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6日,由全球新能源汽车大会官方组织主办,第一电动网承办,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华西证券支持的第十届全球新能源汽车大会(GNEV10)在北京召开。2019年,新能源汽车市场在补贴退坡后遭遇拐点,深度下跌。今年负增长成为大概率事件。而各个车企的负责人,就像惊涛骇浪中的船长一样,以一种不朽的企业家精神,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本次大会的主题是“重新定义汽车:伟大的船长”。环境越恶劣,我们越需要为明天投入研发,这是打开时间之门的钥匙。有哪些公司在为此努力,在碰运气?他们取得了什么成就?在当天下午的“平行论坛四:TIER1冲击波”上,博世(中国)企业传播副总裁渐江表示,未来是四化的发展:个性化、自动化、互联化、电气化。自动驾驶方面,目前L4和L5阶段的自动驾驶都是和戴姆勒合作,主要集中在量产的自动感知上。博世认为,在中国,由于政府的一些支持,包括改造基础设施的能力,车路合作在中国的可行性非常高。渐江表示,博世坚信智能网联是汽车产业发展的战略方向,也是中国汽车产业升级的重要技术路径。智能网联汽车超越汽车生态,需要跨界合作,共建未来。在转型过程中,博世将继续投资中国本土市场,加速在中国的物联网服务布局。
以下为嘉宾精彩实录,未经本人审核,已删除。我们的百年汽车工业正在经历一场巨大的变革和冲击。事实上,如果在座的所有汽车行业的专家问一个问题,比如说,在2030年,想象一下汽车行业会是什么样子。我想任何人都很难给出一个非常确切的答案。现在我们有很多东西叫无人驾驶,车联网,共享出行等等。这些将如何改变我们的行业?比如造车新势力的出现,包括电气化的出现,包括共享出行方式等等。,所有这些都给我们的百年汽车工业提出了一个非常巨大的问题。如何才能实现转型和改变?博世作为汽车零部件的老供应商,已经有130多年的历史。对我们来说,最大的两个词就是转型。首先,我们不再把汽车行业看成一个单独的硬件制造行业。从整体出行行业来看,四五年前,我们将整个汽车事业部更名为汽车与智能交通技术事业部。这个更名本身就是看博世在其中能起到的作用。其次,博世整体架构的调整,这几年我们陆续做了一些比较大的动作。比如我们以前有汽油事业部和柴油事业部,都是内燃机思维。两年前,我们合并了这两个部门,并更名为动力总成。新能源包括电气化都在这个部门,对这个部门来说很有挑战性,因为这个部门是博世的重要能力。包括员工总数在内,博世在全球拥有40万名员工。合并后,所谓的动力总成部门拥有近9万名员工。当然也有一部分是新能源方面的专家,但大部分是传统内燃机方面的专家。如此巨大的船如何在电气化的驱动下掉头?博世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里?就是我们所说的3S,传感器,软件和服务。博世在传感器方面尤其强大。我们是世界上最大的芯片传感器供应商。全球四个手机有三个芯片,还有博世芯片。我们在德国有一家Seihara工厂,我们正在建设第二家Seihara工厂。我们经营自己的半导体生产,这在零部件供应商中可能是独一无二的。传感器的优势使我们在自主灾难恢复方面拥有更高的核心竞争力……比我们的竞争对手更有竞争力。软件方面,从七八十年代开始,很多东西包括我们的安全驾驶辅助系统都是软件背后的东西。博世在全球拥有40万名员工,近7万名工程师和技术人员。7万名工程技术人员中,一半以上是软件工程师,这也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最近,我们花了很多精力来建设我们的人工智能能力。博世在世界各地建立了创新的人工智能公司。到2023年,我们将在AI领域投资3亿欧元。目前,正在德国、美国和中国招募团队。博世也是传统的售后服务提供商。随着包括互联互通在内的未来共享的出现,未来服务的内容是可以生产的,这也是博世的基础,这将使我们在进军中具有更大的优势。另外,博世注重移动出行生态圈的参与和支持,所以我们有博世风投,我们有一些内部的初创企业进行孵化。我们认为很重要的一点是,如果传统汽车行业有一个整车的生态,有一个售后的生态,有一个零部件TIER2的划分,这将是未来出行领域的一个变化,会有更多的玩家。那肯定是多方合作的情况。未来是所谓四化的发展,用英文字母排列,叫PACE。个性化、自动化、互联化、电气化。这和我们行业内的很多判断是一致的。但是这个判断,我们在大约五年前就确认了这样一个判断。个性化,因为汽车已经联网,然后原车可以作为定制可能性低的产品,这种情况就会被打破。包括客户体验的定制化服务,包括无人驾驶的应用,博世都做了很多尝试。博世成立了智能网联事业部,专门做这方面的工作。自动化,博世在自动驾驶方面有一个战略叫“三横三纵”。第三,利用现有优势,不断拓展感知、决策和执行。博世在刚才提到的感知和决策方面有很多软件能力,我们也和很多行业的一些合作伙伴有合作。在实施上,我们认为博世优势明显。我们有传统的底盘技术,我们的转向和线控转向都是未来自动驾驶所必需的。这就是所谓的三横。在三个垂直方面,我们将看三个不同的场景。第一,乘用车方面,我们现在的一个设定,高级驾驶辅助系统,成熟了就用。事实上,2019年,中国市场上有40辆所谓的高级辅助驾驶汽车,这些汽车都配备了博世的解决方案。第二,在定义场景方面。我不想多说,在一些物流园区,在一些码头港口,在这种更可控的场景下的自动驾驶。第三,分享旅行。第三块是我们现在的L4和L5自动驾驶是戴姆勒合作的,主要以量产的自动感应为主。我们刚刚在北美进行了发布,这些可以用于试驾的测试已经在美国圣何塞的特定区域开始了。互联互通实际上解决了两个问题。一方面给了乘客更多第三空间的可能性,可以用来娱乐、工作、办公。更重要的是可以赋能自动驾驶,V2X,这也是博世非常重视的。电气化,因为博世是传统内燃机的专家,我们也在电气化解决方案上有非常强大的投资,包括混合动力。我们认为2030年70%的汽车将配备内燃机。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并不认同某一年将完全电气化的激进观点。我们认为传统的内燃机技术提供了一个更优化的解决方案,仍然有技术潜力可以挖掘。同时,新能源,包括多种能源趋势。我们刚刚在中国宣布,我们将在无锡建立一个锌燃料电池基地。我们认为,在中国,在我们政府的一些支持下,包括进行基础设施改造的能力,V2X和车路协调在中国的可行性非常高。我们的策略也是两条腿走路,美欧团队主要和戴姆勒合作,包括高水平的自动驾驶。这个方向还是集成在车上的,大量的计算都是在车上进行的。我们的……在国内和苏州,我们在研究高级驾驶辅助系统的同时,也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开始研发V2X。我们认为中国很有可能在这方面取得突破,成为世界领先的典范。在移动服务方面,博世也做了很多尝试,包括我们自己在欧洲的两轮租车服务。我们不想成为服务提供商。事实上,我们希望通过这些实践来更多地了解软件的使用,并能够在未来为中国像滴滴这样的客户提供一些服务产品。我们要把整个行业面临的这些挑战变成机遇。移动出行时代,客户更加多元化。他们过去只服务于传统的主机厂,未来将服务于造车新势力和本土科技企业。在这样的情况下,一定是双赢的合作模式,不可能单打独斗。博世简要介绍了我们在不同领域与不同供应商的合作,比如像戴姆勒这样的传统制造商,以及中国移动,通信服务提供商,包括英伟达,芯片供应商,地图供应商等。博世已经与上市公司开展了丰富的合作。我们坚信,智能网联是汽车产业发展的战略方向,也是中国汽车产业升级的重要技术路径。智能网联汽车超越汽车生态,需要跨界合作,共建未来。在我们的转型过程中,博世将继续投资中国本地市场,并加快物联网服务在中国的部署。在中国,博世现在拥有6万名员工和60多家公司,包括近40个生产基地。在中国,我们致力于不断发展,所谓初心不变,顺势而为!编辑:赵洁、倪延庆12月16日,由全球新能源汽车大会官方组织主办,第一电动网承办,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华西证券支持的第十届全球新能源汽车大会(GNEV10)在京召开。2019年,新能源汽车市场在补贴退坡后遭遇拐点,深度下跌。今年负增长成为大概率事件。而各个车企的负责人,就像惊涛骇浪中的船长一样,以一种不朽的企业家精神,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本次大会的主题是“重新定义汽车:伟大的船长”。环境越恶劣,我们越需要为明天投入研发,这是打开时间之门的钥匙。有哪些公司在为此努力,在碰运气?他们取得了什么成就?在当天下午的“平行论坛四:TIER1冲击波”上,博世(中国)企业传播副总裁渐江表示,未来是四化的发展:个性化、自动化、互联化、电气化。自动驾驶方面,目前L4和L5阶段的自动驾驶都是和戴姆勒合作,主要集中在量产的自动感知上。博世认为,在中国,由于政府的一些支持,包括改造基础设施的能力,车路合作在中国的可行性非常高。渐江表示,博世坚信智能网联是汽车产业发展的战略方向,也是中国汽车产业升级的重要技术路径。智能网联汽车超越汽车生态,需要跨界合作,共建未来。在转型过程中,博世将继续投资中国本土市场,加速在中国的物联网服务布局。
以下为嘉宾精彩实录,未经本人审核,已删除。我们的百年汽车工业正在经历一场巨大的变革和冲击。事实上,如果在座的所有汽车行业的专家问一个问题,比如说,在2030年,想象一下汽车行业会是什么样子。我想任何人都很难给出一个非常确切的答案。现在我们有很多东西叫无人驾驶,车联网,共享出行等等。这些将如何改变我们的行业?比如造车新势力的出现,包括电气化的出现,包括共享出行方式等等。,所有这些都给我们的百年汽车工业提出了一个非常巨大的问题。如何才能实现转型和改变?博世作为汽车零部件的老供应商,已经有130多年的历史。对我们来说,最大的两个词就是转型。首先,我们不再把汽车行业看成一个单独的硬件制造行业。从整体出行行业来看,四五年前,我们将整个汽车事业部更名为汽车与智能交通技术事业部。这个更名本身就是看博世在其中能起到的作用。其次,博世整体架构的调整,这几年我们陆续做了一些比较大的动作。比如我们以前有汽油事业部和柴油事业部,都是内燃机思维。两年前,我们合并了这两个部门,并更名为动力总成。新能源包括电气化都在这个部门,对这个部门来说很有挑战性,因为这个部门是博世的重要能力。包括员工总数在内,博世在全球拥有40万名员工。合并后,所谓的动力总成部门拥有近9万名员工。当然也有一部分是新能源方面的专家,但大部分是传统内燃机方面的专家。如此巨大的船如何在电气化的驱动下掉头?博世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里?就是我们所说的3S,传感器,软件和服务。博世在传感器方面尤其强大。我们是世界上最大的芯片传感器供应商。全球四个手机有三个芯片,还有博世芯片。我们在德国有一家Seihara工厂,我们正在建设第二家Seihara工厂。我们经营自己的半导体生产,这在零部件供应商中可能是独一无二的。传感器的优势使我们拥有更高的核心竞争力……比我们的竞争对手更有竞争力。软件方面,从七八十年代开始,很多东西包括我们的安全驾驶辅助系统都是软件背后的东西。博世在全球拥有40万名员工,近7万名工程师和技术人员。7万名工程技术人员中,一半以上是软件工程师,这也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最近,我们花了很多精力来建设我们的人工智能能力。博世在世界各地建立了创新的人工智能公司。到2023年,我们将在AI领域投资3亿欧元。目前,正在德国、美国和中国招募团队。博世也是传统的售后服务提供商。随着包括互联互通在内的未来共享的出现,未来服务的内容是可以生产的,这也是博世的基础,这将使我们在进军中具有更大的优势。另外,博世注重移动出行生态圈的参与和支持,所以我们有博世风投,我们有一些内部的初创企业进行孵化。我们认为很重要的一点是,如果传统汽车行业有一个整车的生态,有一个售后的生态,有一个零部件TIER2的划分,这将是未来出行领域的一个变化,会有更多的玩家。那肯定是多方合作的情况。未来是所谓四化的发展,用英文字母排列,叫PACE。个性化、自动化、互联化、电气化。这和我们行业内的很多判断是一致的。但是这个判断,我们在大约五年前就确认了这样一个判断。个性化,因为汽车已经联网,然后原车可以作为定制可能性低的产品,这种情况就会被打破。包括客户体验的定制化服务,包括无人驾驶的应用,博世都做了很多尝试。博世成立了智能网联事业部,专门做这方面的工作。自动化,博世在自动驾驶方面有一个战略叫“三横三纵”。第三,利用现有优势,不断拓展感知、决策和执行。博世在刚才提到的感知和决策方面有很多软件能力,我们也和很多行业的一些合作伙伴有合作。在实施上,我们认为博世优势明显。我们有传统的底盘技术,我们的转向和线控转向都是未来自动驾驶所必需的。这就是所谓的三横。在三个垂直方面,我们将看三个不同的场景。第一,乘用车方面,我们现在的一个设定,高级驾驶辅助系统,成熟了就用。事实上,2019年,中国市场上有40辆所谓的高级辅助驾驶汽车,这些汽车都配备了博世的解决方案。第二,在定义场景方面。我不想多说,在一些物流园区,在一些码头港口,在这种更可控的场景下的自动驾驶。第三,分享旅行。第三块是我们现在的L4和L5自动驾驶是戴姆勒合作的,主要以量产的自动感应为主。我们刚刚在北美进行了发布,这些可以用于试驾的测试已经在美国圣何塞的特定区域开始了。互联互通实际上解决了两个问题。一方面给了乘客更多第三空间的可能性,可以用来娱乐、工作、办公。更重要的是可以赋能自动驾驶,V2X,这也是博世非常重视的。电气化,因为博世是传统内燃机的专家,我们也在电气化解决方案上有非常强大的投资,包括混合动力。我们认为2030年70%的汽车将配备内燃机。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并不认同某一年将完全电气化的激进观点。我们认为传统的内燃机技术提供了一个更优化的解决方案,仍然有技术潜力可以挖掘。同时,新能源,包括多种能源趋势。我们刚刚在中国宣布,我们将在无锡建立一个锌燃料电池基地。我们认为,在中国,在我们政府的一些支持下,包括进行基础设施改造的能力,V2X和车路协调在中国的可行性非常高。我们的策略也是两条腿走路,美欧团队主要和戴姆勒合作,包括高水平的自动驾驶。这个方向还是集成在车上的,大量的计算都是c……从车里跑出来。我们在中国和苏州的团队,在研究高级驾驶辅助系统的同时,也花了很大的精力,开始研发V2X。我们认为中国很有可能在这方面取得突破,成为世界领先的典范。在移动服务方面,博世也做了很多尝试,包括我们自己在欧洲的两轮租车服务。我们不想成为服务提供商。事实上,我们希望通过这些实践来更多地了解软件的使用,并能够在未来为中国像滴滴这样的客户提供一些服务产品。我们要把整个行业面临的这些挑战变成机遇。移动出行时代,客户更加多元化。他们过去只服务于传统的主机厂,未来将服务于造车新势力和本土科技企业。在这样的情况下,一定是双赢的合作模式,不可能单打独斗。博世简要介绍了我们在不同领域与不同供应商的合作,比如像戴姆勒这样的传统制造商,以及中国移动,通信服务提供商,包括英伟达,芯片供应商,地图供应商等。博世已经与上市公司开展了丰富的合作。我们坚信,智能网联是汽车产业发展的战略方向,也是中国汽车产业升级的重要技术路径。智能网联汽车超越汽车生态,需要跨界合作,共建未来。在我们的转型过程中,博世将继续投资中国本地市场,并加快物联网服务在中国的部署。在中国,博世现在拥有6万名员工和60多家公司,包括近40个生产基地。在中国,我们致力于不断发展,所谓初心不变,顺势而为!编辑:赵洁、倪燕青
据外媒报道,意大利交通摄像头和机器视觉开发商Tattile扩大了其车辆识别系统产品系列,推出了新款Vega1智能摄像头,该款摄像头专为单车道车辆跟踪应用而设计。
1900/1/1 0:00:0012月16日,由全球新能源汽车大会官方机构主办,第一电动网承办、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华西证券支持的第十届全球新能源汽车大会(GNEV10)在北京举行。
1900/1/1 0:00:00日前,斯柯达官方表示将于2020年2月5日开幕的印度新德里汽车博览会上推出VisionInConcept紧凑型概念车,并且公布了一张该车的内饰设计预告图。
1900/1/1 0:00:00随着汽车产业的自动化水平不断提高,并由化石燃料向电力和氢动力转变,制造业也得到提振。现在,相对于天然皮革,消费者更加青睐非动物制品,比如用回收塑料瓶制成的面料。
1900/1/1 0:00:0012月16日,由全球新能源汽车大会官方机构主办,第一电动网承办、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华西证券支持的第十届全球新能源汽车大会(GNEV10)在北京举行。
1900/1/1 0:00:00畅销60多国,“安全”是MG名爵全球化战略核心之一。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