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导航 汽车导航
Ctrl+D收藏汽车导航
首页 > 汽车资讯 > 正文

新势力:代工是不可能代工的,这辈子都不可能代工的!

作者:

时间:1900/1/1 0:00:00

“如果不做,就尽力而为!“这是许家印教授的座右铭,他也真的这么说了,至少在造车这件事上。虽然恒大进军汽车行业已经不是什么秘密,当大家还在猜测恒大进军汽车行业的方式时,恒驰汽车诞生了,老子想造车,也是自己造的。恒驰汽车一口气发布6款概念车是很自然的事情,但相比之下,恒驰“秒造”的两大生产基地才是造钞能力的完美体现。特斯拉用10个月完成了临港超级工厂的建设,用了一年时间交付新车,这在传统汽车行业一直被称为奇迹。恒驰这边,去年刚刚传出要造汽车。今年上海生产基地和广州生产基地都已经进入设备安装调试阶段,效率惊人。似乎可以肯定,超越特斯拉临港超级工厂将成为新的奇迹。自建工厂是最好的解决方案,但对于一些“害羞”的造车新势力来说,代工才是现实的选择,至少在创业初期是这样。为什么要代工?融资是大多数造车新势力生存的手段。融资要求造车新势力需要通过发布新车、建厂、交付新车来吸引投资者的注意力。任何一步掉链子,资金链断了,自然就难以为继。等等,不是说建厂也是吸引投资人眼球的一种方式吗?那为什么大家在品牌建立初期扎堆选择代工的方式呢?这里要说的是建厂需要面对的几大问题。分别是资质,资金,利用率。资质是新能源汽车生产的准入证。要想正常生产销售新能源汽车,需要具备以下两个资质:一是国家发改委的许可,业内称为大资质:在国家发改委批准的基础上,企业需要在两年内建厂,三年内开始销售车辆。二是工信部认可,业内称之为“小资质”:产品投放市场前,还需符合工信部《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嗯,资质办了,钱也不多。根据小鹏此前公布的肇庆工厂100亿元投资,大概推断是不可能花几十亿的。工厂建好了一切就好了?不,我们还需要考虑产能利用率的问题。一个汽车厂一年可以生产10-20万辆新车,多则几千万辆。按照目前新能源汽车企业的月销量,产能利用率能达到50%就该开香槟庆祝了。按照行业80%产能利用率的盈亏平衡点,新势力在品牌建立初期建厂,不仅有利于融资,还会烧钱。代工忠诚度——蔚来我们先来看一组销售数据。2020年7月,蔚来共交付新车3533辆,同比增长322.1%,今年前7个月共交付新车17702辆。从销量来看,蔚来作为国内造车新势力中的“头把交椅”是当之无愧的,蔚来走的是中高端路线,对品控也有更高的要求,也就是会是拥有自己工厂最迫切的一个。然而,现实总是与需求背道而驰。蔚来是第一个提出自己建厂想法的新车公司。蔚来也和上海、北京、湖州等地有过传闻要在当地建厂,最后都不了了之。距离最近的上海嘉定工厂甚至陆续完成了框架协议和选址。后来就没什么前途了。所以蔚来可能不会主动选择和江淮保持合作代工的模式,只是机缘巧合,他被“选择”了这种方式。当发现这条路确实可行时,李斌松了口气,大胆地说,后续的生产制造基地……也可以采用这种制造合作模式,通过合作来规划产能。不过在我看来,蔚来放弃建厂确实是一个明智的选择。除非天上掉下来一大笔钱免费建厂,否则真的没必要硬着头皮去做。放弃工厂后,蔚来可以把更多的钱花在销售、运营和研发上,否则蔚来怎么能如此高效地保持每年一款新车的节奏?两条腿走路更稳?既然靠贴牌就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下来,那就单腿走路吧。为什么非要自己建厂,说两条腿走路更稳?苹果不能也靠富士康代工吗?汽车不同于很多快速消费品,生产体系更大更复杂。自建工厂可以更有效地控制效率、成本和质量,这是除了技术和产品之外最重要的竞争因素。其实说白了,我们可以把主动权牢牢掌握在手中,进退可控。在2018年的股东大会上,特斯拉透露将在全球建设10座以上的超级工厂,但当时特斯拉Model 3还没有创造销售传奇,大家对这样宏大的愿景似乎都不可思议。但随着耗资20亿美元的Gigafactory 3在短短一年内建成,并迅速实现产能爬坡,正向一期25万辆/年的产能迈进。在德国工厂快速敲定并需要上马后,没有人会怀疑马斯克的野心和特斯拉的技术能力。如果没有马斯克自己建厂的计划,即使Model 3普及,产量也无法快速跟上,更谈不上创造传奇,特斯拉也无法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车企。但是,个人认为,并不存在两条腿更稳的说法。前期大量投资建厂,导致烧钱无钱研发。如果拿不到钱,只能宣告失败。拜腾就是最好的例子之一。从品牌外观到第一辆概念车的出现,一切都很顺利。为此,戴雷找到了100多亿元建工厂。工厂建成了,连资质许可的钱都给不了。总是只有一种模式,投资人自然没有耐心。再加上各种内部问题,这个拥有超级豪华阵容的新车公司基本宣告胎死腹中。两条腿走路,先学会一条腿稳稳地走比较靠谱。“娃子”稳步发展——小鹏其实早在2017年就在Xpeng Motors开工建设肇庆工厂。但何肖鹏巧妙的采用了先代工的方式量产小鹏G3,并找到海马合作,当时销量下滑严重,产能利用率极低。海马自然没有理由拒绝。小鹏G3在2019年也取得了不错的销售业绩,人们开始知道这个品牌。两家车企的合作还是挺愉快的,至少,可以算是各取所需。然而,就在人们以为合作会持续很久的时候,也是在小鹏P7上市前夕,小鹏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宣布肇庆工厂竣工,还收购了广东福迪汽车获得生产资质。那不是意味着建工厂要花很多钱吗?小鹏有大靠山吗?这不是真的。就融资能力而言,小鹏并不在顶级水平。钱花完了,接下来就是靠这一波在美国上市的收割能力了。否则,谁想在聚光灯下匆匆赴美上市(李也是如此)。代工是不可能的。代工就像租房。就像怎么宣传租房的好处,人家还是有买房的梦想。毕竟房产证紧紧握在他们手里,以后的生活就像握在自己手里一样。我们可以看到,新势力头部的几个玩家都已经完成了自己建厂的目标,唯一剩下的大概就是尚未落地的“代工始祖”蔚来了。而在一些已经建厂的品牌,工厂的产能利用率低至10%甚至5%,无疑增加了自身的生存压力。我们简单的把选择OEM或者自建工厂的龙头分成三观:O……以蔚来为首的从业者,坚持代工(或者可能别无选择只能坚持),加快产品研发,加大品牌和产品运营的支出,先做好品牌和产品,再考虑扩大生产。平稳过渡,在小鹏的带领下,以贴牌生产的过渡而出名,几乎省下了所有的钱,所以他们争取时间马上上岸。恒驰:代工不可能,这辈子都不可能!“如果不做,就尽力而为!“这是许家印教授的座右铭,他也真的这么说了,至少在造车这件事上。虽然恒大进军汽车行业已经不是什么秘密,当大家还在猜测恒大进军汽车行业的方式时,恒驰汽车诞生了,老子想造车,也是自己造的。恒驰汽车一口气发布6款概念车是很自然的事情,但相比之下,恒驰“秒造”的两大生产基地才是造钞能力的完美体现。特斯拉用10个月完成了临港超级工厂的建设,用了一年时间交付新车,这在传统汽车行业一直被称为奇迹。恒驰这边,去年刚刚传出要造汽车。今年上海生产基地和广州生产基地都已经进入设备安装调试阶段,效率惊人。似乎可以肯定,超越特斯拉临港超级工厂将成为新的奇迹。自建工厂是最好的解决方案,但对于一些“害羞”的造车新势力来说,代工才是现实的选择,至少在创业初期是这样。为什么要代工?融资是大多数造车新势力生存的手段。融资要求造车新势力需要通过发布新车、建厂、交付新车来吸引投资者的注意力。任何一步掉链子,资金链断了,自然就难以为继。等等,不是说建厂也是吸引投资人眼球的一种方式吗?那为什么大家在品牌建立初期扎堆选择代工的方式呢?这里要说的是建厂需要面对的几大问题。分别是资质,资金,利用率。资质是新能源汽车生产的准入证。要想正常生产销售新能源汽车,需要具备以下两个资质:一是国家发改委的许可,业内称为大资质:在国家发改委批准的基础上,企业需要在两年内建厂,三年内开始销售车辆。二是工信部认可,业内称之为“小资质”:产品投放市场前,还需符合工信部《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嗯,资质办了,钱也不多。根据小鹏此前公布的肇庆工厂100亿元投资,大概推断是不可能花几十亿的。工厂建好了一切就好了?不,我们还需要考虑产能利用率的问题。一个汽车厂一年可以生产10-20万辆新车,多则几千万辆。按照目前新能源汽车企业的月销量,产能利用率能达到50%就该开香槟庆祝了。按照行业80%产能利用率的盈亏平衡点,新势力在品牌建立初期建厂,不仅有利于融资,还会烧钱。代工忠诚度——蔚来我们先来看一组销售数据。2020年7月,蔚来共交付新车3533辆,同比增长322.1%,今年前7个月共交付新车17702辆。从销量来看,蔚来作为国内造车新势力中的“头把交椅”是当之无愧的,蔚来走的是中高端路线,对品控也有更高的要求,也就是会是拥有自己工厂最迫切的一个。然而,现实总是与需求背道而驰。蔚来是第一个提出自己建厂想法的新车公司。蔚来也和上海、北京、湖州等地有过传闻要在当地建厂,最后都不了了之。距离最近的上海嘉定工厂甚至陆续完成了框架协议和选址。后来就没什么前途了。所以蔚来可能不会主动选择和江淮保持合作代工的模式,只是机缘巧合,他被“选择”了这种方式。当发现这条路确实可行时,李斌松了口气,大胆地说,后续的生产制造基地……也可以采用这种制造合作模式,通过合作来规划产能。不过在我看来,蔚来放弃建厂确实是一个明智的选择。除非天上掉下来一大笔钱免费建厂,否则真的没必要硬着头皮去做。放弃工厂后,蔚来可以把更多的钱花在销售、运营和研发上,否则蔚来怎么能如此高效地保持每年一款新车的节奏?两条腿走路更稳?既然靠贴牌就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下来,那就单腿走路吧。为什么非要自己建厂,说两条腿走路更稳?苹果不能也靠富士康代工吗?汽车不同于很多快速消费品,生产体系更大更复杂。自建工厂可以更有效地控制效率、成本和质量,这是除了技术和产品之外最重要的竞争因素。其实说白了,我们可以把主动权牢牢掌握在手中,进退可控。在2018年的股东大会上,特斯拉透露将在全球建设10座以上的超级工厂,但当时特斯拉Model 3还没有创造销售传奇,大家对这样宏大的愿景似乎都不可思议。但随着耗资20亿美元的Gigafactory 3在短短一年内建成,并迅速实现产能爬坡,正向一期25万辆/年的产能迈进。在德国工厂快速敲定并需要上马后,没有人会怀疑马斯克的野心和特斯拉的技术能力。如果没有马斯克自己建厂的计划,即使Model 3普及,产量也无法快速跟上,更谈不上创造传奇,特斯拉也无法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车企。但是,个人认为,并不存在两条腿更稳的说法。前期大量投资建厂,导致烧钱无钱研发。如果拿不到钱,只能宣告失败。拜腾就是最好的例子之一。从品牌外观到第一辆概念车的出现,一切都很顺利。为此,戴雷找到了100多亿元建工厂。工厂建成了,连资质许可的钱都给不了。总是只有一种模式,投资人自然没有耐心。再加上各种内部问题,这个拥有超级豪华阵容的新车公司基本宣告胎死腹中。两条腿走路,先学会一条腿稳稳地走比较靠谱。“娃子”稳步发展——小鹏其实早在2017年就在Xpeng Motors开工建设肇庆工厂。但何肖鹏巧妙的采用了先代工的方式量产小鹏G3,并找到海马合作,当时销量下滑严重,产能利用率极低。海马自然没有理由拒绝。小鹏G3在2019年也取得了不错的销售业绩,人们开始知道这个品牌。两家车企的合作还是挺愉快的,至少,可以算是各取所需。然而,就在人们以为合作会持续很久的时候,也是在小鹏P7上市前夕,小鹏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宣布肇庆工厂竣工,还收购了广东福迪汽车获得生产资质。那不是意味着建工厂要花很多钱吗?小鹏有大靠山吗?这不是真的。就融资能力而言,小鹏并不在顶级水平。钱花完了,接下来就是靠这一波在美国上市的收割能力了。否则,谁想在聚光灯下匆匆赴美上市(李也是如此)。代工是不可能的。代工就像租房。就像怎么宣传租房的好处,人家还是有买房的梦想。毕竟房产证紧紧握在他们手里,以后的生活就像握在自己手里一样。我们可以看到,新势力头部的几个玩家都已经完成了自己建厂的目标,唯一剩下的大概就是尚未落地的“代工始祖”蔚来了。而在一些已经建厂的品牌,工厂的产能利用率低至10%甚至5%,无疑增加了自身的生存压力。我们简单的把选择OEM或者自建工厂的龙头分成三观:O……以蔚来为首的从业者,坚持代工(或者可能别无选择只能坚持),加快产品研发,加大品牌和产品运营的支出,先做好品牌和产品,再考虑扩大生产。平稳过渡,在小鹏的带领下,以贴牌生产的过渡而出名,几乎省下了所有的钱,所以他们争取时间马上上岸。恒驰:代工不可能,这辈子都不可能!

标签:蔚来小鹏特斯拉恒驰海马

汽车资讯热门资讯
比亚迪如何成就深圳中考的“扫地僧”

近日,深圳市各大中学相继公布了中考的“成绩单”,几家欢喜几家愁,有名校坚挺,有黑马上位,也有网红翻车。目前统计到2020年中考成绩的深圳地区学校共108所。

1900/1/1 0:00:00
EV晨报 | 特斯拉将在美国东北部“开设大量服务中心”;零跑汽车首款SUV专利图曝光;特斯拉开始Autopilot扩展测试

1、特斯拉:将在美国东北部“开设大量服务中心”特斯拉汽车部门总裁杰罗姆吉伦(JeromeGuillen)在一篇帖子中透露,特斯拉正考虑在美国东北部收购更多房产,从而“开设大量服务中心”。

1900/1/1 0:00:00
欧拉好猫现身工信部:酷似缩小版保时捷Macan NEDC续航501km

日前,我们从工信部2020年第9批《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获悉,欧拉好猫将采用永磁电机驱动,其NEDC续航里程为501km。

1900/1/1 0:00:00
打车8公里花1.9元还返现,滴滴「亲儿子」拱了谁的白菜?

来源:花小猪官方作者吴晓宇编辑王妍“打车可以更便宜”,横空出世的网约车新品牌花小猪的广告语点燃了瑞秋的好奇心。

1900/1/1 0:00:00
吉利李书福:汽车不是有钱就能玩的买卖,未来成功者将寥寥无几

来源:直播截图作者秦章勇编辑周游8月25日,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出现在快手直播间不是为了卖车,而是和现场的“后浪”们互动,讲述自己对汽车行业的理解。

1900/1/1 0:00:00
雄心勃勃搞电动化的宝马 调门是不是起的太高了?

对于电动化的未来,宝马是绝对的雄心勃勃。按照德国豪华巨头的新计划,到2030年宝马在欧洲销售的轿车、SUV以及Mini产品线半数车型都将完成电动化。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