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记者在醒目调查中发现,李的经营主体北京车和家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车和家)新增11条股权质押信息,11名股东全部质押股权,质权人为北京罗克韦尔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罗克韦尔)。就在造车新势力的同行们沮丧之际,李证实,近日获得由美团领投的5.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8.6亿元)D轮融资。但在赴美上市前夕,出现股东集体质押股份这种异常行为,李官方明确表示不予置评。质押的股权是那样的吗?“少言寡语成大事”看似无声,实则不凡。据调查,罗克韦尔成立于2017年12月,注册资本10亿元。法定代表人为李的大股东李翔,该公司由领先理想香港有限公司全资拥有。不难看出,质权人为罗克韦尔,也就是说实际质权人为李想。“在上市之前,这样的股权结构调整会使股东相对集中,还是为了保证股东的利益。”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在接受《中国汽车报》采访时表示。李的内部股权结构调整和股东的减少之前已经开始。数据显示,今年5月13日,汽车和家居发生了多起工商变更。其中,注册资本由7.25亿元减少至约4.33亿元,减少2.92亿元,约40.2%;18位股东退出,剩下11位股东。车和家成立于2015年4月,第一大股东为李想,持股比例61.5%;第二大股东是利奥,持股比例为15.82%。“这样的调整,除了正常情况外,推测可能是股东对公司上市看法不同,或者上市遇到了困难。”全联汽车经销商投资管理(北京)有限公司总裁曹鹤告诉《中国汽车报》记者,他的猜测更倾向于后一种情况。理想的股市在哪里?在美国上市难,尤其是在Luckin coffee财务造假之后,已经不是什么特别的新闻了。即使李受此影响,也不足为奇。事实上,李赴美上市的打算始于去年8月。2019年8月,官网江苏省国资委贴出《北京车和家信息技术有限公司0.91%股权转让公告》,披露常州吴楠新能源汽车投资有限公司拟转让车和家0.91%股权,对应出资约829.55万元。与此同时,李的股东之一、上市公司Leo也宣布,李计划建立VIE(可变利益实体)结构。这种结构是国内很多企业赴美上市的路径。2019年12月,车和股东发生变更,17名股东退出,注册资本从约9.15亿元减少25%。很明显,这是以更大的步伐调整股权结构,搭建VIE架构,通过第三方公司间接持有李,从而为赴美上市提供便利。曾经,蔚来、百度、阿里等公司成功登陆纽交所。目前李赴美上市显然遇到了一些问题,恐怕很难成行。与a股科创板的要求也有明显差距,最大的可能是只做港股上市。但根据港交所的规定,赴港上市的条件之一是上一财年盈利2000万港元(约合1810万元人民币)。李的首款量产车型李ONE,2019年12月才交付,距离实现盈利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从上市所需的指标来看,如果李“变道”,选择港股上市,并不奇怪,理想的时间点可能是明年。早些时候,投资李的美团创始人王兴表示,今年不是赴美上市的好时机,李可能会考虑明年在港股上市。为什么会有很多列表变量?曾经,赴美上市给中国的创新型企业增添了一层“光环”。然而,随着近年来国际贸易摩擦等不确定因素的增加,变数也在增加。从公开资料可以看出,2019年11月14日,美中经济与安全评估委员会向美国国会提交了《2019年与中国战略竞争报告》,报告中建议禁止VIE结构的中资企业赴美上市。露金咖啡造假事件是直接导火索,美国参议院随即通过《外国公司责任法案》,拟对所有在美上市的中国公司进行严格的财务审计,这不仅让在美上市的中概股感到“亚历山大”,也让许多像李这样即将赴美上市的中国公司望而却步。“上市是为了更好地筹集资金,实力不足肯定无法赢得投资者的信任。”在曹和看来,Luckin coffee造假教训深刻,企业还是要靠实力和诚信赢得资本市场。从销量来看,今年5月,李ONE销量为2148辆,在除特斯拉之外的国内造车新势力中,仅次于蔚来和小鹏。事实上,小鹏也曾计划赴美上市,但自Luckin coffee事件以来,一直没有新的动作。“港股和内地a股可能成为热点,通常a股估值比港股高,但都有更高的门槛和越来越严格的监管。”崔东树告诉记者,因此,无论选择在哪里上市,企业都应该以实力为基础。的确,我们也可以从现实中看到,有实力的企业上市后如鱼得水。比如吉利Au……已在港股上市的移动公开表示准备在a股上市,形成“A+H”股格局。宣布自愿从美国退市的JD.COM 6月18日在港交所上市。“可见,在赴美上市阻力重重的情况下,港股和a股都将成为像李这样的国内企业上市的新选择。不断增强实力,优化股权结构,都是在为上市募资做准备。”崔东树认为。7月6日,记者在醒目调查中发现,李的经营主体北京车和家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车和家)新增11条股权质押信息,11名股东全部质押股权,质权人为北京罗克韦尔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罗克韦尔)。就在造车新势力的同行们沮丧之际,李证实,其近日获得由美团领投的5.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8.6亿元)D轮融资。但在赴美上市前夕,出现股东集体质押股份这种异常行为,李官方明确表示不予置评。质押的股权是那样的吗?“少言寡语成大事”看似无声,实则不凡。据调查,罗克韦尔成立于2017年12月,注册资本10亿元。法定代表人为李的大股东李翔,该公司由领先理想香港有限公司全资拥有。不难看出,质权人为罗克韦尔,也就是说实际质权人为李想。“在上市之前,这样的股权结构调整会使股东相对集中,还是为了保证股东的利益。”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在接受《中国汽车报》采访时表示。李的内部股权结构调整和股东的减少之前已经开始。数据显示,今年5月13日,汽车和家居发生了多起工商变更。其中,注册资本由7.25亿元减少至约4.33亿元,减少2.92亿元,约40.2%;18位股东退出,剩下11位股东。车和家成立于2015年4月,第一大股东为李想,持股比例61.5%;第二大股东是利奥,持股比例为15.82%。“这样的调整,除了正常情况外,推测可能是股东对公司上市看法不同,或者上市遇到了困难。”全联汽车经销商投资管理(北京)有限公司总裁曹鹤告诉《中国汽车报》记者,他的猜测更倾向于后一种情况。理想的股市在哪里?在美国上市难,尤其是在Luckin coffee财务造假之后,已经不是什么特别的新闻了。即使李受此影响,也不足为奇。事实上,李赴美上市的打算始于去年8月。2019年8月,官网江苏省国资委贴出《北京车和家信息技术有限公司0.91%股权转让公告》,披露常州吴楠新能源汽车投资有限公司拟转让车和家0.91%股权,对应出资约829.55万元。与此同时,李的股东之一、上市公司Leo也宣布,李计划建立VIE(可变利益实体)结构。这种结构是国内很多企业赴美上市的路径。2019年12月,车和股东发生变更,17名股东退出,注册资本从约9.15亿元减少25%。很明显,这是以更大的步伐调整股权结构,搭建VIE架构,通过第三方公司间接持有李,从而为赴美上市提供便利。曾经,蔚来、百度、阿里等公司成功登陆纽交所。目前李赴美上市显然遇到了一些问题,恐怕很难成行。与a股科创板的要求也有明显差距,最大的可能是只做港股上市。但根据港交所的规定,赴港上市的条件之一是上一财年盈利2000万港元(约合1810万元人民币)。李的首款量产车型李ONE,2019年12月才交付,距离实现盈利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从上市所需的指标来看,如果李“变道”,选择港股上市,并不奇怪,理想的时间点可能是明年。早些时候,投资李的美团创始人王兴表示,今年不是赴美上市的好时机,李可能会考虑明年在港股上市。为什么会有很多列表变量?曾经,赴美上市给中国的创新型企业增添了一层“光环”。然而,随着近年来国际贸易摩擦等不确定因素的增加,变数也在增加。从公开资料可以看出,2019年11月14日,美中经济与安全评估委员会向美国国会提交了《2019年与中国战略竞争报告》,报告中建议禁止VIE结构的中资企业赴美上市。露金咖啡造假事件是直接导火索,美国参议院随即通过《外国公司责任法案》,拟对所有在美上市的中国公司进行严格的财务审计,这不仅让在美上市的中概股感到“亚历山大”,也让许多像李这样即将赴美上市的中国公司望而却步。“上市是为了更好地筹集资金,实力不足肯定无法赢得投资者的信任。”在曹和看来,Luckin coffee造假教训深刻,企业还是要靠实力和诚信赢得资本市场。从销量来看,今年5月,李ONE销量为2148辆,在除特斯拉之外的国内造车新势力中,仅次于蔚来和小鹏。事实上,小鹏也曾计划赴美上市,但自Luckin coffee事件以来,一直没有新的动作。“港股和内地a股可能成为热点,通常a股估值比港股高,但都有更高的门槛和越来越严格的监管。”崔东树告诉记者,因此,无论选择在哪里上市,企业都应该以实力为基础。的确,我们也可以从现实中看到,有实力的企业上市后如鱼得水。比如吉利Au……已在港股上市的移动公开表示准备在a股上市,形成“A+H”股格局。宣布自愿从美国退市的JD.COM 6月18日在港交所上市。“可见,在赴美上市阻力重重的情况下,港股和a股都将成为像李这样的国内企业上市的新选择。不断增强实力,优化股权结构,都是在为上市募资做准备。”崔东树认为。
本周一,长城欧拉第三款车型“欧拉白猫”正式开启预售,新车共推出四款车型,续航里程分别为360公里和401公里,预售价为758万888万元。
1900/1/1 0:00:007月6日,网通社从现代汽车官方获悉,首批氢燃料燃料电池电池重卡XCIENTFuelCell已启程运往瑞士。
1900/1/1 0:00:00近日,比亚迪、江淮、吉利等多家车企陆续发布6月份销量快报。受疫情影响,比亚迪、江淮汽车6月销量遭腰斩,而新势力蔚来汽车和威马汽车却逆势增长。
1900/1/1 0:00:00日前,我们从相关渠道了解到,7月8日上午广汽三菱新能源车项目开工活动在长沙经开区举行,从活动中透露的消息来看,广汽集团和三菱汽车首款联合开发的新能源车型计划于2021年正式量产。
1900/1/1 0:00:001、6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856万辆,环比增长2017月8日,乘联会发布2020年6月份全国乘用车产销数据。6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856万辆,同比下降349,环比增长201。
1900/1/1 0:00:007月8日,乘联会发布2020年6月份全国乘用车产销数据。6月厂家批发销量1700万辆,同比增长09,环比增长37。这也是持续两个月的批发正增长。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