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广汽集团的九五到十三五的完美收官,再到现在的十四五的开启,广汽集团23年的发展历程,看起来就像一部中国汽车工业的进阶史。先靠合资公司的造血能力起家,再用传祺品牌撬动整个自主板块。随着广汽研究院的全面赋能,广汽新能源产业日趋成熟,从另一个维度为广汽集团差异化了一条全新的赛道。
回顾过去的一年,广汽丰田和广汽本田的疯狂确实成为广汽集团的资本。但现在,从公布的数据中不难看出,各个领域、各个方向所取得的成绩,似乎才是广汽集团在迷茫中探到光明,在弯路中找到正确方向的根本原因。
据说产销200万辆是分水岭。一汽大众用了多年的这条擦边球,坚定地抵抗了SAIC大众的反击。和后者一样,这道无形的高墙也阻挡了上汽通用重返巅峰的夙愿。但与此同时,200万辆时代的注脚,注定会给广汽集团的过去留下浓重的一笔。
“日本人”不再是唯一的亮点
整个2020年,广汽集团汽车产销量均跨过200万辆大关,分别达到203.5万辆和204.4万辆。其中,自二季度以来,广汽集团产量已连续8个月实现同比正增长。4月份以来销量降幅逐月收窄,7月份以来销量保持同比10%以上的连续增长。
正如大多数人所预期的那样,与日本合资企业携手合作是取得这些成就的关键。数据显示,广汽本田12月销量98037辆,同比增长45.7%;1-12月销量808938辆,同比增长5.7%。广汽丰田12月销量也达到72,159辆,同比增长24.9%;1-12月销量765008辆,同比增长12.2%。
至于原因,品牌力和产品口碑是很重要的因素,但还是要提醒一下。希望日系车企每一步都能按计划谨慎前行。因为在这个变幻莫测的时代,“稳定”远比“爆发”重要。
我记得广汽集团在“十四五”期间制定了“两优两专一稳一突破”的整车发展战略,以便更好地把握中国汽车市场的发展方向。
“两优”就是不断推进与本田、丰田合作的广度和深度,把广汽本田、广汽丰田做大做好,打造国内一流标杆合资企业;“两专”是充分发挥JEEP和三菱世界级专业SUV的技术优势和品牌影响力,将广汽菲克和广汽三菱打造成为国内汽车市场特色鲜明的专业品牌;“一稳”是把握行业发展趋势,采取稳中求进的策略,聚焦混合动力技术方向,打造新的差异化优势,持续提升品牌;“一个突破”就是围绕极致的用户体验和服务,在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领域持续发力,加速突破。
按照目前的发展势头,虽然广汽三菱和广汽菲克的复苏速度还有待加强,但以国外车企为主导的“两优两专”发展战略还是呈现出较好的态势。这意味着,自主板块的攻防战将成为广汽集团下一阶段急需解决的核心问题。
这几年GS4车型体力耗尽,确实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传祺品牌的衰落。到了2020年,随着SUV市场逐渐回归理性,是找回轿车市场失去的记忆好,还是趁着MPV市场的曙光,传祺品牌势必会再做决定。
只是这一年来,传祺品牌所做的一切并没有像外界想象的那样表现出明显的市场倾斜。GA6和GA8,GA4 Coupe和GS3 Power,以及M8和M8 Master Edition,几乎从各个角度激活了市场。
虽然在与吉利、长城、长安等对手的竞争中,细分市场的暗战远比想象中激烈。但年末,广汽传祺仅12月销量就同比增长5.3%,达到31464辆,连续4个月销量突破3万辆。此外,整个12月,广汽传祺MPV车型共销售9753辆,同比增长71.1%;其中,传祺M8增长55.7%,M6增长91.1%。
无论从全年的发展轨迹来看,传祺品牌是否有所进展,终端市场的回暖,新车规划初见成效,都是广汽集团在完成既定规划后的又一亮点。随着广汽新能源的成长,逐渐成为整个集团锚定未来的新筹码。依托广汽研究院整个自主板块,终于可以在日系合资车企耀眼的光彩下活出自己。
“爱安”独立,新能源板块复兴。
2017年,广汽集团开始加速向汽车“新四化”转型。事实上,此后在“这是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最好时机”的趋势影响下,广汽集团开始一次次加大在新能源领域的投入。
从总投资超450亿元的广汽智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园的启动,到GEP纯电动汽车专属平台的打造,再到Aion系列全方位产品矩阵的构建,广汽新能源几乎成为自主车企中打造新能源产业的最佳蓝图。
过去一年,广汽集团新能源乘用车累计销量达76662辆,同比增长34.8%;仅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销量就达到60915辆,同比增长44.3%。其中,我相信永恒之塔系列的存在无疑有着更深层次的意义。
尤其是在2020年广州车展上,当广汽集团总经理冯兴亚宣布“广汽爱安”品牌将独立运营,全面打造高端科技品牌时,我们可以预见的是,广汽自主板块即将通过新能源市场进入全速发展的新阶段。
此前,在品牌形象无法独立,产品口碑无法树立的背景下,广汽新能源和广汽传祺不可避免地被捆绑在一起,就像所有自主车企期待“燃油+纯电”并行一样。但是,随着销量的逐步提升和群众基础的完善,广汽新能源已经到了一个新的节点。
从目前公布的2020年销量数据来看,尽管累计实现60033辆的年销量成绩,但也比不上同样以南方为家的比亚迪。但同比43%的销售增长,依然能位居行业前列。尤其是在北汽新能源曾经的“顶流”被市场抛在身后的时候,广汽在新能源汽车的布局和推广上显得更加珍贵。
同时,在产品落地方面,从Aion S、Aion LX,到后来的Aion V,在学习树立B端市场口碑和C端市场高端形象的同时,广汽阿亚恩也在两者之间找到了平衡点。
不可否认,从销量结构来说,Aion S的存在几乎为今天的广汽爱安贡献了大部分战斗力和经验值。不过好在从广州车展亮相的Aion V和Aion Y来看,其实外界也看到了广汽在对新能源市场的理解上确实是迎合了消费者需求。
超长的NEDC续航里程,智能深入的车载系统,合理的内部空间布局,相对合适的价格区间。面对C端消费市场,广汽的目标很明确,用最合理的产品打动在纯电车和传统燃油车之间犹豫的潜在消费者。
其实我们都明白,在过去一年的市场洗牌下,除了特斯拉和蔚来、比亚迪等少数造车新势力,传统车企的纯电动车型很少有能真正“玩”起来的。市场的快速变化几乎让吉利几何和北汽新能源都产生了焦虑。
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回头看,无论“科技享受第一步”能否真正到达消费者手中,广汽爱安的销售业绩一直在努力证明,广汽引领的新能源发展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因此,全球首款5G新能源汽车Aion V的诞生能否为广汽新能源的发展提供一个可塑的未来,自然更值得探讨。
对于广汽集团来说,在2020年汽车市场开局如此惨烈的前提下,产销双双突破200万辆的最终结果总是值得大家欢欣鼓舞的。到目前为止,相对于销量的提升,我们更希望看到广汽集团在“十五”这个中国汽车工业的关键机遇期,全面构建自己的生态体系。正如冯兴亚在广州车展上所说,“自主品牌是实现中国汽车强国梦的中坚力量。广汽集团将继续实施向科技型企业的转型战略,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努力打造高质量的自主品牌百万产销体系。”
文/曹家栋
-
[微信搜索“汽车公社”和“一句话评论”关注微信微信官……l账号,或登陆《每日汽车》新闻网了解更多行业资讯。]从广汽集团的九五到十三五的完美收官,再到现在的十四五的开启,广汽集团23年来的发展历程看起来就像一部中国汽车工业的进阶史。先靠合资公司的造血能力起家,再用传祺品牌撬动整个自主板块。随着广汽研究院的全面赋能,广汽新能源产业日趋成熟,从另一个维度为广汽集团差异化了一条全新的赛道。
回顾过去的一年,广汽丰田和广汽本田的疯狂确实成为广汽集团的资本。但现在,从公布的数据中不难看出,各个领域、各个方向所取得的成绩,似乎才是广汽集团在迷茫中探到光明,在弯路中找到正确方向的根本原因。
据说产销200万辆是分水岭。一汽大众用了多年的这条擦边球,坚定地抵抗了SAIC大众的反击。和后者一样,这道无形的高墙也阻挡了上汽通用重返巅峰的夙愿。但与此同时,200万辆时代的注脚,注定会给广汽集团的过去留下浓重的一笔。
“日本人”不再是唯一的亮点
整个2020年,广汽集团汽车产销量均跨过200万辆大关,分别达到203.5万辆和204.4万辆。其中,自二季度以来,广汽集团产量已连续8个月实现同比正增长。4月份以来销量降幅逐月收窄,7月份以来销量保持同比10%以上的连续增长。
正如大多数人所预期的那样,与日本合资企业携手合作是取得这些成就的关键。数据显示,广汽本田12月销量98037辆,同比增长45.7%;1-12月销量808938辆,同比增长5.7%。广汽丰田12月销量也达到72,159辆,同比增长24.9%;1-12月销量765008辆,同比增长12.2%。
至于原因,品牌力和产品口碑是很重要的因素,但还是要提醒一下。希望日系车企每一步都能按计划谨慎前行。因为在这个变幻莫测的时代,“稳定”远比“爆发”重要。
我记得广汽集团在“十四五”期间制定了“两优两专一稳一突破”的整车发展战略,以便更好地把握中国汽车市场的发展方向。
“两优”就是不断推进与本田、丰田合作的广度和深度,把广汽本田、广汽丰田做大做好,打造国内一流标杆合资企业;“两专”是充分发挥JEEP和三菱世界级专业SUV的技术优势和品牌影响力,将广汽菲克和广汽三菱打造成为国内汽车市场特色鲜明的专业品牌;“一稳”是把握行业发展趋势,采取稳中求进的策略,聚焦混合动力技术方向,打造新的差异化优势,持续提升品牌;“一个突破”就是围绕极致的用户体验和服务,在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领域持续发力,加速突破。
按照目前的发展势头,虽然广汽三菱和广汽菲克的复苏速度还有待加强,但以国外车企为主导的“两优两专”发展战略还是呈现出较好的态势。这意味着,自主板块的攻防战将成为广汽集团下一阶段急需解决的核心问题。
这几年GS4车型体力耗尽,确实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传祺品牌的衰落。到了2020年,随着SUV市场逐渐回归理性,是找回轿车市场失去的记忆好,还是趁着MPV市场的曙光,传祺品牌势必会再做决定。
只是这一年来,传祺品牌所做的一切并没有像外界想象的那样表现出明显的市场倾斜。GA6和GA8,GA4 Coupe和GS3 Power,以及M8和M8 Master Edition,几乎从各个角度激活了市场。
虽然在与吉利、长城、长安等对手的竞争中,细分市场的暗战远比想象中激烈。但年末,广汽传祺仅12月销量就同比增长5.3%,达到31464辆,连续4个月销量突破3万辆。此外,整个12月,广汽传祺MPV车型共销售9753辆,同比增长71.1%;其中,传祺M8增长55.7%,M6增长91.1%。
无论从全年的发展轨迹来看,传祺品牌是否有所进展,终端市场的回暖,新车规划初见成效,都是广汽集团在完成既定规划后的又一亮点。随着广汽新能源的成长,逐渐成为整个集团锚定未来的新筹码。依托广汽研究院整个自主板块,终于可以在日系合资车企耀眼的光彩下活出自己。
“爱安”独立,新能源板块复兴。
2017年,广汽集团开始加速向汽车“新四化”转型。事实上,此后在“这是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最好时机”的趋势影响下,广汽集团开始一次次加大在新能源领域的投入。
从总投资超450亿元的广汽智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园的启动,到GEP纯电动汽车专属平台的打造,再到Aion系列全方位产品矩阵的构建,广汽新能源几乎成为自主车企中打造新能源产业的最佳蓝图。
过去一年,广汽集团新能源乘用车累计销量达76662辆,同比增长34.8%;仅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销量就达到60915辆,同比增长44.3%。其中,我相信永恒之塔系列的存在无疑有着更深层次的意义。
尤其是在2020年广州车展上,当广汽集团总经理冯兴亚宣布“广汽爱安”品牌将独立运营,全面打造高端科技品牌时,我们可以预见的是,广汽自主板块即将通过新能源市场进入全速发展的新阶段。
此前,在品牌形象无法独立,产品口碑无法树立的背景下,广汽新能源和广汽传祺不可避免地被捆绑在一起,就像所有自主车企期待“燃油+纯电”并行一样。但是,随着销量的逐步提升和群众基础的完善,广汽新能源已经到了一个新的节点。
从目前公布的2020年销量数据来看,尽管累计实现60033辆的年销量成绩,但也比不上同样以南方为家的比亚迪。但同比43%的销售增长,依然能位居行业前列。尤其是在北汽新能源曾经的“顶流”被市场抛在身后的时候,广汽在新能源汽车的布局和推广上显得更加珍贵。
同时,在产品落地方面,从Aion S、Aion LX,到后来的Aion V,在学习树立B端市场口碑和C端市场高端形象的同时,广汽阿亚恩也在两者之间找到了平衡点。
不可否认,从销量结构来说,Aion S的存在几乎为今天的广汽爱安贡献了大部分战斗力和经验值。不过好在从广州车展亮相的Aion V和Aion Y来看,其实外界也看到了广汽在对新能源市场的理解上确实是迎合了消费者需求。
超长的NEDC续航里程,智能深入的车载系统,合理的内部空间布局,相对合适的价格区间。面对C端消费市场,广汽的目标很明确,用最合理的产品打动在纯电车和传统燃油车之间犹豫的潜在消费者。
其实我们都明白,在过去一年的市场洗牌下,除了特斯拉和蔚来、比亚迪等少数造车新势力,传统车企的纯电动车型很少有能真正“玩”起来的。市场的快速变化几乎让吉利几何和北汽新能源都产生了焦虑。
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回头看,无论“科技享受第一步”能否真正到达消费者手中,广汽爱安的销售业绩一直在努力证明,广汽引领的新能源发展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因此,全球首款5G新能源汽车Aion V的诞生能否为广汽新能源的发展提供一个可塑的未来,自然更值得探讨。
对于广汽集团来说,在2020年汽车市场开局如此惨烈的前提下,产销双双突破200万辆的最终结果总是值得大家欢欣鼓舞的。到目前为止,相对于销量的提升,我们更希望看到广汽集团在“十五”这个中国汽车工业的关键机遇期,全面构建自己的生态体系。正如冯兴亚在广州车展上所说,“自主品牌是实现中国汽车强国梦的中坚力量。广汽集团将继续实施向科技型企业的转型战略,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努力打造高质量的自主品牌百万产销体系。”
文/曹家栋
-
[微信搜索“汽车公社”和“一句话点评”关注微信微信官方账号,或登陆《每日汽车》新闻网了解更多行业资讯。]
尽管2020年12月销量增速环比有所回落,但这已是自2020年4月份以来,长安汽车连续第9个月销量保持正增长,增速显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1月7日,长安汽车对外公布最新销量数据。
1900/1/1 0:00:002021年1月8日12日,smart“超可能DE研究所”未来出行互动体验展在锦江渔阳里广场(原TX淮海广场)亮相,为国际时尚之都带来了别样的先锋科技体验。
1900/1/1 0:00:001月8日,2021(第三届)海口国际新能源暨智能网联汽车展览会(以下简称海口车展)在海南国际会展中心拉开帷幕。
1900/1/1 0:00:00分享2021款CS85COUPE在腾讯地图的基础上增添高德地图APP,满足每个用户对导航系统的不同需求。
1900/1/1 0:00:00经历了交付年,挺过了生死年,又在2020年疫情笼罩的淘汰赛中存活下来的造车新势力终于迎来了收获季。
1900/1/1 0:00:002021年伊始,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爆炸性消息就一个接一个地轮番轰炸。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