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导航 汽车导航
Ctrl+D收藏汽车导航
首页 > 汽车资讯 > 正文

CIBF丨圆桌对话:材料技术突破与国产化进程

作者:

时间:1900/1/1 0:00:00

2021年3月18日,由中国化学与物理动力工业协会动力电池应用分会、电池中国网联合举办的第二届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国际交流大会(CIBF·深圳)在深圳举行。会议期间,惠州市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金成、福能科技(赣州)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王军、明冠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闫宏佳、深圳市新洲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谭九三围绕电池材料的技术突破与国产化这一主题进行了圆桌对话。

Discovery, Dafa

以下为圆桌对话实录:

梁瑞:感谢杨总的精彩主持,时间安排的非常好,基本接近高铁的准点率,也给我们留下了非常好的时间空间。同时,我也很高兴今天能受到组委会的邀请。每个人都信任我。让我们开一个圆桌会议。其中四个是大商人。来自、秦工、的我们都是老朋友了,和严总经理也有过交流。他们都是业内最重要的人物。通过与四位嘉宾的互动,可以给同行和业内专家抛砖引玉,听听他们的想法。同时,为了现在,我想邀请:

惠州亿纬锂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金成先生

福能科技(赣州)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王军先生

明冠新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严宏佳先生。

深圳市新洲邦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秦九三先生

请带四位嘉宾上台。

回到论坛,我想说几句开场白。在过去的一年里,由于疫情和中美贸易战的影响,我们面临着巨大的经济障碍。但是锂电池行业的同仁们,应该说都经历了一个百感交集,悲喜交加,痛并快乐着的过程。大家都能深刻体会到,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无论是消费电池还是动力电池的需求都在急剧增加。但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另一种情况是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碳酸锂涨了好几倍,也让锂电池企业遇到了很大的经营压力。大家看到两位电池大佬都很淡定,因为我们一直在痛并快乐着中成长,一直都是这样。今天的话题跟工业有关系,跟材料关系更大。今天要切入什么话题?今天是软包装的论坛,但是这么多年电池的发展一直依赖于电池材料的发展。刘博士和王博士都是这方面的资深研究人员,在这方面的认识非常深刻。许多材料的出现引发了电池技术和电池产品的革命。首先,我想问一下刘金成先生,您认为未来电池材料的发展方向是什么,会有什么样的发展趋势?现在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公刘与我们分享。

刘金成:梁先生的话题太大了。从市场应用场景的发展来看,无论是储能还是动力,磷酸亚铁锂都占据了非常好的位置,与之相关的所有材料都将在未来的市场中,其重要性会越来越突出。这两年做了很多努力让高镍无钴,大多反映了钴价的情绪上涨。到现在为止,高镍无钴一直缺乏基础和真实的验证数据,但是这个话题一直在反复讲,讲多了我觉得真的是无钴。我不这么认为。因为商业材料的基本钴价体系是由钴决定的,没有钴,这个结构就会被打破。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看到无钴材料真的做的很好,钴会减少,但是很难做到真的无钴。未来材料体系应该不会有大的变化,因为不能说我们现在能满足储能和电动汽车要求的体系不好,而是更好。我是一个惰性的观点,因为我觉得现在的制度已经很好了。如何利用好它,稳定它的成本,对产业发展非常不利。现在我们知道ve……嗯那涨价只是针对中国公司,海外公司完全不受影响。原因是他们的供应链管理比我们好。都是签长期订单,价格会是3-5年。这一次涨价会影响中国公司,其他汽车制造商的价格已经谈判了3年。所以要静下心来,把产品往好的方向发展,这样会更厉害。我比较保守,报道的就这么多,谢谢。

梁瑞:公刘非常谦虚,但我学到了两件事:1 .他觉得不管采用什么系统,都要为用户创造价值。任何产品都必须经过充分验证才能投放市场。它并不保守。我觉得是电池人最基本的职业准则,就像我们做良心电池一样,一定要保证安全可靠。公刘还和我们分享了“我们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凭东西南北风吹”。无论你的价格如何变化,市场形势如何变化,我们都要有长远的眼光和长远的战略,以保证我们业务的稳定发展。公刘,非常感谢你与我们分享一个非常简短但非常有意义的观点。

四位嘉宾中,有一位是王军博士,福能近年来在动力电池市场风头正劲,今年成功上市,成为科技创新板后起之秀。福能科技在动力电池软电池创新的诸多方面都走在市场前列。在此,想请王军博士分享一下他在电池研发中应用新技术的经验,以及在产业化方面有没有一些创新的想法?

王军:谢谢梁总、刘总的精彩点评。众所周知,锂电池的诞生,锂电池发展到今天这么大的规模,其实是需求和市场推动的。我很清楚,Mauri在1975年研发锂金属电池的时候,也是因为这个市场的需求。当时,摩托罗拉正拿着现金在毛里家门口等货,等着18650块电池。可惜从锂电池行业诞生到今天,很多锂电池厂都不赚钱,这是另一个话题。1996年他们加入毛里求斯的时候是14元人民币/瓦时,现在是几分钱/瓦时,成本降低了。那时候14块钱现在几毛钱。整个过程的发展都是由技术和市场驱动的,驱动我们技术人员不断开发新的技术,不断寻找新的路径来满足市场的需求。手机市场的诞生促进了方形电池和软袋的生产,电动工具催生了高倍率圆柱形电池。当时我们成为全球第一个动力电池产业化的企业,就中了大奖。记得1997年我去苏格兰爱丁堡参加电动工具用电池锂电池国际会议时,会上没有人相信锂电池还能用于电动工具。但今天,电动工具的市场几乎都是锂电池,这催生了一个近40亿的市场,我为Mauri工程师的突破性工作感到非常自豪。

新能源汽车市场也需要在未来发展。车辆的电气化对于社会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是必要的。电气化需要电池。现在充电电池发展到今天,锂电池还是有希望的,符合行业需求。从1997年进入这个市场开始,我就开始探索什么样的电池才能满足需求。当时分析的都是材料,磷酸亚铁锂、钴酸锂、钴酸镍锂等一些材料。最后得出结论,磷酸亚铁锂和锰酸锂可以在短期内投产,三元材料中期可以满足汽车的要求,因为它的能量密度变化范围很大,从150 mA/h到270 mA/h/g,三元软包装层压板被视为动力电池的发展方向。

刚才梁老师问我这个技术路线怎么开,就是市场。福能从终端市场分析,什么样的电池才能满足终端市场的需求,什么样的电瓶车才能满足终端客户的需求,我们必须以此为目标,创新技术……并创造产品的诞生。如果短时间内打不起来,就要通过现有的材料,通过各种技术手段来需求市场,这就是为什么提出混合动力。混合动力是因为电池不工作,没有办法回收发动机的能量,一种新的形式——混合动力诞生了。后来发现混合动力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能不能再发展一点?我们提出插电式混合动力。城市里用插电,城市外用汽油。但发现电池技术可以满足纯电需求,于是转入纯电发展。2013年左右,纯电慢慢进入市场。这就是技术开发和产品开发的创新过程。源头是社会发展和人类发展的瓶颈。需要我们做技术的人和人类都需要找到这个渠道和解决方案。这催生了各种产品和技术。谢谢你。

梁瑞:作为锂电池行业的前辈,王先生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大家分享了锂电池的成长历程。我也有同感,因为我做锂电池已经20多年了。我有三个词:以需求为导向,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不断创新,不断满足新需求,不断发现新需求。这是我们做电池人这么多年一直在做的事情。可喜的是,在国内,创新的速度越来越快,创新的能力越来越强。所以从一开始的日韩三家锂电池,日方占优,到现在中国在锂电池行业的主导地位。这是不断创新的结果,我们也祝愿傅能在创新的道路上越走越好,取得更大的成绩。

接下来我想先说两个电池公司的老板,他们是高知企业家,演讲非常好,干货满满。但是,他们也对材料企业提出了很多要求。从软电池行业,我感觉很多材料十年前还不能产业化,尤其是铝塑包装袋,说起来很简单,但是国产化非常困难,还没有达到国外同行最好的水平。作为行业新人,明冠新材闫先生充满活力。明冠三个月前刚刚登陆科技创新板,也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也想请严老师给我们讲讲铝塑产品的难点在哪里,明冠在这方面有哪些突破。

闫宏佳:谢谢梁总。刚才听了刘博士和王博士的分享,受益匪浅。大家对明冠还是比较陌生的,明冠成立的比较早,早在2007年,早在2003年,一直专注于高分子材料和基础材料,这方面我有自己的体会。在铝塑膜还没有做出来之前,明管是太阳能电池背板,也起到了封装的作用。内部已经说了。前两天内部高管开会,谈到上市,发现很多公司要求更严格,甚至更苛刻。我说现在是另一种心态。虽然你被列入名单,但你正在进入一个新的轨道。这个市场有很多大老板,也有很多前辈。你还是个新兵。做基础材料,不管是铝塑膜还是其他基础材料,不得不承认日本和美国有技术沉淀。国内企业做基础材料不到15年,国外企业做基础材料上百年。基础材料需要大量的R&D投资和技术沉淀。今天看到这个行业不好,但是今天很热,然后你进来做。行业内倒下的铝塑膜企业比例相当高。前两天有个资本市场的老师问我,说到铝塑膜,大不了,大家都说搞定了,但是最后资本市场热了一段时间,然后就没影子了。

明观为什么要坚持这么做?当时我在选择太阳能背板的时候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当时从光伏买了一平米的背板。当时,太阳能之父飞到澳门找供应商购买材料。刚才刘医生讲了关于药物的注意事项……。由于太阳能背板紧张,行业发展很快,原材料供应不上,订单很多。没办法,各种基础材料都用上了,也给行业带来了很多质量成本和风险。明冠在太阳能行业做背板的时候就考虑到了这个问题,也看到了今天的问题。如果在关关企业的财务报告上标注,美国很多收入都是用于修业务的,也就是太阳能组件用了10-25年,但很多用了5年就开裂了,这对行业发展非常不健康。我们在做铝塑膜的时候就考虑到了这个问题。铝塑膜在电池中的比例很小,但是这种材料做不好,你付出的代价,包括你自己,都是相当大的。我们不是今天才开始做铝塑膜的。我们在2010年获得了发明专利。2007年,太阳能和铝塑膜同时成立。当时以数码为主,太阳能很火。公司专心做这一块,这些年的研发没有放弃。

下午,隔壁开产品推介会。2009年,我的同事陪伴这个项目十几年。他说自己从一个年轻人变成了一个老人,对产品很有感情。刚才主持人让他眼珠子都跑出来了。虽然他是个同性恋,但我相信他把铝塑膜产品当成了自己的孩子。铝塑膜最难的是它是铝箔。铝塑膜必须从日本和中国购买。买了之后,如何用好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对技术和设计都会有很大的影响。传统铝塑膜有七道工序,每道工序都需要控制,每个环节都要百分百,还是有一定挑战的。明冠在工艺设备方面有很强的设计能力。虽然设备是进口的,但是工艺设计和图纸都是他自己出的,所以工艺设计能力很强,使得铝塑膜一体化。第一步由7道工序简化为3道,新车间简化为2个环节,减少管理和技术漏洞。铝塑膜最难的部分之一是胶粘剂,这是我们在2014年研发的。从最关键的材料表面处理,名冠做了很多功课。当然,在锂电池行业,我们还是新兵,还要向刘兵、王博士、梁总经理、秦总经理请教和学习。

梁瑞:严总充分利用会议时间,向刘博士和王博士展示了核心竞争力。我也会为你做一些市场营销。明关第一家属于相关多元化发展。在太阳能背板的基础上,开发了铝塑膜。你积累了技术,不是跨界做这个,值得大家信任。2021年3月18日,由中国化学与物理动力工业协会动力电池应用分会、电池中国网联合举办的第二届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国际交流大会(CIBF·深圳)在深圳举行。会议期间,惠州市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金成、福能科技(赣州)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王军、明冠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闫宏佳、深圳市新洲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谭九三围绕电池材料的技术突破与国产化这一主题进行了圆桌对话。

Discovery, Dafa

以下为圆桌对话实录:

梁瑞:感谢杨总的精彩主持,时间安排的非常好,基本接近高铁的准点率,也给我们留下了非常好的时间空间。同时,我也很高兴今天能受到组委会的邀请。每个人都信任我。让我们开一个圆桌会议。其中四个是大商人。来自、秦工、的我们都是老朋友了,和严总经理也有过交流。他们都是业内最重要的人物。通过与四位嘉宾的互动,可以给同行和业内专家抛砖引玉,听听他们的想法。同时,为了现在,我想邀请:

惠州亿纬锂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金成先生

王先生……n,福能科技(赣州)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

明冠新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严宏佳先生。

深圳市新洲邦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秦九三先生

请带四位嘉宾上台。

回到论坛,我想说几句开场白。在过去的一年里,由于疫情和中美贸易战的影响,我们面临着巨大的经济障碍。但是锂电池行业的同仁们,应该说都经历了一个百感交集,悲喜交加,痛并快乐着的过程。大家都能深刻体会到,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无论是消费电池还是动力电池的需求都在急剧增加。但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另一种情况是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碳酸锂涨了好几倍,也让锂电池企业遇到了很大的经营压力。大家看到两位电池大佬都很淡定,因为我们一直在痛并快乐着中成长,一直都是这样。今天的话题跟工业有关系,跟材料关系更大。今天要切入什么话题?今天是软包装的论坛,但是这么多年电池的发展一直依赖于电池材料的发展。刘博士和王博士都是这方面的资深研究人员,在这方面的认识非常深刻。许多材料的出现引发了电池技术和电池产品的革命。首先,我想问一下刘金成先生,您认为未来电池材料的发展方向是什么,会有什么样的发展趋势?现在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公刘与我们分享。

刘金成:梁先生的话题太大了。从市场应用场景的发展来看,无论是储能还是动力,磷酸亚铁锂都占据了非常好的位置,与之相关的所有材料都将在未来的市场中,其重要性会越来越突出。这两年做了很多努力让高镍无钴,大多反映了钴价的情绪上涨。到现在为止,高镍无钴一直缺乏基础和真实的验证数据,但是这个话题一直在反复讲,讲多了我觉得真的是无钴。我不这么认为。因为商业材料的基本钴价体系是由钴决定的,没有钴,这个结构就会被打破。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看到无钴材料真的做的很好,钴会减少,但是很难做到真的无钴。未来材料体系应该不会有大的变化,因为不能说我们现在能满足储能和电动汽车要求的体系不好,而是更好。我是一个惰性的观点,因为我觉得现在的制度已经很好了。如何利用好它,稳定它的成本,对产业发展非常不利。现在我们很清楚,涨价只是针对中国公司,海外公司根本不受影响。原因是他们的供应链管理比我们好。都是签长期订单,价格会是3-5年。这一次涨价会影响中国公司,其他汽车制造商的价格已经谈判了3年。所以要静下心来,把产品往好的方向发展,这样会更厉害。我比较保守,报道的就这么多,谢谢。

梁瑞:公刘非常谦虚,但我学到了两件事:1 .他觉得不管采用什么系统,都要为用户创造价值。任何产品都必须经过充分验证才能投放市场。它并不保守。我觉得是电池人最基本的职业准则,就像我们做良心电池一样,一定要保证安全可靠。公刘还和我们分享了“我们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凭东西南北风吹”。无论你的价格如何变化,市场形势如何变化,我们都要有长远的眼光和长远的战略,以保证我们业务的稳定发展。公刘,非常感谢你与我们分享一个非常简短但非常有意义的观点。

四位嘉宾中,有一位是王军博士,福能近年来在动力电池市场风头正劲,今年成功上市,成为科技创新板后起之秀。福能科技在创新的许多方面都走在市场的前列……动力电池用软电池。在此,想请王军博士分享一下他在电池研发中应用新技术的经验,以及在产业化方面有没有一些创新的想法?

王军:谢谢梁总、刘总的精彩点评。众所周知,锂电池的诞生,锂电池发展到今天这么大的规模,其实是需求和市场推动的。我很清楚,Mauri在1975年研发锂金属电池的时候,也是因为这个市场的需求。当时,摩托罗拉正拿着现金在毛里家门口等货,等着18650块电池。可惜从锂电池行业诞生到今天,很多锂电池厂都不赚钱,这是另一个话题。1996年他们加入毛里求斯的时候是14元人民币/瓦时,现在是几分钱/瓦时,成本降低了。那时候14块钱现在几毛钱。整个过程的发展都是由技术和市场驱动的,驱动我们技术人员不断开发新的技术,不断寻找新的路径来满足市场的需求。手机市场的诞生促进了方形电池和软袋的生产,电动工具催生了高倍率圆柱形电池。当时我们成为全球第一个动力电池产业化的企业,就中了大奖。记得1997年我去苏格兰爱丁堡参加电动工具用电池锂电池国际会议时,会上没有人相信锂电池还能用于电动工具。但今天,电动工具的市场几乎都是锂电池,这催生了一个近40亿的市场,我为Mauri工程师的突破性工作感到非常自豪。

新能源汽车市场也需要在未来发展。车辆的电气化对于社会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是必要的。电气化需要电池。现在充电电池发展到今天,锂电池还是有希望的,符合行业需求。从1997年进入这个市场开始,我就开始探索什么样的电池才能满足需求。当时分析的都是材料,磷酸亚铁锂、钴酸锂、钴酸镍锂等一些材料。最后得出结论,磷酸亚铁锂和锰酸锂可以在短期内投产,三元材料中期可以满足汽车的要求,因为它的能量密度变化范围很大,从150 mA/h到270 mA/h/g,三元软包装层压板被视为动力电池的发展方向。

刚才梁老师问我这个技术路线怎么开,就是市场。福能从终端市场分析,什么样的电池才能满足终端市场的需求,什么样的电瓶车才能满足终端客户的需求,必须以此为目标,创造技术,创造产品的诞生。如果短时间内打不起来,就要通过现有的材料,通过各种技术手段来需求市场,这就是为什么提出混合动力。混合动力是因为电池不工作,没有办法回收发动机的能量,一种新的形式——混合动力诞生了。后来发现混合动力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能不能再发展一点?我们提出插电式混合动力。城市里用插电,城市外用汽油。但发现电池技术可以满足纯电需求,于是转入纯电发展。2013年左右,纯电慢慢进入市场。这就是技术开发和产品开发的创新过程。源头是社会发展和人类发展的瓶颈。需要我们做技术的人和人类都需要找到这个渠道和解决方案。这催生了各种产品和技术。谢谢你。

梁瑞:作为锂电池行业的前辈,王先生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大家分享了锂电池的成长历程。我也有同感,因为我做锂电池已经20多年了。我有三个词:以需求为导向,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不断创新,不断满足新需求,不断发现新需求。这是我们做电池人这么多年一直在做的事情。可喜的是,在国内,创新的速度越来越快,创新的能力越来越强……更加强大。所以从一开始的日韩三家锂电池,日方占优,到现在中国在锂电池行业的主导地位。这是不断创新的结果,我们也祝愿傅能在创新的道路上越走越好,取得更大的成绩。

接下来我想先说两个电池公司的老板,他们是高知企业家,演讲非常好,干货满满。但是,他们也对材料企业提出了很多要求。从软电池行业,我感觉很多材料十年前还不能产业化,尤其是铝塑包装袋,说起来很简单,但是国产化非常困难,还没有达到国外同行最好的水平。作为行业新人,明冠新材闫先生充满活力。明冠三个月前刚刚登陆科技创新板,也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也想请严老师给我们讲讲铝塑产品的难点在哪里,明冠在这方面有哪些突破。

闫宏佳:谢谢梁总。刚才听了刘博士和王博士的分享,受益匪浅。大家对明冠还是比较陌生的,明冠成立的比较早,早在2007年,早在2003年,一直专注于高分子材料和基础材料,这方面我有自己的体会。在铝塑膜还没有做出来之前,明管是太阳能电池背板,也起到了封装的作用。内部已经说了。前两天内部高管开会,谈到上市,发现很多公司要求更严格,甚至更苛刻。我说现在是另一种心态。虽然你被列入名单,但你正在进入一个新的轨道。这个市场有很多大老板,也有很多前辈。你还是个新兵。做基础材料,不管是铝塑膜还是其他基础材料,不得不承认日本和美国有技术沉淀。国内企业做基础材料不到15年,国外企业做基础材料上百年。基础材料需要大量的R&D投资和技术沉淀。今天看到这个行业不好,但是今天很热,然后你进来做。行业内倒下的铝塑膜企业比例相当高。前两天有个资本市场的老师问我,说到铝塑膜,大不了,大家都说搞定了,但是最后资本市场热了一段时间,然后就没影子了。

明观为什么要坚持这么做?当时我在选择太阳能背板的时候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当时从光伏买了一平米的背板。当时,太阳能之父飞到澳门找供应商购买材料。刚才刘博士讲了材料的慎用。由于太阳能背板紧张,行业发展很快,原材料供应不上,订单很多。没办法,各种基础材料都用上了,也给行业带来了很多质量成本和风险。明冠在太阳能行业做背板的时候就考虑到了这个问题,也看到了今天的问题。如果在关关企业的财务报告上标注,美国很多收入都是用于修业务的,也就是太阳能组件用了10-25年,但很多用了5年就开裂了,这对行业发展非常不健康。我们在做铝塑膜的时候就考虑到了这个问题。铝塑膜在电池中的比例很小,但是这种材料做不好,你付出的代价,包括你自己,都是相当大的。我们不是今天才开始做铝塑膜的。我们在2010年获得了发明专利。2007年,太阳能和铝塑膜同时成立。当时以数码为主,太阳能很火。公司专心做这一块,这些年的研发没有放弃。

下午,隔壁开产品推介会。2009年,我的同事陪伴这个项目十几年。他说自己从一个年轻人变成了一个老人,对产品很有感情。刚才主持人让他眼珠子都跑出来了。虽然他是个同性恋,但我相信他把铝塑膜产品当成了自己的孩子。关于……最困难的事情铝塑膜是铝箔。铝塑膜必须从日本和中国购买。买了之后,如何用好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对技术和设计都会有很大的影响。传统铝塑膜有七道工序,每道工序都需要控制,每个环节都要百分百,还是有一定挑战的。明冠在工艺设备方面有很强的设计能力。虽然设备是进口的,但是工艺设计和图纸都是他自己出的,所以工艺设计能力很强,使得铝塑膜一体化。第一步由7道工序简化为3道,新车间简化为2个环节,减少管理和技术漏洞。铝塑膜最难的部分之一是胶粘剂,这是我们在2014年研发的。从最关键的材料表面处理,名冠做了很多功课。当然,在锂电池行业,我们还是新兵,还要向刘兵、王博士、梁总经理、秦总经理请教和学习。

梁瑞:严总充分利用会议时间,向刘博士和王博士展示了核心竞争力。我也会为你做一些市场营销。明关第一家属于相关多元化发展。在太阳能背板的基础上,开发了铝塑膜。你积累了技术,不是跨界做这个,值得大家信任。

标签:发现大发

汽车资讯热门资讯
存火灾风险 现代召回逾10万辆捷尼赛思豪华车

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现代正在美国和加拿大召回逾10万辆捷尼赛思豪华车,原因是防抱死制动系统(ABS)存在缺陷,可能导致电路短路和汽车起火。

1900/1/1 0:00:00
CIBF丨阿帕奇张婧:光纤激光解决方案助力电池行业提质增效

2021年3月18日,由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动力电池应用分会联合电池中国网共同举办的第二届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CIBF深圳)国际交流会在深圳隆重召开。

1900/1/1 0:00:00
官宣!Momenta 获 C 轮 5 亿美元融资,时隔两年的最大彩蛋

在自动驾驶的战场上,Momenta是一个有点特殊的存在。

1900/1/1 0:00:00
启辰是一把尖刀

时隔三年,单飞的启辰再度回归东风日产,并迅速推出了回归后的首作启辰D60,相对改款的2021款D60,新增的全新车型D60PLUS更受关注,先不说新车与轩逸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1900/1/1 0:00:00
电产将为富士康电动车供应电动动力总成

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富士康在3月18日的一份声明中表示,该公司已与日本电产签署了一份合作备忘录,后者将为其提供电动动力总成,包括驱动汽车的电机、齿轮和传动轴等一系列部件。

1900/1/1 0:00:00
因缺芯,沃尔沃汽车暂停或调整中美两国生产

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3月17日,沃尔沃汽车表示,因全球半导体芯片短缺,3月部分时间将临时暂停或调整中国和美国的汽车生产。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