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Pixabay
车联网的大规模应用,让汽车越来越像一个“数据怪兽”。由此产生的数据隐私威胁已经摆到桌面上来讨论。
不久前,美国《消费者报告》称,特斯拉利用车内的摄像头记录并传输乘客的视频,以开发自动驾驶技术。该杂志指责特斯拉的这种做法会造成隐私问题。相比之下,福特和通用等其他汽车制造商的监控系统并不记录或传输视频数据,而是使用红外技术来识别驾驶员的眼球运动或头部位置,并在他分心时发出警告。
值得注意的是,特斯拉的摄像头最近在中国也饱受争议。上周,特斯拉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Elon Musk)罕见地发表声明:中国车主的数据安全将得到保障,特斯拉不会向美国提供其车辆在中国或其他国家收集的数据用于间谍活动。
这种回应很难完全打消人们的顾虑,而且特斯拉已经承认自己有监控能力,这无疑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当个人隐私暴露在监控之下,人们还能接受科技带来的便利吗?
泰斯拉“偷走”了你的脸
面对网友询问特斯拉是否会长期监控车主,马斯克直接回答“会”。这相当于挑动了消费者最敏感的神经。
用户数据一直被企业视为最秘密的财富。苹果、谷歌、推特等互联网公司都遭遇过数据泄露的丑闻,脸书因数据泄露被罚款50亿美元的经历也足够惨痛。就在大部分企业积极厘清数据分析和用户隐私边界的时候,马斯克为什么会“风靡全球”?
他的逻辑是,特斯拉可以通过车内的摄像头实时掌握驾驶员的状态,方便在合适的时间“接管”车辆。马斯克不止一次在公开场合表示,自动驾驶比人类司机更可靠、更安全。“我认为自动驾驶可以将事故发生的概率降低10倍。”
特斯拉在自动驾驶的道路上也非常依赖摄像头。目前特斯拉有8个摄像头环绕车身,可以覆盖360。Model 3和Model Y车上有一个摄像头位于后视镜上方,可以实时捕捉车内情况。目前争议最大的是相机。
事实上,特斯拉在最初推出Model 3时就配备了车载摄像头,只是一开始没有启用。特斯拉官方曾表示,这种摄像头的目的是在无人驾驶出租车推出后,监控车内乘客,防止车内损坏。
随着Autopilot系统的升级,特斯拉主动向车主申请授权从车载摄像头采集和上传视频,车载摄像头的功能开始拓宽。根据特斯拉的设想,可以通过车内的摄像头捕捉车内司机和乘客的图像,通过AI计算确定车内人数和状态,从而调整车辆的状态,比如座椅或者后视镜。
来源:推特
更重要的是,特斯拉将利用这个摄像头监控使用Autopilot的驾驶员的行为,包括面部表情,以确认驾驶员是否处于适合驾驶车辆的状态。早在2020年,国外黑客博主格林(green)就发推文称,他破译了特斯拉的车内后视镜,并从后台代码中发现,特斯拉正在用这个摄像头进行司机监控相关功能,包括眼睛的方向、头部的方向以及是否使用手机。
这也踩了用户的底线。“特斯拉开启相关监控功能前必须征得车主同意,还应遵循必要性和最小化原则,不得过度收集与技术实现无关的信息。”上海申伦律师事务所律师夏海龙告诉未来汽车日报记者,如果特斯拉超出约定范围收集、使用或未妥善保存车主肖像等个人信息,将构成对车主个人信息和隐私的侵权。
“特斯拉似乎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使用车载摄像头。我们已经看到,当车辆有一个ca……自动驾驶开启发生事故,特斯拉会指责车主开车不注意。“《消费者报告》的车辆接口测试项目经理凯利·芬克豪斯(Kelly Funkhouser)表示,特斯拉只是用这段视频证明了司机注意力分散,但并没有解决司机为什么不专心驾驶背后的问题。
你想要方便还是隐私?
被“软件定义汽车”浪潮席卷的汽车行业,越来越像一部行驶在路上的手机。
想象一下,当你准备开一辆智能汽车,通过刷脸解锁,然后使用车载系统进行导航和语音控制,智能汽车公司会自动播放你喜欢听的歌曲;坐在车里,还可以享受支付、购物等一系列便捷服务。而这些行为,从你坐在车里的那一刻起,就会被记录下来。
所有的便利设施都被秘密标价了。
无论是人脸识别,还是下载智能软件,智能汽车和智能手机一样,都离不开数据的存储、学习和分析。车企有了数据才能实现所谓的“千人千面”,隐私成了方便的牺牲品。汽车网络安全公司Upstream Security曾统计,2016年至2019年发生的安全事件数量增长了605%,仅2019年就增长了一倍多。
事实上,特斯拉并不是唯一一家存在隐私泄露风险的公司。目前很多智能汽车都有人脸识别或者司机监控功能,这些功能也需要通过车内的摄像头来实现。对于车企来说,如何让用户相信自己的隐私不可侵犯,也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2019年,沃尔沃宣布将使用安装在车上的摄像头来监控司机的行为。与特斯拉不同的是,沃尔沃并不录制视频,只是通过监控驾驶员的眼球运动来判断驾驶员是否分心或醉酒。
对于信息安全,Xpeng汽车组建了一个几十人的团队,大部分是来自微软、阿里巴巴、腾讯的安全专家。天空汽车将用户隐私作为“卖点”。根据官方声明,该公司与华为云合作,将用户或车辆的敏感数据加密存储在系统中,同时在云端部署多层“防火墙”,防止黑客攻击。
来源:Pixabay
在这场便利和隐私的游戏中,没有赢家。在美银美林的一项调查中,随机抽取的1500名美国消费者中,有79%的人表示愿意为了“明确的个人利益”放弃个人数据隐私。
这意味着一些车主为了获得一些便利,会愿意放弃一些隐私。夏海龙还表示,在车主知情并同意的基础上,出于履行合同的目的,开启车内监控功能是合理的。
但是对于厂商来说,为用户提供便利不能成为无限制剥削个人隐私的挡箭牌。在刚刚过去的央视3·15晚会上,“隐私安全”成为重点议题。人脸识别、垃圾软件、虚假信息都是隐私泄露的“重灾区”。在两会提案中,SAIC党委书记、董事长陈宏建议,未来应重点关注智能网联汽车的数据隐私保护。
针对汽车数据安全,有业内人士表示,国家主管部门应加强战略布局,从国家层面提出汽车信息安全的整体规划和部署,协调各方诉求,形成快速、高效、科学、合理的安全标准体系。
在法律层面,这两年也颁布了一系列与隐私安全和隐私保护相关的法律,但这仅仅是个开始。
夏海龙认为,在智能汽车时代,为了保护个人隐私,需要不断提高立法、司法和行政执法水平。同时,要努力提高行政主管部门的科技执法水平和能力,尽量避免重大泄密事件的发生。
请关注未来汽车日报(ID: auto-time)。
来源:Pixabay
车联网的大规模应用,让汽车越来越像一个“数据怪兽”。由此产生的数据隐私威胁已经摆到桌面上来讨论。
不久前,美国《消费者报告》称,特斯拉利用车内的摄像头记录并传输乘客的视频,以开发自动驾驶技术。该杂志指责特斯拉的这种做法会造成隐私问题。相比之下,福特和通用等其他汽车制造商的监控系统并不记录或传输视频数据,而是使用红外技术来识别驾驶员的眼球运动或头部位置,并在他分心时发出警告。
值得注意的是,特斯拉的摄像头最近在中国也饱受争议。上周,特斯拉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Elon Musk)发表了一份罕见的声明:中国的数据安全……r车主将得到保证,特斯拉不会向美国提供其车辆在中国或其他国家收集的数据用于间谍活动。
这种回应很难完全打消人们的顾虑,而且特斯拉已经承认自己有监控能力,这无疑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当个人隐私暴露在监控之下,人们还能接受科技带来的便利吗?
泰斯拉“偷走”了你的脸
面对网友询问特斯拉是否会长期监控车主,马斯克直接回答“会”。这相当于挑动了消费者最敏感的神经。
用户数据一直被企业视为最秘密的财富。苹果、谷歌、推特等互联网公司都遭遇过数据泄露的丑闻,脸书因数据泄露被罚款50亿美元的经历也足够惨痛。就在大部分企业积极厘清数据分析和用户隐私边界的时候,马斯克为什么会“风靡全球”?
他的逻辑是,特斯拉可以通过车内的摄像头实时掌握驾驶员的状态,方便在合适的时间“接管”车辆。马斯克不止一次在公开场合表示,自动驾驶比人类司机更可靠、更安全。“我认为自动驾驶可以将事故发生的概率降低10倍。”
特斯拉在自动驾驶的道路上也非常依赖摄像头。目前特斯拉有8个摄像头环绕车身,可以覆盖360。Model 3和Model Y车上有一个摄像头位于后视镜上方,可以实时捕捉车内情况。目前争议最大的是相机。
事实上,特斯拉在最初推出Model 3时就配备了车载摄像头,只是一开始没有启用。特斯拉官方曾表示,这种摄像头的目的是在无人驾驶出租车推出后,监控车内乘客,防止车内损坏。
随着Autopilot系统的升级,特斯拉主动向车主申请授权从车载摄像头采集和上传视频,车载摄像头的功能开始拓宽。根据特斯拉的设想,可以通过车内的摄像头捕捉车内司机和乘客的图像,通过AI计算确定车内人数和状态,从而调整车辆的状态,比如座椅或者后视镜。
来源:推特
更重要的是,特斯拉将利用这个摄像头监控使用Autopilot的驾驶员的行为,包括面部表情,以确认驾驶员是否处于适合驾驶车辆的状态。早在2020年,国外黑客博主格林(green)就发推文称,他破译了特斯拉的车内后视镜,并从后台代码中发现,特斯拉正在用这个摄像头进行司机监控相关功能,包括眼睛的方向、头部的方向以及是否使用手机。
这也踩了用户的底线。“特斯拉开启相关监控功能前必须征得车主同意,还应遵循必要性和最小化原则,不得过度收集与技术实现无关的信息。”上海申伦律师事务所律师夏海龙告诉未来汽车日报记者,如果特斯拉超出约定范围收集、使用或未妥善保存车主肖像等个人信息,将构成对车主个人信息和隐私的侵权。
“特斯拉似乎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使用车载摄像头。我们已经看到,当车辆在开启自动驾驶的情况下发生车祸时,特斯拉会指责车主不注意驾驶。”《消费者报告》的车辆接口测试项目经理凯利·芬克豪斯(Kelly Funkhouser)表示,特斯拉只是用这段视频证明了司机注意力分散,但并没有解决司机为什么不专心驾驶背后的问题。
你想要方便还是隐私?
被“软件定义汽车”浪潮席卷的汽车行业,越来越像一部行驶在路上的手机。
想象一下,当你准备开一辆智能汽车,通过刷脸解锁,然后使用车载系统进行导航和语音控制,智能汽车公司会自动播放你喜欢听的歌曲;坐在车里,还可以享受支付、购物等一系列便捷服务。而这些行为,从你坐在车里的那一刻起,就会被记录下来。
所有的便利设施都被秘密标价了。
无论是人脸识别,还是下载智能软件,智能汽车和智能手机一样,都离不开数据的存储、学习和分析。车企有了数据才能实现所谓的“千人千面”,隐私成了方便的牺牲品。汽车网络安全公司Upstream Security曾统计,2016年至2019年发生的安全事件数量增长了605%,仅2019年就增长了一倍多。
事实上,特斯拉并不是唯一一家存在隐私泄露风险的公司。目前很多智能汽车都有人脸识别或者司机监控功能,这些功能也需要通过车内的摄像头来实现。对于车企来说,如何让用户相信自己的隐私不可侵犯,也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2019年,沃尔沃宣布将使用安装在车上的摄像头来监控司机的行为。与特斯拉不同的是,沃尔沃并不录制视频,只是通过监控驾驶员的眼球运动来判断驾驶员是否分心或醉酒。
对于信息安全,Xpeng汽车组建了一个几十人的团队,大部分是来自微软、阿里巴巴、腾讯的安全专家。天空汽车将用户隐私作为“卖点”。根据官方声明,该公司与华为云合作,将用户或车辆的敏感数据加密存储在系统中,同时在云端部署多层“防火墙”,防止黑客攻击。
来源:Pixabay
在这场便利和隐私的游戏中,没有赢家。在美银美林的一项调查中,随机抽取的1500名美国消费者中,有79%的人表示愿意为了“明确的个人利益”放弃个人数据隐私。
这意味着一些车主为了获得一些便利,会愿意放弃一些隐私。夏海龙还表示,在车主知情并同意的基础上,出于履行合同的目的,开启车内监控功能是合理的。
但是对于厂商来说,为用户提供便利不能成为无限制剥削个人隐私的挡箭牌。在刚刚过去的央视3·15晚会上,“隐私安全”成为重点议题。人脸识别、垃圾软件、虚假信息都是隐私泄露的“重灾区”。在两会提案中,SAIC党委书记、董事长陈宏建议,未来应重点关注智能网联汽车的数据隐私保护。
针对汽车数据安全,有业内人士表示,国家主管部门应加强战略布局,从国家层面提出汽车信息安全的整体规划和部署,协调各方诉求,形成快速、高效、科学、合理的安全标准体系。
在法律层面,这两年也颁布了一系列与隐私安全和隐私保护相关的法律,但这仅仅是个开始。
夏海龙认为,在智能汽车时代,为了保护个人隐私,需要不断提高立法、司法和行政执法水平。同时,要努力提高行政主管部门的科技执法水平和能力,尽量避免重大泄密事件的发生。
请关注未来汽车日报(ID: auto-time)。
日前,中国工业协会正式发布了2021年2月的全国汽车工业报告,其中2021年2月的国内热销车SUV,轿车,MPV,新能源车车型的排行榜也被公布出来。
1900/1/1 0:00:003月25日,消息人士表示,前BYTON拜腾首席执行官兼联合创始人戴雷,将赴恒大汽车任职。
1900/1/1 0:00:002021年3月19日,由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动力电池应用分会联合电池中国网共同举办的第二届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CIBF深圳)国际交流会在深圳隆重召开。
1900/1/1 0:00:002021年3月25日,2020中国汽车科技创新大奖正式颁布。这是由车云网和中国移动出行创新智库共同主办的年度大奖。
1900/1/1 0:00:00盖世汽车讯3月24日,实时3D(RT3D)内容创作和运营平台Unity宣布与定位数据技术平台HERETechnologies达成合作,双方将采用先进技术和RT3D渲染功能,
1900/1/1 0:00:00前些日子,马斯克又开始“挑事”了,他在社交媒体上表示,燃料电池电池是“愚蠢的交易”(foolsells,即燃料电池fuelcells的英文谐音),用在汽车上是一个愚蠢的选择。
1900/1/1 0:00:00