,我们有机会通过使用主动热管理系统来最大限度地提高电机的效率和驱动能力。通过我们与地图行驶相关的数据来优化能量存储系统的控制。所以软硬结合才是硬道理。从产品功能安全的定义来看,我们的产品水平从系统层面达到ASIL-D,但是是不是所有零部件都需要达到呢?答案是否定的,如果不把自己整合起来,设计下来,里面的冗余是巨大的,成本翻倍。捷能公司从源头开始设计研发,完成了整个ASIL-D,加强了整个产品的竞争力。
我们创立的时候是第一代产品,连电子膜的供应商都找不到,因为他们认为新能源没有春天,但是现在我们已经形成了自己完整的产业链。捷能公司先投入60亿,研发20亿,实验验证20亿,产业链20亿。现在我们拉起了产业链,我们拉起产业链是为了让各方受益,更重要的是让对的人做对的事。谁有能力把这个产品做的质量最好,成本最低,那我们就跟他合作,这样就有了电机合作模式。捷能公司设计,华宇电器生产,我们所有的组件都由SAIC子公司生产。我们看到了功率半导体的重要性,SAIC和英飞凌合作的布局。更多的是推进全产业链,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体系,满足我们未来每年10万、15万、20万甚至100万的产能需求。这是我们的目标。对比整个数据真的很丑。出现了大幅下降,但是严冬来了,明年会有好收成,统计口径有问题。我们的乘用车统计只统计国内销量,不统计国际销量。这是什么意思?全球电气化趋势已经到来。作为TIER1,我们要做好这个准备,从自己开始准备这个领先的条件。我们提供成熟产品的适配开发服务,以及满足全球不同需求的定制服务和开发验证,包括OEM厂商,包括TIER1在内的新势力,以及零部件全产业链。希望能为新能源这块蛋糕加油。编辑:赵洁、倪燕青12月16日,第十届全球新能源汽车大会(GNEV10)在北京举行,由全球新能源汽车大会官方组织主办,第一电动网承办,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华西证券支持。2019年,新能源汽车市场在补贴退坡后遭遇拐点,深度下跌。今年负增长成为大概率事件。而各个车企的负责人,就像惊涛骇浪中的船长一样,以一种不朽的企业家精神,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本次大会的主题是“重新定义汽车:伟大的船长”。环境越恶劣,我们越需要为明天投入研发,这是打开时间之门的钥匙。有哪些公司在为此努力,在碰运气?他们取得了什么成就?在下午的“平行论坛四:TIER1冲击波”上,SAIC技术中心、捷能公司电驱动部部长王健表示,将在2022-2023年推出第三代产品,满足市场需求。到时候市场上就百花齐放了,肯定有打架的。拼了,要怎么做才能站在这个市场点上,迎接这个市场激烈竞争的冲击?还是要做一个向下向上的延伸。整合无疑是解决方案之一。王坚说,他到现在已经形成了自己完整的产业链。产业链是让各方受益,更重要的是让对的人做对的事。新能源没有春天,但是现在我们已经形成了自己完整的产业链。捷能公司先投入60亿,研发20亿,实验验证20亿,产业链20亿。现在我们拉起了产业链,我们拉起产业链是为了让各方受益,更重要的是让对的人做对的事。
以下为嘉宾精彩实录,未经本人审核,已删除。SAIC捷能成立于2009年,主要从事三电、电池、电控、电驱动的研发。从第一款EDUG1产品开始,我们深耕了两条线,插电式混动和EV高级节能系统。很高兴看到全新一代荣威在展台外展出。本产品采用第二代EDU。从第一代到第二代,我们已经走过了五年,PHEV的门槛比以往高了很多。我们在全国各地销售EV产品,并在海外打开市场。今天主办方给了我们一个问题,TIER1的冲击波。捷能可以说是TIER1,但不是纯粹的TIER1。我试着通过我自己的一些工作思路和解决方案来看看我们如何解决这个方案。从我们第一代的纯电驱动产品可以看到,我们有很多产品,85 kW,110 kW,双电机系统。我们认为这就是产品驱动,它的需求来源于产品的需求,有多少产品,我就做多少驱动系统。量很好,社会反响也很好,但我们内心并不满足,但并不是真正的三位一体。在第二代中,我们试图用前驱动系统和后驱动系统来满足整个平台的需求。这个平台概念意味着,只要我们上市,就会有多达四款汽车和九款车型在全国和全球销售。你能满意吗?我的答案是否定的,为什么?随着专业化纯电驱动平台的出现,仅靠一两款产品显然不足以满足平台需求。到了第三代,我们的E2产品,我们用平台思想来解决这个需求。我们将在2022-2023年推出第三代产品,满足市场需求。到时候市场上就百花齐放了,肯定有打架的。拼了,要怎么做才能站在这个市场点上,迎接这个市场激烈竞争的冲击?我们还是想做一个向下向上的延伸。整合无疑是解决方案之一。一体化打破了旧的供应链体系,电机不再是电机总成。这给集成商带来了挑战。你需要把这么好的产品结合起来,才能创造出有竞争力的产品。我们已经做到了这一点。我们希望通过……进一步探索向产业链上游提升产品竞争力的过程你自己的整合能力。所以我们提高了额定功率,做到了电机直径比别人小,功率和扭矩比别人大。我们从第一代产品就采用了发夹技术,明年的产品会更新到第二代,八层产品。这是一个成熟的产品。怎样才能把一个成熟的产品做得更好?作为一级供应商,我们需要走下坡路。我们需要把自己的设计触角伸向电机设计本体,从而实现更好的设计布局和更好的投融资规划。Hari-pin最大的难点是什么?技术本身,它设置了很多技术门槛,这些门槛来自于设计端,来自于工程端,来自于量产过程。如果我们在TIER1中不掌握这些技术,那么你的产品销量将会受到限制。我们在打造全球化的产品,我们尽量避免这些问题,所以我们捷能公司下沉到电机产业链的整个设计过程,形成了仿真、设计、量产过程的全能力覆盖。Hari-pin电机效率高,重量轻。有了碳化硅,整个系统让汽车飞起来。我们要平衡什么?平衡总量的问题,投资规模巨大,我们怎么把投资规模和我们的产品,我们的平台产品结合起来,换来我们TIER1供应商做这个思考。如果还是像上一代那样投资一条生产线做一个产品,明显的结果是否定的,巨大的投资会把整个产品生命周期所能产生的利润带下来,所以要避免,所以要向下设计。电机产品是混合产品,不是纯硬件产品,而是软硬件结合。捷能公司成立之初就是以软件开发为基础,我们完全可以开发三电相关的软件,不仅仅是APP层面,更是底层、应用层、整个操作系统的延伸。因此,我们有机会通过使用主动热管理系统来最大限度地提高电机的效率和驱动能力。通过我们与地图行驶相关的数据来优化能量存储系统的控制。所以软硬结合才是硬道理。从产品功能安全的定义来看,我们的产品水平从系统层面达到ASIL-D,但是是不是所有零部件都需要达到呢?答案是否定的,如果不把自己整合起来,设计下来,里面的冗余是巨大的,成本翻倍。捷能公司从源头开始设计研发,完成了整个ASIL-D,加强了整个产品的竞争力。
我们创立的时候是第一代产品,连电子膜的供应商都找不到,因为他们认为新能源没有春天,但是现在我们已经形成了自己完整的产业链。捷能公司先投入60亿,研发20亿,实验验证20亿,产业链20亿。现在我们拉起了产业链,我们拉起产业链是为了让各方受益,更重要的是让对的人做对的事。谁有能力把这个产品做的质量最好,成本最低,那我们就跟他合作,这样就有了电机合作模式。捷能公司设计,华宇电器生产,我们所有的组件都由SAIC子公司生产。我们看到了功率半导体的重要性,SAIC和英飞凌合作的布局。更多的是推进全产业链,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体系,满足我们未来每年10万、15万、20万甚至100万的产能需求。这是我们的目标。对比整个数据真的很丑。出现了大幅下降,但是严冬来了,明年会有好收成,统计口径有问题。我们的乘用车统计只统计国内销量,不统计国际销量。这是什么意思?全球电气化趋势已经到来。作为TIER1,我们要做好这个准备,从自己开始准备这个领先的条件。我们提供成熟产品的适配开发服务,以及满足全球不同需求的定制服务和开发验证,包括OEM厂商,包括TIER1在内的新势力,以及零部件全产业链。希望能为新能源这块蛋糕加油。编辑:赵洁、倪燕青
12月16日,由全球新能源汽车大会官方机构主办,第一电动网承办、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华西证券支持的第十届全球新能源汽车大会(GNEV10)在北京举行。
1900/1/1 0:00:00在2019年法兰克福车展上,梅赛德斯奔驰正式发布了旗下VisionEQS概念车。
1900/1/1 0:00:00据外媒报道,意大利交通摄像头和机器视觉开发商Tattile扩大了其车辆识别系统产品系列,推出了新款Vega1智能摄像头,该款摄像头专为单车道车辆跟踪应用而设计。
1900/1/1 0:00:00日前,斯柯达官方表示将于2020年2月5日开幕的印度新德里汽车博览会上推出VisionInConcept紧凑型概念车,并且公布了一张该车的内饰设计预告图。
1900/1/1 0:00:0012月16日,由全球新能源汽车大会官方机构主办,第一电动网承办、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华西证券支持的第十届全球新能源汽车大会(GNEV10)在北京举行。
1900/1/1 0:00:00随着汽车产业的自动化水平不断提高,并由化石燃料向电力和氢动力转变,制造业也得到提振。现在,相对于天然皮革,消费者更加青睐非动物制品,比如用回收塑料瓶制成的面料。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