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先来看一组时间表:2018年5月10日,特斯拉(上海)有限公司在上海成立。7月,签署纯电动汽车项目投资协议,确定将在临港地区建设特斯拉超级工厂。10月宣布征地,12月基本完成土地平整。2019年1月7日,超级工厂正式开工建设。10月,特斯拉Giga上海开始量产。11月,国产特斯拉Model 3正式获得中国工信部许可,首批国产特斯拉试验车正式亮相。12月30日,首批15辆国产特斯拉Model 3在上海超级工厂正式交付客户。
从开厂到交货,不到11个月。用特斯拉全球副总裁、大中华区总裁朱晓彤的话说,“世界上的武功都是快而不破的,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快。就连被称为“nano CEO”的埃隆·马斯克(Elon Musk)也公开称赞特斯拉Giga Shanghai的完工速度:“我在其他地方从未见过如此快速的发展,中国的未来非常令人振奋。不过这个“速度”对应的是自动驾驶,似乎有些黯然失色。
1.做了1。马斯克的牛皮爆了?今年年初,在推出新的自动驾驶芯片FSD的同时,马斯克自信地表示,特斯拉明年将实现自动驾驶的最高水平——Level 5。对于马斯克来说,这一步只是特斯拉的一次例行操作,他喊出的一系列大胆预言成为了定义特斯拉的重要标志。马斯克一直是个“立旗”狂人,他不知道对特斯拉的自动驾驶做过多少激进的预测。2015年,他表示特斯拉的全自动驾驶将在2017年落地。当时他还信誓旦旦地要举办一场横跨美国的自动驾驶。跳脸之后,马斯克把时间线推到了2018年上半年,可惜特斯拉最后食言了。然而,与他那些已经转向保守主义的对手不同,马斯克看起来仍然“眼里总是含着泪水”。只要提到全自动驾驶,他都会回答“很快。”“也许我错了,但很明显,特斯拉现在甩掉了很多对手。马斯克在今年4月的一次采访中说道。如果马斯克不是在吹牛,那么特斯拉确实有巨大的领先优势。遗憾的是,自动驾驶专家并不买他的账,他们都断言自动驾驶暂时不会成熟。”他的预言没有一个能实现。通用汽车-卡内基梅隆互联和自动驾驶联合研究实验室主任Raj Rajkumar说。“不是2020年,不是2021年。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科学家布莱恩·赖默(Bryan Reimer)认为,5级系统要覆盖的情况太复杂了,比如黑色的雪和尘土飞扬的道路。除非马斯克得到“外星技术”,否则他设定的时间线根本不可能实现。”自动驾驶技术非常复杂,未来十年内不是马斯克或者其他神能解决的。赖默说。“我认为特斯拉今年将能够实现全自动驾驶,这意味着车辆可以在停车场找到你,接你并一直带你到目的地,而无需任何人工干预。这个目标我肯定能实现,不会有问号。马斯克在今年2月接受采访时说。2019年即将过去。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马斯克的牛皮已经吹出来了。2.马斯克不是唯一一个违背渐进佛教时间表的人。
2016年,福特吹嘘将在2021年推出没有方向盘或踏板的自动驾驶汽车。2017年,通用也制定了目标。刚刚收入囊中的Cruise将于2019年底登陆自动驾驶出租车服务。即使在2018年,优步仍在谈论在2019年推自动驾驶服务。不幸的是,这三家公司现在都跳票了。“我们对自动驾驶过于乐观,”福特首席执行官吉姆·哈克特(Jim Hackett)今年4月承认。幸运的是,老牌巨头仍有计划在2021年推广自动驾驶出租车和送货服务,但落地城市可能会大幅减少。现实是,参与自动驾驶测试的公司越多,他们就越能意识到这有多么困难……工作是。这是因为工程上有一个经验法则,就是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前90%的工作只会消耗你10%的时间,但剩下的10%会消耗你90%的时间。预期和现实之间的巨大差距可能会激怒投资者,侵蚀潜在用户的信任。但时至今日,大家的努力没有白费,各种驾驶辅助功能成为很多车型的新卖点。可惜的是,全面的自动驾驶系统依然是奢侈品。“我们正处于自动驾驶的进化中,而不是我们曾经想象的自动驾驶革命。麻省理工学院交通和物流中心的研究科学家布莱恩·雷默(Bryan Reimer)打破了自动驾驶发展的现状。最近两年,一直野蛮生长、肆意妄为的自动驾驶行业,受到了现实的束缚。无人干预的全天候全自动驾驶汽车已经从短期目标变成了终极梦想。一些业内人士甚至认为,这个梦想可能需要几代人才能实现。3.曾经“孤注一掷”的自动驾驶公司正在连横发生,而现在他们已经放下姿态,开始与竞争对手合作,分担自动驾驶研发的巨大成本和风险。在马斯克看来,特斯拉无疑是自动驾驶行业的领头羊。所以,特斯拉根本不需要其他公司的帮助,自己开发车辆和自动驾驶软硬件,就能保证商业化后公司利益的最大化。但其他公司不采用这种打法,有自己的原因:自动驾驶玩起来太贵,最后回报的不确定性太高。根据AlixPartners今年6月的一份报告,到2025年,全球各地的公司将在自动驾驶汽车的研发上花费高达850亿美元,高于大众、丰田、通用汽车、日产、福特、本田、宝马和戴姆勒2018年的利润总和。AlixParnters的数据还指出,从2017年到2018年,自动驾驶汽车上的合作频率激增了122%。当然,厂商联手连横也不是坏事,因为既可以“聚在一起取暖”,又可以取长补短,节省大量资源。
比如Waymo,造车不用吃亏。可以直接从FCA和捷豹路虎买车,而福特和大众,宝马和戴姆勒就是典型的强强合作。4.特斯拉一直是独行侠。曾几何时,特斯拉的自动驾驶系统也使用了Mobileye和英伟达的软硬件,但马斯克正在努力消除第三方公司的影响。特斯拉声称自主研发的FSD芯片在计算能力上已经超过了英伟达的同类产品。但后者并不认可特斯拉的宣传,称马斯克的对比方法不准确。今年,特斯拉还收购了小型计算机视觉初创公司Deepscale,以进一步增强自身实力。当然,直接收购公司对特斯拉更有利,因为与第三方公司合作会影响特斯拉的反应速度。特斯拉不想被各种复杂的程序拖累。而且和其他公司合作需要对方同意。独行侠的身份也能给马斯克更多的自由。他不用像其他大厂一样担心短期利润,特斯拉在投资自动驾驶技术上也可以更激进。自16年前成立以来,尽管特斯拉从未实现过年度盈利,但它却能够不断筹集资金,并将股价维持在较高水平(高于福特、通用和克莱斯勒的市值)。究其原因,马斯克敏锐的嗅觉和对自动驾驶技术的大胆投入是投资者最看重的。如果特斯拉变得保守,恐怕也会扼杀投资者的热情。自动驾驶并不是特斯拉第一次反方向下注。而在当时,马斯克更是大胆地将电动汽车塑造成高性能、有科技感的高端产品。此外,整车OTA升级、中控大屏等独特设计也成为特斯拉独有的品牌标志,为这个年轻的品牌吸引了大批粉丝。当然,马斯克不能总是它,或者特斯拉的许多……投资还没有收回资金。比如,2017年马斯克大力推进的工厂自动化让特斯拉濒临破产,2016年收购SolarCity不仅让特斯拉背负了30亿美元的债务,而且其太阳能屋顶的销量也一直没有起色。目前自动驾驶行业的版图已经从中间裂开了一个巨大的缺口。一边是孤独的特斯拉,一边是其他厂商。双方对自动驾驶的未来有着完全不同的愿景。至于谁能笑到最后,也许2020年就能露出些端倪。我们先来看一组时间表:2018年5月10日,特斯拉(上海)有限公司在上海成立。7月,签署纯电动汽车项目投资协议,确定将在临港地区建设特斯拉超级工厂。10月宣布征地,12月基本完成土地平整。2019年1月7日,超级工厂正式开工建设。10月,特斯拉Giga上海开始量产。11月,国产特斯拉Model 3正式获得中国工信部许可,首批国产特斯拉试验车正式亮相。12月30日,首批15辆国产特斯拉Model 3在上海超级工厂正式交付客户。
从开厂到交货,不到11个月。用特斯拉全球副总裁、大中华区总裁朱晓彤的话说,“世界上的武功都是快而不破的,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快。就连被称为“nano CEO”的埃隆·马斯克(Elon Musk)也公开称赞特斯拉Giga Shanghai的完工速度:“我在其他地方从未见过如此快速的发展,中国的未来非常令人振奋。不过这个“速度”对应的是自动驾驶,似乎有些黯然失色。
1.做了1。马斯克的牛皮爆了?今年年初,在推出新的自动驾驶芯片FSD的同时,马斯克自信地表示,特斯拉明年将实现自动驾驶的最高水平——Level 5。对于马斯克来说,这一步只是特斯拉的一次例行操作,他喊出的一系列大胆预言成为了定义特斯拉的重要标志。马斯克一直是个“立旗”狂人,他不知道对特斯拉的自动驾驶做过多少激进的预测。2015年,他表示特斯拉的全自动驾驶将在2017年落地。当时他还信誓旦旦地要举办一场横跨美国的自动驾驶。跳脸之后,马斯克把时间线推到了2018年上半年,可惜特斯拉最后食言了。然而,与他那些已经转向保守主义的对手不同,马斯克看起来仍然“眼里总是含着泪水”。只要提到全自动驾驶,他都会回答“很快。”“也许我错了,但很明显,特斯拉现在甩掉了很多对手。马斯克在今年4月的一次采访中说道。如果马斯克不是在吹牛,那么特斯拉确实有巨大的领先优势。遗憾的是,自动驾驶专家并不买他的账,他们都断言自动驾驶暂时不会成熟。”他的预言没有一个能实现。通用汽车-卡内基梅隆互联和自动驾驶联合研究实验室主任Raj Rajkumar说。“不是2020年,不是2021年。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科学家布莱恩·赖默(Bryan Reimer)认为,5级系统要覆盖的情况太复杂了,比如黑色的雪和尘土飞扬的道路。除非马斯克得到“外星技术”,否则他设定的时间线根本不可能实现。”自动驾驶技术非常复杂,未来十年内不是马斯克或者其他神能解决的。赖默说。“我认为特斯拉今年将能够实现全自动驾驶,这意味着车辆可以在停车场找到你,接你并一直带你到目的地,而无需任何人工干预。这个目标我肯定能实现,不会有问号。马斯克在今年2月接受采访时说。2019年即将过去。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马斯克的牛皮已经吹出来了。2.马斯克不是唯一一个违背渐进佛教时间表的人。
2016年,福特吹嘘将在2021年推出一款没有方向盘或踏板的自动驾驶汽车。2017年,通用汽车还设定了……oal。刚刚收入囊中的Cruise将于2019年底登陆自动驾驶出租车服务。即使在2018年,优步仍在谈论在2019年推自动驾驶服务。不幸的是,这三家公司现在都跳票了。“我们对自动驾驶过于乐观,”福特首席执行官吉姆·哈克特(Jim Hackett)今年4月承认。幸运的是,老牌巨头仍有计划在2021年推广自动驾驶出租车和送货服务,但落地城市可能会大幅减少。现实是,参与自动驾驶测试的公司越多,就越能意识到这项工作有多难。这是因为工程上有一个经验法则,就是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前90%的工作只会消耗你10%的时间,但剩下的10%会消耗你90%的时间。预期和现实之间的巨大差距可能会激怒投资者,侵蚀潜在用户的信任。但时至今日,大家的努力没有白费,各种驾驶辅助功能成为很多车型的新卖点。可惜的是,全面的自动驾驶系统依然是奢侈品。“我们正处于自动驾驶的进化中,而不是我们曾经想象的自动驾驶革命。麻省理工学院交通和物流中心的研究科学家布莱恩·雷默(Bryan Reimer)打破了自动驾驶发展的现状。最近两年,一直野蛮生长、肆意妄为的自动驾驶行业,受到了现实的束缚。无人干预的全天候全自动驾驶汽车已经从短期目标变成了终极梦想。一些业内人士甚至认为,这个梦想可能需要几代人才能实现。3.曾经“孤注一掷”的自动驾驶公司正在连横发生,而现在他们已经放下姿态,开始与竞争对手合作,分担自动驾驶研发的巨大成本和风险。在马斯克看来,特斯拉无疑是自动驾驶行业的领头羊。所以,特斯拉根本不需要其他公司的帮助,自己开发车辆和自动驾驶软硬件,就能保证商业化后公司利益的最大化。但其他公司不采用这种打法,有自己的原因:自动驾驶玩起来太贵,最后回报的不确定性太高。根据AlixPartners今年6月的一份报告,到2025年,全球各地的公司将在自动驾驶汽车的研发上花费高达850亿美元,高于大众、丰田、通用汽车、日产、福特、本田、宝马和戴姆勒2018年的利润总和。AlixParnters的数据还指出,从2017年到2018年,自动驾驶汽车上的合作频率激增了122%。当然,厂商联手连横也不是坏事,因为既可以“聚在一起取暖”,又可以取长补短,节省大量资源。
比如Waymo,造车不用吃亏。可以直接从FCA和捷豹路虎买车,而福特和大众,宝马和戴姆勒就是典型的强强合作。4.特斯拉一直是独行侠。曾几何时,特斯拉的自动驾驶系统也使用了Mobileye和英伟达的软硬件,但马斯克正在努力消除第三方公司的影响。特斯拉声称自主研发的FSD芯片在计算能力上已经超过了英伟达的同类产品。但后者并不认可特斯拉的宣传,称马斯克的对比方法不准确。今年,特斯拉还收购了小型计算机视觉初创公司Deepscale,以进一步增强自身实力。当然,直接收购公司对特斯拉更有利,因为与第三方公司合作会影响特斯拉的反应速度。特斯拉不想被各种复杂的程序拖累。而且和其他公司合作需要对方同意。独行侠的身份也能给马斯克更多的自由。他不用像其他大厂一样担心短期利润,特斯拉在投资自动驾驶技术上也可以更激进。自16年前成立以来,尽管特斯拉从未实现过年度盈利,但它却能够不断筹集资金,并将股价维持在较高水平(高于福特、通用和克莱斯勒的市值)。原因是马斯克敏锐的嗅觉和对自主d的大胆投入……技术是投资者最看重的。如果特斯拉变得保守,恐怕也会扼杀投资者的热情。自动驾驶并不是特斯拉第一次反方向下注。而在当时,马斯克更是大胆地将电动汽车塑造成高性能、有科技感的高端产品。此外,整车OTA升级、中控大屏等独特设计也成为特斯拉独有的品牌标志,为这个年轻的品牌吸引了大批粉丝。当然,马斯克也不能一直下去,不然特斯拉的很多投资到现在还没看到钱回来。比如,2017年马斯克大力推进的工厂自动化让特斯拉濒临破产,2016年收购SolarCity不仅让特斯拉背负了30亿美元的债务,而且其太阳能屋顶的销量也一直没有起色。目前自动驾驶行业的版图已经从中间裂开了一个巨大的缺口。一边是孤独的特斯拉,一边是其他厂商。双方对自动驾驶的未来有着完全不同的愿景。至于谁能笑到最后,也许2020年就能露出些端倪。
2019年12月30日晚,蔚来发布了截至2019年9月30日的2019财年第三季度未经审计的财务报告。受财报影响,蔚来的股价大幅回暖。
1900/1/1 0:00:00近日,小桔车服与小鹏汽车达成合作,双方将在网约车、社会车辆长租、充电及维护保养等汽车产业链业务方面开展合作。通过小桔租车平台,小鹏汽车将向个人用户提供长租服务这种用车方式。
1900/1/1 0:00:00日前据外媒报道,宾利首席执行官AdrianHallmark(艾德里安霍尔马克)在接受外媒采访时表示,宾利的纯电动车型将考虑使用固态电池技术,
1900/1/1 0:00:00近日,小鹏汽车与滴滴旗下小桔车服建立了战略合作框架。
1900/1/1 0:00:00据外媒消息报道,内华达州的特斯拉Gigafactory1曾经被承诺每年生产高达105GWh的锂离子电池(和150GWh的电池组,部分来自进口电池),现在已经达到35GWh。
1900/1/1 0:00:00狼真的来了。12月30日,特斯拉向15名员工交付了首批国产Model3车型。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