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导航 汽车导航
Ctrl+D收藏汽车导航
首页 > 汽车资讯 > 正文

小明出行COO江敏:网约车是否会重蹈分时覆辙?

作者:

时间:1900/1/1 0:00:00

12月27日,由电动汽车观察家主办,第一电动网战略合作支持的2019新能源汽车商业化案例讲座会在北京51TED会场举行。本次大会以“市场力量,边际革命”为主题,通过十个商业化案例,贡献来自一线的新能源汽车商业化经验教训,宣传市场力量,启发商业化思路。本次会议的第一个商业化案例——综合运营商探索,主讲人是小明之行首席运营官姜敏。

Discovery, Beijing, Idea, Chinese

小明的首席运营官姜敏姜敏在发言中说,今年整个环境非常严峻。从目前来看,电动汽车的市场化进程依然艰难。在补贴退坡的情况下,技术升级的速度赶不上补贴退坡的速度,主机面临的阶段成本压力大。姜敏说,在一批分时租赁倒下后,今年网约车又火了。网约车未来还会火下去吗?还是会重蹈分时度假的覆辙?目前还不好说。姜敏表示,小鸣出行主要以新能源汽车和共享出行为主,打造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新形态。从分时租赁到在线租车,小鸣希望继续做服务型企业,而不是销售型企业。以下是姜敏演讲实录。在不改变嘉宾初衷的前提下,第一电网已部分删除。很荣幸参加今天下午的讲座。这是我参加过的最新颖独特的活动。这个场地很有可能在明年春天成为新能源媒体新的打卡地,所以今天很开心。我们曾经在台下默默无闻的做着具体的事情和生意。以前台下在场的这些大咖,都是每次开会都在主席台上看到发言的大咖。现在倒过来了。大家来表明自己的看法。首先,让我们表达我们的兴奋。我是唯一一个到场演讲嘉宾的女性,所以我先抛砖引玉。我演讲的题目是《新能源汽车专业运营者的探索之路》。为什么叫这个名字?我会在后面的发言中一一回答。它分为三个部分。每次演讲开始,大家都会谈到行业现状。可能我今天说了,行业现状更多的是问题而不是成绩。大家其实都知道结果。问题是今年6月25日以后才逐渐被大众发现的。隐藏在我们产销量巨大下滑背后的真实现象是什么?谁是我们真正的客户?我们卖了这么多车给谁?是有真正的买家和消费者,还是自产自销,自得其乐?这期间大家也看到了很多包括汽车观察家在内的深入讨论。产品技术尚未成熟,包括今年严峻的经济环境。所以从目前来看,电动汽车的市场化进程还是比较艰难的。根据我个人的经验,我分析整个产业链有四个环节。大家的主要痛点是什么?在最上游的核心部件的末端,他们可能会有成本问题和付款期。甚至到了年底,可能还回来的货款就是已经还清的车。这些车大部分都是一些滞销的车辆,都是从工厂交过来的。而且从长远来看,没有办法突破一些核心技术问题和技术瓶颈。如果说供应商难做,委屈,汽车厂的日子也好不到哪里去,因为我也是汽车厂的。所以我特别能体会汽车厂的痛苦。我们投入了很多,不做也得做,所以在巨大的投入下,我们要节省更多的数量。我们技术升级的速度赶不上补贴和坡退的速度,阶段性成本压力大。再看下游,我们发现产品出来后,是传统的4S店在经销,传统的4S店的经销模式并不适合新能源。2013年,我在汽车厂第一次尝试去北京,当我们站在……为了推动新能源市场,我们大胆地提出,不要让传统的经销商分销网络分销我们的新能源汽车,因为当时的车型很少。可能每个品牌都是一两款,消费群体比较少。这样的规模无法支撑一家专卖店的生存和发展,所以我们提出了用城市展厅的方式,做轻资产、重运营、重服务的市场。其实在这几年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发现不仅仅是运营成本,还有具体的业务流程。因为新能源汽车很新,没有办法评估其残值,也没有评估体系,所以基本没有资金支持。可能是去年陆续有了,进入了全国各地。此前,新能源汽车很难进行金融贷款。不用说,前几年基本没有后市场。可能只有北上广这些一线城市有制定制度、标准、准入要求,有汽车后市场服务。其他三四线基本没有了。像山东、河南这样广阔的新能源市场,其实都是自发组织的。为什么不呢?因为我们做传统贸易是有利润的,新能源汽车的特性决定了开车是没有利润的,要造人工。所以大家都不愿意做这一块,大家都只愿意卖修。就出现了这样的尴尬局面。再来说说客户。客户体验是什么?我这里说的是片面的,因为我所在的城市和我们公司经营的几个城市基本都是二线、四线、五线城市,没有一线城市,所以我们接触到的客户群基本都认同它是一个新生事物,是一个新兴行业,是国家提倡的朝阳行业,但是如果你要他花几万块钱甚至几十万块钱去购买,大部分人还是会有疑虑的。其中一个主要的问题就是配套的基础设施,包括产品技术达不到客户想象的理想状态,因为他们更多的是用自己的逻辑去和燃油车做比较。你说给他省钱开轻松,给他这种体验,可能还不足以满足他放弃燃油车买新能源车的行动。后端服务,质量保证,残值等。也是一些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都无法解决的问题。基于此,小明之行是在什么背景下产生的?它是在刚才说的背景下产生的,因为前期我在一家汽车厂从技术到销售工作了12年。前两年资本市场火热的时候,我总是跃跃欲试,因为我看到了行业的每一个环节,产业链上都有痛点,我们想尝试用一种新的方式来解决这些问题,所以我们几个同学朋友聊着聊着就有了新的想法。能否通过我们对上游的了解,对产业技术和现状,包括服务现状的不完善的了解,利用一些我们能接触到的创新商业模式的思路和组织方式,包括互联网工具平台所承载的共享模式,通过共享出行平台,在企业成立初期快速实现大规模获客和高频体验,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架起这样一座桥梁和纽带。获得客户后,就相当于获得了流量。我们在分析大数据,识别真正能接受新能源的客户,把这些客户的信息推送给线下实体经销商和服务商,赋能他们,为他们创造价值,最终找到一个真正健康可持续的汽车后市场生态链,行业能否更快的推广。基于此,我们的小明之旅在2017年8月应运而生。我们主要是围绕新能源汽车和共享出行,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构建了一个新的形态。因为我在合肥,我们第一个示范城市设在合肥,主要围绕二三线城市发展。目前,在郑州、南京、武汉和Xi安都有分子公司在运营。这是我们这几年的发展速度,在分时租赁领域也处于中等水平。经过三年的努力,我们终于有了……双重形成了小鸣出行的特色商业模式。我们打造了基于一个平台的多种产品组合,构建小鸣出行服务生态链。我们的产品从分时租赁起步,发展到长短期租赁、新车销售、金融支持、二手车运营,包括衍生的移动售后、充电服务、在线租车运营。这一系列的动作都围绕着一个目标,就是希望找到一个新能源汽车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系统。先说我们的原创产品。我们把合肥作为分时租赁的示范城市,先后在合肥投入约600辆新能源汽车进行租赁运营。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搭建了差不多200多个租赁场地,我们自己也配备了300多个充电桩。当初,在整个充电设施还不完善的时候。目前已经整合了更专业的收费运营商。目前单车可以服务的用户超过20家,月客户占比超过15%。这个数据在行业内应该基本处于中上水平。所以实际上来讲,其实合肥也是一个比较有代表性的城市,类似于成都这样的热点城市,也就是2017年和2018年,高峰期的时候,合肥大规模运营的分时租赁企业多达9家,所以大家都在这个城市,因为合肥是一个小城市,那么多竞争的企业在里面挣扎,其实是很吃亏的。我以前是按照我的成本逻辑来设计我的产品价格,后来发现根本不可行。谁来定义最终的产品价格?就是家族和客户群体在里面,来回抢客户的时候,不断的拼价格,不仅仅是举牌拍卖。所以各个公司之间的竞争与技术平台和产品模式无关。我觉得最后能拼起来,活下来的,是整合线下资源能力的人员的运营效率。所以通过成本控制,我们可以认识到目前自行车的综合成本在1400元左右。就我们地区而言,基本实现了盈亏平衡。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想说,我们成功了,做得很好。我们以后再扩张复制,就能盈利了。其实我们也没那么大的自信来说这个。资本现在对这个东西没有感觉了。所以,2018年,我们遇到了资本寒冬。2019年,整个经济形势下行,遇到这么大的环境,我们现在思考的是如何考虑单城运营,让其盈利,而不是只做数据,讲故事。看网上显示的各种数据折线图是没有意义的。因为最后我们发现,数据流量在汽车行业通过分时或者大数据快速变现的可能性非常小。最近一直在和圈里的朋友讨论我们以后该怎么办。我的想法,因为今年我们在不断讨论,从分时租赁到长短期租赁,今年已经开始做在线租车,因为在一批分时租赁倒下后,今年在线租车又火了。在线租车未来还会继续火吗?还是会重蹈分时度假的覆辙?我不知道。就像我之前和朋友开玩笑说的,小明是一个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折腾不止的群体。我们精力充沛,愿意折腾,努力在这个行业实现自己的价值,找到适合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模式和路径。所以我们认为2020年以后,希望通过对自身经营效率的优化和整改,继续做服务型企业,而不是销售型企业。这样才能保证企业先活下来,活得好。资本寒冬来了,可以积粮,保证储备实力。在储备了实力之后,当时机成熟,行业的春天到来的时候,我们或许还能站在最前沿,抓住机遇,在乱世中争个英雄。这是我今天分享的内容。谢谢你。12月27日,由电动汽车观察家主办,第一电动网战略合作支持的2019新能源汽车商业化案例讲座会在北京51TED会场举行。本次会议以“市场力量,边缘革命”为主题,通过十个商业化案例,贡献了……新能源汽车商业化的前车之鉴,宣传了市场力量,启发了商业化的思路。本次会议的第一个商业化案例——综合运营商探索,主讲人是小明之行首席运营官姜敏。

Discovery, Beijing, Idea, Chinese

小明的首席运营官姜敏姜敏在发言中说,今年整个环境非常严峻。从目前来看,电动汽车的市场化进程依然艰难。在补贴退坡的情况下,技术升级的速度赶不上补贴退坡的速度,主机面临的阶段成本压力大。姜敏说,在一批分时租赁倒下后,今年网约车又火了。网约车未来还会火下去吗?还是会重蹈分时度假的覆辙?目前还不好说。姜敏表示,小鸣出行主要以新能源汽车和共享出行为主,打造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新形态。从分时租赁到在线租车,小鸣希望继续做服务型企业,而不是销售型企业。以下是姜敏演讲实录。在不改变嘉宾初衷的前提下,第一电网已部分删除。很荣幸参加今天下午的讲座。这是我参加过的最新颖独特的活动。这个场地很有可能在明年春天成为新能源媒体新的打卡地,所以今天很开心。我们曾经在台下默默无闻的做着具体的事情和生意。以前台下在场的这些大咖,都是每次开会都在主席台上看到发言的大咖。现在倒过来了。大家来表明自己的看法。首先,让我们表达我们的兴奋。我是唯一一个到场演讲嘉宾的女性,所以我先抛砖引玉。我演讲的题目是《新能源汽车专业运营者的探索之路》。为什么叫这个名字?我会在后面的发言中一一回答。它分为三个部分。每次演讲开始,大家都会谈到行业现状。可能我今天说了,行业现状更多的是问题而不是成绩。大家其实都知道结果。问题是今年6月25日以后才逐渐被大众发现的。隐藏在我们产销量巨大下滑背后的真实现象是什么?谁是我们真正的客户?我们卖了这么多车给谁?是有真正的买家和消费者,还是自产自销,自得其乐?这期间大家也看到了很多包括汽车观察家在内的深入讨论。产品技术尚未成熟,包括今年严峻的经济环境。所以从目前来看,电动汽车的市场化进程还是比较艰难的。根据我个人的经验,我分析整个产业链有四个环节。大家的主要痛点是什么?在最上游的核心部件的末端,他们可能会有成本问题和付款期。甚至到了年底,可能还回来的货款就是已经还清的车。这些车大部分都是一些滞销的车辆,都是从工厂交过来的。而且从长远来看,没有办法突破一些核心技术问题和技术瓶颈。如果说供应商难做,委屈,汽车厂的日子也好不到哪里去,因为我也是汽车厂的。所以我特别能体会汽车厂的痛苦。我们投入了很多,不做也得做,所以在巨大的投入下,我们要节省更多的数量。我们技术升级的速度赶不上补贴和坡退的速度,阶段性成本压力大。再看下游,我们发现产品出来后,是传统的4S店在经销,传统的4S店的经销模式并不适合新能源。2013年,我个人在汽车厂第一次尝试去北京,在开始推广新能源市场的时候,我们大胆提出,不要让传统的经销商经销网络经销我们的新能源车,因为当时车型很少。可能每个品牌都是一两款,消费群体比较少。这样的规模无法支撑一个专业街的生存和发展……e,于是我们提出了用城市展厅做轻资产、重运营、重服务的市场的想法。其实在这几年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发现不仅仅是运营成本,还有具体的业务流程。因为新能源汽车很新,没有办法评估其残值,也没有评估体系,所以基本没有资金支持。可能是去年陆续有了,进入了全国各地。此前,新能源汽车很难进行金融贷款。不用说,前几年基本没有后市场。可能只有北上广这些一线城市有制定制度、标准、准入要求,有汽车后市场服务。其他三四线基本没有了。像山东、河南这样广阔的新能源市场,其实都是自发组织的。为什么不呢?因为我们做传统贸易是有利润的,新能源汽车的特性决定了开车是没有利润的,要造人工。所以大家都不愿意做这一块,大家都只愿意卖修。就出现了这样的尴尬局面。再来说说客户。客户体验是什么?我这里说的是片面的,因为我所在的城市和我们公司经营的几个城市基本都是二线、四线、五线城市,没有一线城市,所以我们接触到的客户群基本都认同它是一个新生事物,是一个新兴行业,是国家提倡的朝阳行业,但是如果你要他花几万块钱甚至几十万块钱去购买,大部分人还是会有疑虑的。其中一个主要的问题就是配套的基础设施,包括产品技术达不到客户想象的理想状态,因为他们更多的是用自己的逻辑去和燃油车做比较。你说给他省钱开轻松,给他这种体验,可能还不足以满足他放弃燃油车买新能源车的行动。后端服务,质量保证,残值等。也是一些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都无法解决的问题。基于此,小明之行是在什么背景下产生的?它是在刚才说的背景下产生的,因为前期我在一家汽车厂从技术到销售工作了12年。前两年资本市场火热的时候,我总是跃跃欲试,因为我看到了行业的每一个环节,产业链上都有痛点,我们想尝试用一种新的方式来解决这些问题,所以我们几个同学朋友聊着聊着就有了新的想法。能否通过我们对上游的了解,对产业技术和现状,包括服务现状的不完善的了解,利用一些我们能接触到的创新商业模式的思路和组织方式,包括互联网工具平台所承载的共享模式,通过共享出行平台,在企业成立初期快速实现大规模获客和高频体验,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架起这样一座桥梁和纽带。获得客户后,就相当于获得了流量。我们在分析大数据,识别真正能接受新能源的客户,把这些客户的信息推送给线下实体经销商和服务商,赋能他们,为他们创造价值,最终找到一个真正健康可持续的汽车后市场生态链,行业能否更快的推广。基于此,我们的小明之旅在2017年8月应运而生。我们主要是围绕新能源汽车和共享出行,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构建了一个新的形态。因为我在合肥,我们第一个示范城市设在合肥,主要围绕二三线城市发展。目前,在郑州、南京、武汉和Xi安都有分子公司在运营。这是我们这几年的发展速度,在分时租赁领域也处于中等水平。经过三年的努力,我们已经逐渐形成了小明出行的特色商业模式。我们打造了基于一个平台的多种产品组合,构建小鸣出行服务生态链。我们的产品从分时租赁开始,发展到长期和短期租赁、新车销售、金融支持和二手车运营,包括……衍生移动售后、充电服务、在线租车运营。这一系列的动作都围绕着一个目标,就是希望找到一个新能源汽车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系统。先说我们的原创产品。我们把合肥作为分时租赁的示范城市,先后在合肥投入约600辆新能源汽车进行租赁运营。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搭建了差不多200多个租赁场地,我们自己也配备了300多个充电桩。当初,在整个充电设施还不完善的时候。目前已经整合了更专业的收费运营商。目前单车可以服务的用户超过20家,月客户占比超过15%。这个数据在行业内应该基本处于中上水平。所以实际上来讲,其实合肥也是一个比较有代表性的城市,类似于成都这样的热点城市,也就是2017年和2018年,高峰期的时候,合肥大规模运营的分时租赁企业多达9家,所以大家都在这个城市,因为合肥是一个小城市,那么多竞争的企业在里面挣扎,其实是很吃亏的。我以前是按照我的成本逻辑来设计我的产品价格,后来发现根本不可行。谁来定义最终的产品价格?就是家族和客户群体在里面,来回抢客户的时候,不断的拼价格,不仅仅是举牌拍卖。所以各个公司之间的竞争与技术平台和产品模式无关。我觉得最后能拼起来,活下来的,是整合线下资源能力的人员的运营效率。所以通过成本控制,我们可以认识到目前自行车的综合成本在1400元左右。就我们地区而言,基本实现了盈亏平衡。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想说,我们成功了,做得很好。我们以后再扩张复制,就能盈利了。其实我们也没那么大的自信来说这个。资本现在对这个东西没有感觉了。所以,2018年,我们遇到了资本寒冬。2019年,整个经济形势下行,遇到这么大的环境,我们现在思考的是如何考虑单城运营,让其盈利,而不是只做数据,讲故事。看网上显示的各种数据折线图是没有意义的。因为最后我们发现,数据流量在汽车行业通过分时或者大数据快速变现的可能性非常小。最近一直在和圈里的朋友讨论我们以后该怎么办。我的想法,因为今年我们在不断讨论,从分时租赁到长短期租赁,今年已经开始做在线租车,因为在一批分时租赁倒下后,今年在线租车又火了。在线租车未来还会继续火吗?还是会重蹈分时度假的覆辙?我不知道。就像我之前和朋友开玩笑说的,小明是一个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折腾不止的群体。我们精力充沛,愿意折腾,努力在这个行业实现自己的价值,找到适合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模式和路径。所以我们认为2020年以后,希望通过对自身经营效率的优化和整改,继续做服务型企业,而不是销售型企业。这样才能保证企业先活下来,活得好。资本寒冬来了,可以积粮,保证储备实力。在储备了实力之后,当时机成熟,行业的春天到来的时候,我们或许还能站在最前沿,抓住机遇,在乱世中争个英雄。这是我今天分享的内容。谢谢你。

标签:发现北京理念

汽车资讯热门资讯
福特将用大众MEB平台扩电动Mustang阵容

日前,有海外媒体报道称,福特已和大众展开新能源车方面的合作,将借助大众MEB平台扩充其电动Mustang的产品阵容,而合作后推出的首款车型可能要比MustangMachE的车身尺寸小一些。

1900/1/1 0:00:00
哪吒汽车第10000辆车正式下线

12月26日对哪吒汽车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天。这天上午,一辆哪吒U缓缓驶下桐乡全生态智慧工厂的生产线,这是2019年下线的第10000辆哪吒汽车。

1900/1/1 0:00:00
针对自动驾驶 伟世通展示数字化座舱

随着汽车自动驾驶功能的不断发展和电动汽车的普及,消费者对安全性的需求将为座舱电子技术的换代带来新的挑战和机遇。

1900/1/1 0:00:00
卖数据 HERE与Tactile Mobility合作

近日,据外媒报道,保时捷投资的以色列技术公司TactileMobility已与数字地图公司HERE达成合作。

1900/1/1 0:00:00
拥抱向上的力量 一汽丰田亚洲龙AVALON经过三轮厮杀荣获2019寰球汽车年度车大奖

按照本届年度车的评选规则,在经过11进7、7进3、3进1三轮公开不记名的现场投票之后,一汽丰田亚洲龙AVALON最终荣获2019寰球年度车大奖。

1900/1/1 0:00:00
本田全新一代缤智明年亮相 搭1.5L混动

近日据海外汽车媒体报道,日本当地一份汽车杂志封面上出现了全新一代本田HRV(国内为本田缤智)的初期效果图,结合此前的报道,新车预计将在2020年12月份率先在日本本土亮相。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