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导航 汽车导航
Ctrl+D收藏汽车导航
首页 > 汽车资讯 > 正文

Waymo 发重磅报告:上线21个月,卷入18起事故,测试里程超600万公里

作者:

时间:1900/1/1 0:00:00

雷锋。com(微信官方账号:雷锋网。com)出版社,Waymo发的报道,而且是超重量级的。

在这份总结了过去21个月(2019年全年和2020年前9个月)在凤凰城郊区经历的自动驾驶汽车运营报告中,Waymo承认其自动驾驶汽车卷入了18起碰撞事故,其中29次是“差点事故”(在模拟器中)。

这18起碰撞包括追尾、车辆刮擦,甚至有一辆测试车在路口被另一辆车撞上,时速高达40英里(约64公里每小时)。幸运的是,事故中的车辆无一重伤,几乎所有的碰撞责任都在对方司机身上。

作为自动驾驶行业的领导者,这份报告也是对自动驾驶运营最深入的挖掘。最近,Waymo更进一步,在扩大受众的同时,去掉了安全司机。长期以来,大家一直担心自动驾驶公司会成为黑匣子,因为大多数公司都会隐藏关键数据,只在最可控的环境下向公众展示技术,力求万无一失。

此前,Waymo也属于这类公司。他们只是偶尔通过新闻稿或博文发布一些数据,介绍自己的自动驾驶项目。然而,在这篇报道中,Waymo终于开始谈论他的工作了。

Waymo表示,其目的是建立公众对自动驾驶技术的信任,但这份报告中披露的信息也是对其他竞争对手的一大挑战。

“在我们看来,这绝对是一个里程碑,至少在透明度方面是如此。”Waymo网站安全负责人马修·施沃尔(Matthew Schwall)解释道。他还声称,Waymo是自动驾驶公司中第一家公布安全计划详细概述的公司,甚至包括监管部门不关心的碰撞数据。“我们的目标是就如何评估这些技术的安全性展开一场新的行业对话。”施沃尔解释道。

这份报告包含两份文件,采用了不同的方法。第一篇勾勒了一条多层次的路线,规划了Waymo的安全方案。它包括三个层次:

1.硬件层面,包括车辆本身、传感器套件、转向和制动系统以及计算平台。

2.自动驾驶系统的行为方面,如避免与其他车辆碰撞,成功完成全自动驾驶,遵守道路规则。

3.运营方面,如车队运营、风险管理、解决潜在安全问题的现场安全方案。

第二篇论文以内容为导向,详细介绍了该公司在凤凰城的自动驾驶运营情况,包括里程以及Waymo的车辆与其他道路使用者之间的“接触事件”数量。这也是Waymo首次公开披露其自动驾驶车辆在凤凰城测试运营的里程和碰撞数据。

路测数据涵盖了2019年1月至2020年9月Waymo在凤凰城的自动驾驶业务。他们已经部署了大约600辆测试车辆,其中300多辆车在大约100平方英里的服务区域内运行,包括钱德勒、吉尔伯特、梅萨和坦佩(全自动驾驶服务仅限于一半的区域)。

2019年1月至12月期间,Waymo的测试车行驶了610万英里。在转向2020年后,其完全自动驾驶汽车已经行驶了65000英里。该公司表示,总体而言,这相当于“美国普通持证司机的驾驶时间超过500年。”

Waymo表示,其车辆与其他道路使用者发生了47起“接触事件”,包括其他车辆、行人和骑自行车的人。其中18次发生在路测中,另外29次发生在模拟中。Waymo表示:“几乎所有”这些碰撞都是人类司机或行人的过错,没有造成任何“严重或危及生命的伤害”。

Waymo表示,他们还统计了安全驾驶员干预以避免碰撞的事件。事后,Waymo的工程师将模拟如果司机没有及时干预会发生什么。该公司利用这些事件来研究车辆的反应,然后利用这些数据来改进其自动驾驶软件。最终,这些反向模拟甚至比“合成”模拟事件“更真实”。

爱荷华大学国家高级驾驶模拟器实验室主任丹尼尔·麦克吉(Daniel McGehee)表示,这些模拟场景的使用是Waymo的不同之处。这是因为它可以让Waymo深入研究各种可能导致碰撞的问题,比如sens……车辆感知软件对特定图像的可靠性或解释。“他们真的超出了常规数据,”麦吉赫在接受采访时说。“这是新潮又独特的。”

Waymo表示,其大多数碰撞都极其轻微,速度非常低。然而,该公司强调了8起他们认为“最严重或潜在严重”的事件,其中3起事故发生在现实生活中,5起事故仅发生在模拟中。应该注意的是,在所有八起事故中,安全气囊都被弹开了。

在论文中,Waymo概述了其他司机是如何“违反道路规则”导致这八起“严重”碰撞的。

Waymo车辆最常见的事故类型是追尾。Waymo表示,他们的测试车涉及14起实际碰撞和2起模拟碰撞。除了有一次Waymo追尾了其他车,其余事故都是追尾方。

Waymo与其他汽车追尾的事故发生在模拟中:公司确定虽然前方没有障碍物,但自动驾驶汽车追尾是因为前方车辆突然转弯刹车。Waymo认为,这属于其他司机对自己测试车的骚扰(已经有几十起关于Waymo自动驾驶汽车被其他司机骚扰的报告,包括试图将它们开离道路)。Waymo表示,如果事故发生在现实生活中,撞击速度仅为每小时1英里。

Waymo的车辆经常以一种超谨慎的方式行驶,或者说这种行驶方式非常“可疑”,这也是造成追尾的原因之一。然而,Waymo表示,其车辆被追尾的频率并不比普通司机高。“我们不喜欢被追尾,”施沃尔说。"我们一直在寻找减少追尾的方法."

这些事故中,只有一起是全自动驾驶测试车遇到的,也是追尾。当Waymo测试车辆在红灯时减速时,被另一辆以28英里/小时的速度行驶的车辆追尾。

Waymo One服务也出现过问题,但只有一次。到2020年初,Waymo One每周将执行1000至2000次打车服务。这些出租车服务大多配备了安全的司机,但有5%到10%是全自动车辆。车祸发生时,一辆配备安全驾驶员的Waymo测试车被一辆时速约4英里的车辆追尾,事故中无人受伤。

Waymo还遭遇了14起模拟事故,比如两辆车在路口相撞或转弯。Waymo表示,这些类型的碰撞被称为“角度”碰撞,值得研究,因为它们占美国所有车辆碰撞的四分之一以上,占所有车辆死亡的近四分之一。以一次实际的、非模拟的角度碰撞为例,当时一辆汽车以36英里/小时的速度闯红灯,撞上了一辆通常以38英里/小时的速度通过路口的Waymo测试车的侧面。

幸运的是,“最糟糕”的碰撞只发生在模拟中。当时,Waymo测试车正以每小时41英里的速度行驶,另一辆车突然从它面前穿过。现实生活中,安全驾驶员会及时接手,紧急刹车,避免碰撞;在模拟中,Waymo的自动驾驶系统没有及时刹车以避免碰撞。Waymo认为,在与另一辆车相撞之前,这辆车可能已经减速到了29英里/小时。该公司表示,车祸“很可能对车内成员造成严重伤害。”

在2018年3月优步测试车坠毁后,自动驾驶汽车的安全性开始引起公众和监管机构的关注。当时,Waymo的首席执行官约翰·克拉夫茨克(John Krafcik)表示,他公司的车辆可以避免这场致命的碰撞。

现在路上的车大部分都是由人类控制的,很多人的驾驶技术都很差,这意味着Waymo的自动驾驶汽车可能会因为“猪队友”而卷入更多的事故。“其他司机粗心行为引发的事故频率清楚地提醒人们,只要自动驾驶汽车与人类司机共享道路,避免碰撞就是一个很大的挑战,”Waymo在论文的结论中写道。预计未来几十年,自动驾驶汽车也将与人类司机共享道路,而这是最乐观的预测。

没有一个标准的方法来评价自动驾驶汽车的安全性。兰德公司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在没有相关框架的情况下,公众最信任政府——尽管美国监管机构似乎更愿意让大公司决定什么是安全的。在这种监管真空中,Waymo希望通过公布这些数据,推动政策制定者、研究人员甚至其他公司承担制定通用框架的任务。

可以肯定的是,目前没有联邦法规要求自动驾驶公司向政府提交与其测试活动相关的信息。取而代之的是,人们拼凑各州的法律法规,试图找出哪些需要公开,哪些不需要。加州的规定显然是最严格的。它们要求公司获得不同类型的测试许可证,披露车辆碰撞,列出里程数,以及安全驾驶员接管车辆的频率。

Waymo提供的两篇论文只是过去十年自动驾驶汽车公开路测的一个缩影,但仍然是非常重要的缩影。Waymo的很多竞争对手,包括Argo,Aurora,Cruise,Zoox,Nuro等。,将发布详细说明其安全实践的报告,并在指定时间向加州提交数据,但没有其他行动。爱荷华大学的麦吉赫(McGehee)表示,通过这些报告,Waymo正在为自动驾驶行业的其他公司设置障碍。

“我认为这将在很大程度上给其他自动驾驶公司带来参与数据披露的压力,”他说。"因此,供公众使用的数据框架应该不远了."

并不是所有的公司都像Waymo一样谨慎。特斯拉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Elon Musk)最近称Waymo的自动驾驶方法“令人印象深刻,但这是一种高度专业化的解决方案”。上周,钢铁侠的公司向一些客户推广了一款名为“全自动驾驶”的测试版软件更新。马斯克声称可以实现“零干预驾驶”,但在发布后的几个小时内,网上就出现了特斯拉车主紧急避让等危险的视频,以躲避停在路边的汽车。

Waymo系统工程总监尼克·韦伯(Nick Webb)表示,多年前Waymo曾考虑开发一种类似于特斯拉FSD的高级驾驶辅助系统,但最终决定搁置该计划,因为这种系统对司机的负面影响太大。他们发现司机居然直接睡着了。驾驶辅助系统的实验也坚定了Waymo的信心:要么全自动驾驶,要么根本不做。

“我们认为,4级自动驾驶是改善道路安全的最佳机会,”韦伯补充道。“所以我们必须全力以赴。”

雷锋。com &雷锋网。com

雷锋的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见转载说明。雷锋。com(微信官方账号:雷锋网。com)出版社,Waymo发的报道,而且是超重量级的。

在这份总结了过去21个月(2019年全年和2020年前9个月)在凤凰城郊区经历的自动驾驶汽车运营报告中,Waymo承认其自动驾驶汽车卷入了18起碰撞事故,其中29次是“差点事故”(在模拟器中)。

这18起碰撞包括追尾、车辆刮擦,甚至有一辆测试车在路口被另一辆车撞上,时速高达40英里(约64公里每小时)。幸运的是,事故中没有一辆车受重伤,几乎所有的碰撞都是……责任在另一个司机身上。

作为自动驾驶行业的领导者,这份报告也是对自动驾驶运营最深入的挖掘。最近,Waymo更进一步,在扩大受众的同时,去掉了安全司机。长期以来,大家一直担心自动驾驶公司会成为黑匣子,因为大多数公司都会隐藏关键数据,只在最可控的环境下向公众展示技术,力求万无一失。

此前,Waymo也属于这类公司。他们只是偶尔通过新闻稿或博文发布一些数据,介绍自己的自动驾驶项目。然而,在这篇报道中,Waymo终于开始谈论他的工作了。

Waymo表示,其目的是建立公众对自动驾驶技术的信任,但这份报告中披露的信息也是对其他竞争对手的一大挑战。

“在我们看来,这绝对是一个里程碑,至少在透明度方面是如此。”Waymo网站安全负责人马修·施沃尔(Matthew Schwall)解释道。他还声称,Waymo是自动驾驶公司中第一家公布安全计划详细概述的公司,甚至包括监管部门不关心的碰撞数据。“我们的目标是就如何评估这些技术的安全性展开一场新的行业对话。”施沃尔解释道。

这份报告包含两份文件,采用了不同的方法。第一篇勾勒了一条多层次的路线,规划了Waymo的安全方案。它包括三个层次:

1.硬件层面,包括车辆本身、传感器套件、转向和制动系统以及计算平台。

2.自动驾驶系统的行为方面,如避免与其他车辆碰撞,成功完成全自动驾驶,遵守道路规则。

3.运营方面,如车队运营、风险管理、解决潜在安全问题的现场安全方案。

第二篇论文以内容为导向,详细介绍了该公司在凤凰城的自动驾驶运营情况,包括里程以及Waymo的车辆与其他道路使用者之间的“接触事件”数量。这也是Waymo首次公开披露其自动驾驶车辆在凤凰城测试运营的里程和碰撞数据。

路测数据涵盖了2019年1月至2020年9月Waymo在凤凰城的自动驾驶业务。他们已经部署了大约600辆测试车辆,其中300多辆车在大约100平方英里的服务区域内运行,包括钱德勒、吉尔伯特、梅萨和坦佩(全自动驾驶服务仅限于一半的区域)。

2019年1月至12月期间,Waymo的测试车行驶了610万英里。在转向2020年后,其完全自动驾驶汽车已经行驶了65000英里。该公司表示,总体而言,这相当于“美国普通持证司机的驾驶时间超过500年。”

Waymo表示,其车辆与其他道路使用者发生了47起“接触事件”,包括其他车辆、行人和骑自行车的人。其中18次发生在路测中,另外29次发生在模拟中。Waymo表示:“几乎所有”这些碰撞都是人类司机或行人的过错,没有造成任何“严重或危及生命的伤害”。

Waymo表示,他们还统计了安全驾驶员干预以避免碰撞的事件。事后,Waymo的工程师将模拟如果司机没有及时干预会发生什么。该公司利用这些事件来研究车辆的反应,然后利用这些数据来改进其自动驾驶软件。最终,这些反向模拟甚至比“合成”模拟事件“更真实”。

爱荷华大学国家高级驾驶模拟器实验室主任丹尼尔·麦克吉(Daniel McGehee)表示,这些模拟场景的使用是Waymo的不同之处。这是因为它允许Waymo深入研究各种可能导致碰撞的问题,例如传感器可靠性或车辆感知软件对特定图像的解释。“他们真的超出了常规数据,”麦吉赫在接受采访时说。“这是新潮又独特的。”

Waymo表示,其大多数碰撞都极其轻微,速度非常低。然而,该公司强调了8起他们认为“最严重或潜在严重”的事件,其中3起事故发生在现实生活中,5起事故仅发生在模拟中。应该注意的是,在所有八起事故中,安全气囊都被弹开了。

在论文中,Waymo概述了其他司机是如何“违反道路规则”导致这八起“严重”碰撞的。

涉及Waymo车辆的最常见事故类型是追尾事故d碰撞。Waymo表示,他们的测试车涉及14起实际碰撞和2起模拟碰撞。除了有一次Waymo追尾了其他车,其余事故都是追尾方。

Waymo与其他汽车追尾的事故发生在模拟中:公司确定虽然前方没有障碍物,但自动驾驶汽车追尾是因为前方车辆突然转弯刹车。Waymo认为,这属于其他司机对自己测试车的骚扰(已经有几十起关于Waymo自动驾驶汽车被其他司机骚扰的报告,包括试图将它们开离道路)。Waymo表示,如果事故发生在现实生活中,撞击速度仅为每小时1英里。

Waymo的车辆经常以一种超谨慎的方式行驶,或者说这种行驶方式非常“可疑”,这也是造成追尾的原因之一。然而,Waymo表示,其车辆被追尾的频率并不比普通司机高。“我们不喜欢被追尾,”施沃尔说。"我们一直在寻找减少追尾的方法."

这些事故中,只有一起是全自动驾驶测试车遇到的,也是追尾。当Waymo测试车辆在红灯时减速时,被另一辆以28英里/小时的速度行驶的车辆追尾。

Waymo One服务也出现过问题,但只有一次。到2020年初,Waymo One每周将执行1000至2000次打车服务。这些出租车服务大多配备了安全的司机,但有5%到10%是全自动车辆。车祸发生时,一辆配备安全驾驶员的Waymo测试车被一辆时速约4英里的车辆追尾,事故中无人受伤。

Waymo还遭遇了14起模拟事故,比如两辆车在路口相撞或转弯。Waymo表示,这些类型的碰撞被称为“角度”碰撞,值得研究,因为它们占美国所有车辆碰撞的四分之一以上,占所有车辆死亡的近四分之一。以一次实际的、非模拟的角度碰撞为例,当时一辆汽车以36英里/小时的速度闯红灯,撞上了一辆通常以38英里/小时的速度通过路口的Waymo测试车的侧面。

幸运的是,“最糟糕”的碰撞只发生在模拟中。当时,Waymo测试车正以每小时41英里的速度行驶,另一辆车突然从它面前穿过。现实生活中,安全驾驶员会及时接手,紧急刹车,避免碰撞;在模拟中,Waymo的自动驾驶系统没有及时刹车以避免碰撞。Waymo认为,在与另一辆车相撞之前,这辆车可能已经减速到了29英里/小时。该公司表示,车祸“很可能对车内成员造成严重伤害。”

在2018年3月优步测试车坠毁后,自动驾驶汽车的安全性开始引起公众和监管机构的关注。当时,Waymo的首席执行官约翰·克拉夫茨克(John Krafcik)表示,他公司的车辆可以避免这场致命的碰撞。

现在路上的车大部分都是由人类控制的,很多人的驾驶技术都很差,这意味着Waymo的自动驾驶汽车可能会因为“猪队友”而卷入更多的事故。“其他司机粗心行为引发的事故频率清楚地提醒人们,只要自动驾驶汽车与人类司机共享道路,避免碰撞就是一个很大的挑战,”Waymo在论文的结论中写道。预计未来几十年,自动驾驶汽车也将与人类司机共享道路,而这是最乐观的预测。

没有一个标准的方法来评价自动驾驶汽车的安全性。兰德公司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在没有相关框架的情况下,公众最信任政府——尽管美国监管机构似乎更愿意让大公司决定什么是安全的。在这种监管真空中,Waymo希望通过公布这些数据,推动政策制定者、研究人员甚至其他公司承担制定通用框架的任务。

可以肯定的是,目前没有联邦法规要求自动驾驶公司向政府提交与其测试活动相关的信息。取而代之的是,人们拼凑各州的法律法规,试图找出哪些需要公开,哪些不需要。加州的规定显然是最严格的。它们要求公司获得不同类型的测试许可证,披露车辆碰撞,列出里程数,以及安全驾驶员接管车辆的频率。

Waymo提供的两篇论文只是过去十年自动驾驶汽车公开路测的一个缩影,但仍然是非常重要的缩影。Waymo的很多竞争对手,包括Argo,Aurora,Cruise,Zoox,Nuro等。,将发布详细说明其安全实践的报告,并在指定时间向加州提交数据,但没有其他行动。爱荷华大学的麦吉赫(McGehee)表示,通过这些报告,Waymo正在为自动驾驶行业的其他公司设置障碍。

“我认为这将在很大程度上给其他自动驾驶公司带来参与数据披露的压力,”他说。"因此,供公众使用的数据框架应该不远了."

并不是所有的公司都像Waymo一样谨慎。特斯拉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Elon Musk)最近称Waymo的自动驾驶方法“令人印象深刻,但这是一种高度专业化的解决方案”。上周,钢铁侠的公司向一些客户推广了一款名为“全自动驾驶”的测试版软件更新。马斯克声称可以实现“零干预驾驶”,但在发布后的几个小时内,网上就出现了特斯拉车主紧急避让等危险的视频,以躲避停在路边的汽车。

Waymo系统工程总监尼克·韦伯(Nick Webb)表示,多年前Waymo曾考虑开发一种类似于特斯拉FSD的高级驾驶辅助系统,但最终决定搁置该计划,因为这种系统对司机的负面影响太大。他们发现司机居然直接睡着了。驾驶辅助系统的实验也坚定了Waymo的信心:要么全自动驾驶,要么根本不做。

“我们认为,4级自动驾驶是改善道路安全的最佳机会,”韦伯补充道。“所以我们必须全力以赴。”

雷锋。com &雷锋网。com

雷锋的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见转载说明。

标签:特斯拉发现钢铁侠

汽车资讯热门资讯
特斯拉延长与锂化合物生产商Livent的供应合同至2021年

TechWeb11月6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当地时间周四,锂化合物生产商Livent宣布,它已经延长与特斯拉的供应合同至2021年。

1900/1/1 0:00:00
小马智行宣布获得2.67亿美元新融资 估值超53亿美元

TechWeb11月6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自动驾驶技术研发公司小马智行(Pony

1900/1/1 0:00:00
10月销量微增,东风日产继续“偏科”局面

轩逸近半占比与行业发展刚好持平的东风日产,似乎未能沾上“金九银十”的光。11月5日,日产中国发布了10月销量业绩。作为日产中国乘用车主力军,东风日产10月销量为116万辆,同比微增74。

1900/1/1 0:00:00
阔别9个季度终扭亏,长安“转运”功在何处?

摆脱孤品逻辑,单车盈利转正过去一段时间,长安旗下热销车企更多集中在CS75PLUS,这一局面在今年被改变。

1900/1/1 0:00:00
因低压燃油泵存患 丰田(中国)召回部分国产及进口车

网易汽车11月6日报道日前,

1900/1/1 0:00:00
理想汽车宣布召回部分理想ONE电动汽车

网易汽车11月6日报道日前,重庆理想汽车有限公司根据《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和《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实施办法》的要求,向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备案了召回计划。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